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内容包括了种族、族群与民族的辨析、种族辨析、族群辨析、民族与民族主义辨析、民族译名、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共同体的心象与物象、指号三元观、物象的感性特征、心智的抽象特征及其象似回归、交流与物物相指等等。
|
關於作者: |
纳日碧力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贵州大学长江学者,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主席,原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妮—拉斐尔·伯思斯坦亚洲研究及人类学讲座教授。著有《姓名论》、《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语言人类学》等;译著《文化的解释》、《社会如何记忆》。
|
目錄:
|
绪论族群与民族的现象分析
第一章 种族、族群与民族的辨析
第一节 种族辨析
第二节 族群辨析
第三节 民族与民族主义辨析
第四节 民族译名
第五节 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
第二章 共同体的心象与物象
第一节 指号三元观
第二节 物象的感性特征
第三节 心智的抽象特征及其象似回归
第四节 交流与物物相指
第五节 心物生三:指号生态
第三章 文化分类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社会如何分类
第二节 双重时空观
第三节 姓名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第四节 都市里的象征舞台
第五节 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四章 族群民族面面观
第一节 关键符号与民族研究
第二节 语言意识形态与民族教育
第三节 制度生态与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节 影视中的族性
第五节 原生态与活生态
第五章族群与民族:万象生态的重叠共识
第一节 民族问题、符号理论与结构耦合
第二节 以言行事与符号“仿真”
第三节 民族共生与民族团结——指号学新说
第四节 自觉、他觉与正义
第五节 中国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一个超级共同体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