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长期教学积累的成果,也是作者在探访国内外博物馆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后的心得。在近十年的授课中,作者围绕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探访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博物馆展示设计资料,在四年多的编著过程中将最前沿的博物馆设计和优秀学生作品等内容进行整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书籍。书中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各项方法、程序、实施途径等,并分七章进行介绍。前四章主要关注于博物馆的概念及设计方法,后三章主要介绍博物馆的各项设计细节,并结合学生作品进行分析。此外,书中还专门对博物馆的庭院设计进行分类介绍,对绿色博物馆的前沿知识进行梳理,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整体性考虑,这是其它同类书籍中所没有涉及的。本书不仅能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起到课程指导的作用,还能对社会上从事博物馆研究和设计的人员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长期教学积累的成果,也是作者在探访国内外博物馆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后的心得。在近十年的授课中,作者围绕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探访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博物馆展示设计资料,在四年多的编著过程中将最前沿的博物馆设计和优秀学生作品等内容进行整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书籍。书中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各项方法、程序、实施途径等,并分七章进行介绍。前四章主要关注于博物馆的概念及设计方法,后三章主要介绍博物馆的各项设计细节,并结合学生作品进行分析。此外,书中还专门对博物馆的庭院设计进行分类介绍,对绿色博物馆的前沿知识进行梳理,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整体性考虑,这是其它同类书籍中所没有涉及的。本书不仅能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起到课程指导的作用,还能对社会上从事博物馆研究和设计的人员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
關於作者: |
任康丽 黄建军从事艺术、音乐教学几十年,教学经验丰富。
|
目錄:
|
第一章:博物馆室内外展示设计概念 (Chapter 1: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Concepts
第二章:博物馆室内外展示设计原则(Chapter 2: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Principles)
第三章:博物馆展示设计分类(Chapter 3: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Classification)
第四章: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的划分(Chapter 4:Museum Interior Space Differentiation)
第五章:博物馆庭院设计的意境与表达(Chapter 5: Museum Garden Design Artistic Concepts)
第六章:博物馆展示中的光环境设计(Chapter 6:Museum Exhibition Lighting Design)
第七章:博物馆室内外环境中的构思与表现(Chapter 7: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Ideas and Representations)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博物馆展示设计概念
博物馆展示设计属于设计艺术学领域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建筑学、博物馆学、美学、传播学、心理学、 社会经济学等各个方面。西方出现专门的博物馆建筑是在19世纪下半叶,而中国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则是由清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1905年自筹经费创建的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的馆舍、库房均依据当代博物馆的功能进行建设,是专门的博物馆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建筑。进入20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人在满足了物质的需求之后,便开始对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博物馆中的展品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正是隶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博物馆的展示性作用对当代人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中的展示设计具有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双重功能。它以功能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基础,以形式的艺术性、民族性为表现手法,是一种为塑造出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室内生活环境而采用的思维创造活动。同时展示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的将展示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所传达的信息。
博物馆设计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博物馆设计理念,从博物馆的基本原理知识出发,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信息符号、传播理论、空间理论、美学理论,研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是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生当下所要学习和讨论的问题。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定义在2001年7月6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0次大会上进行了最新修正,大会中明确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作为一个词,始见于《山海经》,意思是能辨别多种事物。《汉书?楚元王传赞》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句。现在,博物馆的“博”则是“广泛收集”的意思,“物”可以理解为“博物馆的藏品信息”,“馆”指的是某个具有集中保存、展示、研究等功能的特定空间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博物馆”实际上是“一个广泛收集某种同一类型的资源,并将其在与之相适应的特定空间内传达给公众的场所。”依据《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四章有关博物馆定义变化的论述,将博物馆定义为:第一,“非营利机构”观念的变化,即由 “不营利的机构”向“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转变。第二,强调“人与物之间的结合”,强调博物馆的“收藏”与博物馆的“利用者”以同等的地位互相联系。第三,博物馆的新定义反映了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
2.展示的定义
自古以来,“展”字就表示着出示、陈列的含义,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有“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左传?哀公二十年》中提到“敢展谢其不恭”时还有注释“展,陈也。”另外《后汉书﹒边让传》也有“贡之机密,展之力用”。现代高级汉语大词典中对“展”的解释还有打开让人看、展现、陈述等含义。
《华严经音义》对“示”的释义为“示,现也”,即显现、表现。而《玉篇》中则解释为“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即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在英文中,“展示”一词按照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可以分为Exhibition(大型的展示会或博览会)、Display(小型的展示空间)、Show(各种表演性的展示活动)。
3.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概念
博物馆中的展示设计是以高效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为宗旨,在限定的空间和地域内,以展品、道具、建筑、照片、文字、图表、装饰、音像等为信息载体,并利用一切科学技术调动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创造舒适活动环境的行为。在博物馆的空间环境中,不仅能够传播信息、启迪创造、陶冶性情,而且还能培养人们对新文化、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博物馆展示设计既具有一般展示设计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所谓共性是指博物馆展示设计在基本的视觉传播理论、美学特性、形态与空间的视知觉理论上与一般的展示设计是相似的,但是在体现文化的特色,设计的内涵方面,以及一些基本的技术指标上,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同建筑设计有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为了展示而设计建筑,则建筑的风格必须与展示的内容相匹配。而对于一般的商业性展览来说,建筑的样式一般是已经给定的,因此展示设计受建筑结构的限定较强。近十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文化性的展示都呈现出高投入、长期化的趋势,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现代艺术博物馆(Contemporary Art Museum)等都不惜巨资,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使展示成为一种融尖端科技和密集信息的艺术性的文化活动。
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呼唤设计的独创性。人们去博物馆是为了接受教育、受到启迪、了解往事、感受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获得某种震撼。参观者被艺术和工艺品吸引,也对建筑及展示空间的设计形态着迷,因此在博物馆设计中不仅需要建筑师为其提供特殊的形态框架,也需要室内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博物馆空间构成的前提下,增加展示空间设计的趣味性、功能性、艺术性。
4.博物馆建设的历史沿革
西方博物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至4世纪希腊的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为亚里士多德学院建设的存放艺术品的缪斯神庙,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今天,博物馆的性质与使命尚在不断进步,并且其前途仍颇有想象空间,它是纯粹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
中国的博物馆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新生事物,以1905年中国人晚清状元张謇自己创建的南通博物院为始,已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并在上个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次发展的高潮。改革开放以后,博物馆事业迎来了第三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各级各类博物馆达2000余个,增长的速度极其惊人。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个新的博物馆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