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研究:技术演化的视角

書城自編碼: 25514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总论
作者: 沙德春,胡明晖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557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0/2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可供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从事科技园区管理与规划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內容簡介:
《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引入“社会技术”概念,将其分为政策法规、产业商业模式、社会气质三个层面,从“社会技术”与“物理技术”共演化的视角研究市场主导、社团推动、政府发动三类典型科技园区由“追赶”向“引领”、由“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由“外引主导”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过程,并对转型发展中的经验与模式、共性与差异等进行总结,期望对我国科技园区转型发展形成实践借鉴与理论启示意义。
目錄
前言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科技园区的研究进展
 1.3科技园区的转型升级
第2章技术演化视角的科技园区转型升级
 2.1科技园区发展的典型模式
 2.2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研究视角
 2.3物理一社会技术共演化视角的科技园区转型升级
第3章市场主导转型升级模式:美国硅谷
 3.1硅谷科技园的创建与发展
 3.2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型发展
 3.3硅谷模式研究中被忽视的社会技术
3.3.1风投兴起与企业裂变:产业模式的创新
3.3.2移民改革与中小企业法:政策法规的推动
3.3.3校园自由民主化运动:社会气质的塑造
 3.4技术演化在市场框架下推动硅谷转型升级
3.4.1硅谷转型中物理技术的创新发展
3.4.2物理—社会技术自发交互的转型机制
第4章社团推动转型升级模式:法国索菲亚
 4.1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4.2从“外驱”向“内驱”的转型发展
4.2.1“外部驱动”发展的20年
4.2.2“内部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4.3索菲亚科技园转型发展中的社会技术
4.3.1园区品牌与地方性生产网络的构建
4.3.2产业集群发展动议与小企业促进政策
4.3.3分权化进程与园区创新文化的形成
 4.4社团推动物理技术与社会技术加速演化
4.4.1索菲亚园区物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4.4.2社会技术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第5章行政引导转型升级模式:新竹园区
 5.1新竹科学工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5.1.1成立背景与园区规划
5.1.2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5.2从“外引”到“自主”的转型发展
5.2.1前期的外引主导发展方式
5.2.2迈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5.3新竹园区转型升级中的社会技术
5.3.1行政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5.3.2“产业升级条例”的修订与实施
5.3.3企业品牌与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
5.3.4民主改革与新型的企业创新文化
 5.4技术演化在行政主导下推动新竹转型升级
5.4.1新竹转型中物理技术的创新发展
5.4.2物理—社会技术交替作用下的转型发展
第6章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
 6.1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物理—社会技术的创新与共演化
 6.2转型升级的内在精神:自由民主改革和创新氛围形成
 6.3环境支撑与政策供给:政策法规对转型升级作用的差异
 6.4同步演化与交替作用:产业模式对转型升级的路径差异
 6.5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社会气质在园区扩散路径的差异
第7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构
 7.1主要研究结论
 7.2政策建构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研究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受国际兴办科技园区浪潮的启示,我国成立了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各类科技园区。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科技园区建设取得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加速器”[1],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巨大贡献[2]。
随着自主创新在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中地位的凸显,科技园区逐渐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关键节点[3],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供了产业基础、智力和技术基础以及法律制度基础[4]。同时,科技园区自身又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作为国家科技园区内资源配置主体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同时也处于区域创新系统网络的各个节点中,与区域创新系统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与重叠性。因此,科技园区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次一级的区域创新系统[5],并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区[6]。而且,与一般创新系统相比,通常情况下,科技园区内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等更趋于集中,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也更加丰富,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因而,科技园区自身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
由于高新技术快速更新的内在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国际层级分布[7]、科技园区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园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另外,随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红利时代的终结,科技园区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的科技园区,“转型升级”已成为其合理存在及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科技园区新的历史使命[8]
目前,在发展形态上,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处于从“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变,从“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9],从“试点试验”向“引领示范”转变,从“生产要素集聚”向“创新要素集聚”转变[10],由“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转变的发展阶段。面对转型的迫切形势,国家政府以及各科技园区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中央政府先后对国家高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要求与“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为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同时,各科技园区也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园区转型升级,如深圳专门制定了《深圳高新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对转型升级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和各高新区管理部门在推动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方面的尝试。
但是,总体上来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科技园区在成长历史、发展阶段与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属于后发型科技园区,尚处于“转型”的发生、发展阶段。而以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科技园区发展较为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成功实现了由“追赶”向“引领”、由“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由“外引主导”向“自主创新”的转型发展。因而,本书主要选择国内外具有典型性、先进性、代表性的,已经经历过类似于我国科技园区目前转型发展阶段的国际园区作为具体园区对象。并按照“市场主导”“社团推动”到“政府发动”,即与我国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依次递进的思路研究各科技园区转型升级的发生发展过程,考察这些园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过程,并对转型发展中的经验与模式、共性与差异等进行总结,同时,进行学术性提炼,希望能对我国科技园区转型升级形成一定的实践借鉴与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首先分别回顾了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立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了硅谷由“追赶”转向“引领”、索菲亚由“外部驱动”转向“内部驱动”、新竹园区由“外引主导”转向“自主创新”的转型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对各园区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意义的社会技术的创新发展,并对各园区转型中有关物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各园区社会技术与物理技术的共同演化及其作用于园区转型升级过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1.2科技园区的研究进展
科技园区作为一类社会现象的代指,在具体称谓、概念表述与理论解释上不尽相同。在国外实际使用与研究类文献中类似的叫法有很多,如Science Park、Technology Park、Research Park、Science Technology Park、Science Research Park、Science based Industrial Park、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Hi Tech Park、Hi Tech Industrial Park、Research Triangle Park、Metropolitan Center for High Technology等。国内的其他叫法也各种各样,如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硅廊、硅谷、硅漠、硅原等[11]。此外,即使是经国务院审批的8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名称也不尽相同。根据科技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名单,除75家使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外,还有6种其他称谓,分别是科技园区(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园区(天津)、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中山火炬、厦门火炬)、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业)。各种叫法中有的是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的特点而取名的,如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等;有的是根据科技园区突出的功能特点取名的,如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科学城、技术城、高技术产品加工区等[12]。
除了称谓上的不同,在关于科技园区的概念表述上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s,IASP)基于全球知识经济的国际背景,认为科技园区“是全球知识经济型企业与机构的理想栖息地,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致力于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与竞争力提升:为成熟企业创造新的商机与增加值;培育企业家精神并孵化新的创新型企业;提供知识型就业岗位;为新兴知识型工人搭建有吸引力的空间;增进大学与企业间的结合”[13]。英国科学园协会(The United Kingdom Science Park Association,UKSPA)认为,科技园区是指具有开创性特征的区域,与大学、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中心具有正式的与操作性的联系,以鼓励园区内知识型企业与其他常设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具有积极将技术与商业诀窍向园区内组织传递的管理职能[14]。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根据我国的情况,认为科技园区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的环境为依托,主要依靠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通过软硬环境下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区域。
一些学者提出了对科技园区的认识。例如,雷德森等认为科技园区是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15]。钟书华等认为科技园区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对国内学术界有关科技园区的本质认识进行了总结:是集科研、教育、生产、贸易、娱乐于一体的共生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孕育和成长的综合性基地;是一种以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开发高技术和开拓新产业为目标,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是科研、教育与生产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基地;是一个创新地域综合体;是一个“自扩展机制、自繁殖机制、自适应机制和自稳定机制”的自组织系统[16]。景俊海认为,科技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由高技术、高技术产业、企业组织和管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区域环境、法律和政策供给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区域系统[17]。
从以上几种对科技园区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科技园区的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强调科技园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促进作用以及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有的强调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有的侧重于对创新型企业与机构的孵化以及技术与商业诀窍的传递;有的则同时强调科技园区的多种功能,如创造新商机、孵化企业家与新企业、增进就业、促进创业、加强产学联结等。除了概念,人们还从不同视角对科技园区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试图揭示科技园区的本质。从相关研究来看,常用到的有孵化器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理论等。
(1)孵化器理论。又称苗床理论,美国孵化器专家鲁斯坦?拉卡卡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培养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受控制的工作环境[18]。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知识与经验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多方面的问题,能否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支持初创企业的成长,提高其存活率,应该给这些企业提供适当的“苗床”,促进其发育成长。科技园区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任务的园区,而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期阶段更是充满着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更需要外界环境的“精心呵护”,因而,科技园区的基本职能就是孵育企业[19],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科学园的真正目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促使新企业不断地繁衍和集聚[20],实际上,科技园区本身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孵化器”[21]。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是西方区域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22],并由保德威尔、汉森[23]等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24]。因此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稀缺资源投入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与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从而形成与周围地区的势差,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作用,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园区正是在具备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条件的地区通过有意识的规划和营造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园区[12]。因而,根据增长极理论的脉络,科技园区可以看作增长极[25],科技园区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增长极[18]。增长极理论最为直接地说明了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26]。
(3)产业集群理论。波特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27]。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多方面的优势。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本身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和生产灵活性。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相互靠近,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积累社会资本,降低交易费用。从创新学的角度看,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得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28]。
(4) 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理论。早期的创新理论以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为代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