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美国长期以来制造汇率争端和贸易摩擦,意在将国内高失业归因于中美贸易。中美贸易中的就业转移问题,已成为瞩目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从国际就业转移机制、中美贸易的就业转移效应,以及“贸易三角”就业转移状况、国内就业转移等方面展开系统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1)中美贸易引发国际就业转移。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产品与部分中间产品生产,以及研发和销售环节的就业岗位转移至美国,美国的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产品生产和加工组装环节的就业岗位转移至中国。中美贸易创造就业岗位还转移至第三国,如亚太国家和地区。(2)中美贸易引发国内就业转移。在美国,就业岗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从加工环节向研发、营销管理环节转移,从低技术向高技术转移。在中国,就业岗位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从研发向加工、组装环节转移。(3)自由贸易对全球就业是共赢,并非零和博弈。中美贸易还为第三国创造就业机会,并非国家之间就业替代。实证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中美贸易为美国净增加2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为第三国创造206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向美国出口增长1%,就业增加0.22%,中国自美国进口提高1%,就业增加0.13%。
|
關於作者: |
肖六亿,湖北英山人。200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以及博士后基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省级教研项目共10余项,并在《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改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与就业
第一节 中美贸易纷争与就业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相关问题
第二章 国际就业转移与就业创造理论
第一节 国际就业转移模型
第二节 产业间贸易与就业转移
第三节 产品内贸易与就业转移
第四节 生产规模扩大创造就业
第五节 经济范围扩大创造就业
第六节 生产规模与经济范围
第三章 中美贸易状况与特征
第一节 贸易规模的变化及特点
第二节 中美贸易结构变化及其特点
第三节 中美贸易方式的构成及其特点
第四章 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
第一节 美国进口的就业效应
第二节 两个层次的国内就业转移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五章 中美贸易与中国就业
第一节 就业转移的技术因素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第三节 加工贸易与就业
第四节 实证检验
第五节 检验结果
第六章 中美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模型介绍
第二节 实证分析
第七章 中美贸易与第三国就业
第一节 全球生产价值链
第二节 价值链中的贸易差额
第三节 价值链中的价值转移
第四节 就业向第三国的转移
第八章 自由贸易中的就业多赢
第一节 中美贸易的就业效果
第二节 扩大国际贸易促进就业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