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儿科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根据高职高专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在既往使用《中医学概要》教材基础上,以突出实用性、专业性、技能性为原则,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断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临床常用中药与方剂、针灸推拿基本知识和技能、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医养生保健和康复等内容汇集整理、编纂而成。
《中医学》可供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检验、影像、药学等专业使用。
|
內容簡介: |
《儿科学》紧密结合最新的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注重与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标准、规范与职业准入标准要求相对接,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和医疗工作的职业性,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
關於作者: |
刘奉,女,教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带头人、资深教学骨干。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1
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 1
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
第四节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3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6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6
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 7
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 13
第四节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17
第三章儿童保健 21
第一节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21
第二节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23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 29
第一节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9
第二节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33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38
第一节儿童营养基础 38
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 41
第三节幼儿喂养 48
第四节营养状况评估 49
第五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51
第六节维生素D缺乏症 57
第七节锌缺乏症 64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68
第一节概述 68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69
第三节新生儿窒息 73
第四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76
第五节新生儿颅内出血 79
第六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80
第七节新生儿黄疸 82
第八节新生儿溶血病 84
第九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86
第十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89
第十一节新生儿代谢异常 91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96
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96
第二节口炎 98
第三节腹泻病 99
第四节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104
第五节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111
第六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14
第七节先天性巨结肠 116
第八节肠套叠 118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122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2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4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125
第四节肺炎 126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131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 138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38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 140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149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152
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52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54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157
第四节泌尿道感染 161
第十一章造血系统疾病 166
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166
第二节小儿贫血 168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71
第四节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74
第五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77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 181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81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182
第三节病毒性脑炎 186
第十三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190
第一节21三体综合征 190
第二节苯丙酮尿症 192
第三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93
第四节儿童糖尿病 196
第十四章免疫性疾病 202
第一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202
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04
第三节风湿热 207
第四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210
第五节过敏性紫癜 212
第六节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13
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 218
第一节麻疹 218
第二节水痘 221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 223
第四节猩红热 224
第五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26
第六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27
第七节结核病 228
第八节寄生虫病 234
第九节手足口病 237
第十六章常见儿童急症 241
第一节急性中毒 241
第二节心肺复苏 244
第三节充血性心力衰竭 247
第四节急性呼吸衰竭 249
第五节小儿惊厥 251
附录A 256
附录B血液一般检测正常值 258
附录C 259
附录D脑脊液测定正常值 261
附录E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