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編輯推薦: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集中了作者郑永年近两年来关于民主问题的深刻思考。该书主要围绕了三个问题:第一,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二,非西方民主是否可能取代所谓的西方民主?第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以及这种民主如何可能?作者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
內容簡介: |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作者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關於作者: |
郑永年 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并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和《中国季刊》等世界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
目錄:
|
自序 民主:中国有无选择
第一部分 当代民主之危机
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
当代民主危机:西方学者怎么看
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
亚洲政党政治为何转型为街头政治
亚洲民主化的吊诡
激进政治:以东欧为鉴
笨蛋,这是资本!
革命的吊诡
国际政治中的“乌克兰悲剧”
外部干预与“分裂的民主”
地缘政治和民主秩序
地缘政治变迁和政治秩序重塑
第二部分 非西方民主之可能
民主的危机及未来
民主政治有没有非西方的选择
中国民主与东亚模式
新加坡与亚洲优质民主
解读新加坡模式
中国会继续学习新加坡吗
第三部分 中国的民主政治如何可能
重塑意识形态
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意识形态的回归及其影响
应警惕民粹性民族主义
党内民主与竞争规则
党内民主与政治安全
党内民主向何处去
中共十八大与中国现代政治的诞生
新政治生态下的政治改革
开放与政治的民主化
开放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生命
限制特权
网络时代的中国政治变革
如何建设中国大社会
中国政治中的群众路线
反腐与法治
腐败与中国的历史周期律
中国反腐败运动的新政治意涵
新一轮反腐败运动揭示什么
反腐败与中国第二次政治革命
中国重返法治国家建设
如何改善中国的法治与人权
法治与中国“空转政府”的治理
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
文化与中国的政治变革
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变革趋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回答了哪些政治问题
中国的民主及其发展模式的选择
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
|
內容試閱:
|
21世纪的政治秩序危机 美籍日裔作家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中心观点很明确,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是人类历史的最终政体形式。苏东共产主义政权的解体让福山的观点不仅在西方声名大噪,也很快传播到那些仍然是非民主的社会。 若站在今天的世界,不知道福山会如何看待民主政体。诚然,在那些还没有成为民主的社会,人们仍然在努力争取民主,历史似乎在沿着“历史的终结”的道路前行。不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很难是“历史的终结”。在非民主社会,民主化的确在摧毁着原来的各种政体,但民主化也同样在摧毁着原来建立起来的民主秩序,而民主能摧毁原来的秩序,却很难建立起一个新的秩序。在21世纪的世界,我们注定要面临一场深刻的政治秩序危机。 街头:人民的暴力运动 在泰国,政党之间的恶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不管哪一方成为反对党,都能动员到足够的政治力量,推翻现在的执政党政权。反对党要求政治改革,以冠冕堂皇的口号动员甚至挟持社会力量,执政后却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革。近年来甚至发展到抵制选举的地步。没有政府,谁来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党会说,人民。但谁是人民呢?人们看到的是各种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而找不到政治人物口中的“人民”。 印度的例子更为典型。从人口规模来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印度的民主运作得相当不错,尽管各种社会冲突一直存在。但现在则出现了新形式的街头运动。日前,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示威者占领了市中心,导致交通瘫痪,发起者便是新任行政首长基杰里沃夫(ArvindKejriwal)。起因是直属于联邦政府管辖的内政部,拒绝将四名涉嫌失职的德里警察停职,基杰里沃夫因此发动示威,试图迫使中央政府就范,交出首都的警察权。由当政者搞街头运动比较罕见,但其支持者认为,印度所谓的民主政治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需要用非常的手段才能破旧立新。 在乌克兰,因为2013年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合国协定,引发了政治危机,反对派要求现政府下台,执政党当然不肯。为了“妥协”,政府提出让反对党“权力分享”的计划,但反对党不接受。双方之间的暴力还在进行,人们仍然不知道如何终止这场危机。 不仅新兴民主社会如此,西方发达民主社会也经常如此。街头政治成为这些民主政治的共通点。首先,所有街头政治表面上都表现为“人民”对抗“政府”,具有吸引人的政治口号,也就是抗议者所提出的“理想社会”,抗议者(及其口号)能够动员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参加。其次,抗议者都会强调运动的“和平”性质,但在过程之中往往出现暴力。最后,受各种内外环境的制约,执政党很难简单地使用暴力机器来控制街头运动的暴力化,往往使得国家和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幕后:精英群体的斗争 政府与人民之问的矛盾固然普遍存在,但不是街头运动的唯一原因。除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街头运动还体现了更深层次的精英群体之间的矛盾。 其一,街头政治是不同政党之间争斗的结果。政党是由精英组织起来的,普通民众只是各政党动员的对象。尽管民众的参与构成了街头运动,但获益的则是少数政治精英。 其二,街头运动往往表现为中央精英与地方精英之间的矛盾,印度的例子便是这样。无论是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中央集权是现代所有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但中央集权不见得能够提供有效治理,相反还经常遏制地方(一线政府)的创新。日本社会也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在中央政府找不到改革出路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挑战中央,寻求地方的突破。北美、欧洲等地也都存在类似的争斗。 其三,街头政治也表现为新型与旧型精英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阶层的精英之间,矛盾一直存在着,但当代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迅速,导致社会阶层的快速变化。当现存体制不能及时调整来体现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的时候,新兴利益社会阶层经常会诉诸街头运动。 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