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在现代主义艺术家中,保罗克利被誉为“最贴近、最敏感于现代审美世界的人”,但保罗克利的立场极为复杂,一方面,他像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一样寻求艺术的本质与纯粹,具有鲜明的形而上学倾向,另一方面,他并没有像康氏和蒙氏那样排斥具象性表现,相反,他将具象元素嵌入绘画结构之中,力图在精神的内涵上超越形式主义。克利艺术的多面性无疑会给克利研究带来一定难度,陈忠强没有回避这种困难,他从克利的作品入手,在知识性的条分缕析中,在凝神悟对的整体观照中,将克利的艺术世界敞现出来。
|
關於作者: |
陈忠强,笔名陈忠村,70年代生,安徽省萧县人。
同济大学美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
目錄:
|
推荐序 孙周兴
原色:克利艺术作品的解读
一 音乐:
音符与复调
二 映射:
画内与画外
三 取舍:
实景与空间
四 视觉:
线条与色彩
五 表现:
单一与多变
六 错层:
清晰与模糊
七 童心:
纵深与简约
八 符号:
心灵与宇宙
克利造型艺术的作品分析
用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则绘画
——译《保罗克利谈艺录》的思考
诗意不在外部而在内心深处
——论保罗克利的诗歌美学
雨天与诗意
——访瑞士的保罗克利美术馆
附录一:克利的绘画与诗意 威尔葛洛曼
附录二:三十一幅克利画作分析
1.坐在窗前的画家1909年
2.哈马马特与清真寺1914年
3.“维纳斯的解剖”的侧面板1915年
4.满月(1919年)
5南方(突尼斯)花园1919年
6.妇女馆1921年
7.歌手L.AS费奥迪丽姬1923年
8.景观和黄鸟1923年
9.远古的声音,深奥的黑色1925年
10.金鱼(1925年)
11.黑王子(1927年)
12.上帝垂爱的场所(1927年)
13.大路与小经(1929年)
14.绿色的过失(1930年)
15.打开的书(1930年)
16.节奏的三四面(1930年)
17.静物与鸽子(1931年)
18.光与万物(1931年)
19.前往帕纳苏斯山(1932年)
20.威尼斯的小屋(1933年)
21.破败的土地(1934年)
22.山村(秋)(1934年)
23.孩子与姑姑(1937年)
24.东方花园(1937年)
25.杜卡马拉岛(1938年)
26.公园的偶像(1939年)
27.新月下的情歌(1939年)
28.拥抱(1939年)
29.岩间植物群(1940年)
30.玻璃幕墙(1940年)
31.迷恋者(1940年)
附录三:保罗克利年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