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編輯推薦: |
《郑州文庙精》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的研究资料。本书系统地将文庙的历史及文庙建筑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展示,尤其是郑州文庙大成殿仍然保留着清代建筑的原貌,具有明显的清代中原地方建筑特征,是研究中原古代建筑地方建筑手法重要的实物资料。
|
目錄:
|
第一章 先师孔子与文庙建筑 1
第一节先师孔子 2
第二节文庙建筑渊源 3
第三节文庙建筑规制 7
第二章 郑州文庙的历史沿革11
第一节早期之文庙 12
第二节明代之文庙 14
第三节清代之文庙 17
第四节近现代之文庙 22
第三章 郑州文庙建筑群与儒学圣域25
第一节文庙概述 26
第二节第一进院落 27
第三节第二进院落 45
第四节第三进院落 50
第四章 郑州文庙大成殿建筑艺术 59
第一节大成殿概述 62
第二节平面 68
第五章 郑州文庙泥塑、木雕与砖雕艺术 109
第一节泥塑艺术 110
第二节砖雕艺术 113
第三节木雕艺术 120
第六章 郑州文庙碑碣 137
第一节概述 138
第二节记文碑文 140
第七章 郑州文庙的匾额和楹联 165
第一节匾额楹联渊源 166
第二节匾额 167
第三节楹联 169
后记 180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先师孔子与文庙建筑
第一节先师孔子
《礼记·文王世子》载:“凡始立学者,必设奠于先圣先师。”这里讲的先圣先师,指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先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他幼年丧父,曾先后做过“委吏”“乘田”等工作。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五十岁时曾担任过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后又周游列国,因政治主不能实行,遂致力于教育。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对他之前的文化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总结,并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例如,他提出的“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社会发展思想,后来被弟子们发展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又如,他提出的以德礼为主、刑罚为辅的法律思想,其内容之一的反对“不教而诛”的主张就与我国司法制度有着源流的关系;再如,他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其内容之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被法国写入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序言中、成为欧美各国制宪的原则之一,还被欧美商界数百年来奉为从事商业活动的“黄金法则”。孔子还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身份的学生,采用以道德、知识、美育和体育来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使用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传授自己的思想学说。总之,从对旧有文化的总结和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看,孔子确实不愧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的世界文化巨人。孔子创始的儒家学派,也因不断丰富和发展孔子思想而构建出了一套结构完整的儒家文化。后来,儒家文化与本土的道家文化、外来的佛教文化经过了一段既斗争、又互补的过程,在汉代确立了它的中国思想文化主流的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
第二节文庙建筑渊源
文庙,亦称孔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祠庙。在国内,人们视昔日专事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为凝固了的孔子儒家文化的体现;在国外,孔庙则被视为凝固了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象征。
文庙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是朝廷建立的,他设在国子监太学、州学、府学、县学之中,是官方祭祀的地方;第二类型是孔子世家的家庙,是孔子的后裔祭祀孔子以及列祖列宗的地方,宋以前仅山东曲阜一处,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孔氏家族南迁,在浙江衢州又建家庙,此后遂有北庙、南庙之称图一、图二;第三类型是民间建立的孔庙,主要有孔子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和书院等。
关于孔庙的记载,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最早,其记:“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但孔子思想的价值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孔子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其子孙仅“即宅为庙”将孔子故居作为家庙,以先祖之礼来祭祀孔子。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祀孔子,以孔子之居为庙堂,“岁时奉祀”。据说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故夫子之宅又称阙里。
汉武帝时,统治者推崇儒学,儒学被封为官学,孔子渐为官学释奠中所祀的主要对象。释奠是我国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东汉明帝东巡,至曲阜孔庙,用礼乐讲学,开皇帝孔庙讲学之先例,由此,孔庙具备了学校的功能,这是庙学合一的初始。后来文庙中常附有传授儒学的教学建筑,称学宫。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令鲁郡修款旧庙孔庙,置百石卒吏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
官庙之设始自北魏。北魏太和十三年七月,孝文帝立孔子庙于京师。尽管当时的官庙不是祭祀孔子的专庙仍与周公并祀,此却改变了祭祀孔子不出阙里的成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开皇中又规定,太学每岁仲春四月上丁即上旬丁日释尊。从北齐至隋朝,只有山东曲阜孔庙为祭祀孔子的专庙,其他大都显示出庙学合一的特征,祭祀孔子成为当时学校进行教育的一部分功能。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改谥孔子为“文圣”,并将孔子的父亲、后人封侯从汉至北魏,由于孔子曾被加封为先师、宣尼、宣父,其庙汉代又称为“仲尼庙”,北魏时称“孔子庙”“宣尼庙”“孔父庙”“孔颜庙”。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二年619年依《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其先圣先师”的古制,于国学中并祀周公、孔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贞观年间,国学中专祀孔子,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诏令国学专立孔庙。贞观四年630年,诏令州、县学皆作孔子庙。自此,庙学合一格局基本确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定制。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内记述道:“古者入学,则释典于先圣先师,明圣贤当祀之于学也。自唐以来,州、县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庙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孔子“文宣王”,晋升孔子爵位为王,升孔子祀典为中祀。同时赠十哲侯爵,曾子以下六十七子伯爵;又将两京国子监孔子庙改为坐北朝南式,孔子像衣“王者衮冕之服”“南面而坐”,并诏“天下诸州亦准此”。孔庙因此又称“文宣王庙”。
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追谥孔子为“元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改谥为“至圣文宣王”。崇宁初年,又将孔子塑像之冕增为“十有二旒”。孔庙因此又称“宣圣庙”,又称“夫子庙”。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七月,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祀以太牢。孔庙亦有“先圣庙”之称。
明代孔庙又称“先师庙”“文庙”。“文庙”与“武庙”是相对的,武庙是祭祀武圣关羽的专祠,与明代以来兴盛的为古代先贤、先圣立庙祭祀之风相关。嘉靖年间,世宗朱厚.改革国家祭祀礼制,对孔庙的祭典进行降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取消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祀宇宜称庙,不称殿”,改大成殿为孔子庙;“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庙内不用塑像,而用木主并对木主的规格作了规定;祭祀礼仪由原来的“乐舞八佾,笾豆各十二”减为“十笾十豆,天下各学,八笾八豆。乐舞止六佾”。有清一朝,孔子的地位又有上升,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谥“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1657年改谥“至圣先师孔子”,并通行全国。各州县地方官的一项职责就是负责文庙的修葺。康熙至道光时期,先后御书颁赐“万世师表”等十匾额悬于文庙正殿。光绪三十二年冬1906年将祀孔升为大祀,乐舞中又增加了武舞,与郊庙的规格相同。
家庙、官庙不仅名称有别,在功能上也有区别。“天下文庙,推伦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家庙主要侧重于对祖先的祭祀。由于孔庙是以孔子为主要祭祀对象,因此儒家的伦理及礼的思想,只祭祀其先祖五代,但在建筑布局上仍突出了孔子的地位,主要体现于大成殿建筑的等级、体量上。如清代曲阜孔庙按皇家宫室之制,中轴线上共有九进院落,从大成门起分三路,中路有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是祭祀孔子及先儒、先贤的地方,这也是曲阜孔庙建筑群的主体部分;东路是祭祀孔子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衢州孔庙布局大体类似,只是规格要低得多。
官庙自唐以来即形成庙堂与学馆相结合的布局,将祭拜孔子与国家培养人才之所合一,除祭祀孔子外还兼有学校教育之功能,因此唐以来凡“县必有学,学必有庙”渐成定式。文庙与学宫布局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左庙右学、左学右庙、前庙后学等几种形式。“庙学合一”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重大教育制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演进来看,文庙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由简陋到成统,由阙里到京畿、再到地方的过程,而文庙建筑群布局的最终定式化大约是在明代。从春秋时期至清代,文庙建筑群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地方官庙之一的郑州文庙,其早期的建筑布局及建筑形制以及文庙布局、结构的演进历程,由于文献的缺失,我们难窥一斑。只有了解我国文庙建筑布局的历史演变,从侧面解读郑州文庙的演进。
春秋时期,鲁哀公在孔子旧宅设立的祭拜孔子的祭祠,只是孔子的三间故居。汉唐以来,孔子与周公并祀于辟雍、国子监、国学,但其具体对于孔庙的布局、殿庑规格、结构布局等文焉不详。根据史载推测,唐以前孔子与周公并祀国学之一室,且周公为主位,为先圣,孔子从祀,为先师。唐开元年间,由于周公迁出国学,另立庙宇祭祀,孔子地位遂上升。两京国子监中,辟专殿祀孔子,殿内以孔子为主,颜回配坐,十哲弟子列像庙堂,而七十子列于壁画之上。随后,又诏孔子南面而坐,十哲等东西而列,文庙坐北朝南成为定式,并诏天下遵行。可见唐时的孔庙为一座单独的殿堂,并有坐侍及殿堂布局的定式。
赵宋以降,伴随孔子追谥的增高,孔庙建筑的规格也随之升高,出现“庙庭”和专祀孔子的“文宣王殿”,意说孔庙建筑不再是单体的庙堂,而是一组建筑,这组建筑包括棂星门、戟门、两庑、文宣王殿等建筑。这时官庙的布局是统一的,其规格、规模都有最高统治者亲自过问并颁布天下遵行。到明清之际,孔庙建筑、布局渐趋完备,形成四合院式、多进院落的结构布局,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新建的京师孔庙,由北向南分别为棂星门、牺牲厨、祭器库、大成门、两庑、大成殿。洪武三十年1397年,又将大成殿、大成门各改为六楹,棂星门三楹,两庑七十六楹其内应为塑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