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郑炜的山水画表现了山川的大气象。
大,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李可染就很重视山水画创作大的表现。
|
內容簡介: |
郑炜教学生山水画“五字诀”,即:气(气韵)、寒(含,含蓄)、北(笔,笔墨)、风(丰,丰富)、大。他说:“‘大’指‘大气’,有人画画给人以‘大气’之感,有人画画给人感觉拘谨小气。这是由画家的修养、性格等因素所定,能做到‘大气’不容易。范宽那样的作品历史上少有,大气,是中国画的好传统。”
郑炜山水画之大气象基于个人性情、气质和对于表现对象的独到感受。孙美兰称赞他画的十渡写生作品:“有一幅巨型山石群写生,最为精彩,气势镑礴,石层重叠,横空出世,画者激情四溢不可挡,画幅边沿一行题记写道‘自然造化,千奇百怪,令人震撼’——区区数语,却强烈地铭记着青年画家为山石造像的心
灵感受。”山川的雄奇、壮美,令画家心灵为之震撼,画家也以对山川的感受形之于艺术创作,震撼着欣赏者。
如上所述的作品,郑炜画过不少,有些是作为写生过程中对山石结构的练习而画的,也是为以后的创作做准备。但是这些写生作品已以其气势之磅礴为评论家所首肯。
李可染1959年在颐和园写生教学时说过:“山水画最重要的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画之前,首先研究意境,然后技法。”意境亦即情与景的结合,是客观环境与自己思想感悟的融合,将环境巧妙的理想化。关于写生技法,他强调:“第一构图,第二形象,第三层次,其次气氛。它们与意境关系最密切,是写生画动人的生命力的源泉。”
|
關於作者: |
1985年,郑炜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两校,都被录取。他最后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原因是当时在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执教的多是李可染的学生,系主任黄润华1956年曾跟随李可染溯长江、过三峡,做长途写生。教他们班的是班主任张凭,还有李行简、贾又福等也都是李可染的得意门生。
得到几位老师言传身教,郑炜对李可染的艺术观和创作实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领悟,画出的一些作品,能得李家山水的神髓。但他没有驾轻就熟地沿着前辈的路子走,他要走自己的路。然而,求脱是比初学更艰难的过程,也需要有“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毅力和决心,方能成透网之鳞。
郑炜的山水画耐看之处是有情而发,注重意境的营造,而且画中有人,有作者自己。在山间崎岖的石级上跋涉的人中,在皖南民居门外背负行囊的、叉腰伫望的,都让人感到作者也在其中。有的画面没有人,如那幅《初冬》,昏鸦归林,丛树下有几筐柿子尚未运走,几簇朱红,不仅仅是点景,也有着浓厚的生活意味,柿子不仅是水果,在山里人眼中也是粮食。从前山区粮食不继,隆冬季节把熟透的柿子拌着炒面充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