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测量学教育培养目标编写。全书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水准测量和水准仪,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卫星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控制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碎步测量,数字地形图的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编绘,路线测量。
|
關於作者: |
张敏,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7月至今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任教,从事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工作。
|
目錄:
|
第1章 绪论1
1.1 测绘学的内容和任务1
1.2 测绘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2
第2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4
2.1 地球形状和大小4
2.1.1 大地水准面4
2.1.2 参考椭球体5
2.2 测量常用坐标系和参考椭球
定位6
2.2.1 测量常用坐标系6
2.2.2 参考椭球定位8
2.3 地图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9
2.3.1 地图投影9
2.3.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12
2.3.3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投影)13
2.4 高程14
2.4.1 高程概述14
2.4.2 高程基准14
2.4.3 相对高程15
2.5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5
2.5.1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
的影响16
2.5.2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16
2.5.3 水准面曲率对高差的影响16
2.6 方位角17
2.6.1 基本方向17
2.6.2 子午线收敛角与磁偏角17
2.6.3 方位角17
2.6.4 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18
2.6.5 正、反坐标方位角18
第3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19
3.1 观测误差的分类19
3.1.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19
3.1.2 测量误差的分类19
3.1.3 误差处理原则20
3.1.4 偶然误差的特性20
3.2 衡量精度的标准22
3.2.1 中误差22
3.2.2 相对误差23
3.2.3 极限误差24
3.3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24
3.3.1 算术平均值24
3.3.2 观测值的改正值25
3.3.3 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
误差25
3.4 误差传播定律27
3.4.1 观测值的函数27
3.4.2 一般函数的中误差28
3.4.3 误差传播定律应用实例30
3.5 加权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31
3.5.1 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31
3.5.2 加权平均值32
3.5.3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33
3.5.4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33
3.6 间接平差原理34
3.6.1 间接平差原理35
3.6.2 间接平差计算实例36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38
4.1 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38
4.1.1 水准测量原理38
4.1.2 水准测量方法39
4.1.3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40
4.2 水准仪和水准尺41
4.2.1 水准仪的基本部件41
4.2.2 测量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成像
和瞄准原理42
4.2.3 水准器及其灵敏度43
4.2.4 自动安平水准仪46
4.2.5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47
4.2.6 补偿器的补偿原理47
4.2.7 水准尺和尺垫49
4.2.8 水准仪的使用50
4.3 电子水准仪52
4.3.1 概述52
4.3.2 电子水准仪的一般结构52
4.3.3 电子水准仪的测量原理53
4.3.4 条码水准尺55
4.3.5 电子水准仪的性能及特点55
4.3.6 电子水准仪的应用57
4.4 水准测量外业施测57
4.4.1 普通水准测量57
4.4.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58
4.4.3 精密水准测量60
4.4.4 电子水准仪测量方法63
4.5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63
4.5.1 仪器误差63
4.5.2 观测误差64
4.5.3 外界环境的影响65
4.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5
4.6.1 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65
4.6.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66
4.6.3 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器性能
的检验74
4.6.4 水准尺的检验74
4.6.5 电子水准仪的检验76
第5章 角度、距离测量与全站仪77
5.1 角度测量原理77
5.1.1 水平角测量原理77
5.1.2 角测量原理78
5.2 经纬仪78
5.2.1 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78
5.2.2 光学经纬仪79
5.2.3 电子经纬仪83
5.3 角度观测方法86
5.3.1 经纬仪的安置86
5.3.2 水平角观测88
5.3.3 竖直角观测91
5.4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94
5.4.1 水平角观测的误差94
5.4.2 水平角观测的精度102
5.5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102
5.5.1 经纬仪主要轴线间应满足
的条件102
5.5.2 经纬仪的常规检验和校正103
5.6 钢尺量距和视距法测距107
5.6.1 钢尺量距107
5.6.2 视距法测距107
5.7 光电测距109
5.7.1 电磁波测距概述109
5.7.2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111
5.7.3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112
5.7.4 全反射棱镜114
5.7.5 相位式红外测距仪115
5.7.6 距离测量116
5.7.7 测距成果的整理116
5.8 光电测距误差分析119
5.8.1 比例误差120
5.8.2 固定误差120
5.8.3 周期误差122
5.9 全站仪和自动全站仪123
5.9.1 全站仪123
5.9.2 自动全站仪126
5.10 三角高程测量126
5.10.1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127
5.10.2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127
5.10.3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129
第6章 卫星定位与全球定位系统
(GPS)132
6.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述132
6.1.1 GPS132
6.1.2 GLONASS133
6.1.3 GALILEO计划133
6.1.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33
6.2 GPS系统的组成及卫星信号134
6.2.1 空间部分134
6.2.2 地面监控部分134
6.2.3 GPS接收机136
6.2.4 GPS卫星信号137
6.3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其误差
来源137
6.4 GPS静态定位139
6.5 GPS动态定位及实时动态
定位(RTK)139
6.5.1 GPS动态定位139
6.5.2 RTK的工作原理140
6.5.3 RTK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141
6.6 GPS控制测量141
6.6.1 GPS控制网的精度指标141
6.6.2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142
6.6.3 GPS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143
6.6.4 GPS数据处理144
第7章 控制测量146
7.1 控制测量概述146
7.1.1 平面控制测量146
7.1.2 高程控制测量149
7.1.3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151
7.1.4 平面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152
7.2 导线测量154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154
7.2.2 导线的观测155
7.2.3 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156
7.2.4 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方法161
7.3 交会测量162
7.3.1 前方交会162
7.3.2 后方交会164
7.3.3 测边交会165
7.3.4 自由设站166
7.4 高程控制测量166
7.4.1 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166
7.4.2 水准测量的观测167
7.4.3 跨河水准测量167
7.4.4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168
7.4.5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172
第8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173
8.1 地形图的内容173
8.1.1 地图比例尺174
8.1.2 比例尺精度175
8.1.3 地形图符号175
8.1.4 图廓及图廓外注记176
8.2 地物符号和等高线178
8.2.1 地物符号178
8.2.2 等高线179
8.3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82
8.3.1 图形分幅与编号182
8.3.2 矩形分幅与编号188
第9章 碎部测量190
9.1 碎部测图方法190
9.1.1 传统测图190
9.1.2 航空摄影测量191
9.1.3 地面数字测图192
9.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193
9.2.1 碎部点的坐标计算193
9.2.2 碎部点高程的计算197
9.3 地物和地貌测绘197
9.3.1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197
9.3.2 地物测绘198
9.3.3 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200
9.3.4 等高线的手工勾绘203
9.3.5 地形图上各要素配合表示
的一般原则203
第10章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205
10.1 概述205
10.2 地形图的应用205
10.2.1 量取图上点的坐标值205
10.2.2 量测两点间的距离206
10.2.3 量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206
10.2.4 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两点间
的坡度206
10.2.5 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207
10.2.6 确定汇水面积207
10.2.7 按限制坡度选线207
10.2.8 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208
10.3 面积和体积计算209
10.3.1 面积量算209
10.3.2 体积计算210
10.4 格网数字高程模型212
10.4.1 概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