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长江中下游存在着大量洪泛季节性湖泊。改造之前的湖北黄冈南湖湿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消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南湖人民世世代代在同江泛洪水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20世纪50年代初,沿江大堤水利工程兴建,围湖农业开发,一方面给广大人民带来福祉,另一方面也致使季节性湖泊湿地消失,对当地生态和传统湿地文化造成影响。吕新平编著的《消逝的湿地》以生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南湖人民的建筑、农耕、渔猎、民俗等,以及新形势下传统湿地文化面临的冲击,希望引发人们对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平衡的关注和思考。
|
關於作者: |
吕新平,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分配到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十年动乱期间到缙云县,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主要作品有《婚育知识》等。
|
目錄:
|
前言
一、南湖
二、南湖变迁
三、独特的水寨台地村落
四、巴河与治沙改土
五、打杨桩
六、靛蓝种植
七、代理养牛
八、放牛
九、打湖草
十、罩鱼
十一、做套
十二、下楂和楂把
十三、虾绰与虾米
十四、摸捕河蚌
十五、槌鱼
十六、南湖萝卜与酸菜
十七、采鱼蒿
十八、杵糍粑和岁粑
十九、烫豆糕
二十、南湖年俗
二十一、闹元宵
二十二、端午?划龙船
二十三、中元节
二十四、南湖渔鼓
二十五、送瘟神
二十六、今日南湖
后记
|
內容試閱:
|
五、打杨桩
南湖地区属长江洪水泛滥季节性湖泊湿地,乡村每个村庄周边都有柳树林。柳树喜欢潮湿,不怕水淹,生长速度快,特别适宜于这里江泛季节性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栽下三年五载就能长成大树。柳树是南湖地区栽种最多的树种,村村植户户栽,每个乡村的周边都是清一色的柳树林。可谓是处处柳树村边合,农舍掩映树林中,柳树是当地的标志性树种。大量栽种柳树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长江主汛期防风、消浪,保护村基。种柳树关系着村民的居住安全,这也是南湖人对柳树情有独钟的原因。每年长江洪水泛滥主汛期,南湖地区洪水连天,村庄成为汪洋中的一个个孤岛。在长江主汛期,正是多暴风雨的夏季,大风大浪对汪洋中的水寨台地村庄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午后至傍晚常发生龙卷风,就是当地人称之为的龙吸水或龙挂尾,也是这里盛夏常见的气象奇观。天气闷热,乌云密布,风起云涌,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南湖的东南方向,常常可以看到一条灰黑色云柱从云层中垂落湖面,这就是龙吸水;并从湖面东南的远方向西北旋转移动,由远而近,逐渐由细变粗,随之而来的是暴风骤雨。龙卷风具有很大的吸允力和破坏力,能把湖水和水中的鱼及水面漂浮物等吸离湖面。它经过的地方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甚至掀翻和吸走屋顶的瓦片等,给居民造成严重损失,有时还会从天上掉下鱼和其他杂物来。龙卷风发生和经过的地方,虽然多在南方空旷的湖面上,远离村庄,较少侵袭村庄,但仍对村庄造成严重威胁。栽种柳树作为防护林,是抵御狂风大浪保护村庄最为有效的办法。正因为柳树林在长江洪泛主汛期,对台地村基具有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