新書推薦: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徐海蛟创作的《此生有别》是一部记录当下边缘人群的散文类非虚构作品,包含十个故事,书写了十种生活轨迹异于常人的普通个体:尼姑、蒙冤申诉者、徒步旅游的思想者、同性恋者、癌症患者、民间武林高手、精神病院护士、哑巴等。作者企图深入到生活底部,把目光落向主流生活以外的人当中,呈现边缘人群的生命情状,关怀边缘人群的生存质量。
|
內容簡介: |
徐海蛟创作的《此生有别》是一部记录当下边缘人群的散文类非虚构作品,呈现了同性恋者、吸毒者、囚犯、绝症患者、守门人等边缘人群的生命情状和生存质量。全书用非虚构的方式,用文学的形式,把生活的辛酸和痛楚,把生命的激荡和起落,把底层世界的精神面貌和命运肌理展现出来。这些边缘人物看似与大多数的正常人很远,但跳开表象,他们其实也是正常人群中的一个,他们的边缘状态,其实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部分或者某时段的状态。
|
關於作者: |
徐海蛟,浙江省作协会员。在《读者》《散文选刊》《诗探索》《中国诗人》《少年文艺》等国内各级报纸杂志刊发作品100多万字,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随笔》《读者精华选本》《最散文》等集子。著有《作文高手,傻瓜手册》《纸上的故园》《树的口袋里藏着春天》《别嫌我们长得慢》《沈氏家族》等书。做一个心无挂碍的书生,并孜孜不倦记录内心真实的声响,在文字引领下回到自我,这是跟灵魂相关的幸福的事。
|
目錄:
|
自序
出家的女人们
无法撤销
大道在野
性别之恸
救命草
武林高手
|
內容試閱:
|
来的那天,是早春。天空明净,桃花已开,香椿树上满是新芽,像无数欢快的星星。一下车,巍峨矗立的建筑群突然跃入眼帘,明黄靛蓝,白墙黑瓦……既有分散而建的佛殿,又有城堡般连成一片的主体教学楼,背倚青山,而北面有一条明镜般的汶溪潺潺流过。我即刻被这满目青绿、不染纤尘的地方打动了。
我带着一颗凡俗的心走进佛学院,衣服上落着人间的尘埃。也有人要我带来他们的疑问:里面的女人们为什么要出家?她们看破了红尘了吧?这是我听到最多的困惑。但凡身在热闹尘世,被欲望和诱惑包裹的人,总是一厢情愿坚信,剃度出家的女人势必受了人世间太多挫折,势必再无更多利益可图,期待落空,心意成灰,只能找个地方避世罢了。以至于我一路上都有些为此不安,我将走进一个众人消极之地。而更大的不安,还是接下来的采访,这是华东最大的比丘尼修行地,意味着寺院里全是尼姑,我一个男人,有可能真正走进她们城门般深锁的内心吗?但从见到教务长法印法师那一刻开始,我心里的疑虑一扫而尽了。法印法师四十多岁年纪,说话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目光清澈明亮。那天,她患了重感冒,嗓音沙哑,说上几句,就会剧烈咳嗽一阵子,但即便如此,她低低的声音仍然生发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她并不拒人千里,并不开口就讲佛的高深。她用了我们在广阔尘世里最熟悉的那些词汇,用了近乎简单的语言,让我有一种道不远人的欢喜。法印法师说,你能来既是你的缘分,也是慈云佛学院的缘分。佛学院里的人们,在修行佛法上自然有她们的精进,但在修行人世的法则上,却是有欠缺的。我们欢迎一位作家走到这里,你的文字会把这儿的故事带给外面的世界,当然重要的是带给那些或许正经历身心之痛的女性们。
接下来的四五天时间,我就在佛学院住下来,聆听晨钟暮鼓。在凌晨三点半起床,参加她们的早课。
在中午十一点等候,排队在众尼之后,神情庄重地与她们一起过堂。最开心的时间是每天下午四时,佛学院一天课程结束,我等在慧心堂里,跟一位尼姑聊她的过往和人生。其中有一天恰逢周日,众人休息,我就有了一整天时间来听故事。
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绪混迹在一群出家的女人中间,仿佛是一个唐突的闯入者。但她们大多数是淡然的,除了修行上的事,对于人世的情致和外界进入寺院的人,她们都有一种内敛自守的姿态,仿佛一丈之外世事便与自己不相干了。
在反复交谈中,我渐渐理解了这些走到俗世之外的女人。她们的生命里有了另外一层不被人理解的美丽。她们离开喧嚣浮躁的外部世界,放弃对物质和世俗幸福的追逐,命运为此补偿给她们另一种层面的内心宁和。她们有了雅致的法号,俗家花样的名字随之悄然隐去。在傍山临溪的地方,她们穿着素净的僧衣,吃着粗茶淡饭,用一种简约和规整让日子呈现出极其朴素的模样。随之隐去的还有花一样的容颜,还有作为女人的性别的困扰——长发落地,世上腻腻歪歪的烦扰也跟着放了下来。
但作为一个儿女情长的男人,我仍然禁不住惋惜,为这些出家的女人。我无法清晰地向你描绘这种惋惜的深层情状。我在凌晨的佛殿里,看到两个一脸稚气的小尼姑在佛前点亮早课的莲花灯,她们穿着青灰色的衣服,睡意并未完全消散,衣服包裹住身体里蓬蓬勃勃的青春,但年轻和妩媚又处处透露出来。她们斜身背的布包上绣着一枝现代而时尚的花,她们看人的眼神里掩藏不住地闪烁着灵动与好奇。当我和所有尼姑一道静立在庄严的佛殿里,听着齐整划一、高亢低回的诵经之声响起,翻动手中的经卷时,我禁不住抬起头,瞥见了左手侧一个女孩请允许我用这种性别标识明确的词语来称呼她,她正专注凝神地诵经,大殿里幽暗的烛光,依然无法隐藏她低下头去一刹那间脸庞的清辉。我看到她们在休息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坐上三轮车到外面去逛街,她们欢笑嬉闹的样子又多么像我们年少时邻家的姑娘。在这样的时刻,我承认我总是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忧伤捉住了。尽管我知道这一定是我自以为是入世过深的忧伤。
远离城市的溪谷之畔,一群尼姑人坐禅,礼佛,念经,悟道,也洒扫,种植,锄草,护院……构筑一种安然寂静的群体生活。
年华如逝水,任世间万千富贵聚散,红尘无数情思落尽,一群人在佛的感召下,闭门静修,向着内心谋求活着的真谛。
根深尼师的故事已然成为慈云寺的传奇了。
寺里尼姑,更愿意称呼根深尼师为根深大和尚,“大和尚”在出家人眼里是一个很高的尊称。“和尚”一词,本由梵文而来,意为“师父”,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修为高深的也称“和尚”。这么说来,大家就明白了,就像另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先生”,对于学养深厚、德高望重的人,不分性别,我们都乐意称之“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