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在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可以说,蒋蓝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
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
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
內容簡介: |
《媚骨之书》是一部“文学家的现场侦探学”,是作家向福尔摩斯致敬的大书。这是作家蒋蓝围绕“身体政治”而撰写的一系列思想随笔,并旁及其他器物的文学精神分析。
本书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以“身体”为主题的思想随笔集,也是一部直指弊端的血性之书。
在思想者蒋蓝看来,事物的形态就是身体的一种表征。他试图解析中国人的身体器官,不是生理肢体,而是文化器官、精神肢体。以“身体”作为进入历史与现实的切口,同时,“身体”也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通道。身体之痛与身体之思,成为了作家发力的两个基点。酷刑、握手、热烈鼓掌、拥抱、接吻、掐脖子以及布告、钱的气味、芒果、向日葵等等行为与事物,蕴含的种种隐喻与精神指向,通过极具个人文学化的语体展示出来。
|
關於作者: |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独立言路,喜欢特立独行者。人民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倒读与反写》、《梼杌之书》、《爱与欲望》等文学、文化专著。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近年在江苏、山西、新疆、吉林、山东以及金沙讲坛、成都故事讲坛等举办过多次文化、学术讲座。
|
目錄:
|
剧痛的言说——序蒋蓝《媚骨之书》 朱大可
第一编 有关身体的考古学
从霓虹关到斯德哥尔摩
拆骨为刀以及残肢令
弘演纳肝与身体伦理
权力毒药与身体之蛊
盐水女神、廪君及其变形记
卞和的痛哭仪式以及第三只脚
屠沽之辈的形上之死
与绞肉机对峙的中国身体
我把舌头扔给狗吃
身份到脸为止
用思想软化青铜
道在屎溺间
握手的精神分析
鼓掌的精神分析
从掐脖子到锁喉术的大跃进
扒手的精神分析
嘴唇的舞蹈
死亡的字型演变史
有关警报的发声史
“持灯使者”的隐喻史
火的宿命史
墨水是黑暗的补丁
有关钱的气味谱系学
第二编 有关物性的隐喻学
厚黑之花
尖叫的曼陀罗
妖魔化的鸩毒
蛊杀
菩提树下
芒果的精神分析
一切的玫瑰
葵花的修辞学
苇草的经脉
那只半夜怪叫的鸡
居于绳结核心的饕餮
鸭子的各阶级分析
一边是豹隐,一边是豹房
豺及其发声术
文字虫以及发声史
广场的吊诡史
激情主义的高坝意识学
|
內容試閱:
|
序言
剧痛的言说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提出的“随笔主义”,一种支配生活、思考和书写方式的混合疗法,是针对战争状态下不确定性的生命策略。产自二战时期的哲学,延续到了转型期的中国,成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工具,它要营造一种自由、实验和隐喻的写作空间。但这种随笔始终处于文学的边缘地带,被“擅长小说和散文”的主流作家所轻蔑。
蒋蓝是大批四川先锋诗人分化后的“剩余价值”。他是“非非主义”的第二代传人,多年来保持了跟诗歌相关的书写,成为盆地写作的晚期代表,在他身上,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川籍诗人的各种特点:非非式的语词营造、钟鸣式的知识考古,以及以“流氓”和世俗的方式在世,跟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关系。
我跟“非非派”的诗人,有着年份久远的交往。1986年非非崛起,理论家蓝马草拟的取消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宏大宣言,一度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1989年在长春《作家》杂志社领奖,我结识自称有气功附体的杨黎,领教了“非非派”的天真;在扬州,我又认识了何小竹等人;唯独跟蒋蓝的见面,一直推迟到2007年,差不多晚了二十多年。在成都,我们在一家欧式茶室里喝茶,一边听着川音女学生唱着普契尼的歌剧。颤动的性感嗓音,像猫科动物的眼睛一样闪烁不定,令人想起蒋蓝的书写风格。
我第一次阅读蒋蓝,正是他关于猫科动物的叙事。他对于动物灵性的通达,以及关于猫的性感躯体的描述,令我感到吃惊,因为这完全超越了非非主义的逻辑防线。
而在这本叫作《媚骨之书》的书里,蒋蓝打开了关于身体神话的改写工程。我们不仅可以读到关于嘴唇、手掌、乳房、喉咙之类器官功能的陈列、解读和揭示,还能够窥见器官在酷刑里所放射出的诡异光芒。身体的自残、自杀到被剐的酷刑,不仅构筑了肉身苦痛的历史场景,而且还成为专制政治及其伦理的镜像。从美女、侠客、义士到佞臣,从施虐到受虐,从人的身体、食物到排泄物,以及各种与身体相关的符号性器物(如红灯、芒果、绳结和周扒皮的公鸡),所有这些狂乱可笑的事物,都在滚动的叙事中变得栩栩如生,俨然在紧贴着我们的肌肤疾行,制造着气氛紧张的诗意。
大量的知识考古、狂热的历史想象、复杂的个人经验、丰富的诗歌意象以及批评家式的高谈阔论,这五种元素的任意组合,形成了一种狂飙式的语势。这跟周作人先生倡导的“娓语”式随笔截然不同。它不是把人引向灯下的闲适,而是令人起坐,转向更为亢奋的日神状态。在蒋蓝的锦匣式叙事里,到处都是浓烈的杀机和杀气。蒋蓝说:“我像一只飞蛾,在越来越危险地靠近火苗。”这与其说是一种自我警告,不如说是一种对火焰叙事的自我赞赏。
蒋蓝随笔的特征在于铺叙。他放任恣肆的风格,酷似司马相如,俨然是后者的直系后裔。这是一种仅属于古蜀国的历史性聒噪。从一个细小的词根起始,语词及其意义开始火舌般闪烁,向四处燃烧和蔓延,展开迅速而大量的自我繁殖,最后拓展为一部规模可观的随笔。蒋蓝很本土地发挥了蜀人的书写天性,令这部知识考古学著述变得趣味盎然起来。
在本书中,蒋蓝表达了对“文学党人”以及正统散文家的反蔑视。这是民间先锋派的一贯立场。是的,这是“随笔”向“散文”宣战的时刻。在杨朔、秦牧、刘白羽和余秋雨的哥德式散文面前,这样的随笔是离经叛道的。它拒绝向主流价值鞠躬。随笔的动机就是摧毁主流美学的媚俗。它把媚骨留给散文,而把利爪留给了自己。
绑在十字木桩上的石达开,像一头摊开的蜘蛛。血在地面编织着狰狞的构图,他的双眼被头皮覆盖着。残肢就像神话人物刑天一样,身体上突然睁开了无数双眼睛。
这是残酷美学的一鳞半爪。在一种历史性的暴力景观面前,破裂的伤口像眼睛一样张开,露出愤怒的表情。但这痛苦而不屑的表情,不仅属于晚清,更属于当代中国,并隐喻着某个“无脑化幸福”的时代——丧失了对于历史疼痛的最基本的感知力。
为了修复这种文化痛觉,蒋蓝的随笔犹如刀子,在历史和文化的肌骨上精细地剐着,制造出大量事实碎片。这是一种残酷的剐式随笔,它要撕开那些被历史织锦包藏起来的血腥真相。这些真相关乎种族和人类的命运,本应离我们很近,但却因遭到“口红散文家”的遮蔽,而离我们很远。现在,越过那些被揭发的媚骨,我们即将面对历史残肢的伤口,并为此感到言说的剧痛。而正是在这电击式的剧痛疗法中,我们才能修复关于历史的良知。
朱大可
2010年2月18日于上海
身份到脸为止
我写过一本探讨人类表情的书叫《表情故事》,罗列了101种脸谱。我抽掉了有关“体制脸”的工笔刻画的篇章,不过,想起来就有些意思,101个表情拥挤在脸上,已呈无政府状态,它们彼此勾连的边缘上,体制总是从中心准时出场,以震慑无组织无纪律的端正,健步登上鼻子和额头,万马齐喑之后,体制开始发出凡士林或类似猪油物质的硬光。但是,在我拿到《表情故事》的样书后,就明显发觉,由于“体制脸”的缺席,表情中心一直空着,众多表情噤若寒蝉,于是自己就复印了一些“体制脸”,粘贴在样书的开端,权作为对一件书写出版事件的修补。
从生物学上看,面孔是脸的自然特征;从社会学上讲,面具是脸在具体语境中的自我保护膜。随着对社会的日久浸淫,人们已经清楚地将自己的脸分为面孔和多重面具了。对于面孔的各种各样的人为修饰,显现出社会时尚与风范的变迁,但是,伴随心计的繁复,生物意义上的面孔越来越淡薄,社会学意义上的面具则越来越复杂和世故,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并不是表情越复杂就越难以捉摸,而是面庞作为语言的特征正在无限接近地还原内心的抽象意义。与口头语言不一样的是,脸和面具成为了第一容器。
这里应该指出,在我的研究中,脸、面孔、面具的内容是不一致的,后两者属于脸的两个子系统。体制面孔体现了其自然属性,包括:红光满面、满面春风、英武、浓眉大眼等等泡沫词汇;体制面具体现抽象表征,包括:红脸、黑脸、花脸、女脸、纸脸、鬼脸等等能指词语。所以,体制脸包括了体制面具以及体制面孔,为了与习俗说法合拍,这里就以体制脸作为其全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