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第一本由中国专业医师写就而成的儿童绘画心理学著作
国内绘画心理研究领域学术成果最多的专家十年心血结晶
最权威、最专业、最有效、最贴近中国家长需求的儿童心理指导方法,让你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
国内知名育儿专家及媒体平台好评热荐!
·丰富的真实儿童绘画图例分析
·儿童心理学完整脉络体系梳理
·全面涵盖不同的儿童心理问题
·简单明了、详细具体的指导说明
|
內容簡介: |
孩子的说话大人不太懂?孩子内心的需求无法及时察觉?也许,你需要的是学会解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绘画爱好者,而绘画更是一种非文字语言,是孩子表达自我的有效途径,但如何让绘画进一步成为家长走进孩子内心的桥梁呢?本书便为你提供了具体而实际的指导方法。
作者严虎医生不仅是国内绘画心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一位心系孩子的父亲,他将自己研究绘画心理的十年心血结晶与你分享,帮你了解孩子的绘画,从而解读孩子的内心,更让你知道如何来引导、帮助孩子成长,发掘出孩子更多的潜能。
|
關於作者: |
严虎
医学博士,心理医生,临床催眠师,心理教育专家,资深临床心理治疗专家,国内权威绘画心理技术领域专家,湖南省艺术治疗委员会常务副主委,绘画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学生健康委员会秘书长兼心理评估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医生。
从事心理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多年,尤其擅长绘画心理技术,拥有大量独创研究和开拓性实践经验,如绘画认知疗法、动态绘画治疗、催眠绘画治疗技术等。为国内出版该领域著作最多的专家,多次在国内各类学术会议报告个人在绘画心理领域研究成果。
|
目錄:
|
第一章 为什么要了解儿童绘画心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儿童绘画/2
一、儿童绘画的定义/2
二、儿童绘画的理论研究/3
三、儿童绘画的特点/14
第二节 儿童绘画对儿童的作用/22
一、儿童绘画对儿童身体的作用/23
二、儿童绘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作用/26
三、儿童回绘画对儿童学习的作用/30
第三节 家长为什么要了解儿童绘画/33
第二章 儿童绘画的特点 /36
第一节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37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理论/37
二、儿童心理发展与绘画发展的联系/58
三、儿童绘画发展的五阶段特点/61
四、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点的重要性/75
第二节 孩子的绘画成长历程/
一、1~12岁各年龄段儿童绘画特点 /77
二、1~12岁各年龄段儿童绘画注意要点/96
三、1~12岁各年龄段儿童绘画工具准备/106
第三章 如何解读孩子的画 /108
第一节 儿童绘画的行为分析/109
一、抵触绘画的行为/109
二、对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110
三、情感宣泄的行为/112
四、防御性绘画的行为/113
五、遗漏的行为/114
六、刻意隐瞒的行为/114
第二节 儿童绘画的形式解读/115
一、线条/116
二、构图/122
三、阴影 /130
四、颜色 /131
第三节 儿童绘画的主题解析/135
一、房屋画/136
二、植物画/151
三、人物画/178
四、其他/185
第四节 儿童绘画的内容解析/189
一、表层内容的解读/189
二、关联性内容的解读/192
三、象征性内容的解读/196
第五节 特殊儿童画的解读/198
一、身体缺陷与躯体疾病儿童的画/199
二、创伤性儿童的画/202
三、需求关爱儿童的画/207
四、学习压力儿童的画/209
五、精神疾病患儿的画/211
六、天才儿童的画/216
第四章 家长如何用绘画指导儿童成长 /218
第一节 利用绘画本身的功能指导孩子/219
一、绘画的表达功能/219
二、绘画的释放功能/222
三、绘画的重建与升华作用/224
第二节 利用绘画的评估诊断功能/227
一、儿童绘画与智力的关系/227
二、儿童绘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29
三、儿童绘画作品与儿童的性格特点/231
第三节 利用绘画的治疗功能/233
一、绘画对处理情绪冲突、创伤的功能/234
二、绘画对自我概念的提升功能/236
三、绘画对社交功能的改善/237
四、绘画对躯体症状的改善/238
第四节 让儿童喜欢绘画/240
一、孩子不喜欢绘画的原因/240
二、好家长扮演的角色/243
三、孩子自主绘画的培养/248
附 录 儿童可以选择的多种有趣的绘画形式 /254
参考文献 /266
|
內容試閱:
|
第三章 如何解读孩子的画
第一节 儿童绘画的行为分析
理解儿童绘画中的情感内涵除了要分析绘画作品以外,还要观察儿童的“绘画行为”,即儿童如何对绘画的指令或绘画任务做出反应。儿童对一个非结构性的绘画任务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他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新的不确定情景的模式。
如何观察儿童、接近儿童并与之有效地沟通交流;如何进行艺术活动,如何使用艺术媒材,以及绘画的总体习惯和风格,这些信息对于画作的总体解释和全面了解儿童是很有帮助的。
一、抵触绘画的行为
绘画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适合的,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常常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但有些儿童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愿意画画。
【外因】可能是绘画材料本身的问题。颜料干了、蜡笔断了、材料选择性很小,这些问题可能让儿童觉得气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应注意为儿童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绘画材料,保护并激发他们主动使用的欲望。
【内因】可能是他感觉到在绘画情境中没有安全感或者缺乏信心。他们感觉绘画会导致威胁和焦虑的产生,这样的抵触情绪本身就反映了他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模式。
在面对这样的儿童时,我们需要在儿童绘画前设计恰当的“热身”,比如,画线、涂鸦、补充完整句子等。直接切入主题的绘画任务会导致或者加剧儿童的抵触情绪。比如,有的孩子对绘画关系感觉不安全,可能表明他在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因此心理防御特别强;有的孩子正经历家庭问题,太早地让他画出家庭生活事件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
面对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观察儿童如何选择材料(仔细的、自信的、谨慎的)是很重要的。例如,遭受过暴力的儿童使用绘画材料时常保持持续的警觉和恐惧,害怕以前经历过的创伤再次出现。当一个受过虐待或者有创伤的儿童把盛颜料的容器洒了,他会非常害怕权威人物的反应。因为过去他(或其他兄弟姐妹)可能不小心把水洒到了餐桌上,结果引起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暴力。颜料洒了是不经意的事件,但可以引起儿童对家庭暴力事件的记忆。
儿童选择绘画材料的类型和他们使用材料的方式很能说明他们的个性、应对风格以及他们的情感类型和情感强度。例如,有些小孩子喜欢在画手指画时把颜料擦在自己衣服上,弄得全身都是;有些孩子则是尽量避免颜料绘画和手指画;有的总喜欢尝试所有的材料,探究一下每种材料的用途;有的孩子可以用相同的材料画上几个星期。
儿童作画时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喜欢把所有的材料都抢到手,拒绝和他人分享;另一些儿童只选择一两种蜡笔或者铅笔,不再要求更多;有些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从一种材料用到另一种材料,却完成不了绘画任务;还有一些孩子总是慢条斯理,光是人物脸上的一小部分常常就要花很长时间。
三、情感宣泄的行为
情感宣泄是指发生倒出或泼洒颜料,敲打材料使之发出声音,抛、扔、揉、捏橡皮泥等事件。这些行为表明,被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或者失去了控制,这是释放情绪的一种途径。有时候儿童绘画并不是要真正完成一幅作品,是知识探索和尝试绘画材料或者发泄某种情绪。比如,颜料具有引发个体情感的功能,一旦情感与肌肉运动联系起来,人就会随心所欲地画。对于那些行为保守或者习惯于外部控制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支持性的环境中随意使用颜料,并因此释放情绪。当然,有时候那些焦虑、紧张、亢奋或者情绪无法抑制的孩子在绘画时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尤其是当在绘画活动中提供很多流动性的、难以控制的颜料,并且让儿童随意走动时,就容易引发混乱。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类儿童确实在创造过程中因为使用流动性颜料而产生难以控制的情绪问题的话,则需要改变媒材,换成较好控制的媒材,如蜡笔、铅笔等,使他们静下来。更有研究者建议应当换成黑墨水、黑笔等黑色的媒材,以避免色彩引发混乱的可能,以此收敛创作者当时的情绪。
四、防御性绘画的行为
防御性的绘画指当儿童无法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由表达情绪时的行为。当他们想对自己的冲突和消极情绪做出反应时,他们就可能刻板地临摹、描绘轮廓、重复没有新意的普通图案。比如,小明小心翼翼地画了一个长方形,在此基础上画了一根旗杆,他画出旗子的主要特征,加了三朵乌云,还加了一笔熊熊燃烧的火焰。此时,他的情绪沮丧,接下来似乎要传达某种信息。然而,小明把画笔局限在旗子上,尤其是后加的“火焰”上,而不愿详细描绘其他事物,一则小明可能因为情绪局限在火焰上,二则也可能是防御,不愿过分暴露自己。
克莱默(Cramer)认为,对于老是以不断涂鸦线条和泼洒颜料呈现心理防御的儿童,我们必须接受这种行为,认同这是一种创作形式。那样的涂鸦对有些儿童来说,是有一定含义的,正如对过去被忽视的小孩,激烈的涂鸦笔法也不是全无意义的。
五、遗漏的行为
研究孩子们的涂鸦时,不仅要注意他们画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关注他们漏画的部分,因为这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主导的结果。这种无意识的遗忘最能体现孩子的问题,因为这是他们最本能的表现。例如,画房子时忘了画门或窗是他们不善于交流的表现;画小人儿时就更明显了,没有嘴的人像是画画者存在交流障碍的预兆。当然,孩子们因为兴趣转移而中途扔掉画笔的情况不包括在内。
六、刻意隐瞒的行为
当我们给孩子做绘画测试时,他们有时会猜到我们的意图,因而刻意避免一些他们眼中不得体的内容。而这种谨慎的回避有时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