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編輯推薦: |
1993年至2001年,她是美国的第一夫人,被誉为“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2002年,她成为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并成功连任,是“第一个成为参议员的第一夫人”。2008年,她与奥巴马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虽然失败,但成为“美国第一位竞选总统的女人”。2009年,她出任国务卿,并成为美国史上出访国家最多、飞行旅程最长的国务卿。现在,她以六十七的年龄,重整旗鼓,宣布参加2016总统竞选。一个女人,要有多强大,才有如此不凡的成就和一战再战的决心?
|
內容簡介: |
本书记述了希拉里六十多年人生岁月中的重大事件。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位女性政治家的人生经历,更能深刻体会她欲问鼎白宫的心路历程。“我将再起”将见证希拉里的再一次崛起,令人期待。
|
關於作者: |
李维,自由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热衷于撰写人物传记,研究美国政治和希拉里多年,《我将再起:希拉里新传》为其最新力作。
|
目錄:
|
序言 2016,我将再起!
第一章 芝加哥郊区女孩
她的母亲多萝西
这屋里不要胆小鬼
田园诗般的童年
一个天生的政治家
卫理公会教堂
选择韦尔斯利
她不是个古板的女孩
毕业那年的三件大事
第二章 耶鲁之恋
邂逅克林顿
两个同样优秀的人
玛丽安赖特埃德尔曼
阿肯色之行
调查尼克松
第三章 小石城柔情
爱情使她回到阿肯色
费耶特维尔的幸福时光
喜结良缘
罗斯法律事务所
年轻的州长夫人
“切尔西的早晨”
化解桃色危机
随夫君东山再起
教育制度改革
第四章 白宫之门
昙花一现的1987年
奏响竞选的序曲
弗劳尔斯幽灵再现
“甜饼与茶”风波
布什的战术:抓住希拉里
再次“改头换面”
第五章 婚姻是个谜
“莫妮卡风暴”
葆拉琼斯的性骚扰案
比尔,我爱你
切尔西是她的骄傲
她和克林顿的分歧
一起变老
《亲历历史》:她的快乐与哀愁
第六章 “白水门”丑闻
“白水”溅身
从“白水门”到“旅行门”、“档案门”
第七章 天生政治家
女权主义者?
维护妇女的堕胎权
竞选纽约州参议员
让纽约从“911”事件中苏醒
民主党青睐希拉里
她会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吗?
第八章 新的征程
对战奥巴马
国务卿生涯
“我想成为那个捍卫者”
天伦之乐
附录 希拉里年表
|
內容試閱:
|
一个天生的政治家
希拉里和普通孩子一样度过了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但她又逐渐地显示出了自己和他们的不同。刚刚9岁,她就试图弄清艾森豪威尔是否是个比杜鲁门更好的总统;14岁时,她对为什么只有男孩子才能当宇航员提出了质疑;17岁,当她正旗帜鲜明地支持戈德华特时,却又在一场高中辩论中扮演与戈德华特对立的林登约翰逊,虽然最初她对扮演这一角色不以为然。
四年级起就与希拉里同班,后来与她一起上高中的里基茨记得希拉里对任何事情都有鲜明的看法,即使她只有9岁时也是如此。“她是个了不起的辩论家。有时她只是因为辩论的乐趣而持相反的观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一起谈论政治,讨论当时发生的所有事件。他们两人都喜欢历史。他记得有一次,他们详细讨论了南北战争,推测假如南方打赢的话将会发生些什么事。
希拉里的家庭一直给她这样的教导:她能够做任何事情,做一切事情。但她也有遭遇“滑铁卢”的时候。她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宇航员。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正在考虑使人登上月球。希拉里写信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询问为了申请接受宇航训练,需要做什么。她在信中还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学业上的长处。国家航空航天局回信告诉她,女孩子不能申请。她说这“真令人十分恼火”。这或许是希拉里第一次遭到性别歧视的打击,这为她以后为妇女争取权利埋下了伏笔。尽管她对《华盛顿邮报》说:“我后来意识到,自己由于视力差,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一名宇航员。这才使我聊以自慰。”但她知道女性争取自己权利的年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在1956年的缅因高中南分校年鉴上所记录的希拉里的成就令人敬畏。她曾是班委会、女子体育联合会、国家民荣社团、学生会、文化标准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的成员,担任过低年级学生会副主席、班报记者、体操队长,获过科学奖,参加过演讲和辩论会、春季音乐会及各种杂耍表演等。她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是全班尖子学生中最拔尖的一个。
但她的中学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她人生的“绝对转折点”是 1963年11月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的时候,那年她16岁。1992年,她对缅因南分校的听众说:“不论你在政治上支持他或反对他,在美国历史上他都是一位重要人物。”肯尼迪的去世似乎集中体现了当时和即将到来的各种矛盾: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肯尼迪被刺、 1968年的骚乱、越南战争、民权革命、女权运动、水门事件和弹劾总统的进程以及生活水准的下降等等。
这个在郊区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终于不可避免要被社会的各种黑暗现实所扰乱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倾向慢慢地发生转变。“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坦率地讲,在某种意义上,它既非一味的共和党,也非纯粹的民主党;它也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是自由党或保守党的。”
17岁那年的模拟辩论,使她对上高中时信仰的共和党的印象变得愈加支离破碎。九年级的历史老师保罗卡尔森鼓励希拉里读了戈德华特的《保守派的良心》一书,让她喜欢上了那个逆政治潮流而上的个人主义者。同时她父亲作为共和党势力的坚定信仰者无疑也使她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她散发戈德华特的材料,张贴戈德华特的竞选招贴画,在缅因高中南分校一带享有敢于宣传自己观点的共和党人这一声誉。
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巴里戈德毕特的信条——“捍卫自由时极端不为过,追求公正中稳健非美德”早已成为保守人士信守的教条之一。戈德毕特指责联邦政府扩充权力,大肆鼓吹反共的动态战略。林登约翰逊总统则在全同巡回演说中推销他的机会均等和消除失业与贫困的社会总目标。
作为戈德华特的忠实支持者的希拉里在模拟辩沦中却要扮演林登约翰逊的角色。
“我不能那样做。”希拉里拒绝说。“不,你能,”老师们告诉她,“你现在就去图书馆。你要阅读有关你生活中一直拒绝了解的事物的另一方面的一切。”
这促使希拉里生平第一次埋头研究约翰逊在民权、医疗保健、贫力和外交政策上的民主党立场,虽然当时希拉里并没有发生什么人的改变,但到大学毕业时,她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政治阵营。
辩论是在1964年的10月底进行的。同时还举行了模拟选举。任何熟悉帕克里奇政治的人都不会对选举结果感到惊奇。戈德华特以55%比45%的票数赢得了多数学生的选票。几天后,学生家长们前去投票时,戈德华特获得58%的选票,而约翰逊只得到42%。在全国范围内,约翰逊却以61%的选票大获全胜,而帕克里奇则享有属于那38%的投票赞成戈德华特的选民这一荣耻不明的声名。然而,他们还有一点安慰:他们的子女没有背叛信仰。
似乎希拉里在这次辩论中的大败而归令她的父亲备感安慰,但在这场辩论中希拉里收获的决不单单是“失败”。
她说这是她得到应受教育的开端。她不得不去阅读并研究不属于自己的那些观点,因为老师们总是要求学生回答那些基本的但又高深的问题,如:“你为什么相信这一点?道理何在?有什么根据?”等等。她说,这些同样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及深思熟虑的、带有根本性的“难题”向她提供了一种她将受用一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课程应该是:“不要只告诉我应该相信什么,不要只告诉我什么是正确立场……要让我看到它的依据是什么,使我明白它为什么行得通,以及为什么它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希拉里的政治信仰越来越明朗化了,1992年,希拉里重访缅因高中南分校时对一群学生说:“我坚信,政治的全部目的——我所指的政治并不只是总统大选或州长竞选时的选举政治,而是指具有更广泛外延的政治的统称——是如何使人民团结起来,如何使他们确认一致的目标、如何使他们一起行动宋实现那些目标,以及如何使他们在各种不可和谐并存的信仰中作出绝对不可避免的让步。”
这就是她心目中的与选举政治有区别的真正政治。她早期的政治是儿童时代家庭、学校和教堂等各种影响的混合物。除去家庭、学校的影响外,宗教在她政治观点的形成中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