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編輯推薦: |
《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从规则逻辑到信息流逻辑》立足于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回顾了会计社会功用的历史变迁,分析了现代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与证券定价的内在关联,对涉及资本市场参与者决策过程的逻辑问题,从会计的规则逻辑和信息流逻辑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会计信息流逻辑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
內容簡介: |
《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从规则逻辑到信息流逻辑》论述了会计信息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商业文明发展对会计社会功用的影响,重点考察了资本市场出现后对会计理论与实践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在此基础上,立足于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运用,对会计信息规则逻辑和会计信息流逻辑进行了分析。提升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社会中的作用,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对会计信息流逻辑提供有效保障,不能过于关注会计规则逻辑的改善,而应致力于如何确保市场参与者得到一个清晰一致的会计信息流逻辑的推断框架。
《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从规则逻辑到信息流逻辑》可作为会计、金融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展性阅读书籍。
|
目錄:
|
第一章信息与资产价格形成
第一节定价与均衡
一、定价的源起
二、定价中的均衡概念
第二节信息与均衡
一、信息与信念修正
二、信息、均衡与价格
第二章会计社会功用的历史变迁:从微观到宏观
第一节会计行为的社会影响
一、会计、组织与企业
二、会计与经济制度
三、会计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二节资本市场时代的会计
一、会计计量
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
第三节近代经济学家眼中的会计
一、关于会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规范性的问题
三、会计的局限性问题
四、会计的外生性
五、一个代表性观点:科斯的会计观
第三章证券定价与会计信息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会计信息与证券定价中的某些理论纷争
第二节会计信息与企业现场知识
第三节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制度安排因应
第四章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第一节资本市场参与者行为
一、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
三、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特征
第二节市场参与者基于会计信息的价值发现
一、投资价值产生的根源
二、有效市场与投资机会
三、企业财务模型:会计报表
第五章会计规则逻辑
第一节会计规则逻辑的产生
一、会计习俗与惯例
二、从会计惯例到会计规则
三、集体选择与会计规则逻辑
第二节会计规则逻辑的演化
一、会计规则制定机构的演化
二、会计规则逻辑演化中的理性边界:会计报表改良的视角
第三节会计规则逻辑的表现
第六章会计规则逻辑与会计信息质量
第一节代理问题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及其测度
二、代理问题与会计信息质量:权力制衡视角
三、代理问题与会计信息质量:激励契约视角
四、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异质性问题
五、小结
第二节产权性质、激励契约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小结
第三节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小结
第七章会计信息流逻辑
第一节会计信息:思考习惯、因果与逻辑
一、思考的习惯
二、因果与逻辑
三、会计信息流逻辑:基于会计信息的推理过程
第二节会计信息流逻辑的制约:市场参与者的信任问题
一、理性与信任
二、对会计信息的信任
第三节会计信息流逻辑的制约:市场参与者的认知问题
一、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的限度
第八章会计信息流逻辑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中介机构的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四、实证分析
五、小结
第二节市场的保障:卖空交易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卖空交易: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外部治理机制
三、研究设计:基于我国首批融资融券标的股的检验
四、小结
第三节市场的保障:行业竞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三、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五、小结
全文总结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相关优化思路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学术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错误的证券定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姜国华,2008)。例如,Sloan(1996)研究发现,投资者甚至不能充分理解盈余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因此造成对企业股票的错误定价。企业盈余可以分解为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平均来讲,现金盈余对企业价值的贡献高于应计盈余。但是投资者往往高估了应计盈余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因此,盈余中应计盈余比例高的企业的价值往往被投资者高估,导致未来一年中投资者遭受4.9%左右的超额投资损失。同时,盈余中应计盈余比例低而现金盈余比例高的企业的价值往往被投资者低估,导致投资者减持或没有购人这些企业的股票,从而丧失了未来一年中5.5%左右的超额投资回报。
叶康涛使用我国数据重复了Sloan(1996)的投资策略,他发现1999年以后,Sloan(1996)的投资策略在我国市场上也能产生超过10%的超额投资回报。这说明,我国的投资者同样不能充分理解应计利润和现金利润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别,错误定价一样存在。这个研究结果将来如果能被机构投资者广泛采用,相信Sloan(1996)投资策略的超额回报也会很快在我国甫场上消失。姜国华和岳衡(2005)还发现,投资者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反应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占款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一个卖空占款最多公司的股票,买人占款最少公司的股票的对冲策略可以取得9%以上的超额投资回报。
上述研究发现表明,虽然会计信息仅仅是证券市场中公开信息之一,但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阅读和整理,仍能从中发现一些“未预期”部分,从而扩充了投资者的投资机会集。因此,基于会计信息的“未预期”发现,首先要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全面认真地阅读、分析和挖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