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1.迎合当下不断爆出的“盗取个人信息”的丑闻,贴近每一个人的生活,容易引起共鸣(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信息被泄露的经历,如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
2.同类书较少,在大部分书都在讲大数据、社交媒体的好处时,这本书是一记警醒
3.作者在法律界的知名度,以及国外媒体推荐
《纽约时报》《柯克斯书评》《纽约邮报》《出版人周刊》《商业标准日报》等十余家一线媒体及畅销书作者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你是否会纳闷,莫名其妙的推销人员是如何得到你的手机号码的?又是为什么,自打你上次网购以来,弹窗广告就像长了记性似的,不断地为你推荐同类商品?
其实,这些只是网络跟踪的冰山一角。当你以为被设置为“私密”的信息只有本人可见时,它们其实正在暗地里被人日常性地买进卖出,服务于各种商业目的。当你以为把公民分门别类只会出现在电影的虚拟世界里时,数据整合商正在根据你在网络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描绘你的形象(其中甚至可能包括早在几年前就被你删掉的照片),然后把你归类到对应的集群里去:11号集群是“富有的”,50号集群是“单身人士”。最终,你的数字身份可能会比真实的你更能决定你能否贷到款,能否被录用。
当我们崇拜大数据,像上瘾一般时时更新动态、求点赞、求关注,我们很少想过这些用户数以百万计的社交媒体其实无异于任何一个世界大国。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将真相呈现给读者: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哪些基本权益正在被侵犯;我们的一举一动正在被谁监视、咀嚼、资本化,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目的何在;以及在未来,是否有一套准则可以营造出更安全的社交网络。
|
關於作者: |
洛丽·安德鲁斯(LoriAndrews)
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科技与法律学院院长,任教于美国核心法案主笔者云集的芝加哥肯特法学院。被业界权威媒体《美国法律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律师”之一。经常做客于《奥普拉脱口秀》、《早安美国》、《60分钟》、《夜线》等知名节目。
长期担任美国政府在新兴科技方面的顾问,包括以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到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去。目前专注于社交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目錄:
|
中文版序
第一章一个叫Facebook的国家
第二章当乔治·奥威尔遇见马克·扎克伯格
第三章第二个自己
第四章科技与基本权益
第五章第五章联网权
第六章言论自由
第七章致命的教唆
第八章场所隐私
第九章信息隐私
第十章提供参考还是信息过量?社交网络与子女抚养权争夺
第十一章社交网络和司法体系
第十二章公平受审权
第十三章正当程序权
第十四章迈向宪法
致谢
尾注
|
內容試閱:
|
人们来到Facebook这个国家,是冲着结社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展现自我成长的机会而来。但除非人们的权利受到保护,否则社交网络所起的作用只会是限制而非拓展人们的行为和所能获得的机会。如今,已经有员工因为其在社交网络上完全合法的行为——例如将正在喝酒的照片晒到Facebook上——而遭受被雇主炒掉的结果。离线生活中本来没有的、新的行为规范还将慢慢形成,例如,禁止法官和律师成为“好友”。
在网民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情形下,社交网络正承接很多传统的政府职能。社交网络的潜在经济目标——将私人数据货币化——是不为网民所见的,但事实上,它却可能正在像放牧一样将网民们赶往一块他们不愿意居住的土地。
美国联邦宪法诞生时,起草它的政治哲学家们严肃地关注着个人需要什么、社会繁荣需要什么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他们相信,建立拥有远大个人理想的社会生活,意味着从解决纷争到鼓励创新,从建立外交关系到保护个人权利的所有事情,都要有章可循。
他们认同保护个人隐私的价值,确保政府行为受到监督;他们要求有关公民与政府间关系的规章条例要事先明确,不能在公民完全不知情且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变更;他们赞赏政府公开其行为和信仰,就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Brandeis)在一个世纪之后所说:“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此外,他们也认识到了一个人能够重塑自我、从头再来的价值。
但“Facebook国”政策背后的驱动力不是哲学,而是计算机工程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越来越多的诉求是刺激“Facebook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一服务提供商就是通过售卖信息来赚钱的。社交网络背后的执行官们常常忽视美国联邦宪法珍视的那些价值观。比如,Facebook的创立者们认为隐私已是一种不为时代所需的东西了。在2010年的一次访谈中,马克·扎克伯格曾这样评论Facebook公开某些隐私信息的决定:“分享更多不同的信息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更多的人分享信息也会让人们感觉良好。”90前Facebook程序员查理·奇弗(CharlieCheever)说:“我觉得马克不太相信隐私,至少,他把隐私当作垫脚石。”91
正是社交网络的体系阻止你重塑自己。因为一旦你的信息和照片上传到了互联网,人们就能永远拿它们针对你做文章。
当我们每个人都在Facebook上展开另一种平行生活时,我们是时候得想一想,和任何一个新的国家一样,这个新国度该有怎样的秩序准则。美利坚合众国及其他民主国家得以建立的准则搬到这里来还能适用吗?它们能够为互联网的管理提供指南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