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周婷编著的这本《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视集体无意识环境下建筑的适应演变为自然选择过程,探讨湘西土家族建筑从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中,建筑在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机制;并基于此机制之规律,尝试提炼建筑的演变模式和趋势,进一步提出以人工选择介入自然选择的调适路径,从而引导适应的方向和效果,以维护和谐人居的可持续发展。
內容簡介:
周婷编著的这本《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 机制》引借达尔文的生物适应性理论,旨于从建筑生 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认知建筑的适应性,主张以 “人本位”让位于“环境本位”,在本质上认识到环 境的“源”,方能归其于“本”。
从地区性与民族性兼具的湘西土家族建筑切入, 通过对其源起至今整个演变历程的长时段考察,本书 得出形成时期建筑的适应性凸显为自然环境的选择作 用,成熟时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性质决定建筑文化性的 适应方向,而当下正在发生的种种变迁是由于极端复 杂的经济技术环境选择作用凸显的结果。建筑的演变 呈螺旋式的发展趋势。
關於作者:
周婷,女,1985年生于湖南常德。200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年师从单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09年2月至8月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进行交换学习,2012年8月至9月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博士论文“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研究:以永顺为例”获201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地区与民族建筑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出版英文学术专著Walking in Barcelona,在《建筑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分项负责人参加单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建筑地区性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模式和策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基于建筑组构分析的民族杂居地空间形态影响模式研究”等多项研究。曾参与清华大学本科设计课教学。先后参与地区建筑与城市设计工程十余项。现任职于北京首钢总公司园区开发部。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适应性的理论与思想
一、适应性的阐释
1.适应的基本释义
2.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
3.斯图尔德的“文化适应”
4.麦克哈格的“适应标准”
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适应观
6.人居环境科学中的适应性基础
7.可持续发展观中的适应性要求
二、建筑的适应性
1.基本含义
2.集群性
3.普遍性与相对性
4.时态性与时段性
5.互动性与共生性
6.中性与多维性
7.自组织性与可调控性
三、建筑适应性机制的基本要素
1.建筑与自然环境
2.建筑与社会文化环境
3.建筑与经济技术环境
4.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适应性背景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气候
2.自然资源
二、土家族的基本情况
1.土家族概况
2.土家族族源
3.土家族的形成时间
三、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及研究阶段划分
1.溪州之役以前——形成时期
2.溪州之役至鸦片战争——成熟时期
3.鸦片战争之后——变迁时期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适应性演变
一、形成时期
二、成熟时期
1.村寨选点
2.山环水绕:老司城
3.山冈之巅:双凤
4.枕山面水:劳庄
5.两山之间:龙西湖
6.太极之势:小干溪
7.开门见山:那丘
8.适应性特征
三、变迁时期
1.形态异质
2.交通升级
3.结构离散
4.规模矛盾
四、小结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民居与宗教建筑的适应性演变
一、形成时期
1.穴居
2.巢居
3.半地穴和早期地面建筑
4.早期干栏建筑
5.适应性特征
二、成熟时期
1.从叉木架屋到木构瓦房
2.传统民居的平面功能
3.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
4.传统民居的材料构造
5.典型的宗教建筑
6.适应性特征
三、变迁时期
1.传统民居的变迁
2.新民居的出现
3.宗教建筑的极端异化
四、小结
第五章 适应性机制之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凸显制约
1.聚落:选址的绝对依赖
2.住所:基本需求的物化
二、成熟时期:均衡理应
1.村寨之 “理”
2.民居之 “应”
三、变迁时期:自主分化
1.自然环境的生态异化
2.村寨的自主生长
3.民居的游离分化
四、小结
第六章 适应性机制之社会文化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蒙昧野蛮
1.朴素的氏族部落文化:原始的住居
2.征战频繁,社会动荡:部落聚居的维持
二、成熟时期:有机凸显
1.民族共同文化和心理的形成
2.文化涵化
三、变迁时期:徘徊之间
1.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
2.民族主体意识的徘徊
四、小结
第七章 适应性机制之经济技术环境的选择作用
一、形成时期:原始萌芽
1.从渔猎采集到原始农耕:定居的可能
2.从陶器烧制到铁器锻打:材料的换代
二、成熟时期:稳定发展
1.封建地主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2.先进技术的传播
三、变迁时期:复杂凸显
1.经济体制的转型
2.技术结构的杂糅
四、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一、湘西土家族建筑适应性演变的特点
二、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
1.共同进化与螺旋式演变
2.选择限度与短板效应
3.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4.建筑适应性机制的框架
三、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