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细说中国古代的那些外交家

書城自編碼: 25551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社会各界人物
作者: 陶雅慧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462509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9/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翻开历史画卷,在历史这条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物: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辩论好手,每一个人都具有爱因斯坦级别的头脑;每一个人都享有后世难以企及的名望。

他们是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开创者和执行者;他们将堂堂的一国之主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们的学说,谱写了无数个经典。他们的学说,成就了“舌头”的传奇。而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学说,是后世雄主们争相学习的“帝王之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轻摇三寸之舌,便可抵百万雄师!这类人便是外交家。
內容簡介:
中国古代第一个美女外交家是谁?龙沙独行者是谁?鉴真东渡五次均以失败告终是何缘由?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底是何目的,扬明朝天威,抑或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晏子,如何习辞善变、不辱使命捍卫国家尊严的?班超与张骞又有何渊源?......本书将从外交家的独特视角,为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画卷,并且从古代外交家的身上领略说话做事的艺术。
關於作者:
陶雅慧,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主要从事职场、教育、励志类等畅销书籍的编辑、策划等工作。主要作品有《蚁族生存手册》《谁说草根无法成功》《每天一堂北大国学课》等。
目錄
第一章 先秦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二章 秦汉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六章 明朝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第七章 清朝时期

历史背景

外交机构

代表人物
內容試閱
历史背景


先秦时期,所谓“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同于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先秦时期,华夏大地上尚未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这个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三皇五帝时期所谓的“国”,是指氏族部落;夏商时期的与中央王朝或中央王国相对而言的各地方的国家,称为“方国”;周朝时中原地区被称为“天下”,当时所谓的“国”多指大大小小的诸侯政权,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均属此类。当时诸侯国权力颇大,享有独立的军事、财政、外交大权,一个个诸侯国实际上已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

可见,当时虽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与和,同后世的国际事务已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那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正是中国外交理论萌芽的关键时期,也是无数外交精英尽显风流的时期。可以说,先秦时期的诸多外交思想,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瑰宝;先秦时期许多外交家的风采,成为彪炳后世的楷模。

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太多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与和,使百家诸子们不得不关注国家间的外交事务,于是中国早期的外交理论萌芽开始出现。当然,先秦时期旨在论述外交事务的专著很少,许多外交理论大多包含在诸子百家的论说中。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外交理论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想“国际关系”的多种构想。

春秋战国时期,乱世纷争,列国混战,民不聊生,使人们对现实严重不满,其间不少诸子学派为我们构想了一个个理想中的国际关系。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学派有着典型的理想主义外交思想,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便是“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他们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不祥的征兆,老子主张国与国之间应平等交往,反对以大欺小。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更是将理想主义的外交思想发挥到极致。《庄子》一书描绘了一个“至德、致治”的世界:人回到自然界与万物化而为一。

道家这种和谐安宁的世界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中,在春秋战国这段乱世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同老子一样,墨子理想中的世界也是多国并立的小国寡民的世界,各国相安无事,和平共存。较之道家太过缥缈的设想,孔子理想中的“国际”关系更为实际,他并不期盼“小国寡民”,相安无事的“国际格局”,而是主张回复到周初的分封制度中,各国唯周天子马首是瞻,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合乎周朝礼制,各国平等相处,互不攻伐。与儒、道、墨三家相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理想中的世界是:一国大兴“耕战”,以强力实现大一统的世界,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君主集国家大权于一身,对其他人享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第二,和平外交方针的探讨。

如何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是先秦思想家们着重探讨的问题,不同的学派对此有不同的设想。道家认为以德报怨,方可解除国与国之间的纷争,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孔子极力宣扬其“仁政”,他主张以仁义定天下,而反对恃强凌弱,纵有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他说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他认为“信义”是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准则。尽管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了战争的合理性,但总体看来,先秦时期儒家的外交思想可概况为:“柔远怀德”和“厚往薄来”。可以说,先秦诸子百家的诸多外交思想中,儒家的和平外交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大国不应无故征伐小国,各国应“兼相爱,交相利”,他主张以“义”、“德”统一天下,“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墨子·非攻》。以上所论及的道家、儒家、墨家的和平外交方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反对不义战争,希望各国遵从礼制、和平共处。显然这样的外交主张在弱肉强食的东周乱世是行不通的,孔子周游列国,兜售其“仁政”,却处处碰壁,便说明了和平主义外交观在先秦时期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第二,现实主义外交方针的探讨。

除和平主义外交观外,先秦时期,应乱世局面的要求也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他们推崇外交权术,主张以“农战”增强本国实力,以实力使各国臣服。他们中的代表学派当属法家与兵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认为国家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越来越紧张,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就必然会发生战争。在国家利益的冲突中,战争是必要的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所以,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兴“耕战”,一方面努力发展本国的生产,另一方面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积极准备与他国开战的决心。以孙武、尉缭为代表的兵家多为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因而多劝阻国君谨慎用兵。他们认为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尉缭子·武议第八》。,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谋攻篇》……同时他们强调结交的目的性,不主张无目的的结盟。同时,他们主张外交应为战争服务,孙子在《用间篇》中便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与断交当成离间他国,窃取情报,最终实现军事征服的重要手段。可见,兵家的外交策略是为其军事征伐服务的,他们研究外交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永葆太平,而是为了以外交服务于军事,最终以强力一统天下。在先秦乱世,现实主义外交策略拥有众多的拥趸,他们大多为诸侯国的将相高官,如李悝、商鞅、李斯等。此后,使用现实外交策略的秦国最终横扫六国,统一中原的史实证明在先秦乱世现实主义外交策略无疑是适应时代要求的。

第三,外交权变之术的具体阐释。

先秦时期,旨在论述具体外交策略的著作较少,而《鬼谷子》一书恰恰是专门探讨外交权变之术的专著,因而该书在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许多外交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李鸿章就曾钻研过《鬼谷子》一书。《鬼谷子》成书于战国末期,相传为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所撰。该书按照外交权术,共分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开篇为“捭阖”,即谈话的技巧,其基本精髓在于抓住每个人的弱点,或拉拢或分化,从而达到自身的外交目的。第二篇为“反应”,指出准确的言辞要建立在细致的观察之上,只有知己知彼方可实现目的。第三篇为“内捷”,主要说明如何拉拢盟友。第四篇为“抵戏”,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挑拨离间的手段,瓦解对手的结盟。此外还有“飞箝篇”、“忤合篇”、“揣篇”、“摩篇”、“权篇”、“谋篇”等都仔细研究了如何利用权术来实现外交目的。可以说,《鬼谷子》一书集先秦外交权术之大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外交著作。其理论在相当程度上适应了先秦列国纷争的外交局势,其诸多权术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尽管还没有专职的外交家和外交专著,但不少杰出的思想家已为我们创立了丰富多彩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策略。这些都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先秦时期不仅出现了外交理论的萌芽,而且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外交家,他们优雅庄重的外交风度、务实有效的外交策略以及灵活机智的外交辞令都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段外交佳话,令后世受益匪浅。

中国古代外交第一人当属孔子。先秦时期,人们尤为重视礼仪,凡事都要合乎相应的礼制,在外交方面也不例外。先秦诸子中,孔子对外交礼仪的重视程度堪称楷模。其中,《论语·乡党篇》便集中展现了孔子在外交事务中的过人风度。

国君召孔子去接见宾客,孔子总是脸色庄重,脚步盘旋,向和他一起站立的人作揖。手向左向右,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而不乱。快步向前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般。宾客走后,一定向国君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孔子出使别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举在上面时像是作揖,放在下面时像是递东西给别人。面色谦恭,脚步细小,脚跟不离地。到献礼物的时候,满脸和气。和国君做私人会见时便更显轻松愉快。“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意为:派遣使者时,都要向使者拜两次。

正是因为孔子对后世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孔子的诸多外交礼仪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外交礼仪,优雅庄重的外交风度与外交礼仪是我们应当吸收的优良传统。但过多地纠缠于繁文缛节则不利于外交活动的有效展开,特别是面对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僵化地遵循自己的礼节,而不知变通,则会使诸多礼仪成为外交活动的绊脚石。这点在清代中后期的“礼仪之争”中便有深刻的反映。

先秦时期,造就了一批杰出了外交理论家和实践家。其中既有“百家争鸣”的学者,也有辅国安邦的政治家,还有周旋于各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和战的纵横家。他们的成败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世借鉴。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外交实践高度发展、各种外交思想流派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以管子为代表的霸权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仁义学派、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学派、以文仲和范蠡为代表的超限制学派、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的谋略学派以及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权力学派,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最高成就,与西方近现代才出现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外交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当然也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这种局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外交机构


夏代以前的氏族时期 ,国家尚未形成 ,散居于各地的部落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组成部落联盟 ,联盟中的各个部落必然经常保持联系 ,联盟中的首领也需要不断的向各个成员部落发布命令和采纳建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龙主宾客,远人至……各以其职来贡
,不失厥宜。”“舜曰:龙 , ……命汝为纳言 ,夙夜出入朕命 ,唯信。”《正义》中记载:“孔安国:‘纳言 ,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
,受上言宣于下 ,必信也。’”

由此可见,“龙”负责部落内外上下之间的政令传达接待宾客 ,这一项任务被称为“纳言”,即是早期的外交官。夏禹时据说曾有大规模的朝觐活动。《左传·哀公七年》中记载
,季康子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万国”可能是夸大的数字 ,这里的“国”可能只是一个部落。“禹”接受“万国”的首领或部落代表的晋见礼品“玉帛”,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外交活动
,有盟会性质 ,这里“禹”可以看做是一位部落盟主 ,在“涂山”主持召开了一次部落联盟大会。这种大规模的会盟活动必须事先经过各部落间周密的联系商讨 ,这些联系商讨当下称为“外交磋商”。

在传世文献上 ,殷商时期没有出现作为官职的“外交官”,但是 ,具有外交含义的“史”“史人”“使”“来”等却在甲骨文中常常出现。甲骨文中“史”“使”“事”三个字的写法相似。据统计,在如今整理出来的甲骨文中,含有“史”“使”的句子有232 条之多
,其他与外交相关的卜辞也有数百条。可见 ,在商代已经明确出现了从事外交工作的使者。

西周时期的外交官称为“行人”。“行人”作为外交人员明确提出来是在《周礼·秋官》中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小行人 ,掌邦国宾客之礼籍
,以待四方之使者。”可见 ,行人是西周迎待诸侯宾客之官。春秋时期 ,随着王纲解纽 ,宗法制的衰落和诸侯国实力增强 ,各诸侯国由周王朝属国地位渐变成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时候,需要一类人来沟通各国。外交官便应运而生。此时外交官或为专职
,或由国家执政大臣或王室重要成员兼任。

外交官在春秋时期有多个名称 ,如“行理”。《国语·周语中》记载: “行理以节逆之。” (理,吏也。逆 ,迎也。执瑞节为信而迎之。行理
,小行人也。)又称“行李”。《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行李之往来。”外交官在春秋时期一般通称为行人。如《春秋·襄公十一年》:“楚人执郑行人良霄。”《左传》“书曰‘行人’,言使人也。”

战国时期朝聘与遣使外交并行。各国官制不同 ,负责外交的官员也有差别。如秦国的“相邦”、“御史”、“行”、“谒者”都参与外交事务;楚国则有“令尹”、“左徒”;齐国外交官制较完备,由“诸侯主客”、“行人”和“谒者”等官员负责;赵国有“相”、“御史”、“行人”;魏国有“相国”;韩国有“典冠”;燕国有“相国”参与其事。除各国固有官员参加外交活动外
,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专业使者的出现。这类专业使者,我们称之为“纵横家”。

在春秋战国那个战争频繁、动荡不安的年代,有一群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文不能写诗作赋、武不能扛枪打仗、肩不摇手不动却可以为自己赢得无上的荣华富贵和权利,甚至在左右着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他们这样一群人懂大局、善揣摩、通机变、
会揣摩、长谋略 、善决断、无所不出, 无所不入。把各个国家之间的君主和诸侯,像棋子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中。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左右着各个国家之间是血战不休,还是握手言欢。“一策而退敌兵, 数语而安天下。”他们一言可以平定战乱,数言可以安抚天下。

所以世人就评价他们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兵”。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他们的学说,不像儒家那么说教、不像道家那么务虚、不像墨家那么叛逆、也不像法家那么激进。他们的学说,听起来比儒家更高调,看起来比道家更玄奥,运用起来比墨家更广泛,实际效果比法家更功利。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他们的学说,就叫做纵横术。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巧言可抵百万兵”,形容的便是这样一个群体。纵横家虽然成了历史的陈迹,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但是,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