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合肥系"与近代中国——从李鸿章到段祺瑞

書城自編碼: 255733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偶正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78337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50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6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8
《 抗日战争 (第一卷) 》
+

NT$ 573
《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 》
+

NT$ 266
《 庆亲王 》
+

NT$ 374
《 朝鲜战场亲历记 》
+

NT$ 398
《 大灭绝时代-第99届(2015年)普利策奖新闻奖「非虚构」写作奖 》
編輯推薦:
中国从以帝王家天下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灭亡,到建立宪政共和国家,在这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有一段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奇特的历史现象:不沿海、不靠山,人文、经济均无特色的小城合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60多年里,孕育出引导、推动、影响中国变革的英雄群体,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到段祺瑞为首的“淮系”,他们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庞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治体系,是跨越不同时代最庞大的非家族式政治团体。
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安徽合肥孕育出一个引导、推动、影响中国变革的英雄群体,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到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他们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庞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政治军事团体。
在晚清,合肥人统领的军队是事实上的国防主力:敉平内乱,抵御外侮。同时兴洋务、办外交,练新兵、兴学堂,均开历史之先河;进而逼清帝逊位,结束封建时代。当然,他们也曾为邀功争赏而滥杀无辜,为争权夺利而发动军阀混战,导演一幕幕屠杀民众的悲剧。
關於作者:
偶正涛,新华社高级记者。安徽省肥西县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院国内新闻专业。历任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新华社安徽分社政文部主任、编委、网络新闻中心主任、新华网安徽频道总监;新华社数字阅读事业部主任等,2004年被新华社推举为“新华社名记者”。著有《暗访淮河》一书。近年来利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新技术、新手段,推出近十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与普及作品。2013年11月,由偶正涛担任主编,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第一套真正数字化、适应全部电子终端的《中国古典文库》(青少年版)由安徽新华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目錄
写在前面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合肥系”
第1章 合肥出了个李鸿章
第2章 平发摷捻,“李合肥”缔造“合肥系”
第3章 “合肥系”托起“全能宰相”
第4章 “合肥系”与中国近代化实践
第5章 缔造中国现代海军
第6章 甲午铸耻:动摇大清,重创“合肥”
第7章 沉沦中的辉煌:“李合肥”开创中国外交史
第8章 辛丑劫难,“合肥”尽粹
第9章 袁世凯:“合肥系”承上启下的轴心
第10章 “合肥”中兴:西乡又出段祺瑞
第11章 “段合肥”“首造共和”,承“淮”兴“皖”
第12章 “皖系”登台,段祺瑞“两造共和”,二任总理
第13章 直皖开战,“段合肥”首遭败绩
第14章 段祺瑞“执政”民国,“合肥系”末路繁荣
第15章 “合肥系”哀兵绝唱
尾声 雁过留声“合肥系”
內容試閱
在合肥组建自己的军队:“淮军”出世
湘军的招募是通过血缘、同乡、师生、同学等关系,由统帅选拔统领,再由统领选拔营官,营官选哨官,哨官去选队长,队长再找士兵。李鸿章在湘军大营中,虽然参办营务,充其量是助理或秘书长角色,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部队。曾国藩上奏中说他统率5000水师,说的是李鸿章挂了淮扬水师统带的虚名,这是向朝廷要官的借口。现在真正率师援沪,首先要募集队伍。长江中下游地区,清军与太平军征战十年,能用的兵源基本上都被双方使用了。凭空而起,招募一支完整的、能够迅速投入战场的部队,在当时情况下,难度非常之大。
李鸿章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湖南人曾国藩组建的是湖南人为主的“湘军”,李鸿章要建立自己的武装,首先想到的会是家乡合肥人。李家父子都在合肥地区办理过“团练”,其中李鸿章在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中部地区经营了5年之久,不仅了解情况,在地方武装中有一些人脉关系可资利用。李鸿章把到合肥募集自己的队伍这一想法报告给曾国藩,曾国藩认为江淮地区的人,风气刚劲,足以训练成一支劲旅,成为战场上的新生力量。他支持李鸿章到合肥组建“淮军”。
1861年12月,曾国藩正式下令李鸿章回乡“募勇”。
合肥是久战之地,在官兵、太平天国中的将士都为数不少。在湘军中,现已有约三营“淮勇”。“勇营”是曾国藩创立的湘军的一种组织机构。按湘军的体制,每营共约650人。其中战斗人员编制为500人,余下为后勤、军工人员,如挑夫、挖工事人员等。把非战斗人员纳入到体制中,是曾国藩的一项创举。它可以使战斗部队有良好的工程、后勤保障,同时防止因战争挖工事、搬运物资等事项扰民。湘军中“淮勇”3营,一是“震字营”,统领为马复震,桐城人。其父马三俊,原为桐城团练头目,1854年被太平军所杀。马复震募乡勇和家乡团练余部组成“震字营”,1860年投奔曾国藩,号“淮勇”;第二营是李鸿章皖北办团练的部下张遇春所部。张遇春是合肥东侧的巢湖人(现属合肥),武举出身,太平天国事起后在家乡办“团练”。李鸿章回乡办“团练”,张遇春归李鸿章指挥,张就跟随李鸿章征战合肥东乡、巢湖一带。李鸿章投入曾国藩幕府,1860年祁门大营告急,李鸿章把张遇春和这一批将士召入湘军中,成立“春字营”。“春字营”归湘军副将唐义训指挥。严格意义上说,这一营属于湘军中的安徽人部队,与李鸿章后来创办淮军不可混为一谈。后有史家说张遇春营是淮军中成军最早一支,说法有待商榷。不久,“春字营”调拨给左宗棠管辖,进入浙江与太平军作战;三是太平军降将李济元统领的“济字营”。李济元安徽东至县人,加入太平军仅数月,即于1858年投降湘军。1860年7月,曾国藩组建了500人的“济字营”,由李济元作统领。
以合肥为中心江淮地区,因地理位置重要,官方组织了不少“团练”。但更多、影响力更大的是相对于官办“团练”的“民团”。该地区敌对双方长期拉锯式征战,兵来匪往,如过江之鲤,兵匪难分。合肥当地名流、乡绅组织乡邻武装,一方面响应朝廷号召,对付太平军,更重要是为了保护家族和村庄,这种民间武装组织叫作“民团”。“民团”实质是以“团练”之名训练而成的邻里和家族护卫武装。他们以村镇居住点为单位,亦耕亦战,似农似兵。无兵无匪时,各民团间时常争强斗狠。受不受官方调遣,主要看各自首领的态度。
当时合肥地区的“团练”武装,包括挂着官家“准生证”的“民团”在内,主要有三个相对集中点:
其一是李鸿章老家的合肥东乡。距当时的合肥市区约10公里左右(现在是合肥是新站开发区),向东延伸到数十公里,到巢湖一带。李文安回乡办理“团练”之前,庐州府已令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在家乡组织团练。后李文安、李鸿章和妹夫李胜等,都在这一带组织过“团练”。但此处“团练”队伍战斗力一般,多随清军和太平军行动而进退,罕有悍将死战的记录。
二是合肥东南约40公里的肥西县三河镇一带。三河镇因发源于大别山的三条河在此汇聚而得名,为水陆交通要道,长江、巢湖一带与舒城、六安以皖西大别山区的连接点。由三河乘船可经巢湖直达长江。六安及皖西地区与巢湖并经巢湖通江达海,此为必经之地。合肥向东到庐江、铜陵、徽州地区、进而赴浙江,此亦为出城第一站。三河还是合肥、巢湖、舒城、庐江行政区划的交接点,向西南数十公里即达舒城、桐城。东南仅数公里到庐江县境。由于三河是水陆重镇,较为繁华,很多庐江县籍人士在三河镇居住。如科举高中的潘鼎新、刘秉璋等,自小就是在三河镇长大。这里尚存的“团练”主要是潘鼎新(史书庐江籍,实世居三河镇。庐江县现为合肥郊县)、刘秉璋以及当地乡绅吴长庆等人组织的。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把三河作为进攻合肥、皖西的桥头堡,在此安营扎寨,修建粮仓。由于太平军主力经常在三河一带活动,三河虽有“团练”武装,没有形成气候。长期作两军对垒前沿,这一带居民逃散很多,无法形成大规模兵源。由于潘鼎新、刘秉璋与李鸿章父子早有交往,二人到北京学习、参加科举,都是李文安帮忙协调,又可以算作李鸿章学生。因此,在李鸿章组建淮军时,潘鼎新、刘秉璋鼎力相助,带出了三河及周边庐江地区的一批淮军骨干,如吴长庆、丁汝昌等,后来还有吴长庆部将袁世凯(此地后辈中还出现了中国抗日杰出将领孙立人)。
其三是合肥西乡。合肥西乡“三山”地区为核心的“民团”武装,在清军与太平军拉锯战中,一村一庄,坚不可摧,寸土不失,成了一种奇观。刘铭传后在唐殿奎家族《唐氏谱序》中说“其时全皖皆陷于贼,而肥西一隅独保”。“三山”在晚清著述中非常有名,是指大别山余脉的周公山、紫蓬山、大潜山(现合肥市属肥西县境内),这三座连绵的小山最高海拔仅289米,余下紫蓬山、周公山海拔高度均不足200米。距合肥市区最近的是紫蓬山,约10多公里。最远的大潜山,距合肥市中心区40余公里。三山东西向连成一线。三山四周,“团练”武装集中。特别山北十余公里,有著名的张(张荫谷及其子树声、树珊、树屏等)、周(盛波、盛传兄弟)、刘(铭传)统领三股实力强劲的武装。太平军进入安徽,他们是最早的一批自发组织的“民团”。据《合肥张氏族谱》第五卷载李鸿章《张荫谷墓表》记述,居于周公山下的张家,组织家族武装是在太平天国事起之前。时合肥西北寿县盗起,进犯张家所居地区。家长张荫谷组织自己的儿子率领佃户乡邻,形成农民武装,击退来犯强梁。事后,张荫谷预感国家将乱,就此率领自己的儿子把家族武装军事化,成为亦农亦兵的常设队伍。其中大儿子张树声、次子张树珊是主要协助者。1853年底,李文安回籍办“团练”,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兄弟就遵照父亲张荫谷的指示,带着队伍随李文安在庐州府所属各州县转战。因合肥西乡与六安相距不到30公里,六安武举李元华多次组织乡村“练勇”攻打被太平军占领的城镇,如舒城、六安等,他们都应邀参加。1854年,李元华两次组织六安、合肥西乡的团练武装攻打被太平军占领的六安城,第二次获得成功,咸丰皇帝得奏后批示:六安官绅“不费公家一兵一饷,力克坚城,为军兴以来所未有”。后来李元华、张树声组织刘铭传等“民团”武装,攻打过舒城、合肥、潜山、太湖等地。1858年,太平军再次占领庐州及州府所在地合肥后,合肥西乡的“民团”失去了官方组织的依托,只能结寨筑圩堡自救。大潜山北一线自东向西有周盛华、周盛波、周盛传建圩堡与紫蓬山下,刘铭传筑圩堡于大潜山北,张树声一家筑圩堡于周公山下。山南则有董凤高、解先亮和唐定魁、唐殿奎兄弟等等。张树声儒雅谦逊年稍长,且家势最盛,经常联络情义,形成以“三山”为中心的特殊的武装自治根据地,南抗太平军、北抗捻军,同时防卫溃败官兵、保境安民。
由于“三山”地区的“民团”将强兵悍,北面的捻军(与合肥西乡北面接壤的寿县捻军数量甚众)和曾占领安徽全境、二次占领合肥的太平军,都不敢轻易进犯,使合肥西乡的“三山”地区在十数年兵荒马乱中得以保全。史著中有记载:太平军将领间相戒“勿犯三山”。捻军某旗主(方面军指挥员)不服气,乘轿子率部南下,企图进犯三山地区。不想距紫蓬山北还有8公里处,就被一股不知名的“民团”,掀翻轿子,砍了脑袋。此后,捻军再无南犯合肥。
有正史称,李鸿章招募淮军,重点放在合肥西乡的“三山”地区,就是因为看到了面积不大的“三山”地区得以在乱世中保全的现象背后,是团结而剽悍的民风,以及由这群居民组成的半职业化军事武装“民团”。
李鸿章实际受命开始募集淮勇是在1861年11月份,起初以曾国藩名义着手招募工作。由于组建工作繁杂,他并没有亲自回合肥。而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有师生旧谊的潘鼎新、刘秉璋,招募三河、庐江地区的“团练”武装。
李鸿章先是写信给庐江籍但自小居住在三河镇的学生潘鼎新。潘鼎新(1828——1888),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广寒乡人,随父迁居肥西三河。18岁时与同学兼书僮的刘秉璋一起离家出走,进京学习。得李文安资助,拜李鸿章为师。李文安帮助他将学籍迁到北京的大兴县,参加科学考试。两人均高中进士,留京任职。1857年回家乡,以三河镇为中心,组织团练对太平军作战。潘鼎新的父家原本在乡办团练,被太平军擒获后处死。潘鼎新回乡收其尸骸,发誓:“不杀诸贼非人子也”。李鸿章写信告诉潘鼎新说:曾国藩的意思让他就地召募500兵勇,待遇按上文提到的张遇春及“春字营”对待。李鸿章还寄给潘鼎新一份有关军营体制建设的文书。
无论上个人情谊还是现实的需要,潘鼎新都不会懈怠。接信后他立即按李鸿章要求,组建成了“鼎字营”。后来潘鼎新成为淮军主将之一,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战后任山东布政使,湖南巡抚,1884年调授广西巡抚。任内多次大败法军。后因越南中法战局变化,被清廷革职。1888,清廷赏还潘鼎新原衔。这年5月12日,潘鼎新因感冒触发旧伤逝世,终年61岁。
仅过一个月,李鸿章以个人名义开始召兵。三河镇上还住着与潘鼎新一起进京的刘秉章,同样算是李鸿章的学生。刘秉章(1826——1905),字仲良,1860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闻讯后欣然加入李鸿章麾下,后亦成为淮军主将。战后任授江苏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1878年以终养老母为由辞职回乡。1882年中法战争暴发,被清廷重新起用,任浙江巡抚。刘秉章指挥了抗击法国侵略军的“镇海大捷”,重创法军,击毙法军统帅孤拔,是中国近海保卫战中唯一的一次胜利。1886年调任四川总督,因查办遗留的“重庆教案”未满足洋人要求,清廷迫于英、美、法公使要挟,将其罢官。刘秉章回到家乡,养老终年。刘秉章与李鸿章后来相处甚恰,刘家与李家后结成多宗姻亲,前后有7门亲事。刘的儿子在民国时担任过四川总督。父子在一个省任负责人的,极为罕见。
通过刘秉章,李鸿章召募了庐江另一个有实力的“官团”吴长庆部。吴长庆(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其父吴廷香在太平军一到安徽时即组织团练武装,对抗太平军,1854 年战死于庐江。任安徽巡抚的福济任命吴长庆接替父职,负责庐江、舒城团练。吴长庆按其女儿之后人、唐殿奎三哥曾孙唐德刚教授回忆,吴长庆并无多少文化,只会“扛大刀、翻墙头”。但他带领 “团练”,居然在庐江、肥西多次挫败李秀成、陈玉成部队。李鸿章离开安徽投奔曾国藩后,吴长庆受命于新任安徽巡抚翁同书,守备李鸿章的家乡合肥东乡。吴长庆应邀与潘、刘一起加入淮军,成“庆字营”。由于吴长庆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在苏、沪重要战役中起关键任用。后任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曾节制朝鲜等。近代史名人北洋水师统率丁日昌、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都是吴长庆着力提携的部下。著名实业家、“南通状元”、民国第一任实业部长张謇,做过吴长庆幕僚。当时吴长庆的手下兵源并不充沛,就把不原离乡作战的 “三山地区”紫蓬山南的“团练”解先亮部下拉了过来。查地方文史资料,记述不详。乡邻、后人回忆,解先亮土匪出身,不识字,不愿意离家外出作战。因而把部属交给了吴长庆。其属下虽全为当地农民,但有许多久历战阵的死命之士,这些人成了吴长庆“庆字营”的主要成员,从而使“庆字营”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奠定了淮军四大基础战团之一。
第二方面,通过世交张荫谷、张树声父子,收编了合肥西乡的张树声兄弟、刘铭传、周盛传兄弟、唐殿奎兄弟等“民团”。使淮军组建之初就拥有一大批能征善战、惯打硬仗的干将。
李鸿章对合肥西乡的“三山”(周公山、紫蓬山、大潜山)地区的“民团”收编,是从张家入手的。张荫谷为家长的张家是合肥西乡财产最丰、较有声望的大户,年收租约3、4万石。张荫谷早前参加科举考试,三次均落第,此后便专心经营家产,教育后代。1853年,太平军到安徽,地方土匪蜂起,张荫谷有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等9个儿子,当即奉“县檄”,输捐巨额积粮,在家乡办起“民团”性质的“团练”。1853底年,李文安从北京回到家乡办理“团练”,张荫谷与李文安有交谊与合作。他让三个儿子带上队伍配合李文安在合肥东部与太平军作战。1854年李文安突然去世,张家三兄弟又转以西边六安的武举李元华配合,继续抵抗太平军。李文安与张荫谷有交往,带领张树声兄弟打过仗,李鸿章与张家兄弟可算作世交,相互有信任感。张树声秀才出身,为人谦和,在“三山”地区有号召力,通过张树声迅速实现对该地区“民团”力量的收编。应该看到,战争就在身边。这时让人进入军队,就是让人拿着性命搏前程。没有人脉、没有信赖,无法动员大量世代家居的农民背井离乡奔赴战场。
李鸿章招募“三山”地区“民团”,另一骨干是刘铭传。刘铭传(1836.9.7——1896.1.12)出身贫寒。刘家居大潜山北的刘老圩(现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在位于张树声家正东约十余华里。兄弟六人,刘铭传最小。因患天花在脸上留下麻点,绰号“刘六麻子”。11岁时父亲、两位兄长相继去世,刘铭传承担起部分养家的重任。曾作私盐贩子,来往与肥西、六安之间。16岁时与六安程姓女儿结婚,新娘大刘铭传6岁。有传说刘铭传18岁时仗义杀土豪,逃亡到六安,结伙形成“团练”武装。这时主要是横行乡里,甚至抢劫过自己舅舅家,恶名在外。据黄山书社出版《肥西淮军人物》(1992年版)记述:刘铭传曾因犯事被官府捉拿,押送六安准备处死。时六安知县邹笥审讯时认为刘是个人才,且国家大乱当前是,就遂释放刘铭传,让他回乡组织乡民武装,保境安民。史载,刘铭传1854年受政府招安,加入六安武举李元华的官方“团练”体系,回家乡继续组织当地农民“团练”。1859年,刘铭传带着自己的队伍,跟随李元华率合肥西面的“团练”乡勇攻克太平军占领的六安,后驰援寿州。刘铭传因战功被授予千总。稍后,在六安与合肥之间的金桥(现合肥市肥西县金桥镇),刘铭传率部阻止位了陈玉成部的西进,被袁甲三、曾国藩联名保奏由千总升任都司。1859年,合肥二次被太平军占领后,刘铭传在大潜山下带族人筑堡自保。同时与张树声兄弟等“三山”地区其他“民团”首领保持往来,共图联防。
据地方研究史料,李鸿章先是致信张树声,然后又约张在安庆湘军大营见了面,与张树声作了深入探讨。张树声回合肥后,邀集合肥西乡较有影响力的“团练”首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人,刘铭传又邀集唐殿奎同往。一并到湘军安庆大营,拜见了曾国藩、李鸿章。同行还有贫苦农民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他们是“三山地区”周姓宗族“民团”的首领。这次曾国藩评定这些人“可堪大任”。至于史传都说曾国藩特别提出“脸有大麻子”(刘铭传)将来必是帅才,笔者查阅可见史料,没有记载。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淮军中只有刘铭传是“正面人物”,所在文史作品都把刘铭传突出出来。
曾国藩与合肥西乡张、周、刘等见面后,对这几人评价较高。这等于认可了李鸿章的策划,直接促成了“淮军”的建立。李鸿章首先将张树声、张树珊、张树屏兄弟和他们的“团练”队伍编建为“树字营”;刘铭传的“团练”武装编建为“铭字营”。通过张氏兄弟推荐,接纳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及其部属。这二人随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从陆路到上海,后建立“盛字营”。
与张氏兄弟一起加盟淮军的还有大潜山南还有董大圩、董小圩比邻两村(原属合肥市肥西县本柿树乡)董姓民团武装。董凤高为首领。董凤高原为贫困农民,太平天国事起后,率村民办团练,随张树声保境安民。张树声入编淮军后,董凤高任树字营后军指挥。淮军攻克镇江后,董凤高另开“凤字营”。徐州防营马步军改编为7营,作为凤营第一批部队。后为记名提督,特授徐宿总镇。得清廷封赐。光绪十五年(1889年)病逝后归葬故里。两村与董凤高一起离乡征战的宗族人员,受到清廷诰封的提督、总后衔的还有董明礼、董明仁、董学友、董学经、董英生、董兰生等。光绪年间才投入淮军的董承明亦获诰封,民国年间获少将衔。
合肥西乡也有不愿意离家出征的,上文提到的解先亮就是一例。解先亮绰号“解五狗子”,居紫蓬山南的约一公里多的芮店村。解在合肥西乡首创“团练”,名气较大。解的武装曾与3000余太平军对抗数月,当时实力在刘铭传等之上。后来的淮军二代名将叶志超就是他手下的“练丁”。解先亮在与太平军的对战中,不仅保护自己家乡不失,还出征攻打过舒城、巢湖、霍山等数百数里外的太平军、捻军。保护过被太平军追杀的合肥县县长英翰。英翰亦曾推荐解先亮出仁,解先亮是不识字的地道村民,自言“农民,不识礼数”,没有响应。李鸿章这次收编。但他把自己的“团练”乡勇贡献出来:吴长庆的“庆”营主力是解先亮所统村民武装。
李鸿章依靠家乡合肥农民武装力量奠定了淮军基础。这批将领和人员组成的“树字营”、“铭字营”、“庆字营”、“盛字营”,“鼎字营”等,一直是淮军的基干力量,所以有说法,淮军的发源地是安徽省肥西县(合肥西乡)。
李鸿章还通过兄弟、亲友,网罗合肥东乡“团练”旧部。
李鸿章家族办理“团练”最早的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比李鸿章小两岁。李鹤章科举不顺,屡试不中。1853年,太平天国烽火烧到合肥东部,庐州府批准,李鹤章以廪生身分负责合肥东、北两乡的“团练”。根据有关史料推测,李鹤章手下能够上阵的也就是百十号人,远远比不上合肥西乡“团练”头目的实力。在清军收复合肥、攻陷无为等战役中,李鹤章部随清军参加战斗,获得清廷奖赏,累积战功授五品衔。到1857年,清廷下文件对李鹤章“援例以州同选用”。1858年,合肥再度被太平军攻占,与李鸿章关系亲密的安徽巡抚福济被免职。李鹤章还想为新任安徽巡抚翁同书效力,但翁同书并不账。无奈之下,李鹤章随大哥李瀚章到了江西南昌。随后又与李鸿章一起进入了曾国藩幕府,主要从事管理文案工作,曾国藩对李鹤章较为信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