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中国要素及其结构在优化进程中的现实特征、存在问题、形成动因、产生效应、战略取向和应对策略为研究主线,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要素及其结构的基本规律、要素及其结构受到的全球化影响、要素结构主要构建要素的现实特征和突出问题、要素结构发展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要素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要素结构优化面临的危机挑战、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要素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路”的技术分析主线。
|
關於作者: |
杜明军,河南巩义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具有工科学习和工作背景,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完成学术专著8部,其中作为副主编3部;主持或参与社会科学重要研究课题1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1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省委省政府交办课题1项;获得社会科学奖励多项,其中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3项。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 指导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结构安排
五 创新点与尚待深入研究之处
第二章 要素及其结构和优化
一 要素
二 要素结构
三 要素结构优化
第三章 全球化与要素结构优化
一 全球化与要素
二 全球化与要素流动
三 全球化与要素结构变动
四 全球化与要素结构优化
第四章 要素结构构建中的主要有形要素
一 资本要素
二 劳动要素
三 自然资源要素
第五章 中国要素结构构建中的无形要素
一 科技信息要素
二 制度和管理要素
第六章 要素结构发展的结构性和阶段性
一 资本与劳动要素间的结构性特征
二 资本、劳动与科技全要素间的结构效率提升和资本强势特征
三 要素利用的要素结构阶段性特征
第七章 中国要素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
一 发展战略选择的内在驱动
二 要素利益催生机制
三 政府竞争背景下的要素利益多元博弈
四 城市化的要素渴求
五 要素价格机制驱动
第八章 中国要素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一 过分依赖单一要素导致一系列负效应
二 过度依赖低端要素导致竞争过度和恶性循环
三 要素结构失衡的竞争优势幻觉
四 要素结构失衡的比较优势陷阱
五 要素结构失衡导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第九章 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一 要素结构优化的终极目的
二 要素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三 要素结构优化的路径取向
四 要素结构优化的途径依托
五 要素结构优化的动力保障机制
第十章 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对策
一 加快政府转型,构建要素利益相关主体的和谐关系
二 加快要素市场转型,构建要素利益均衡发展的市场调控基础
三 深化存量要素及其结构整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及其结构的培育
四 构建要素结构优化的全球战略,增强要素的获得和输出能力
五 深化价格改革,构建要素结构优化的利益抓手
六 扩大以消费为核心的内需,增强要素结构优化动力
七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要素结构优化的拉动作用
八 要素结构优化的财政税收导向
九 要素结构优化的金融导向
十 要素结构优化的科技要素改善对策
十一 要素结构优化的劳动要素提升对策
十二 要素结构优化的管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致 谢
|
內容試閱: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和实现经济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提升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优化要素及其结构模式,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等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层面,也是竞争优势提升的基础前提。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传统低要素成本竞争优势维持的艰辛、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劳动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的逐步提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等对要素及其结构功能形成严峻挑战,立足全球化视野,研究中国要素及其结构优化的问题已显得非常必要。
本书以要素及其结构优化为研究对象,以全球化条件为研究背景,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竞争优势提升为研究基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奠定理论基础和拓展研究视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中国要素及其结构优化进程中的现实特征、存在问题、形成动因、产生效应、战略取向和应对策略为研究主线,运用全球化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竞争(比较)优势理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经济发展阶段性理论,以及数理经济理论、博弈论等分析工具,采用经验实证分析和数理推理相结合、总结归纳与演绎推理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数学模型与统计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构建“要素及其结构的基本规律→要素及其结构受到全球化的影响→要素结构主要构建要素的现实特征和突出问题→要素结构发展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要素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要素结构优化面临的危机挑战→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要素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路”的技术分析主线。首先,系统归纳要素及其结构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全球化对要素及其结构的影响;其次,对中国的要素及其结构特征和问题、形成的内在动因、产生的危机效应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深入分析;最后,阐释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取向和提出对策思路。
1.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
(1)要素结构优化是高级化与和谐化的内在统一,具有“耗散”本质特征。
(2)全球化导致要素结构变动的双重效应,对高端和低端要素结构的功能发展存在差异性影响,并形成差异化的长期发展路径,导致要素收益分割国际地位的分化。
(3)在中国要素结构构建的主要要素中,资本要素的作用过度依赖、地位过于强势,要素结构发展呈现投资驱动型特征;劳动要素存在着“人口红利”潜力减小的趋势,成本优势差距逐渐缩小,报酬偏低且不平衡;自然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内外依赖特征明显;科技要素已成为促进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但投入仍需加强,RD研究层次较低,市场发育程度低;中国制度要素作用的参考价值通过经济自由度排名可得到一定反映,管理要素在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地位过于强势,源于制度管理要素的体制性矛盾仍然相当突出。
(4)中国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相比强势地位过于明显;科技全要素在要素结构功能发挥中的贡献作用逐渐加大,但仍须强化、稳固、持续提升;中国要素结构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中国要素结构发展需要阶段性转型。
(5)中国重工业优先赶超型发展战略导致对资本等要素过度依赖,要素结构在功能提升中存在失衡;政治集权和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导致了要素结构优化或失衡;政府竞争主导背景下的要素利益多元博弈,导致要素结构优化和失衡的双重效应;城市化进程的滞后或过快,及其过度形成的要素渴求,导致要素结构优化和失衡的双重效应;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要素结构的失衡效应。
(6)对资本要素的过分依赖,导致能源快速消耗、生态环境压力、经济过热风险、低水平重复、结构扭曲;对自然资源要素的过分依赖,导致“挤出效应”、要素创新机制受损、“荷兰病”等“资源诅咒”;对廉价劳动要素的过分依赖,制约其素质的提高、要素的区域和产业流转,导致“民工荒”以及内需不足;对低端要素过度依赖,导致竞争过度、“人口红利机会窗口”的丧失、结构发展的恶性循环、生态环保的不可持续。要素结构失衡导致竞争优势幻觉、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形成比较优势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7)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终极目的应立足于竞争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外开放创造了中国要素结构优化提升的国内基础和能力条件,以及国际要素利用的和谐环境。要素视角下的改革成就驱使中国要素改革创新及其结构优化的持续。中国要素结构优化应以要素流动、要素间的竞争与合作作为重要的途径依托。中国要素结构优化应以要素利益诉求机制、要素利益均衡发展机制作为重要的动力保障。
(8)中国的要素结构优化应在政府转型和要素利益相关主体和谐关系的构建、要素市场的转型、存量要素整合和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素的培育、全球化条件下的要素获得和输出能力的提升、价格改革抓手的调整、以消费为核心的内需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财税金融导向的控制,以及科技、劳动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开发培育上做文章、提对策。
2.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选取全球化条件为背景视野,以要素及其结构优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竞争优势提升的研究目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要素及其结构发展实际,在系统归纳整理要素及其结构优化体系、综合分析全球化对要素及其结构优化影响的前提下,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要素发展特点和突出问题、要素结构发展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深入挖掘要素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深入系统分析要素结构发展的危机挑战,深入阐释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取向和路径选择,尝试提出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现实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化解现实问题的意义。
(2)通过对要素内涵的界定、要素的综合分类、要素主要特征的分析,对要素结构内涵的界定、要素结构与要素关系的分析、要素结构与要素组合的区分、要素结构基本特征的分析,对要素结构优化内涵的界定、要素结构优化的“耗散”本质及其优化机理的分析,综合阐述要素及其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规律,丰富了要素及其结构优化的理论内涵。
(3)通过对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全球化与要素、全球化与要素流动、全球化与要素结构变动、全球化导致要素结构优化的机理、全球化导致要素结构优化效应等的分析,系统综合阐述了全球化对要素及其结构优化的影响,从要素及其结构优化视角促进了全球化理论内涵的系统和丰富。
(4)通过立足于竞争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目标,通过对中国要素结构中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科技、制度等主要构建要素及其结构性、阶段性特征的深入分析,对中国要素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和发展面临的危机挑战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国要素结构优化的战略取向和对策思路,从要素及其结构优化的视角,促进了竞争优势理论内涵的系统和丰富;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涵的要素结构层面,促进其实践中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丰富发展。
(5)通过探求要素及其结构形成的利益博弈机制和利益融合特点,着力解决要素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通过要素结构优化,促进竞争优势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可以为政策安排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导。
(6)运用DAE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科技要素效率的结构特征,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比例结构特征,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不仅在于对要素及其结构发展的现实特征进行系统综合,且用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要素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可靠性和紧迫性。
(7)运用增长理论分析全球化对高端和低端要素结构功能的影响差异,长期发展路径的影响差异,要素结构收益地位的差异;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分析基于自然资源要素利用的产业要素结构关联特征,基于自然资源要素的产业要素结构国内外依赖特征;运用增长理论进行自然资源要素依赖影响要素结构优化的新古典解释;借鉴宇泽—卢卡斯模型进行了要素结构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数理阐释;借鉴MarcJ.Melitz的异质垄断竞争模型进行了要素结构优化的对外开放动力分析;借鉴G.M.格罗斯曼(G.M.Grossman)和E.赫尔普曼(E.Helpman)的创新思想进行了基于要素创新率最优导向的要素优化配置影响因素分析。这些数理模型的借鉴和改造运用,增加了要素及其结构优化分析的深度,提升了论证的可靠性,并为进一步做数值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