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編輯推薦: |
中国近代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得到胡适、鲁迅等人的赞誉
☆中国近代首部有影响的新式通史;
☆多次再版,绕不过的通史著作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升格为“大学从书”之一,改名《中国古代史》。系第一部以近代史观分阶段地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以章节体写成,其长处,即如作者所言,即更适合“讲堂之用”,“以供社会之需”。书中有史表,使叙述清晰简洁,重点突出。
|
關於作者: |
夏曾佑(1863—1924),近代诗人﹑学者。浙江杭州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职,民国后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他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所著《中国古代史》(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颇有影响。
|
目錄:
|
叙
第一篇 凡例
第二篇 凡例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传疑时代(太古三代)
第一节 世界之初
第二节 地之各洲人之各种
第三节 中国种族之原
第四节 古今世变之大概
第五节 历史之益
第六节 上古神话
第七节 包牺氏
第八节 女娲氏
第九节 神农氏
第十节 神话之原因
第十一节 炎黄之际中国形势
第十二节 黄帝与炎帝之战
第十三节 黄帝与蚩尤之战
第十四节 黄帝之政教
第十五节 少昊氏颛顼氏
第十六节 帝喾氏
第十七节 尧舜
第十八节 尧舜之政教
第十九节 夏禹
第二十节 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节 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节 夏传疑之事
第二十三节 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节 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节 桀纣之恶
第二十六节 周之关系
第二十七节 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节 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节 周之政教
第二章 化成时代(春秋战国)
第一节 东周之列王
第二节 诸侯之大概
第三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节 新说之渐
第六节 老子之道
第七节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节 孔子之事迹
第九节 孔子之异闻
第十节 孔子之六经
第十一节 墨子之道
第十二节 三家总论
第十三节 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节 韩魏赵
第十五节 田齐
第十六节 七国并立
第十七节 秦之自出
第十八节 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节 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节 六国对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节 戎狄灭亡
第二十二节 周秦之际之学派
第二十三节 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节 战国之变古
第二十五节 自上古至秦中国幅员之大略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极盛时代(秦汉)
第一节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 秦始皇帝(上)
第三节 秦始皇帝(下)
第四节 秦二世皇帝
第五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上)
第六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下)
第七节 受命之新局
第八节 天下叛秦(上)
第九节 天下叛秦(下)
第十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上)
第十一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下)
第十二节 楚汉相争(上)
第十三节 楚汉相争(下)
第十四节 高祖之政(上)
第十五节 高祖之政(下)
第十六节 汉之诸帝
第十七节 文帝黄老之治
第十八节 景帝名法之治
第十九节 武帝儒术之治
第二十节 汉外戚之祸(一)
第二十一节 汉外戚之祸(二)
第二十二节 汉外戚之祸(三)
第二十三节 汉外戚之祸(四)
第二十四节 汉外戚之祸(五)
第二十五节 汉外戚之祸(六)
第二十六节 光武中兴(一)
第二十七节 光武中兴(二)
第二十八节 光武中兴(三)
第二十九节 后汉之诸帝
第三十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一)
第三十一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二)
第三十二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三)
第三十三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四)
第三十四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五)
第三十五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六)
第三十六节 匈奴之政治(上)
第三十七节 匈奴之政治(下)
第三十八节 匈奴之世系(上)
第三十九节 匈奴之世系(下)
第四十节 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一节 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二节 西域之大略
第四十三节 南道诸国
第四十四节 北道诸国
第四十五节 葱岭外诸国
第四十六节 汉第一次通西域
第四十七节 汉第二次通西域
第四十八节 汉第三次通西域
第四十九节 汉第四次通西域
第五十节 西羌之概略
第五十一节 前汉之西羌
第五十二节 后汉之西羌(上)
第五十三节 后汉之西羌(中)
第五十四节 后汉之西羌(下)
第五十五节 西南夷
第五十六节 南粤
第五十七节 闽粤
第五十八节 朝鲜
第五十九节 日本
第六十节 儒家与方士之糅合
第六十一节 黄老之疑义
第六十二节 儒家与方士之分离即道教之原始
第六十三节 佛之事略
第六十四节 佛以前印度之宗教
第六十五节 文学源流
第六十六节 两汉官制
第六十七节 汉地理
第六十八节 凉州诸将之乱
第六十九节 曹操灭群雄
第七十节 刘备孙权拒曹操
第七十一节 司马懿盗魏政
第七十二节 吴蜀建国始末
第七十三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上)
第七十四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下)
第七十五节 三国疆域
第二章 中衰时代(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 魏晋之际(上)
第三节 魏晋之际(下)
第四节 晋诸帝之世系
第五节 晋大事之纲领
第六节 贾后之乱
第七节 八王之乱
第八节 五胡之乱之缘起
第九节 五胡之统系
第十节 前赵后赵之始末(匈奴羯)
第十一节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之始末
第十二节 前秦后秦西秦夏之始末(氐、羌、鲜卑、匈奴)
第十三节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之始末(氐、鲜卑、卢水胡,除前凉、西凉,为汉族)
第十四节 蜀之始末
第十五节 元帝王敦之乱
第十六节 成帝苏峻之乱
第十七节 晋末桓氏之乱
第十八节 宋武帝之概略
第十九节 宋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节 宋少帝之乱
第二十一节 宋文帝被弑之乱
第二十二节 宋前废帝之乱
第二十三节 宋后废帝之乱
第二十四节 宋诸王之乱
第二十五节 齐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六节 齐郁林王之乱
第二十七节 齐末东昏侯之乱
第二十八节 梁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九节 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第三十节 拓跋氏之衰乱
第三十一节 北齐神武帝之概略
第三十二节 梁末侯景之乱
第三十三节 陈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四节 北齐高氏之世系
第三十五节 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第三十六节 隋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七节 晋南北朝隋之行政机关
第三十八节 晋南北朝隋之风俗
第三十九节 两晋疆域沿革
第四十节 南北朝疆域沿革
第四十一节 隋疆域沿革
第一篇第一章 引用书目
第一篇第二章 引用书目
附录(以见于本书之先后为次)
|
內容試閱:
|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极盛时代(秦汉)
第一节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自秦以前,神洲之境,分为无数小国,其由来不可得知。历千百万年,而并为七国,其后六国又皆为秦所灭,中原遂定于一。秦又北逐匈奴,南开桂林、象郡,规模稍扩矣。天佑神洲,是生汉武,北破匈奴,西并西域,以及西羌,西南开筇僰,南扩日南、交阯,东南灭瓯、粤,东北平、貊。五十年间,威加率土。于是汉族遂独立于地球之上,而巍然称大国。微此两皇,中国非今之中国也。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事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至于今日,天下之人,环而相见,各挟持其固有之文化,以相为上下,其为胜为负,岂尽今人之责哉?各食其古人之报而已矣。中国之文化,自当为东洋之一大宗。今中国之前途,其祸福正不可测。古人之功罪,亦未可定也。而秦、汉两朝,尤为中国文化之标准。以秦、汉为因,以求今日之果,中国之前途,当亦可一测识矣。此第二篇第一章之大义也。
第二节.秦始皇帝上
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古者君臣之间,通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周人置谥,秦废之。汉复置,遂沿袭至今日。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是,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色尚黑,数以六为纪。案此足以知五德之说,必起于周、秦之际。王绾请分封诸子,李斯以为不可,乃止。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即九嵕诸山麓。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雍门,今陕西岐山县。泾、渭,谓二水相交处。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鸡头山,在今甘肃固原州。回中宫,在今岐山县西四十里。作信宫渭南,已,更名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甘泉山,在咸阳北,因以作宫。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县南二十二里。立石颂功业。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议不合,绌之。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州,梁父山,在其东南。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秦之旧礼。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南登琅邪,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四十里。始皇筑台于此,以望海。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德意。诸方士齐人徐巿等,争上书,言仙人,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神仙。始皇乃西南渡淮水,水名,从河南、安徽至江苏入海。之衡山南郡,衡山,在今湖南衡州。浮江至湘山,山名,今湖南湘阴县北一百六十里。遂自南郡由武关归。秦南关,今河南内乡县西。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今河南阳武县中。韩人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始皇遂登之罘,山名,今山东文登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刻石,旋之琅邪,道上党入。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山名,今直隶永平府东海中。使燕人卢生求羡门。仙人名。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秦人家贫子壮则出赘,赘者,犹言人身之有疣赘也。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谓南方之人,姓陆梁。置桂林、南海、象郡。今广东、广西。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临洮,今甘肃岷州卫。辽东,今盛京奉天。阳山,河北之山,今山西边外。长城为中国至大之功程,观图自知之。
序言
叙
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虽然,有难言者。神洲建国既古,往事较繁,自秦以前,其纪载也多歧,自秦以后,其纪载也多仍,歧者无以折衷,仍者不可择别。况史本王官,载笔所及,例止王事,而街谈巷语之所造,属之稗官,正史缺焉。治史之难,于此见矣。然此犹为往日言之也。洎乎今日,学科日侈,日不暇给,既无日力以读全史,而运会所遭,人事将变,目前所食之果,非一一于古人证其因,即无以知前途之夷险,又不能不亟读史,若是者将奈之何哉?是必有一书焉,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其足以供社会之需乎!今兹此编,即本是旨,而学殖时日皆有不逮,疏谬之讥,知不可免,亦聊述其宗趣云尔。钱唐夏曾佑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