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诚意推出《二战风云人物》系列丛书。
★本丛书共10册,收入了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将领各5人,分别是: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邓尼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山本五十六。
★本书系其中一种,真实记述“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的一生。
★本丛书为图文纪念版,由专家学者权威撰写,内配以国内罕见的相关图片,是一套具有研究价值和珍藏价值的书籍。
★本丛书不止于对人物在二战期间经历的单纯记述,而是从宏大的历史战争画卷入手,就人物的性格、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世界潮流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传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本,以二战时期美国将领艾森豪威尔为主角的个人传记。
他少年贫寒,通过勤奋和努力考进了美国将星的摇篮——西点军校;他渴望建功立业,早年却难以得偿所愿;他组织人类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敲响了埋葬纳粹德国的丧钟……本书将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经历和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一一呈现。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张玲玲,女,山东泰安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主要从事美苏冷战格局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译文,现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
丛书主编
于之伟,男,河北永清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访问学者,2012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在《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与、主持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
郭岭松,男,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编审,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著有《微观记录(1840-1949)》、《新四军东进纪实》、《罗伯斯皮尔传》等,与他人合作出版有《第二次世界历史大辞典》、《新中国50大事记(1949-1999)》等。
|
目錄:
|
第一章少年时代
少时贫寒
结缘西点
爱情降临
第二章与战争失之交臂
勇上战场而不得
伯乐赏识
获得提携
第三章盟军统帅
总统的任命
运筹"火炬"
登陆北非
内部的分歧
鏖战突尼斯
第四章从西西里到意大利
向地中海进军
西西里战役
"掌掴风波"
意大利投降
第五章诺曼底登陆
远征军司令
"霸王"行动
艰难的抉择
横渡英吉利海峡
第六章解放巴黎
滩头之战
陷入焦灼
全面突破
乘胜追击
第七章向德国本土进军
战场内外
战斗在推进
希特勒的孤注一掷
跨越莱茵河
德国战败
|
內容試閱:
|
西西里战役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开始把美英盟军从地中海战区调往英国,准备英吉利海峡的大进攻。此时,苏联人民用鲜血换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转折点。苏联红军信心百倍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漫长战线上展开进攻,他们等待着盟国在欧洲尽早开辟第二战场。
随着战局的发展,意大利战场已成为次要战场,为跨越海峡发动进攻的兵力正在集结。当夏秋战斗正紧张进行之际,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准备在开罗召开联席会议。艾森豪威尔奉命迎接和保卫总统及其他人的安全。开会之余,艾森豪威尔邀请马歇尔将军和金海军上将稍微摆脱一下陪同总统一行的约束,来他的迦太基别墅游玩,从金海军上将的口中,他听到了未来关于跨海峡作战的“霸王”行动的指挥问题。此后,关于盟军总部想要撤换盟军总司令的各种消息不胫而走。
金海军上将说:“前一段时间,总统曾与首相进行过一次讨论,总统明确同意了由一位英国军官来担任这个职位,大概是因为之前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担任了地中海战区的指挥官,所以下一次作战应该由一位英国人来指挥。”但是,“霸王”行动中,美国兵力要远远超过英国兵力,金海军上将提到,“总统评估了公众舆论,认为舆论一定会要求由美国人担任指挥官。”罗斯福总统还将这一想法告诉了丘吉尔,而丘吉尔早已将欧洲战区指挥权许诺给了艾伦·布鲁克。罗斯福总统心目中的合适人选是马歇尔,金海军上将说:“总统不顾其他人的坚决反对,初步确定了马歇尔来指挥‘霸王’行动。”同时,金海军上将担心马歇尔离开了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将产生不良后果。
11月7日,艾森豪威尔到马耳他会见丘吉尔和英国参谋长,讨论“霸王”行动的指挥权。丘吉尔坦率地说,“霸王”行动将由马歇尔来指挥,艾森豪威尔得知这一消息后,半晌没说出话来,非常失望。而这一天与金海军上将的谈话印证了丘吉尔曾告诉他讲过的一些话。这一消息让艾森豪威尔明白,他在地中海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他实在不愿意回华盛顿,情愿在马歇尔麾下指挥一个集团军。他写道:“看来我不久就要失去战场的指挥权,返回到华盛顿去了!”
未来“霸王”行动的指挥问题,不仅是他个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和民众极其关注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议论说,马歇尔是“霸王”行动盟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艾森豪威尔自己也认为马歇尔是“霸王”行动盟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在陪同罗斯福与丘吉尔、斯大林等个性超强、难周旋、处事机敏的人打交道时,马歇尔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艺术,在英国人和苏联人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最重要的是,马歇尔指挥美军,协同盟军在战场上同德、意、日法西斯作战,显示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
然而总统并没有向艾森豪威尔暗示他的最终决定,只是说他很难以想象,如果华盛顿那里没有了马歇尔,未来将变成什么样。总统似乎是在自言自语,说了一句“不过折腾胜利之师是危险的”等类似的话语。艾森豪威尔表态说、“不管政府如何用我,我一定尽力而为。”
传言被证实后,艾森豪威尔非常郁闷,心情越来越糟糕。有一天在吃早餐时,布彻和史密斯询问艾森豪威尔是否会成为陆军总参谋长。艾森豪威尔无奈地说:“对这个职位我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我不适合这种工作。如果一旦成为事实的话,我觉得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对政治家们没有耐性,这一工作会毁了我。”尽管艾森豪威尔很烦闷,但他尽力保持平静,一心扑在意大利的战事上。
与此同时,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盟国内部美英双方显然有些分歧。英方仍然主张全力积极经营地中海区战局,甚至在必要时再次推迟“霸王”行动的发起时间;而对于任何不利于在次年夏季初发动跨海峡进攻的方案,美方坚决反对。美国坚持要将一切行动紧紧围绕着是否有助于1944年跨海峡进攻;英国则认为,应该向意大利的方向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从而不必跨海峡作战,或者至多是一场扫荡战争。
英国首相及其主要军事顾问,对“霸王”计划仍然存有极大的疑虑,他们想把一切可用的海、陆、空力量全部投入地中海区,以避免一场新的两栖作战所带来的额外风险。他们列举了很多理由,但是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英国想推进意大利战局,进入南斯拉夫,夺取克里特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和希腊,给德国以沉重打击,而不必冒着全力进攻西北欧时所遇到的风险。而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支持在一年前已经制定的计划,只有实施了跨海峡进攻,盟军才能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讨论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计划和谁担任总指挥的问题,11月底,罗斯福与丘吉尔、斯大林在德黑兰召开三巨头会议。会上,斯大林委婉地提出任命艾森豪威尔作为总指挥候选人。他还主张:放弃占领罗马,在法国南部作战。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牵制德国在法国北部的兵力,确保“霸王”行动的成功。经过激烈的讨论,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了协议,决定在1944年春天开辟第二战场。进攻时间基本确定下来了,但“霸王”行动总指挥的人选一直没有定下来。当斯大林问起的时候,罗斯福说会尽快决定的。
11月29日,美、英、苏三国政府的军事首脑开始讨论“霸王”行动。他们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减轻苏联的压力以及苏联如何支援“霸王”行动。斯大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霸王”行动非常重要,应尽快委任作战总司令。同时,为了使苏联能从东线支援“霸王”行动,应当尽早确定行动日期。在总指挥和进攻时间没有确定之前,“霸王”行动就不能算是在筹备之中。斯大林指出,如果可能,在法国南部的进攻应比“霸王”行动早2个月;如果不可能的话,最迟也应与“霸王”行动同时发起。
罗斯福觉得会议气氛很紧张,建议休会,由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解决“霸王”行动的相关问题。11月30日,德黑兰会议的最后一天,三国首脑经过研究决定将“霸王”行动的发起日期定在1944年5月的某一天。为了支援“霸王”行动,他们决定从意大利抽调部队,在法国南部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关于“霸王”行动总指挥的事情,一直是令罗斯福头疼的事情。当斯大林再次提出何时任命总司令时,罗斯福说:“我还需要几天的时间考虑。”
斯大林提议任命艾森豪威尔后,罗斯福考虑了很多。为了审查艾森豪威尔,罗斯福决定在做出任命之前和他进行一次单独谈话。于是,他约艾森豪威尔一起出去兜风。他们谈到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争,而且还提到了“霸王”行动,罗斯福甚至谈了他准备任命马歇尔为总指挥的想法。但罗斯福的谈话很随意,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罗斯福是在考验他。他告诉罗斯福自己对参谋部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时,他向罗斯福保证:他是军人,不管派往哪里,都会认真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
感恩节那天,罗斯福总统授予艾森豪威尔一枚荣誉军团勋章,并亲手为他佩戴在了胸前。这天,马歇尔特意安排了感恩节宴会。宴会结束后,一位客人向马歇尔告别,并表示感谢这场丰盛的感恩节晚餐。艾森豪威尔这才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他说:“哎,我根本没有想到今天是感恩节,这令人讨厌的战争……”看着疲惫的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将他拉到一边说:“艾克,你辛苦了,不停地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连家也没有回,”马歇尔话还没有说完,艾森豪威尔就觉得一阵眩晕,他心里在想:“完了,一切都完了,就这样被解职了,怪不得总统先生还为我授勋章,原来已经打算好了让我回国。”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嘴里不停地说着:“你不能这样对我,你……”他的话令马歇尔一头雾水。当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他俩相视而笑。原来马歇尔看艾森豪威尔太累了,让他把事情交给下属,自己去埃及休假。在马歇尔的坚持下,他才心怀感激地答应休假。
德黑兰会议结束后,任命统帅的事情交到了罗斯福手中。他想让艾森豪威尔担任陆军参谋长,让马歇尔负责“霸王”行动。如果这样决定的话,马歇尔就成为艾森豪威尔的下属。为此,罗斯福征求了马歇尔本人的意见。但马歇尔不为自己做决定,回复的还是“服从总统安排”那句话。
尽管艾森豪威尔也说“我随时准备尽责”,但他并不愿回华盛顿当参谋官,这是众所周知的。艾森豪威尔觉得罗斯福和马歇尔给他这样的机会,他应该表示非常感谢才对,而且回华盛顿是件好事,可以和家人团聚,但无论他怎么想象回华盛顿的种种好处,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就在艾森豪威尔为此事烦恼的时候,罗斯福做出了决定。罗斯福总统决定,让艾森豪威尔担任“霸王”行动的总指挥。就这样,这个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指挥大权交给了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是幸运的,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12月2日,德黑兰会议结束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给斯大林发了一份电报,电文里写着:“我已经决定了,立即任命艾森豪威尔担任统帅。在圣诞节前夕,我会对外公开此事。”
12月初,艾森豪威尔收到马歇尔的电报。马歇尔在电报中说:“你的职位将会有变动。”由于没有说清楚,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自己的具体去向。12月7日,当罗斯福总统直接告诉他说,由他来指挥“霸王”行动时,艾森豪威尔惊讶不已。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总统:“这项任命的过程太艰辛了。总统先生,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起初,罗斯福是打算选马歇尔的,那时艾森豪威尔根本不在“霸王”行动的提名中。因为罗斯福希望马歇尔通过指挥这场决定全局的战役名垂青史,成为大名鼎鼎的英雄。他认为,马歇尔出任“霸王”行动的总指挥,不会对丘吉尔及英国将领让步,会把他的战略意图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同时,马歇尔在英国和苏联享有很高的声望,如果任命他,英国人和苏联人都会满意。
最终,担任盟军总司令的不是马歇尔,而是艾森豪威尔。这与斯大林的提议是分不开的,是他使罗斯福下定决心,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总指挥,但更重要的还是艾森豪威尔出色的表现。
几天后,艾森豪威尔收到了马歇尔将军的一张便条,他将这张便条看作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珍贵的纪念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