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小肩膀有大担当——零压力管教法,还孩子天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上、下册)(全球零压力儿童管教研究第一人,30年责任感教育心得首次国内公布)

書城自編碼: 255874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素质教育
作者: [美]马文·马歇尔 著 赵佳荟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082646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7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全球零压力儿童管教研究第一人

30年责任感教育心得首次国内公布



靠压制与禁止让孩子承担责任,在新时代已行不通!

国内第一本以激发孩子内在责任的权威著作

“新教育模式的启蒙书”

“美教师培训者协会”荣誉讲师隆重推荐

附赠“零压力管教百宝箱”+“零压力视觉导图”
內容簡介:
本书告诉你

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问题?

如何在管理孩子时消除冲动与愤怒的情绪?
如何让孩子没人监督也表现良好?

如何训练用正面而非负面语气跟孩子说话?



本书让你

只是换句话,效果大不同

用“让我们安静地走回教室吧”取代“不许乱跑!”

改个小句式,化解大矛盾

用“如果你做了…你就可以…”替代“你再这样下去,就会…”

把抱怨转化为积极解决

“你怎么又忘了”改为“该怎样做才能帮你记住呢”



无论你是刚刚工作的新手教师还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老教师,无论你是有亲子教育压力的父母,甚至是人际交往咨询师、企业管理者,无论你是教育学教授还是仅仅想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促进他们成长的普通父母,你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關於作者:
马文·马歇尔——全球零压力儿童管教研究第一人,30年责任感教育心得首次国内公布。

他开发出零压力管教法中最为著名的责任心培养体系。致力于引导教育者、父母及管理者们摒弃强制性的外部管理手段,而使用更强有力也更易被人接受的内部因素来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及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孩子们人际关系,最终完成减轻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处的各种压力。实现各负其责,轻松高效的零压力管教。
目錄
上册:头脑风暴学习篇

序言

为什么要选这本书

作者简介:谁是马文·马歇尔?

写在再版前的序

来自方方面面的心得体会

一封封热情的来信



第一章减轻压力:给孩子们的皮球放放气

开始加强对事物掌控能力的练习了

正面思考的力量

扔掉“受害者”心态,抓住选择权力

学会反思与自我评价

理论总结

实践操作:我们一起来练习



第二章最有效的激励,事倍功半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必要知道的理论基础

外在与内在动力

奖励的效用

惩罚的效用

奖励与惩罚——一枚硬币的两面

说教

调整思维模式

结论



第三章5培养责任心

守纪律离责任心有多远

责任心培养体系

检查学习效果

引导选择

总结,回顾,结论
內容試閱
这本书有什么内容?

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激励

我们在试图影响他人时,背后往往有某个理论依据。在介绍了必要的理论后,将探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的区别。接下来,探讨奖励和惩罚两种方式,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还会说到“倾诉”的重要性。本章的最后是关于“观念模式”的讲述,即观察力和知觉力是如何转化为动力。

培养责任心

本章主要介绍的“责任心培养体系”基于人的内在激励机制,是一种非高压体系,促使青少年自发产生责任心。这一机制的可行性很高。整个项目分为3个部分:(1)介绍4个最重要的概念;(2)当学生表现出不负责任时,要检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3)孩子不停捣乱,就要运用权威制止他,但不能运用处罚手段。

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章开头探讨了学习气氛问题。接下来会给出关于如何改善关系的

4建议。这些建议不仅能改善老师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改善老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关系。本章提供的策略有:课堂会议,通过协作而不是通过竞争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及减少完美主义等。最后提供一些关于减少冲动和情绪管理、应对棘手的学生方面的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

本章的主题包括:左右脑模式(包括心智地图)、多种才能、学习模式、情绪、风格、授课计划、智力水平、教学问题、运用小组提问的方法、用关键词提问或作答、发挥想象力、讲故事、元认知、调动感观、有助于回想和记忆的其他一些建议、课堂管理以及家庭作业。

为家长教育子女支招

这一章包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提供选择、鼓励反思、有效地运用提问、通过倾听学习、减少说教、检查预期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请孩子帮忙、读懂隐含信息、培养责任心、展示自己的责任心、保持一定的标准、不通过处罚来展示权威、让青少年说了算、对付冲动的教学进程、介入兄弟姐妹之间的拌嘴、注意性别间的区别、用感谢代替表扬、尊重家庭作业、学得更聪明,而不是更勤奋、注重培养发展孩子的天性、享受做父母的喜悦。

3

第一章减轻压力:给孩子们的皮球放放气



开始加强对事物掌控能力的练习了



人生像是一场对话。有趣的是,在这场对话中,对我们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告诉自己该有怎样的行为和表现,而这些行为和表现又决定了我们对其他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告诉自己该怎么做,而我们过去的行为最终造就了今天的现实。许多心理学家都极力强调,负面的东西会给我们心理和生理带来压力,如果压力太大,会让我们行为失控,情绪陷入绝望之中。通过下面三种方法的练习,我们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可以加强对事物的掌控能力。另外,通过这些练习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我们对他人的影响力。这自然会促使我们在管教孩子方面“技高一筹”。

“如果……后果将……”PK“只要……就可以”

我们要练习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正面思考”。大家都知道,人在感觉良好的时候,表现也更好,感觉糟糕的时候,表现也更糟。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不自觉地使用消极的语言与青少年沟通。比如,我们总是说“后果将……”,虽然“后果”不一定就是坏的,但我们这么说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惩罚,带有强制与否定的含义。如果使用“只要……就可以……”,效果就会好很多,且更具有积极性前瞻性,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会负责任。

我们要练习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学会“选择”。选择给人以力量。很多研究人类行为的专家都认为,选择是让人获得权力和力量的基本方法。应该让青少年懂得,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无论受到怎样的刺激,内心有多冲动,他们还是有选择的权力,可以选择如何去应对。

我们要练习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反思”。反思对有效的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在反思过程中,必然要进行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是否可以进步,是否觉得幸福,都取决于自我评价。很多作家也很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其中,科维更简洁明了地指出:“根据我的经验,我从没见过任何一种持久的成功或幸福,是外界赐予的。”

5

正面思考的力量

强调积极的一面:只吃香蕉,不吃皮

当你开始用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方法来思考时,“自我”就得到了滋养和充实。“自我价值”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形成是你思维选择的结果,它让我们的心智得到发展和加强。连猴子都知道应该吃富有营养的香蕉肉,丢掉苦涩的香蕉皮,而聪明的人类却常常做出“啃香蕉皮”这种傻事,把批评、嘲笑、尴尬和失败等负面东西通通吃进肚子里。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教会青少年“扔掉香蕉皮”那样负面的东西,把注意力集中到积极正面的事情上来。

6

在一家糖果店里,当其他售货员的柜台前冷冷清清的时候,有一个女售货员的柜台前却总是围着许多顾客。于是老板就问她有什么诀窍。“这很简单”,她说:“其他售货员总是抓多于一磅的糖果,然后再慢慢从秤里往外拿;而我却总是拿少于一磅的糖果,然后再慢慢往里添。”

人就像磁铁,总是被正面的东西所吸引,被负面的东西排斥,与他人共事明白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凡是对他人有影响力的,都是善于使用正面的语言。

“后果效应”vs“可能效应”:责任的扁担挑在了谁身上

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后果,它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果我们用强迫命令的口气说出来,它大多带有负面的含义,而且往往不会被接受。除非对方也觉得这件事必须这么做,或是他不想破坏与你之间的关系,否则他是不会听命于你的。

当我们使用“后果效应”强迫别人做事的时候,通常伴随着威胁。比如大人总是对孩子们说:“你再这样下去,就会……”或者“你这么做后果是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这一类的“伪选择”都是一种心理游戏,是让孩子们觉得,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全是他们自找的。还有“如果不做完作业,你就哪儿也别想去”,口气里带着强烈的负面含义。这样做其实是增加了大人的负担,因为现在你就不得不先去检查孩子的作业,看他到底做没做完,然后才能决定能否允许他出去玩儿。这种做法使得孩子免于负责任,而把责任推给了大人。

与“后果效应”这种消极做法相反的,是“可能效应”,它是一种积极的、能调动起对方主动性的做法。比如说“如果你做了……你可以……”,“只要……你就可以……”,这种说法不仅传达出了正面的信息,也让青少年承担起本应由他们自己承担的责任。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

“如果你完成作业了,你就可以出去玩了。”“当然,只要你做完作业就可以去。”

尽管使用“后果效应”和使用“可能效应”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两者所传达的信息和表达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就如前面提到的,当使用“后果效应”时,监督的责任落到了大人身上。而使用“可能效应”时,责任是落在孩子身上。前者传达的是一种不信任,而后者则是对孩子的信任。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比如:

你的上司对你说“要是你没按时回来,你就有麻烦了”,或者“你当然可以请假,只要你按时回来就好”,这两种你更愿意听到哪个呢?

再举个例子:在电视剧《考斯比一家》(也译作《天才老爹》)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比尔·考斯比所扮演的克里夫·哈克斯泰布勒医生和他的小女儿鲁迪坐在厨房里吃饭。爸爸对鲁迪说:“你不吃完饭就不许离开桌子。”鲁迪就是不肯吃,于是爸爸让她选择:要么把饭吃完,要么就在这儿坐着。她还是不肯吃。鲁迪打定主意不理会爸爸那一套,如果爸爸不让步,她就一直坐下去,从现在5岁开始,哪怕坐到上中学,即使上大学,她也不想屈服,她宁肯就这样坐着。

鲁迪的姐姐丹尼斯回家了。鲁迪听到姐姐和她的朋友们在客厅里搬沙发,卷地毯,放音乐,然后开始跳舞。这时姐姐走进厨房,鲁迪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跳舞吗?”姐姐说:“当然可以,只要你把饭吃完就行。”于是,鲁迪很快就把饭吃完了,还把盘子泡到水池里,然后到客厅跳舞去了。

爸爸使用了“后果效应”,要么把饭吃完,要么就在这坐着。姐姐使用了“可能效应”:只要你吃完饭,你就可以去跳舞。可惜我们总是对孩子们说:“把你的饭吃完,否则……”我们就是不明白,小孩子们怎么就不怕呢?

如果执意使用“后果效应”……

我曾经多年担任小学和中学校长,在谈到纪律问题时,大家普遍认为,青少年应该知道他们做事的后果。然而讽刺的是,当他们知道后果以后,反而更容易犯错误。有些学生清楚他们冒的风险有多大时,会去挑战这个底线。预先知道后果,反而给了他们安全感。

比如:有个小学生犯错误被请进校长室。校长问他为什么犯错,他说想不起来了。于是被罚面壁5分钟,直到想起来为止。结果这孩子就真的面壁5分钟。而同样的情况,校长没告诉他要站多久,只告诉他站到他想起来为止。“那我要站多久呢?”学生问。校长说:“我不知道。”学生又问:“那我要在这里待多久呢?”校长说:“我也不知道。直到你想起来为什么犯错为止。”于是那孩子不到5分钟就想起来了,因为他不确定这样下去他还得站多久。

这种现象在年纪大点的高中生身上同样会出现。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有个高一学生还在路上慢吞吞地走着。校长问他为什么不着急,他回答说:“我这才是第二次迟到。要迟到三次才会被罚呢。”

在和青少年打交道时,让他们知道后果反而会起反作用。让他们不确定将会造成什么结果,效果会更好。当他们知道后果以后,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后果上,而不是好好地想怎样做才正确。

如果非要让孩子们知道后果的话,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提出这个后果,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比如:有一天我请假了,我事先交给代课老师一张表格,请他把在课堂上捣蛋的孩子的名字记下来。我回来后,我找这些孩子谈话:“代课老师是我们请来的客人,你们作为主人,这样做是不能被接受的!”捣蛋的孩子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于是我问他们该怎么办?

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哪个年级段,也不管是好学校坏学校,多数时候学生们会想出比我更好的处理方法。如果我觉得那个方法不够好,我就会再给他一次机会,我常会这样问:“还有别的办法吗?再想想。”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我觉得这让孩子们更有责任心。

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处理的办法呢?再举个例子:

10有一年在学年快结束时,就要举行初中毕业庆祝派对,这是一件大事,人人都期盼着。有个学生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并且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我问他:现在该怎么办呢。他说:“我想我不应该去参加毕业庆祝派对了。”于是我说我可以接受这个决定。在我的循循善诱之下,那个孩子终于主动承担起了责任。

这样一来老师不用再扮演大坏蛋的角色,而学生也不必再像个受害者了。

维护纪律要想起到真正的效果,就必须让孩子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就是因为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纪律条款才经常不被遵守。在逼迫下同意遵守的纪律条款,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不能起到真正作用的。

“你怎么又忘了”改为“该怎样做才能帮你记住呢”

态度就像是人脑子里的一支画笔,能在脑海里勾勒出不同的场景。如果一个老师说:“这次考试非常重要,大家要小心了!”这种口气会给学生脑海中留下负面印象,影响他们的信心。相反地,如果老师说:“这次考试很重要,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考好。”那就会在学生脑海里勾勒出积极的场景。

你走进一家餐厅,服务员对你说“30分钟内恐怕不会有座位”,或者说“30分钟之后我想办法帮您安排一个好座位”,你更愿意听到哪个?

其实结果是相同的,但是感觉却大不一样。

一个经常尿床的孩子听到父母说“今晚不许尿床!”或者“让我们看看今晚你能不能保持床铺干爽。”他脑海中所形成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所传达的信息对孩子们的行为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影响。

学会正面思考的第一步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负面表达方式。

我们要“倾听”自己说话。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负面方式表达时,要及时停下来,改用正面的方式再说一遍。例如如果我们原本想说:“你很容易忘记把钥匙放哪儿了。”改成:“你要记住我把钥匙放在最上面那个抽屉里。”其实大人们并不是刻意要批评青少年,或给他们泼冷水,只是要多注意使用正面的表达方式。不要说“你怎么又忘了”,而说“该怎样做才能帮你记住呢?”不说“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改成“等你再大点儿,你就能从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积极的态度能影响教学的效果。

很多年以前,有个新上任的老师,看到班上学生名单眼睛一亮,发现学生名字的后面都带有118、116、121之类的数字。“呀,看这些孩子的智商多高啊!这么好的班!”他心里非常高兴,对学生的期望也大大提高,并让学生们知道他对他们很有信心。那个老师采取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得他们都变得很爱学习。最后,这个班的表现远远超出了预期。

再后来这个老师才发现,原来在学生名字后的数字并不是他们的智商,而是他们储物柜的号码。

12

其实这也是开始一个新学年的好办法,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有效。

在前一个学年末让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写出评语,然后将这些评语交给孩子们下任老师。这些评语可以是关于孩子的兴趣、天赋、技巧、态度等一切值得分享的优点。这样一来,新老师在还没开始教他们之前,已经对班里的同学有了好印象。

有些学生右脑比较发达,但他们不太擅长逻辑、语言等需要靠左脑完成的科目,然而这些科目却是中学时期最主要的学科。所以这类学生往往具有不为人知的才能,如艺术、对肢体精细控制的能力、领导天赋或是社交方面的才能等。

帮他们找到他们的兴趣、才能、和天赋技能,然后加以鼓励。

比如:“你画画得真好,很有灵性。”特别注意,对于那些自我评价较低的孩子,多说些鼓励的话。孩子们只有在感受到别人对他们的信心后才能建立起自信。建立在正面评价之上的大脑能产生积极的想法。

而孩子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的印象来决定的。

做到对事不对人。

如果你对一个孩子说:“你总是迟到,你就是那种拖拖拉拉的人。”这个人就会形成自己是拖拖拉拉的印象,并且会变成那样的人。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要是能在守时上改进一些就更好了。”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有了努力的目标,一个正面积极的印象就在脑海里构筑出来了。

1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