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张肇麟先生遗著之一部分,主要研究我国上古时代的姓氏、宗社与婚姻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论文集中,作者修正了前人的许多看法,阐释了姓、氏的本义,分析了宗社的基本特征,研究了与群婚制、一夫一妻制有关的若干婚姻及家庭制度的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有关中国上古的系统观点。
|
關於作者: |
张肇麟先生(1892~1956),浙江温州人。1904年考取秀才,科举废除后,就读新式师范学堂。毕业后创办永嘉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任校长。张肇麟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曾曾祖张振夔有《介轩集》行世。父亲为晚清秀才,去世时张肇麟先生仅十三岁。作为长子,他承担了大家庭的责任。他除从事教育工作外,还曾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工作,使得他的三个弟弟以及他的子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术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张肇骞是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时期对于张肇麟先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但他不放弃自己对学术的追求。
|
目錄:
|
第一部分 姓氏制度
[01]氏與姓
[02]姓是夏族的特點
[03]一氏兩姓與兩分組織
[04]昭穆及賓尸制度
第二部分 婚姻與家族
[05]中國上古的一夫一妻制
[06]與群婚有關的若干考釋
[07]親屬與家族
[08]關於叔、戚的考釋
[09]周代的特權家族
[10]古代婚姻的締結
第三部分 宗社制度
[11]示與主
[12]宗及其層級
[13]社及其層級
[14]宗與社的祭祀
[15]宗與社的職能
[16]宗社不同於氏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