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贾平凹的《古炉》获得"惠生·施耐庵文学奖" 的颁奖词有这样的评价:"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点,来看一个村庄在特殊的年代历经大事件的冲击,写出了中国乡村在历史动荡中的裂变和磨难,写出人心的变质和乡村精神的坚韧……小说深厚的中国本土经验,体现出汉语文学叙事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对中国文学无疑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贡献。"而王春林在《古炉论》,又将这一"视点"更多倍地微观和宏观化,从人性的视角、从历史的视角,以及从作者贾平凹自身与作品的隐秘关系,揭示那些事件,审视那段历史。显然,这对于《古炉》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对于读者,也是一个巨大的荣幸。
1.《古炉》是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又一巅峰,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为这一作品做长篇评著在文学界还是首例。
2.王春林长期致力于长篇小说研究,作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在文学评论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作品也多次获奖。
3.作者王春林用全方位、深层次对《古炉》作品条分缕析深入挖掘其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以及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对读者深入了解《古炉》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王春林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论》所做的文学评论。书稿从《古炉》的内容讲述方式和艺术呈现技巧多方面、深层次详尽解析了贾平凹这一力作,尤其从小说写作的方法论上,为读者进行了引领和现场示范,体现了一位成熟的文学评论家所葆有的文学和思想立场。
|
關於作者: |
王春林 1966年出生,山西文水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先后在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万字。出版有个人批评文集《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多声部的文学交响》《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等。曾先后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9届优秀成果奖、山西新世纪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人文社科二、三等奖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章:"文革"书写与乡村常态世界 001
第一节 "文革"书写 003
第二节 乡村常态世界 012
第二章:日常叙事与悲悯情怀 021
第一节 日常叙事 023
第二节 悲悯情怀 029
第三章:人物形象论(一) 039
第一节 狗尿苔 044
第二节 蚕婆 051
第三节 善人 055
第四章:人物形象论(二) 061
第五章:人物形象论(三) 079
第一节 朱大柜 081
|
內容試閱:
|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象征的存在。极端一点说,离开了象征,可能也就不存在什么文学了。仅就小说作品而言,我们发现,越是优秀的文本,就越是拥有一种本体世界之外的象征世界。那么,对于这样一种普遍被运用的象征,到底该做怎样的一种理解呢?"根据该术语在不同学科中的用法,又译为''符号''、(宗教的)''信条''等。雷纳o韦勒克说:''它不断地出现在迥然不同的学科中,因此,用法也迥然不同。它是一个逻辑学术语、数学术语,也是一个语义学、符号学和认识论的术语,它还长期使用在神学世界里、使用在礼拜仪式中,使用在美术中,使用在诗歌里。在上述所有的领域中,它们共同的取义部分也许就是"某一事物代表、表示别的事物",但希腊语的动词的意思是"拼凑、比较",因而就产生了在符号及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的原意。''用于文学批评中,''这一术语较为恰当的含义应该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予充分的注意。''除了一部分公共象征或传统象征而外,一般来说,象征具有暗示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也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尤其看重象征的原因之一""罗兰o巴特还从符号学的角度发挥道,在象征一词广为流传的时期,''象征具有一种神话的魅力,即所谓"丰富性"的魅力:象征是丰富的,为此人们不能把它归结为一种"简单的符号";形式经常由于强有力的和变动的内容而被超出其中的限度;因为,实际上对于象征意识来说,象征更多地是一种参与的(情感)工具,而不是一种传递的(编码)形式''。''象征意识内含有一种深度的想象,它把世界看作某种表层的形式与某种形形色色的、大量的、强有力的深层蕴含之间的关系,而形象则笼罩着一种十分旺盛的生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断地被时间(历史)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表层结构中充斥着深层结构,而人们却永远无法把握结构本身。''(《符号的想象》)⑴韦勒克与罗兰o巴特均属现代西方批评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关于文学象征的界定分析,有着相当合理性。之所以引述他们对于文学象征的论述,乃是因为我们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他们所论述的意义层面上使用象征这一术语的。
一说到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我首先想起的就是曹雪芹那部空前绝后的《红楼梦》。尽管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说,曹雪芹根本就不知道象征为何物,但这却并不妨碍他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熟练地运用象征艺术手法。某种意义上,《红楼梦》艺术上的伟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日常叙事",也就是曹雪芹对于以贾府为中心的一个现实生活世界真实细腻的悉心描摹。通常,我们会把这样的一种描写称之为对于一个形而下世界的真切展示。关于这一点,我们曾经在"日常叙事"一部分展开过详尽的讨论,此处不赘。另一个层面,则是小说中关于现实生活之外的那个超现实世界的描写,比如,关于女娲补天所遗漏下的那块自怨自叹"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的描写,关于那块顽石贪恋人世繁华幻化成人最后变身为贾宝玉的描写,关于灵河岸边那棵"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同样幻化成林黛玉与贾宝玉以及二者之间浇水和还泪故事的描写,关于太虚幻境与警幻仙姑的描写,还有那总是缥缈而来缥缈而去的一僧一道,所有的这些,都属于曹雪芹对于一个超现实世界的描写与展示。假若说"日常叙事"是对于一个形而下世界的真切展示,那么,这一部分关于超现实世界的描写就可以被看做是曹雪芹对于人生、世界所进行的一种格外深刻透辟的形而上思考。我们注意到,关于《红楼梦》中超现实世界的描写,王蒙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我觉得《红楼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它涉及了宇宙和生命的发生学,即宇宙和生命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它讲到了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讲到了太虚幻境,讲到了石头的故事,讲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用现在的一个时髦的说法就是它充满了一种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所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过去我们囿于现实主义的要求,有一种说法就是承认写实的描写如何之好……而它的遗憾之处是有一些神神鬼鬼和荒诞不羁的东西。但请想一下如果《红楼梦》没有太虚幻境、没有一僧一道、没有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还能有它今天的效果吗?"⑵在这里,虽然说王蒙并没有使用形而上的说法,但他事实上却已经精辟地指出了曹雪芹的形而上描写与思考对于《红楼梦》这部旷世杰作的重要性。很显然,只有把曹雪芹关于现实生活的形而下描写与他一种超现实的形而上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真正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按照我的理解,我们此处所分析的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形而上描写,用现代的文学批评术语来表达,实际上也就相当于上面所提及的文学象征。这样看来,曹雪芹确实对于象征手法有着纯熟的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