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窑遗址——四道沟地点(1980-1984)

書城自編碼: 254284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冯兴无,汪英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502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24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0/38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4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清洁
《 清洁 》

售價:NT$ 296.0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062
《 中国传统农器古今图谱 》
+

NT$ 720
《 敦煌舞蹈精品线描 》
+

NT$ 475
《 跨越三千年的因缘: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天秘密 》
+

NT$ 941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編輯推薦:
四道沟地点东区剖面包含 3条明显的古土壤条带,可以与标准黄土剖面对比;红色土层中发现有中国北方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代表——肿骨鹿的化石;红色土层底部烧土经过热释光测年。综合上述数据和资料分析,四道沟地点的时代可以追溯到距今 30多万年。化石和孢粉分析表明,四道沟文化形成时是比较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9787030435026
內容簡介:
大窑四道沟地点,经过 1979~1984年的连续发掘,出土了近 2000件石制品、烧骨、灰烬等文化遗存和少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本项研究观测和统计了 1689件石制品,包括下文化层(第 4层)的 1190件和上文化层(第 3层)的 499件。石制品原料几乎全部为燧石;类型多样,包括人工石块、石核、石片和多种类型的石器;石核中存在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打片以锤击法为主,偶尔使用砸击法;石片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使用石片;石器毛坯主要为石片,加工方式主要为锤击法;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钻、石锥、凹缺器、端刮器、锯齿状器和球形器。石器工业依然属于中国北方石核—石片—刮削器主工业范畴。这一工业延续时间较长,以开采基岩中的燧石作为原料,制作出了多种简单的石器工具。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研究历史与背景(1)
第二章地层、时代与古环境(5)
1地质、地理与环境(5)
2剖面观察与地层划分(6)
2.1早期的地层观察与划分(6)
2.2地层认识的争论(7)
2.3本书对地层的观察与划分(7)
3动物化石(9)
4古环境分析(10)
5年代测定(15)
第三章石制品观测的方法与标准(18)
1观察与分类(18)
1.1石核的类型划分(19)
1.2石片的类型划分(19)
1.3石器的类型划分(20)
2观测项目(21)
3数据记录、统计与分析(24)
第四章石制品属性分析(26)1
四道沟东区石制品(26)
1.1东区第4层石制品(E-L4)(26)
1.2东区第3层石制品(E-L3)(42)2
四道沟西区石制品(53)
2.1西区第6层石制品(W-L6)(53)
2.2 西区第5层石制品(W-L5)(56)
2.3 西区第4层石制品(W-L4)(58)
2.4西区第3层石制品(W-L3)(60)3
东西两区石制品类型和技术特点(62)
3.1 下文化层石制品(62)
3.2 上文化层石制品(64)
3.3 东西两区综合对比分析(66)
第五章石器文化的分析与比较(69)
1原料与经济形态(69)
1.1 石料的种类与分布(70)
1.2 人类的开发与利用(71)
1.3原料与类型的讨论(72)
2石器文化的对比(72)
2.1 与周口店第1地点比较(72)
2.2 与周口店第15地点比较(74)
2.3 与丁村遗址比较(74)
2.4 与许家窑遗址比较(75)
2.5 与大窑其他石器地点的比较(76)
2.6 小结(76)
第六章讨论与结语(79)
1年代与环境(79)
2石器工业的特点(80)
3原料对石器工业的影响(81)
4人类的适应行为(83)
5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83)
参考文献(86)
附表 (92)
附表1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备料与石块(92)
附表2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石核类(97)
附表3大窑四道沟地点西区的石片(100)
附表4DY4W石器(120)
附表5大窑四道沟地点东区的备料与人工石块(124)
附表6DY4E石核(134)
附表7DY4E石片(141)
附表8DY4E石器(208)
英文摘要(236)
后记(238)
CONTENT
Introduction
Chapter1ResearchHistoryandBackground(1)
Chapter2Stratigraphy,AgeandPaleoenvironment(5)
1Geology,GeographyandEnvironment(5)
2.Profile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6)
2.1.Early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6)
2.2DisputeaboutStratigraphy(7)
2.3.DescriptionandStratificationinThisBook(7)
3MammalianFossils(9)
4AnalysisonPaleoenvironments(10)
5Chronology(15)
Chapter3MeasurementandClassificationonStoneArtifacts(18)
1.ObservationandClassification(18)
1.1.ClassificationonCores(19)
1.2.ClassificationonFlakes(19)
1.3ClassificationonStoneTools(20)
2ObservationalandMeasurementalItems(21)
3Records,StatisticsandAnalysisontheData(24)
Chapter4ClassificationonDescriptionontheStoneArtifacts(26)1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ocality(26)
1.1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ayer4(26)
1.2StoneArtifactsfromtheEastSidaogouLayer3(42)
2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ocality(53)
2.1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6(53)
2.2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5(56)
2.3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4(58)
2.4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SidaogouLayer3(60)
3.TypesansTechnologyontheStoneArtifacts(62)
3.1StoneArifactsfromtheLowerCulturalHorizon(62)
3.2StoneArifactsfromtheUpperCulturalHorizon(64)
3.3ComparisonandAnalysisontheStoneArtifactsfromtheWestandEast(66)
Chapter5ComprehensiveComparisonandAnalysis(69)
1RawMaterials(69)
1.1VarietyandDistribution(70)
1.2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byHuman(71)
1.3DiscussiononRawMaterialsandTheirVariety(72)
2ComprehensiveComparison(72)
2.1ComparisonwiththeZhoukoudianLocality1(72)
2.2ComparisonwiththeZhoukoudianLocality15(74)
2.3ComparisonwiththeDingcunsite(74)
2.4ComparisonwiththeXujiayaosite(75)
2.5ComparisonwiththeOtherLocalitiesintheDayaosite(76)
2.6Summary(76)
Chapter6Discussionandconclusion(79)
1.TimesandPaleoenvironment(79)
2CharacteristicsoftheStoneIndustry(80)
3.TheInfluenceofRawMaterialsontheStoneIndustry(81)
4.TheAdaptationofHumanBeings(83)
5SomeSuggestionsforFutureWork(83)
Reference(86)
Attachedlists(92)
Abstract(236)
Postscript(238)
內容試閱
第一章研究历史与背景
1973年10月,汪宇平先生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大窑二道沟和前乃莫板两处旧石器地点。1976年,汪宇平、田广金、吕遵谔等对这两处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在二道沟地点黄土层中获得了一些石制品和少量的赤鹿、普氏羚羊化石等遗物;在前乃莫板也获得了一些石制品。前乃莫板地点与二道沟点相距约10km,其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石制品组合特征都与二道沟非常相似,因此,当时两个地点的石制品被合在一起进行了研究报道,认为这两处地点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1,2]。由于上述地点发现的石制品与北方其他较早发现遗址的文化面貌有所不同,所以裴文中先生将这两处地点所代表的文化命名为“大窑文化”,并亲笔题字。
1978年秋,汪宇平、卫奇等又在大窑四道沟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了打制石器,认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1979~1984年,内蒙古博物馆等单位在四道沟地点分东、西两区进行了几个年度的发掘(图版1、图版2),发现了近2000件石制品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1980年,吕遵谔先生对四道沟地层做了初步研究,并建议把“大窑组”作为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的典型剖面[3]。
1983年出土的标本由汪宇平等进行了初步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石制品的编号、类型、颜色、长度、宽度、厚度几个项目。据汪宇平等发表的两篇简报,1983年四道沟地点共出土石制品1317件;其中,西区出土470件,东区出土847件。
1986、1987年,汪宇平先生先后对四道沟西区与东区的发掘成果进行了研究报道。
据1986年的发掘简报,四道沟西区共出土石制品470件,其中385件来自下部离石黄土层(称为早期),85件来自上部的晚更新世黄土地层(称为晚期)。早期石制品的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和石刀,其中刮削器约占本期总数的80%,所有二次加工的标本占90%以上;晚期的类型中增加了球形器,除石锤、球形器外,二次加工的标本占本期的88%以上[4]。
据1987年的发掘简报,四道沟东区出土石制品共847件。根据地层与时代划分,这些石制品被归入旧石器时代早期的644件,中期的203件,晚期的2件。早期石制品的类型同西区,即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和石刀;其中刮削器约占本期总数的78.9%,所有二次加工的标本占93%以上。中期类型中仅没有早期的石刀,其被加工的标本占到了95%以上,其中86.7%是刮削器;晚期的2件分别为石片和刮削器[4]。发掘简报认为,四道沟的石器不仅尺寸偏大,而且石器的数量相对很多,特别是刮削器占到了石制品总数的80%以上;另外,从早期到晚期,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特点基本保持不变。
四道沟地点石器工业的特点被总结如下:打片只用锤击法;石核利用率很高,不修理台面;石片特征清楚,边缘锋利;石器的毛坯以石片为主,一般采用交互打击法进行加工;器型偏大,早期的大于晚期的,有逐渐变小的趋势,石器工业“基本上属于匼河—丁村大型石器传统”[5],而且同我国北方的山西丁村、西侯度、匼河和陕西蓝田人遗址等有着渊源关系[6]。这两篇发掘报告把四道沟地点归入到华北两大文化系统中的“大石器”传统;除了石制品偏大的特点之外,刮削器被认为在石制品组合中占很高的比例。根据上述研究,四道沟石器工业与华北的其他遗址和地点在类型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是“独树一帜”,因此,被称为“四道沟类型”[7]。
如果上述结论无误,那么这样的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据统计,中国北方主要的旧石器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中,石器数量超过石制品总数20%的遗址很少(没有系统发掘的遗址和地点除外),而四道沟地点的这个比例竟然高达76%。作为石器制造场来讲,四道沟地点的这个比例似乎更不符合常理,因为生产一件石器就会产生数量多倍于它的石片。四道沟地点石器所占的比例以前也受到过其他一些研究者的怀疑。2003年9月,张森水在观察了四道沟地点的石制品后认为,具有加工痕迹的标本(石器)数量非常少,其比例不会超过10%;他早年在总结中国旧石器文化类型时所提出的“四道沟类型”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四道沟地点东区进行了热释光法测年。样品取自于四道沟东区T1探方下部,为肿骨鹿烧骨及其周围的烧土。结果认为四道沟地点最早形成于距今31万年左右[8]。
1990年,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在四道沟地点东区做了古地磁研究,认为在剖面上有Laschamp事件和Blake事件以及布容正向与松山反向极性世的分界,因此,汪宇平等认为四道沟地点可能有距今大约70万年的历史[9]。
上述热释光和古地磁两种测年结果在当时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都没有正式公布,直到2002年,汪英华才正式报道了这些测年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9]。
四道沟地点的发现及其多学科综合研究结果受到了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图版3、图版4)。考古学家裴文中院士、贾兰坡院士、吕遵谔先生等曾亲临发掘现场考察并指导工作(图版5~图版8)。北京大学还在遗址管理所旁建立了考古学研究基地,经常有研究生前往这里进行与大窑遗址有关的实习与工作。1988年,大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末,张森水先生在总结中国北方早期旧石器文化特点时指出,以周口店第1地点为代表的文化类型构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主体;四道沟地点石制品偏大,其刮削器被认为在石制品组合中占很高的比例,代表了一种区域文化类型,并把它命名为“四道沟类型”[7]。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主工业”理论,指出四道沟地点从早到晚的石器工业都与中国北方的主工业有着较大差异[10]。1999年,在总结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重大发展时,张森水系统地剖析了中国旧石器研究的发现与进展,认为中国“目前至少可看到各有特点的11个工业类型,形成了中国南、北主工业二元结构与多种区域性工业类型并存的格局”[11]。这“11个各有特点的工业类型”却并没有包括四道沟地点,从此,四道沟地点的工业属性被暂时“搁置”了起来。
2001年,汪英华对大窑四道沟地点的地层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他把四道沟东区剖面划分为10个层位,西区划分为7个层位,并讨论了东、西两区之间的地层关系以及每个层位的时代;他认为四道沟地点的地层、哺乳动物和旧石器遗存有连续性;同意吕遵谔先生的观点,也倡议把“大窑组”作为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地区第四纪中更新统至全新统黄土地层的典型剖面[12]。
2003年,汪英华报道了大窑四道沟地点早期的孢粉分析结果。他认为,四道沟地点从早到晚,古气候波动在植被变化上的表现是:干旱草原—湿润森林草原—干寒草原—干凉草原—温凉森林草原—温暖森林草原的演变过程[13]。
2005年,杨晓燕考察了大窑遗址后认为,四道沟地点并非标准的黄土—古土壤堆积序列,地层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14]。
上述工作为四道沟地点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窑遗址其他地点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发掘与研究二道沟和四道沟地点的同时,汪宇平等还在大窑遗址区内相继发现了一道沟、27号洞、八道沟等石器地点,这些地点都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材料。虽然这些新地点的材料还没有被正式报道,但是从地层层位、石制品的类型与技术特点等分析,大窑遗址区的石器地点构成了一组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较为连续的文化地点序列(图1)。
2005年5月,国家文物局审议并通过了《内蒙古大窑遗址保护规划》,为四道沟地点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图版11、图版12)。
图1大窑遗址石器地点的分布情况Fig.1Distribution of the Dayao lithic localities
第二章地层、时代与古环境
大窑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约30km,大青山东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呼和浩特市所在的土默特平原物产富饶,一千多年前就有诗歌这样描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地质、地理与环境
大窑遗址所在的呼和浩特市由平原和台地组成。呼和浩特辖区靠近大青山的部分是由冲洪积扇裙组成的倾斜平原,中部为大黑河冲湖积平原,西南部为黄河冲湖积平原,南部为湖积台地,湖积台地南缘与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丘陵相接。呼和浩特的总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呈自然缓坡形状。海拔990~1200m,境内最高海拔2246m,平均海拔1050m,地形坡降在山前地带为6‰~13‰,在平原地区多为2‰以下。
大窑遗址位于大青山东麓的山前丘陵地带,文化遗物埋藏于第四纪的堆积物中(图2)。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主体,西至包头昆都仑河,东至呼和浩特大黑河上游谷地。东西长超过240km,南北宽20~60km,海拔1800~2000m,主峰海拔2338m。岩石主要由太古代、元古代的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和古生代、中生代的砂页岩、砾岩所组成。大青山山麓分布有侵蚀残余的低山和众多的山沟,雨后洪流破山而出,造成复式带状洪积扇裙。山脉的屏障作用甚为明显。大青山森林覆盖率为11.5%。阳坡
图2大窑遗址区域地层岩性剖面示意图Fig.2Geographic section of the Dayao localities
1500m以下为干草原,1800m以上为山地草甸草原。土壤为山地栗钙土—山地典型棕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草甸草原土。山前丘陵和洪积扇地带为半农半牧区,陡坡开垦已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
大窑遗址的地理坐标为111°58′58″E,40°56′16″N,海拔1200~1500m。周围山顶浑圆,山坡平缓,钳形沟谷发育;沟谷切割线比高小于200m*。现代植被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及早生小灌木、小半灌木。从组成植物科属成分来看,草本植物主要是蒿属(Artemisia sp.)、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木本植物主要是油松(Pinus tabuleaformis)、桦(Betula sp.)、栎(Quercus sp.)、云杉(Picea asperata)等;缺少高大的乔木和湿生灌木。现在年均气温5.6~6.3℃,年平均降水量420mm左右,属半干旱草原气候。
2剖面观察与地层划分
2.1早期的地层观察与划分
据早期的两篇发掘简报,四道沟地点是一套典型的黄土堆积。四道沟西区发掘剖面由于离沟口较近,地势相对较低,遭受流水等自然营力的改造严重,几乎看不到早先发掘的痕迹;东区发掘剖面保留得较完整,是地层、环境与年代研究的重点。
据1986年的发掘简报,四道沟地点西区的探方沿沟坎连续分布,共计10个(T1-T10),总长度100m,发掘的深度不等。西区的地层剖面自上而下被分为7层:第1层为表土,土质疏松,为灰褐色粉砂质黏土;第2层为灰黄色砂质黏土,垂直节理发育;第3层为棕黄色砂质黏土;第4层为棕红色亚黏土,块状,很坚硬,有蜡质光泽;第5层为橘红色黏土,疏松多孔,含钙质结核;第6层是紫红色黏土,块状,很坚硬,含大量钙质;第7层为棕黄色粉砂质黏土。早期研究者认为第2层属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第3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第4~7层属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
据1987年的发掘报告,四道沟地点东区发掘探方沿沟坎依次排列,共计12个(T1-T12),总长度100m,发掘深度不详。东区发掘剖面被分为4层(自上而下):第1层为表土,土质疏松,为灰褐色粉灰质黏土,形成于全新世;第2层为灰黄色砂质黏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属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第3层为淡红色黏土(包括3个小层:3a层,坚硬,具斑纹,色调较深;3b层,均匀细致;3c层,坚硬,具斑纹,色调较深),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第4层为棕红色黏土,块状,很坚硬,有蜡质光泽,向下土质变深,接近黑紫色,属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
有人认为,四道沟地点堆积物的时代从中更新世早期延续到更新世晚期,而且大
*摘自罗春广:《呼和浩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部分层位都含有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因此,建议把四道沟剖面作为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地区第四纪地层的一个标准剖面,并取名为“大窑组”[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