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編輯推薦: |
放眼各地兴起的“书院热”、“国学热”,无不说明以国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读国学经典,加以思考,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见识;知礼仪,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道德根基,塑造美好品格;开发智力潜能,增强表达和应对能力;增加素材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栏目设置满足阅读和学习的需求:
1 注音彩插
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这一栏目,便于查询、阅读和背诵。
3 注释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练字练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只有掌握了字词的意思,才能读懂全诗的意思。
4 精彩译文
把国学的每句话用现代话翻译出来,力求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5 经典故事
通过经典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目錄:
|
卷首语1
学而时习之
口蜜腹剑
曾子自省
教育要求的变化
使民以时
事母至孝
范式守信
负荆请罪
六尺巷
人际关系
千里拜师
富而不骄
荀彧之死
贞观之治
《诗经》
治国之道
生命历程
孝的本质
观人之法
温故知新
真挚的友谊
勤于思考
实事求是
周公尊贤
曾子杀猪
孔子论鬼神
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乐制度
祭祀
不懂就问
三月不知肉味
班超说“宽”
孟母择邻
取之有道
孙性认错
朝闻夕死
管宁割席
服从正义
见贤思齐
孔子论孝
辞官归养
宰予昼寝
不耻下问
子产治郑
管鲍之交
颜回安贫
“质”与“文”
父子求学
教学方法
孔子之“乐”
洛阳纸贵
孔子拜师
襟怀坦荡
礼的作用
诸葛亮相蜀
徐寿苦学
保持清醒
待价而沽
逝者如斯
功亏一篑
后生可畏
郭亮志坚
岁寒知松柏
闵子骞谏父
终极关怀
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将心比心
成人之美
孟子论政
交友之道
有法必依
割发代罚
欲速则不达
晏婴论“和”“同”
|
內容試閱:
|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时常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让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去怨恨,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故事
学而时习之
“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孔子也是这样认为。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中的“实践”,就是把所学的东西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并体会到其中的喜悦。因为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愿意多与同道之人切磋,既然远方有人来讲道论学,近处的人也向自己请教,这不正是学有所成的快乐吗?再者,当他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去怨恨他人,这是君子的涵养。这种态度是《论语》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说话办事时花言巧语,表面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故事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代的朝中宰相。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想方设法结交皇帝身边的宠臣,做让皇帝高兴的事。唐玄宗见他聪明,对他十分信任和宠爱。然而李林甫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对皇帝信任的有才能的人都怀恨在心,总是想除掉他们。虽然他表面上对这些人很友好很亲近,其实却在偷偷盘算着怎样害人。一些人被他陷害后,都没有想到是被他陷害的。但是最终李林甫的这种虚假面具还是被人们识破了。此后大家所说的“口有
蜜,腹有剑”就是指像李林甫这样的人。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反省自己:想想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有信?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掌握?”
故事
曾子自省
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平日里就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总会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做了什么没有意义的错事了吗?给他人做事是不u是尽心尽力了?要学习的东西我都掌握了吗?曾子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也是今天的
我们要继续发扬下去的,不仅仅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可
以帮助我们学习、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在外就要尊敬兄长,做事情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爱护众人,与有仁德的人亲近。如果之后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故事
教育要求的变化
古代对少年儿童行为的基本要求,正是孔子所说的这段话。在我国古代,书本知识似乎不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基本内容,而主要是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孝敬父母、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今天与孔子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个人如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就很难胜任以后的工作。学习做人的品质和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今天的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古今社会的发展,给了教育更高的要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要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应该严肃认真,要讲信用;节约财物,爱护百姓;叫老百姓服劳役时不要违背农时,要掌握好恰当的时间。”
故事
使民以时
春秋时期的“一乘”代表的是用四匹马拉的战车。诸侯国的大小也是由战车的多少来区分的,对于拥有万乘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大国,拥有千乘则是中等国家,拥有百乘就是小国了。孔子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呢?”孔子回答说:“想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做事就要十分谨慎,而且一定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爱护当地的百姓;让百姓在不耽误农时的情况下去服劳役,也就是在农闲时节。”学生又问:“如果做到以上您说的三点,算得上是有道义的明君吗?”孔子点头表示认可。
原文
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对待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竭尽全力;对待君主,就要做到必要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
故事
事母至孝
陶侃是东晋时的著名大臣,他不仅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在家里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陶侃很小的时候o,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一名品行端正的清官。在陶侃做官后,也没有忘记母亲,他总是悉心地照顾母亲。每天清晨,陶侃都为母亲打好洗脸水,一日三餐,也都恭敬地侍候母亲。母亲死后,陶侃十分伤心,为母亲守了三年孝。此后他身边的人和后代都因为受到了他的言传身教,能做到对长辈温顺有礼。至今陶侃的品行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原文
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译文
子夏说:“在与朋友交往时,说话一定要讲求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一定认为他是读过书的。”
故事
范式守信
东汉时,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当二人分别时,张劭伤心地说:“今日就要分别了,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o才能再相见啊?”范式安慰张劭说:“不要伤心,两年后的今天,我一定会去看你的。”很快两年过去了,约定的日期到了,张劭对母亲说:“妈妈,范式快来了,我们赶紧准备准备吧!”母亲不信,因为范式家离张劭家有一千多里路,他怎么会来呢?可是刚过中午,范式就赶到了张劭家,张劭的母亲感叹地说:“世上还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啊!”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什么威严,学习的知识就不会牢固。把忠信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要勇于改正。”
故事
负荆请罪
战国时,秦昭襄王想出诡计,想假意送给赵国十五座城池,换来无价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识破了秦王的诡计,并且不畏强暴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了赵国。之后,他随赵王到渑池赴宴,使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因蔺相如连立大功,被封为丞相。大将廉颇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职位却比他低,心中颇为不满,几次借机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忍让回避。廉颇知道真相后,十分惭愧,便脱去上衣,负荆请罪,此后二人结下了生死友谊。廉颇知错就改,也成为后人传颂的美谈。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学而》
译文
有子说:“过去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主要基本原则,就是以崇尚礼为美,大小事情都从礼仪出发,以和为贵的原则出发。”
故事
六尺巷
出生在安徽桐城的才子张英,在清朝康熙年间担任宰相。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说家中要扩建府宅,想让邻居让出三尺地盘,可邻居却不愿意。张夫人感到十分生气,写信让张英回家解决这件事。张英看信后,对家人倚仗官势的做法十分不满,便回信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见信后,十分羞愧,主动拆了墙院,后退了三尺。邻居看到张夫人这样的举动非常感动,
于是也把自家的墙院后退了三尺,此后两家之间有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后人也为此传扬称赞。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
译文
有子说:“与人有信约,符合了义,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了礼,才有可能免受侮辱。依靠可亲的人,才有可能靠得住。”
故事
人际关系
有子的这段话说明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有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言行交际,开始时要谨慎,要考虑到后果。如果开始时就疏忽大意,早晚会有后悔的时候o。如果没有遵守不合道义的约定,也不能算作失信。对人恭敬,也要使用适合的礼法。如果一味卑躬屈膝,只会招来侮辱。办事一定要找可靠的人,真心对待自己的人。春秋时,管仲依靠好朋友鲍叔牙,当上了齐国的宰相,使齐国称霸诸侯。而战国时的孙膑因相信老同学庞涓去投靠他,结果被砍残了双腿。因此我们也应该向有子学习,告诫自己交友要慎重。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吃饱,居住的地方不讲究舒适。在办事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故事
千里拜师
李固是个从小就勤奋好学的人,
十四岁时就已名满京城。后来他
成了东汉有名的大臣。但李固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一个人踏上了求学的道路。他听说千里之外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先生,于是就风餐露宿,一路走一路打听,最终找到了这位老先生。可老先生却不愿收他为徒,请他去找别人。李固并没有气馁,在老先生门前等了二十五天。最终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先生,老先生收他为徒。后来,因老先生的悉心教导,李固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