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652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各部門經濟
作者: 丁疆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9079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頁數/字數: 226页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NT$ 9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女人的胜利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0
《 颠覆世界的城市化 》
+

NT$ 368
《 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 》
+

NT$ 563
《 “花园城市”的“管”与“治”——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
+

NT$ 813
《 拯救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理论实践案例 》
+

NT$ 774
《 走向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
+

NT$ 405
《 中国城市的死与生:走出费孝通陷阱 》
編輯推薦: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可供地理学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辅助读物。
內容簡介:
《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会带来地理空间重构的共识,系统地探讨了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的演变问题。《信息化趋势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地理学对信息通信技术影响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空间组织影响的研究框架;通过对案例区的深入调研得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经济空间和居民行为空间的作用结果;同时通过对案例区的补充调研得出2009~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空间组织的演变特征。
目錄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化趋势与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研究的由来与背景 1
1.1.1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因素 2
1.1.2 互联网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 2
1.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5
1.1.4 “数字鸿沟” 成为信息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6
1.1.5 科学理解信息通信技术下中国农村空间演变规律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命题 8
1.1.6 个案调查显示的结果是深入探讨的推动力 9
1.2 信息化趋势下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研究的意义 9
1.2.1 丰富了地理学对农村问题的研究视角 10
1.2.2 对信息化空间作用研究的有益补充 10
1.2.3 有助于拓展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11
1.2.4 是中国解决“三农”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响应 12
1.2.5 有助于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 12
1.3 本书写作总体思路与研究目标 13
1.4 本书内容架构与研究方法 14
1.4.1 主体内容架构 14
1.4.2 研究方法 15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第2 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18
2.1 概念辨析与研究区域界定 18
2.1.1 相关概念辨析 18
2.1.2 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的概念、内涵 21
2.1.3 研究区域界定 25
2.2 农村信息化空间作用研究的基本框架 26
2.2.1 基本理论研究 26
2.2.2 量化分析研究 27
2.2.3 案例研究 27
2.3 农村信息化空间影响研究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28
2.3.1 “长尾” 理论与革新扩散理论 28
2.3.2 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理论 31
2.3.3 乡村发展理论 32
2.3.4 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理论 34
第3 章 信息化趋势下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36
3.1 技术进步的地理学研究 37
3.2 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地理学研究 38
3.2.1 Internet 与经济地理 39
3.2.2 信息通信技术下企业空间组织研究 40
3.2.3 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43
3.2.4 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对人类行为空间的研究 45
3.3 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发展研究 46
3.3.1 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发展理论探讨 46
3.3.2 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发展的经济意义分析 48
3.3.3 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发展的社会意义 50
3.3.4 农村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模式探讨 51
3.4 相关研究进展的总体评价 52
3.4.1 信息通信技术地理学研究特点 52
3.4.2 基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特点 53
3.4.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4
3.5 研究展望 55
第4 章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及时空特征 57
4.1 农村信息化供给概况 57
4.1.1 组织视角 58
4.1.2 技术视角 61
4.2 农村信息化需求研究 65
4.2.1 农村信息化需求主体分析 65
4.2.2 农村信息化具体应用与需求 67
4.3 农村信息化程度衡量 69
4.3.1 基于基础设施拥有水平的农村信息化程度测算 69
4.3.2 农村信息化程度测算指标调整 70
4.4 农村信息化发展时空特征 71
4.4.1 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71
4.4.2 农村区域内部信息化时空差异显著 77
4.4.3 农村信息化时空特征 83
4.5 农村信息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85
4.5.1 农村信息化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85
4.5.2 农村信息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89
4.5.3 农村信息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 91
4.5.4 信息基础设施与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关系 92
第5 章 典型农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特点 94
5.1 典型研究区域的选取 94
5.1.1 无极县概况 94
5.1.2 典型的平原农业区 96
5.1.3 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推进的重点区域 99
5.2 近10 年来无极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99
5.2.1 无极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特征 99
5.2.2 无极县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101
5.2.3 无极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演变 103
5.2.4 无极县城乡收入水平变化 104
5.2.5 各乡镇经济发展特征 105
5.3 无极县农村信息化时空特征 108
5.3.1 政府推动下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 108
5.3.2 信息基础设施拥有量的时空发展 113
5.3.3 无极县农村信息化程度 117
5.4 无极县农村居民个体特征与经济现状分析 120
5.4.1 无极县农村居民整体特征与经济现状 __________121
5.4.2 无极县农村电脑拥有者特征分析 124
5.5 无极县农村居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特征 127
5.5.1 农村居民家用电脑与互联网使用特征 127
5.5.2 农村居民移动电话使用特征 131
5.5.3 农村青少年学生网络应用特征 133
5.6 小结 135
第6 章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经济空间的影响 137
6.1 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经济空间组织转变 137
6.1.1 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37
6.1.2 信息通信技术影响农村经济空间组织的理论框架 138
6.1.3 信息通信技术下农村经济空间演变的实证基础 139
6.2 无极县农村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空间组织演变 144
6.2.1 信息化与农村企业空间组织演变理论基础 144
6.2.2 案例区农业产业化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47
6.2.3 案例区非农企业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产生的影响 152
6.3 农村社团组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影响 155
6.3.1 农村社团组织协会 概况 155
6.3.2 无极县社团组织发展现状 156
6.3.3 社团组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159
6.3.4 农村社团组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162
6.4 农村居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其产生的经济影响 164
6.4.1 农村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互联网的使用条件 164
6.4.2 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目的多样化? 但参与经济活动少 166
6.4.3 农村居民较少关注涉农网站? 互联网对产品销售作用不明显 168
6.4.4 网络购物与网上银行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 170
6.5 小结 172
第7 章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对农村社会空间的影响 175
7.1 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变的实证基础 175
7.1.1 案例区概况与信息化推进 175
7.1.2 网上便民服务改变村民出行行为 176
7.1.3 通过网络联系极大地扩展了农村居民对外交往空间 178
7.2 人际交往空间变化的多样性 178
7.2.1 人际交往媒介的变化是交往空间变化的根本 179
7.2.2 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范围扩大 183
7.2.3 外地亲朋交往频次增加 185
7.2.4 传统邻里交往空间的多样化 186
7.2.5 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多样化 187
7.3 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社会行为的衍生 189
7.3.1 互联网支持下农村地区新的社会行为的衍生 190
7.3.2 案例区网络炒股缘起 191
7.3.3 网络炒股行为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影响 194
7.4 城乡隔阂的弱化与消除 196
7.4.1 移动电话的应用成为弱化地域隔阂的重要基础 197
7.4.2 农村青少年是降低地区“数字差异” 的潜力群体 199
7.4.3 网络应用水平区域差异缩小 200
7.5 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农村社会空间演变的时间特征 201
7.5.1 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范围持续扩大 201
7.5.2 信息通信技术在外地亲朋和传统邻里的交往中的作用变化不明显 202
7.5.3 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城乡数字差异变化 203
7.6 小结 206
第8 章 结论与展望 208
8.1 主要结论 208
8.2 不足与展望 212
参考文献 214
內容試閱
第1章绪论
空间或地点与人类带有地域特征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之前的研究较少清晰地思考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在实际中和空间或地点发生联系。如果不对空间或地点中新信息通信技术如何与之联系并嵌入其中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则对网络空间cyberspace及日趋“电子媒介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反思就会沦于过度简化、武断和乏味Graham and Marrin,2001。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在于它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区域的社会经济空间组织被重新塑造。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中约23归功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杨春学,2001。另一方面,信息化又可以很快地将某区域融入更宏观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对人们日常空间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刘卫东,2003。虽然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空间意义,但还缺少系统的数据支撑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当前信息化区域影响的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对农村信息化的系统研究较少。
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信息化在行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是农业信息化问题甘国辉,2003。将农村地区空间问题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求证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空间组织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信息化建设对区域空间重构的巨大作用,本书选取河北省典型平原农区无极县为例,交叉运用地理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对信息化在农业大县的空间作用进行探讨。中国中部和东部平原地区是重要的农业精华区,也是全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本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及信息农业转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发展过程。本书旨在通过剖析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典型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本书提出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的研究框架,突出信息化空间重构作用的区域完整性,旨在丰富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1.1信息化趋势与农村空间组织演变研究的由来与背景
全球化迅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由此,出现了“全球村”的说法,隐藏于这一变化背后的一个重要发明就是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s,它打开了人们通向全球网络的入口Dicken,2000。20世纪60年代以来,ICTs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成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大量文献证明了ICTs的广泛影响并论述了信息社会的出现曼纽尔??卡斯特,2000。同时人们发现ICTs不仅仅是城市现象,它对农村的影响似乎更大Grimes,2000,2003;Malecki,2003。本书基于以下背景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索。
1.1.1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全球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informational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网络化networked的经济构成了20世纪最后25年的“新经济”。彼得??迪肯认为正在兴起的“新经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繁荣,正是由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所驱动的。更广义地说,“知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彼得??迪肯,2007。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一革命性变革的特点是快速便捷与低成本,反映在空间联系上,就是实现了时空压缩;反映在经济上,则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传统的经济运行、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总之,众多研究已经证明信息通信技术与区域发展的正相关关系,并认同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因素正在对区域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者提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造成国家—地区—城市农村—社区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空间重构。
尽管地理学家基本上认同信息通信技术对地区发展的深刻影响,但是对这一新因素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影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刘卫东,2003。所以有必要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信息时代的地理学问题。
1.1.2互联网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形式组织起来曼纽尔??卡斯特,2000,而互联网则是这种趋势的重要象征和载体。互联网是20世纪最后30年的创造和发展,是军事策略、大型科学组织、科技产业,以及反传统文化的创新所衍生的独特混合体曼纽尔??卡斯特,2000。
互联网应用开始于1968年的美国军事系统,到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计划建设超级网络中心和高速网,互联网一词应用逐渐增多;1993年美国政府的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热,同时也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成熟与提高阶段。政府的支持、商业机构的加入带来了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飞跃。
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标志:上网人数急速增加;网上信息的供应数量飞速增长;电子商务出现并呈现快速发展状态。
1998年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数达到1.13亿人,2000年急速增长,达到3.04亿人,之后,全球上网人数持续攀升,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达30.3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3%①。中国网民数同样增长迅速,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97年11月第一次互联网报告中,中国网民数为62万人,截至2013年年底增长到6.18亿人,上网人数增加了近1000倍;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图1-1显示了历次CNNIC互联网发展报告中中国网民人数的变化;
图1-2为2005~2013年中国城乡网民的变化。
互联网上可供人们利用的在线信息量也呈指数增长。根据因特通公司INKTOMI和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的一项调查表明:截至1997年10月,可供人们查询信息的网页仅为1亿页;截至2001年1月,互联网上网页超过10亿个。根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网页数量达到1500亿个,年增长率超过100%,突出了互联网上强大的信息供给功能。随着上网人数与在线信息量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形式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网上购物和网上销售是互联网作为商务平台工具的重要体现。从1998年4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美国政府第一部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影响的报告———《崛起的数字经济》和2000年美国商务部的第三个报告《数字经济》中可以看出,截至1997年年底,美国和加拿大在线购物人数从半年前的47万人增加到100万人。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网上购物的人数达到1.7亿人,占美国总人口数的53.97%。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增长也十分迅猛。从供应端看,网络作为便捷的营销平台,成为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困境的捷径。2013年企业进驻C2C或自建B2C平台的数量增加迅速,增加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商品供应量。从用户端来看,网络购物以其价格低廉、简单快捷等优势迅速在网民中得到普及,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网民生活消费的习惯。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人数规模达到3.0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48.9%。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人,团购的使用率为22.8%,相比2012年增长8.0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年增长68.9%,是增长最快的商务类应用。网上销售与购买成为当今最新的商业运行模式,不仅影响了企业和个人,更会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正逐步渗透到广大农村地区,截至2013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31.1%,比去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用户规模为5485万人,增加了970万人,年增长21.5%。可以看到,网络购物正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渗透作用,这也说明了农村网民对网络购物存在需求,这种购物形式也将慢慢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有20个“淘宝村”,共涵盖1.5万家淘宝店,按照农村淘宝店由单个家庭经营、每个农村家庭人口4人计算,“淘宝村”共实现6万人直接就业,并且通过带动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的发展,新增大量间接就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全颠覆了之前研究者认为“网络发展与网络经济更多是城市行为”的观点。
互联网可能是21世纪的决定性技术Malecki,2003,在互联网发展的短暂历史过程中,企业和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使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新现象,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一种农村社会经济形态,它体现了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信息化建设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在2006年2月21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1月2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农村信息化列入工作重点。“信息贫困”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大问题,无论互联网普及率还是网民规模,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而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成为解决“信息贫困”的重要途径,见表1-1。
农村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从纵横两个方向通过功能整合,改变农村“三农”问题的现状,实现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1-3说明网络既可以使农业生产实现不同地理空间的整合又能实现不同农业部门间的整合。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1.4“数字鸿沟”成为信息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信息通信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大家认可,但信息通信技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日渐明显。曼纽尔??卡斯特认为虽然信息通信技术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全球,并通过网络连接了整个世界,但是世界上有许多区段和相当部分的人群和这个新技术是脱离的。正如Jaffe等1993所说,“穷国与富国以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与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能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较少”。目前,全球收入最高国家中的15人口拥有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