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

書城自編碼: 25611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石油/天然气工业
作者: 刘树根 等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2872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29/8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47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編輯推薦:
《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可供地质?石油?天然气领域科研人员和产业部门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內容簡介:
《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是全面研究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的专著?《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详细分析研究四川叠合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结构?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制?下组合能量场的演化和烃态变化特征?下组合流体活动与保存条件的动态演化等;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古油气藏形成破坏过程和机理,并深入探讨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成藏模式?
目錄
第1章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1.1 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结构
1.1.1 地貌一地质三分性
1.1.2 盆山结构
1.2 四川叠合盆地的演化
1.2.1 沉积盖层三大演化阶段
1.2.2 关键变革期
1.3 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隆升(剥蚀)作用
第2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2.1 四川盆地重点地区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2.1.1 川东南林1井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2.1.2 川东南丁山1井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2.1.3 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2.1.4 米仓山地区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储层特征
2.2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储层发育段储集空间类型
2.3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2.4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对比
2.4.1 震旦系储层对比
2.4.2 寒武系储层对比
2.4.3 奥陶系储层对比
2.4.4 志留系储层对比
第3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制
3.1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志留系碳酸盐岩储层致密化过程
3.1.1 储层致密化过程分类
3.1.2 负孔隙度及残余孔隙度
3.1.3 中伊朗盆地卡山地区库姆组致密化过程
3.2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
3.2.1 原始沉积环境
3.2.2 膏溶作用
3.2.3 古岩溶作用
3.2.4 外源侵蚀型流体溶蚀作用
3.2.5 TSR机理
3.2.6 适度的白云岩化和重结晶作用
3.2.7 构造破裂作用
3.3 四川盆地震旦系一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保存机制
3.3.1 烃类流体侵位
332原油热裂解作用
3.3.3 适宜的构造位置[弱的水(烃)岩反应]
3.4 四川盆地下组合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破坏机制小结
3.5 “古今中外”碳酸盐岩储层对比
第4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能量场演化与烃态变化特征
4.1 四川盆地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4.1.1 川中地区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4.1.2 川东南地区下组合地温场演变
4.2 四川盆地下组合压力场演变
4.2.1 下组合现今压力场的分布特征
4.2.2 下组合压力场演变——以安平店一高石梯构造带为例
4.3 四川盆地下组合能量场演化中的烃态变化
4.3.1 原油裂解气生成机理与条件
4.3.2 下组合的原油裂解气
4.3.3 下组合的水溶气
第5章 四川盆地下组合流体活动与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1 保存条件动态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5.1.1 概述
5.1.2 流体活动事件序列柱的建立
5.1.3 流体来源的地球化学示踪
5.1.4 内源和外源流体的判识
5.2 川中原地隆起一盆地区深层碳酸盐岩中多期流体充注
5.2.1 下组合中多期流体充注
5.2.2 下组合古油气藏中油气充注过程恢复
5.2.3 中组合中多期流体充注及流体特征
5.3 川中原地隆起一盆地区下组合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3.1 静态保存条件:
5.3.2 古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5.3.3 下组合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4 川东渐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特征
5.4.1 下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特征
5.4.2 中一上组合区域性盖层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5.5 川东渐变型盆山结构区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5.1 静态保存条件
5.5.2 流体的地球化学示踪及保存条件
5.6 川北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
5.7 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多期流体充注
5.7.1 下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5.7.2 中组合中的多期流体充注
5.7.3 下组合和中组合中充注流体的比较
5.8 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8.1 静态保存条件
5.8.2 古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5.8.3 保存条件的动态变化
5.9 小结
第6章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破坏)过程和机理
6.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勘探概况
6.2 资阳一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6.2.1 资阳一威远地区震旦系油气演化模型
6.2.2 威远气田和资阳含气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差异性
6.3 丁山一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破坏)过程和机理
6.3.1 川东南地区的勘探概况
6.3.2 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特征
6.3.3 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来源分析
6.3.4 震旦系灯影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6.3.5 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形成和破坏过程
6.4 米仓山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破坏)过程
6.4.1 米仓山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的发育特征
6.4.2 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6.4.3 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6.4.4 米仓山及南缘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6.4.5 米仓山及前缘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分析
6.5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特征
6.5.1 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地区
6.5.2 鄂西一渝东地区
6.5.3 川北米仓山地区
6.5.4 川西南雅安天全地区
6.5.5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分布特征
6.5.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分布主控因素
6.5.7 小结
6.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6.6.1 生烃中心
6.6.2 生气中心
6.6.3 储气中心
6.6.4 保气中心
第7章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藏特征及形成机理
7.1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勘探概况
7.2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2.1 川东南林滩场一丁山构造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2.2 鄂西一渝东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2.3 米仓山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2.4 龙门山地区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2.5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7.3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气藏特征
7.3.1 五科1井志留系气藏解剖
7.3.2 建深1井志留系气藏特征
7.3.3 下古生界产气特征及分布
7.3.4 下古生界常规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第8章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深层气藏成藏模式
8.1 原生气藏形成模式
8.1.1 “三中心”叠合的成藏模式
8.1.2 “储气中心”解体的成藏模式
8.1.3 “三中心”短距离移位的成藏模式
8.1.4 缺乏保气中心的古气藏破坏模式
8.2 次生气藏形成模式
8.2.1 磨溪嘉陵江组气藏
8.2.2 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
8.3 原生和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特征对比
第9章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9.1 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控制原生油气地质条件
9.1.1 四川盆地地裂运动研究概况
9.1.2 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9.1.3 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的拉张槽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9.2 盆山结构特征及对油气保存条件的控制作用
9.3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有利区探讨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本专著研究过程中完成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內容試閱
第1章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的基本特征,尤其是构造特征对下组合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和保存或破坏有较大的控制作用?
1.1 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结构
1.1.1 地貌-地质三分性
1.1.1.1 地貌特征及其三分性
四川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侧,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相对低洼的部分?四川盆地是一个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地貌盆地图1-1,盆地四周为高山环绕,西有龙门山?邛崃山,北有米仓山?大巴山,东有齐岳山?大娄山,南有峨眉山?大凉山;盆地内部则主要为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以龙泉山?华蓥山为界,盆地内部地形地貌显示出明显的三分特点,即盆西平原地貌?盆中丘陵地貌和盆东山地地貌图1-1?
1龙泉山以西为盆西平原区,亦称为成都平原,面积6000km2,海拔450~750m,地势由北西向南东降低,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50m?成都平原是盆地内主要的第四系覆盖区,由断裂下陷和河流冲积而成,最大厚度逾500m?
2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为盆中丘陵区,地势低矮,海拔多在300~500m,相对高差50~150m?川中丘陵区主要出露侏罗系和白垩系红层,岩层近于水平,地势由北向南降低,南部多浅丘,北部切割相对较深,多深丘?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山地区,由一系列大致平行?北东-南西走向的条状山脉及其间的宽谷组成?山地为陡而窄的背斜带,海拔一般在700~1000m,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华蓥山最高峰海拔1704m,出露最老地层是寒武系?山地间的谷地为宽而缓的向斜带,出露侏罗系,多低丘与平坝,海拔300~500m?
1.1.1.2 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三分性
四川盆地内部的地表构造形迹受周边多个方向构造带多期活动影响,显示出多期多组构造复合-联合的复杂构造格局图1-2?尽管如此,以乐山-龙泉山-阆中-南江一线和宜宾-华蓥山-达州一线为界,仍显示出明显三分的特点?龙泉山-南江一线以西至龙门山前缘的区域为川西区,主体构造为北东向,显示主要受龙门山冲断活动的控制?北段受米仓山构造活动的影响,发育近东西向构造,同时显示有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的复合-联合,如绵阳弧形构造和德阳附近的孝新合构造带?南段受康滇南北构造带影响,显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的叠加?龙泉山-南江一线以东至宜宾-华蓥山-达州一线为川中区,地表构造总体较为平缓,总体显示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的复合-联合叠加,局部发育东西向构造?龙门山冲断构造对川中区的影响已明显减弱,而更多地显示出受川东构造带的控制,并叠加大巴山和盆地西南缘断褶带影响下的北西向构造?营山断裂以北至大巴山前缘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的横跨叠加良好地展示了这种关系,而所谓的“平昌旋卷构造”也可能是这两组构造相互迁就相互限制的结果乐光禹,1998?营山背斜以南至威远穹隆北缘,是叠置于川中隆起之上的短轴背斜发育区,通常被描述为近东西向构造,但从南充?武胜等地的弧形构造形迹来看,更可能是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构造的联合所致?川中隆起以南至威远背斜间的安岳一带实为走向北西的宽缓大向斜,只叠加有很少的北东向局部构造?威远背斜总体显示北东东走向,其形成除了与基底隆起有关外,处于北东和北西两方向正性构造的叠加部位也可能是重要因素?威远背斜以南主体为一叠加北东向构造的北西向大型向斜,并发育有近东西向构造?宜宾-华蓥山-达州一线以东至齐岳山断裂之间为川东区,以发育北东至北北东向平行相间排列的狭窄背斜和宽缓向斜为典型特征,构造走向自北向南由近东西向转为北北东向再转为近南北向?北段受大巴山弧和八面山弧联合控制形成向东收敛向西撒开的收敛双弧?中段即通常所称的川东高陡构造带,以北北东向隔挡式平行褶皱为特征;北端受大巴山弧影响向东偏转;南端受大娄山断褶带的影响向南偏转?南段泸州-贵州习水一带总体显示北东?东西和南北三向构造的复合-联合叠加?
1.1.1.3 基底结构及其三分性
据重磁资料解释和盆地周边出露的基底岩石推断,四川盆地的前震旦系基底具有双层结构:下部的结晶基底以太古宇-古元古界康定群为代表;上部的褶皱基底以中元古界黄水河群和新元古界板溪群为代表?平面上,盆地基底由周边深断裂围限显示出明显的菱形轮廓,自西向东由龙门山断裂?龙泉山断裂?华蓥山断裂和齐岳山断裂分割成北东向展布?特征各异的川西?川中?川东三大块体图1-3,俗称“暗三块”,即本书所称的基底三分性?其中,川中块体可能由康定群及更老基性-超基性岩构成,缺乏上部的褶皱基底,属单层基底结构,在古元古代末就已固化,构成盆地基底的核心,硬化程度较高?川西块体和川东块体均具有双层结构,川西块体褶皱基底可能由中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构成,川东南块体褶皱基底则大部为新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沉积岩,两者形成时代相对较新,大致为晋宁期10~8亿年,硬化程度相对较弱?基底轮廓和硬化程度的差异对后期沉积盖层的发育和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川中块体相对稳定,隆起明显,盖层较薄,变形较弱;而川西块体和川东块体则相对活动,坳陷较深,盖层较厚,变形较强?此外,现今盆地的地表构造形迹也显示出与基底轮廓良好的对应性,可见构造变形的三分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底结构的三分性,并由此控制了地形地貌的三分性?
1.1.2 盆山结构
1.1.2.1 两类盆山边界
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组成挤压型盆山结构,并可分为板缘突变型和板内渐变型两类盆山边界图1-1,图1-4?板缘突变型盆山边界受板缘刚性块体边界及深大断裂系控制,盆山界线明确,盆地与造山带为突变关系,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大,地形坡度陡,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深部结构的差异性和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其浅部构造为典型的冲断带山和前陆盆地盆二元结构图1-1;表1-1,二者在构造?沉积和深部结构上形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龙门山冲断带-川西前陆盆地图1-4?大巴山冲断带-川东北前陆盆地图1-1;表1-1,表1-2?
板内渐变型盆山边界受板内弥散性构造变形控制,盆山界线不明显,盆地与造山带为渐变过渡关系,现今山盆地貌反差小,地形坡度缓?两者的深部结构构造相似,其盆山耦合关系主要受控于邻区盆外的构造变形和盆内沉积盖层中滑脱层的分布特征?其浅部构造主要为大范围的盖层滑脱构造,如:齐岳山与川东高陡构造带图1-4?大娄山与川东南低缓构造带图1-1;表1-1,表1-2?
1.1.2.2 盆山结构分区及特征
四川盆地受周边多个方向造山带多期活动影响,呈多期多组构造复合-联合的复杂格局,且由盆地中心向盆缘构造格架趋于明显,显示不同盆山结构对盆内构造格架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据其形成定型的主要控制因素,划分为五大区图1-2;表1-3?
Ⅰ区——川北突变型盆山结构区秦岭构造控制域:北西以龙门山北段为界,北以米仓山为界,北东以大巴山为界,南界大致在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背斜带—营山背谷斜—温泉背斜一线?该区盆山深部岩石圈结构具差异性,构造受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三者联合影响,形成造山带-前陆盆地二元结构,构造分带性?分层性明显,线性盆山关系清晰?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秦岭造山带,主体定型于燕山晚期?
Ⅱ区——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青藏构造控制域:该区西边界为龙门山南段,西南界为峨眉山,东边界为龙泉山-天宫堂背斜带?龙门山中南段和川西前陆盆地结构构造分异性强,线性盆山关系非常清晰,为典型线性突变型盆山结构?该区构造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主体定型于喜马拉雅期?
Ⅲ区——川东渐变盆山结构区雪峰构造控制域:西以华蓥山为界,东以齐岳山为界,由东向西由隔槽式褶皱向隔挡式褶皱变迁,盆地内构造多以高陡构造为主?该区基底为上元古界板溪群,为软性基底,盖层滑脱变形较强烈,呈弥散性渐变盆山结构?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雪峰陆内构造,主体定型于燕山晚期?
Ⅳ区——川西南渐变型盆山结构区雪峰-青藏-基底构造联合控制域:西以龙泉山断裂为界,东以华蓥山断裂为界,南以大凉山为界,北界大致位于威远背斜北翼?该区地质结构与南侧大凉山地区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为弥散性渐变盆山结构?总体构造格架显示受东侧雪峰陆内构造系统和西南侧青藏高原的联合控制,定型于喜马拉雅期,形成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叠加,而威远背斜的形成又可能部分受控于基底构造?
Ⅴ区——川中原地隆起-盆地区基底构造控制域:该区东西分别以华蓥山和龙泉山为界,位于四川盆地刚性基底之上?该区总体以近东西-北东东向构造为主,构造幅度小,变形相对较弱?显然,现今四川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受控于盆地的基底结构和周缘造山带的挤压冲断作用?
1.2 四川叠合盆地的演化
前人对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已有不少论述童崇光,1992b;罗志立,1994;郭正吾,1997;汪泽成等,2002?本书着重于四川盆地三大构造变革期的论述,突出四川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和沉积转换事件以及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对于四川盆地最终定型所造成的影响?
1.2.1 沉积盖层三大演化阶段
四川盆地沉积盖层经历了震旦纪-晚三叠世卡尼期伸展体制下的差异升降和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晚三叠世诺利期-始新世挤压体制下的褶皱冲断和复合前陆盆地陆相碎屑岩盆地?渐新世以来的褶皱隆升改造构造盆地三大演化阶段图1-5;表1-4?
1.2.1.1 海相台地发育阶段Z-T31海相
四川盆地海相沉积总体上是在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地台层序刘树根等,1991?沉积期内,扬子地台为宽阔的浅水大陆架,而四川盆地是陆架上的一个相对隆起的台地?因此,其沉积组合以浅海碳酸盐岩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时间长?时代老?层系全?厚度大,是四川盆地油气分布的主要领域?
1.2.1.2 陆相盆地发育阶段T32-E2陆相
四川盆地陆相沉积是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前陆盆地序列,以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砂泥岩为主,沉积厚度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减薄?分布于盆地西北及东北缘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山系,自印支期以来,在长期阶段性的挤压作用下,上地壳内发生多层次滑脱?褶皱?冲断和推覆,向陆相沉积盆地内递进侵位,最终形成冲断推覆构造?分布于盆地东南的齐岳山?大娄山盆缘山系,是由雪峰陆内构造活动向盆地内逐渐扩展形成的?而盆地西南缘峨眉山?大凉山盆缘山系,则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的区域性隆升?燕山中晚期,盆地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和盆地东缘的齐岳山近于同时发生褶皱-冲断变形,并大致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基本定型?与此同时,盆地北部和东部也开始隆起,结束沉积并遭受剥蚀,而盆地西南部同期继续发育前陆盆地,直至始新世中晚期才遭受断褶变形和隆升剥蚀?
1.2.1.3 褶皱隆升改造阶段E2-Q
从整体上讲,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进入隆升改造阶段刘树根等,1995;郭正吾,1997;童崇光,2000;罗志立等,2005;吴珍汉等,2007,但强烈的隆升活动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四川盆地内部除川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