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編輯推薦: |
《破茧八〇年代: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大型画册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刊登于《天津日报》的珍贵历史影像和新闻报道,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图文的原汁原味,还原那个时代、那种生活、那段记忆。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
在篇章安排上,力求凸显历史与现实的比照、高屋建瓴与细致入微的结合,既有展现时代大背景的“改革开放”“联产承包”“五讲四美”等章节,也有刻画生活小细节的“喇叭裤”“三级跳坑”“食品街”等章节。
《破茧八〇年代: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力图在有限的老照片、老新闻中,以厚重的人文情怀、纵深的历史脉络、鲜活的时代气息,真切地表达着改革开放初期天津的深蕴内涵,让读者在时代穿越感中认识天津、了解天津、热爱天津。
|
內容簡介: |
《破茧八〇年代: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讲述天津的故事,天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老记者们却用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真实地讲述它。当历史可以观看,当记忆可以再现!
《天津日报》老记者和老通讯员们用镜头和文笔抓住了天津社会变革的焦点。普通民众、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的生动面孔,天津站、古文化街、海河的优美景色,都被一一定格在画册中。这短短十年时间的老照片和老新闻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天津所走过的创新发展之路。
|
關於作者: |
《天津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员会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
《天津日报》一直以来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着重宣传天津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多种功能,反映天津与内地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横向经济联系及其辐射作用,并重视流通领域的报道。坚持正确导向,探索大报风格,《天津日报》成为全国省级党委机关报改革的先锋,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天津市委的肯定,也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津报集团在传媒实力、经济实力等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
|
目錄:
|
我们的城市
1 改革开放
2 个体户
3 联产承包
4 省优 部优 国优
5 天津站
6 三环十四射
7 食品街 古文化街
8 三级跳坑
9 体院北
10 煤气化
11 母亲河
12 引滦入津
13 水上公园
14 知识分子
15 女排精神
16 五讲四美
我们的生活
17 喇叭裤
18 三大件
19 保障供给
20 吃 主
21 过 年
22 结 婚
23 组合柜
24 出租车
25 独生子女
26 上大学
27 学电脑
28 流行歌曲
29 看大戏
30 笑 星
31 国库券
32 老 外
|
內容試閱:
|
代序记忆流连
——王宏
年少时,家中院里有一棵大桑树。每年春季,我会爬树摘桑葚,吃得满嘴紫黑,还要采些嫩叶喂蚕。蚕宝宝吃足了长大了,便吐丝作茧自缚,茧中变蛹,破茧化蝶,交配产卵,然后,笸箩里白麻麻的卵变色,一只只蚕宝宝破壳而生……一个轮回,一个新生代,一个新的开端。破茧之意,不言而喻。
《破茧八〇年代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是天津日报社编纂的系列新闻图集之开篇。八〇年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经历了长期的精神压抑和闭塞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导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春风荡漾,春意满园。八〇年代正是中国社会的“破茧”年代。那天,在日报大厦十一楼,我和视觉中心的同事们在浩瀚的天津日报新闻图片数据库中,调出那个年代的新闻图片,心弦被重重撩拨,激荡起关于那个时代的整体记忆——改革开放、三环十四射、体院北、引滦入津、五讲四美、个体户,以及反映百姓生活的喇叭裤、三大件、组合柜、独生子女、上大学、学电脑、流行歌曲、笑星、老外、国库券……一张图片,一段故事,一个名词,一串记忆。于是,我们精心筛选图片,选用了老新闻配老照片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当时报道中的文字没有进行符合现在要求的修改和润色,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图文的原汁原味,以使读者穿越时空,还原那个时代、那种生活、那段记忆。
翻阅这部历史图集,一帧帧照片,令人触景生情。1980-1990年,我考入大学完成四年学业,毕业分配走上社会 ;找对象、谈恋爱、结婚、生子 ;凭票买自行车、电视机,买组合柜,也买过国库券 ;兄弟仨都结了婚,与父母一起过春节,贴吊钱、包饺子、放鞭炮,喝杯小酒吃年夜饭……生活温馨,快乐,丰满。今天,这一段岁月已经过去了,已经遥远了,已经成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八〇年代,个人的记忆,城市集体的记忆,永远镌刻或刺绣在历史的长卷中。
破茧,是生物繁衍的一种现象。我们借用它,喻示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演化,社会的发展。至此,这篇代序言“记忆流连”该收笔了,不由地伏案再翻阅一遍《破茧八〇年代》两卷样书,豁然看到“感谢那个年代天津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拍摄了本书收录的珍贵历史影像”一页,看到那一串拍摄者的名字,别样心情。其中,毕东、杨克、贾菊生三老名字上已加上黑框,而刚刚故去的于嘉祯又要加上黑框了。天津日报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致敬他们的历史贡献,更要致敬本图集每一帧图片和每一段文字讲述的属于八〇年代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