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实现建立在合作与信任基础上的新未来,汉斯·冈特·布劳赫、切斯瓦夫·梅斯加什和约翰·格林一直作为亲密的朋友和同事共同奋斗。《全球化和环境挑战--21世纪的安全观重构》全面论述了保护人类免受这些威胁的各种方法,内容丰富,极具吸引力。在时间上,本书主要探讨的是1989年至1990年冷战结束后的岁月;在内容上,侧重安全所面临的旧的和新的挑战,尤其关注在这段时间里产生的环境和人类安全问题。
|
關於作者: |
刘成,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东北亚和平教育学会NARPI执委会委员,亚太和平研究协会APPRA理事,国际和平研究协会IPRA中国会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专业领域为英国史、和平学。出版专著8部,译著4部,主编丛书1套,发表论文70篇。 刘成教授最先在中国高校开设和平学课程2004年,翻译首部和平学论著《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2003年,出版首部高校和平学教材《和平学》2006年,主编首套中小学和平教育读本《和平成长丛书》2010年。并先后五次在华东、西北、东北和中南地区举办和平学国际会议,多次在国际和平学会议上及国外高校发表和平学主旨演讲。 汉斯·冈特·布劳赫Hans Gtinter Bauch德国,哲学博士,1987年起任和平与欧洲安全研究会AFES—PRESS主席。柏林自由大学兼职教授编外讲师1999-一1012;法兰克福大学、爱尔福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国际关系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任教于达姆施塔特大学、图宾根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海德堡大学、巴黎政治学院、欧洲和平大学奥地利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LNAN;2013/2014年于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LJKM任教。担任斯普林格出版社三套丛书的编辑:《人类、环境、安全与和平六角丛书》HESP,《斯普林格环境、安全、发展与和平简介》ESDP和《斯普林格科学实践先驱简介》PSP。 乌尔苏拉·奥斯瓦尔德·施普林Ursula Oswald Spring墨西哥,地区多学科研究中心CRIM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全职教授/研究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作者。墨西哥国家水资源研究科技委员会fRET。AC-一CONACYT协调人。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UNU-EHS社会缺陷慕尼黑保险基金主席;特拉斯卡拉大学理事长;莫洛雷斯州首席生态律师1992—1994和联邦首席环境律师1994-1995;莫洛雷斯州生态发展部长1994 1998;国际和平研究协会总裁1998—2000,拉丁美洲和平研究委员会秘书长2002—2006。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临床心理学、人类学、生态学、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在苏黎世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8。2005年起任AFEs—PRESS科学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2012年成为董事会成员。 切斯瓦夫·梅斯加什Czeslaw Mesjasz波兰:博士,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主题包括管理学和国际关系学中的系统途径应用、博弈论、冲突解决和协商、合作管理以及经济学、金融学和安全的关系研究。19921996年任国际和平研究协会IRPA防御与裁军委员会主席,1991—1992年获得北约民主制度奖学金,1992一1993年任哥本哈根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后来的COPRI访问研究员。2005年一2008年任波兰夸克经济大学管理院副院长。2010年2014年,任社会控制论研究小组RC51及国际社会学协会秘书。 约翰·格林John Grin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学全职教授,主要研究主题为系统创新。跨国集团结构、冲突和管理研究计划及阿姆斯特丹社会科学研究所AISSR主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物理学硕士1986和防御技术评估博士1990。长期致力于知识、技术、社会和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尤其关注对知识和技术方面政策的理解、分析方式及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
目錄:
|
中文版序言
版权说明
序言一 新世纪对安全的再思考——回到格劳秀斯模式
序言二 国际和平研究协会50年1964—2014:和平、发展、生态和谐与安全
第一章 导论:全球化和环境挑战——在21世纪重构安全
第二章 作为社会系统属性的安全
第三章 从荷马到霍布斯及以后——欧洲传统中“安全”的各方面
第四章 和平与安全:两个不断演变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变化的关系
第五章 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概念
第六章 中国、朝鲜、和日本哲学与伦理学中的安全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中的安全:以朝鲜为例
第八章 日本历史,哲学与伦理学中的安全:对当代安全政策的影响
第九章 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安全
第十章 印度教中的安全思想:印度当代政治哲学与伦理
第十一章 南亚的安全问题:另一种概念化
第十二章 在21世纪重构安全: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结论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