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作者: |
张岂之:一九二七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思想史家,长
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一九四六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O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一九五二年到西北大学任教。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文化》(季刊)主编。自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宋明理学史》、《中华人文精神》、《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等。
石力波:女,黑龙江林甸人,历史学博士(中国思想史)。现任陕西理工学院经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
目錄:
|
序壹
壹中国传统“日新”观的理论基点、——天人和谐零零壹
第一节天道本就日新零零叁
第二节人道理应日新零壹零
贰“日新”恩想的现代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恩主义的创新思想零肆贰
叁“日新”的方法论概述零陆捌
第一节循道而行:守正的日新零陆捌
第二节与时俱进:变通的日新零柒壹
第三节文明以止:知止的日新零柒肆
结束语怀时兑驰日日新——日新月异的“相天”之道零玖肆
|
內容試閱:
|
壹 中国传统“日新”观的理论基点中——天人和谐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如一条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大江,依然绵延不绝、充满生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拥有“日新” 的观念。“日新”的观念既是一种天道观,也是一种人道观。中国传统“日新”观的理论基点是天人和谐。
“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可以说,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展开的。这二者之所以总能引起中华历代哲人的兴趣,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达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