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編輯推薦: |
历史教师,不断提升的历史感悟与教学技巧,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滋润着学生与自己的不断成长。
关注历史教师个人成长的研究很多,而关注广大历史教师成长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可以说是很有开拓价值的范本。
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像本书的编者一样,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努力探索年轻教师成长的规律,为他们铺路子,搭平台,让教师们受到专业成长的乐趣,感受到教育生涯的幸福感!
|
內容簡介: |
《中学历史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是冯新虹老师主持的重点课题《基于反思的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科研成果。
本书分八章,共39节,约20万字,是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问题的研究。
关于历史教师成长的内容和途径:本书探讨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历史教学的实质与内容,探讨了历史学科教与学的关系。通过课堂观察了解目前历史课堂的现状、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学的改变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
由此,探讨了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并得出结论:历史教师成长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中学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是对国家课程及标准的教学任务完成。此外,还包含对学生的课外组织活动、挖掘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色和运用多种先进科技手段的教学指导,对地方课程的探讨等。
教学制度是教师成长的保障,教研组建设是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规划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对历史教学问题的感悟和历史专业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指导的水平进步、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表现。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通过多种专业学习和实践,通过教育科研的促进、通过论文撰写和总结提高,达到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本书容纳了18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实践、感悟和探讨,从不同层面表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途径。
本书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理念“具有推广前景”。
|
關於作者: |
冯新虹 女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2年全国中学历史教师课堂观摩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专家,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珠海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长;负责珠海二中历史教研组期间,该教研组获广东省首批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著有《历史教育的魅力》等。
|
目錄:
|
第一章 课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1
第一节 关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
第二节 史学观——钱乘旦教授关于史学观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学观的渗透 5
第三节 课程观——课程认识与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 11
第四节 学生观——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反思研究 18
第五节 个人风采——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多元化、个性化 27
第六节 教研组建设——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 29
第七节 结论:课堂教学等多元化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4
第二章 感悟历史——教学设计体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高
度(高中案例) 36
第一节 课标研读:历史教学蕴涵的三大精神 36
第二节 教学设计中的历史感悟:风雷激荡新文化 狂沙吹尽始到金 43
第三节 教学设计中创设历史情景:工业文明对封建主权国家的冲击——鸦片战争的炮声 54
第四节 教学设计抓住知识“关节”:相互联系发展——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58
第五节 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想主题:“早期启蒙”——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66
第六节 教学设计中创设学生参与的环节:盟友与对手——两极格局的形成 77
第七节 教学设计中复习课教学的创新尝试:和而不同——祖国统一大业 84
第八节 教学设计中注重初高中教学衔接:近代历史新航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91
第三章 感悟与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初中教学) 98
第一节 课标组专家解读初中课标修订的特点与教学点评 98
第二节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 104
第三节 初中课堂体验式教学:历史进步的拐点——五四爱国运动 111
第四节 初中课堂快乐式教学:社会动荡变革的交错——春秋战国的纷争 116
第五节 初中课堂生活化教学:驼铃声声响丝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22
第六节 心灵熏陶的班会课:引导学生用双语讲述历史人物故事 126
第七节 选用切合实际的历史教学案例教学 137
第八节 让历史课堂走进学生生活的思考与实践 143
第四章 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折射教师专业成长的光彩 148
第一节 巧设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148
第二节 善教还在于使学生“善问” 154
第三节 用地图带领学生进入历史空间 158
第四节 用历史故事让学生看历史百态 161
第五节 多样化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64
第六节 恰到好处补充材料提高教学效率 171
第五章 教学模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 180
第一节 学案制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180
第二节 历史知识的整体建构模式教学 192
第三节 不同类型“学案制”教学案例 195
第六章 授人以渔——为学生的学习指导,彰显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204
第一节 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04
第二节 解题思路与技巧: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方法指导 211
第三节 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与评价 217
第七章 电影教学——从历史电影中感悟历史的学习手段 232
第一节 恰当选用纪录片让历史“重现” 232
第二节 历史电影中感悟历史:“电影课”应该怎样备课 243
第三节 历史电影课教学课件的制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 249
第四节 电影活动课教学案例:《我的1919》 257
第八章 乡土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之一(案例) 273
第一节 徐徐推开中国近代大门的合力者——容闳 273
第二节 魅力岭南之珠海石溪摩崖石刻 281
第三节 繁星闪烁的珠海近代历史文化 288
后记 304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课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第一节 关于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教师的专业化中强调了师德和业务的地位。
一、历史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的规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历史课标规定: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教育部高中历史课标对历史课程的规定,显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的内涵。
历史教师专业必须与历史专业知识——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历史线索历史阶段和基本史实,以及历史学科不断出现的新研究成果、历史观点相结合,必须掌握关于历史课标要求的历史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明确的解决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困惑的方法和意识,和历史教学发展方向的认识。即教师所拥有的历史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知识的“教”的技能。
二、中学历史教师的学养、教养、素养
1.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于历史教师的要求和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规定了历史教学中所要呈现的教育目标,也就规定了历史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和教育技能。
由于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其赋予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是以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为前提的社会科学,是提高人的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学科。这就规定了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即包括以专业功底为基础的学术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术专业的教学能力,是历史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理念贯串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在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对重难点的处理,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展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情绪,组织课堂活动,调节课堂教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等。在教学评价中,则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等。
教研能力,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教学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业听课评课能力,与同行交流和调整教学的能力。中学特别突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以学生为本的集体备课,对教材分析,评价试题设计,中长期教学计划制订和开展学生活动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参加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能力。针对教学与学生教育发展需要的课题研究,范围广,覆盖面大,切实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立项课题,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和学生的锻炼成长,以及教师专业的提高,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课题研究中,如果题目选项未结合教学现实需要,或者研究的阶段与过程不扎实、不科学合理,就会形成走过场的花架子或只是一个空壳。根据笔者的经验,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还密切了师生关系和同行关系,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学习与思考。
珠海市教研室历史学科开展的“中学历史优质课、教学论文评选暨历史教师技能比赛”中,要求每位参赛教师参赛内容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论文三项——优质课:教学设计(30%)、教学片段讲解(40%)、论文(30%),除论文外,其他两项的题目是抽签进行。这且不说对于参赛的教师是一个全面提高的过程,对于其他教师也是一个督促,是一个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手段和引导。
2.学生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在学生对历史教师的要求中,我们通过高中问卷调查——“描述你心目中的历史课”“你心目中历史老师的形象是什么?”“你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进行了解——
“描述你心目中的历史课”“你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可见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历史课的需求也不同。更多学生的需求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不同。有文科倾向和选择文科有高考任务的学生需求高于理科学生,这是由我国高考课程来制约的。但课标规定是面对所有高中学生。
“你心目中历史老师的形象是什么?”调查答案相对集中。如:有丰富的史学知识,生动幽默的语言,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和历史故事,启发到位的历史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历史认识和启迪智慧的教学方法,有一步到位的解题指导。这主要也是文科生的要求,可以看做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初步要求。
除课堂学科内容的教学外,历史教师还要有组织学生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对历史现象观察的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社会活动的能力。
3.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
体现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的能力;调节掌控教学环节,熟练应用PPT,组织课堂活动等。
历史教师还应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和历史学习过程的心理发展、思维发展。学习的过程是依据认知水平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包含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兴趣、理解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善于“教”历史,除了达到传授历史知识、历史教育功能的基本目标外,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和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指导。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养综合体现了教师的思想教育品德、历史专业知识和健康的教育心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中学历史教师的素养包含了其学养——深厚的历史专业知识及其对历史的感悟,也包含了其教养——对课标的把握与绽放,“教”历史的设计与实施,包含了其教学的用心程度和所教学生产生的学习效果。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历史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以上都反映了历史教学学科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历史教师的学养、教养、素养,是历史教师所努力的教学境界。
第二节 史学观——钱乘旦教授关于史学观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学观的渗透
一、钱乘旦教授关于史学观.
2012年中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全国著名的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作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西方史学界最近的发现、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的困惑,以及中国历史研究的状况。
1.关于世界史的研究
(1)兰克滥觞时代的三个支柱: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受西方兰克的史学观点影响很大,一是方法与史料,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和利用,认为历史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运用科学方法得出结论,恢复人类历史的状况。二是兰克史. 学研究的范围,基本都是政治史研究,因为他的史料是坚实不可怀疑的国家史料。因此硬史料之下必然都是自上而下的历史,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历史。三是兰克所写的都是民族国家的历史。因此,方法上“科学的历史”,内容上“政治的历史”,范围上“民族国家的历史”就构成了兰克历史学的三个支柱。以前的历史著作是没有注脚的。兰克以后规范了,历史著作都有注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态出现,对西方的崛起至关重要。德意志相对于西欧长期落伍的原因是没有跟上民族国家构建的步伐,到19世纪70年代才完成,所以德意志统一是兰克们的追求梦想。兰克史学思想在欧洲影响很大,现在对中国影响也很大。
兰克史学的不足:可靠的史料通过科学方法就能写出真实的历史吗?人类历史只有政治史吗?人类的历史只局限在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吗?
(2)19世纪末经济史出现,突破了兰克的历史就是政治史。20世纪德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英国汤因比的文明史观,提出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就出现多种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都在独自发展自己的特点,互不影响。文明史观是循环的,一个文明衰落,另一个文明开始,永无止境。历史研究的单元不是国家而是文明。西方主流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一步一步地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从东方的早期文明向西方的现代文明发展。文明史观冲击了西方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
(3)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年鉴学派,作为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影响到全世界的一到两代人。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头人是布罗代尔。他认为人类的活动不止政治史,还包含了地理、人文、各别三个层次。他的历史观巨大地突破了历史以及政治史就是民族的历史这一传统历史观。今天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的所有活动,即“整体史”。(4)年鉴学派出现后的几个流派中,对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史影响很大。社会史的概念有两类,一类是人的衣食住行状况,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屈威廉,他的代表作是《英国社会史》;另一类是除了政治外的人类活动都归结于社会史。在史料的鉴定上,社会史史料大量是普通人的生活,其文字是不够完整,无法鉴定其真实性的,有些是无法用文字记载的。因此,社会史的资料常常是五花八门的,大量运用这样的史料写出的历史也是夸张的。例如:小说也可以被当作史料。社会史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阐释体系,没有思辨,只有陈述。所以社会史不是宏大史学的体系,因为社会史没有宏大线条。但其革命性变化,是扭转了自兰克以来自上而下的历史,社会史更关注民众,关注小人物。缺陷是像一个大杂货筐,缺少深沉的思考。
(5)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史风靡一时,如:美国纳塔利·戴维斯的《马丁戴尔的归来》,马丁戴尔的妻子为什么会错认假丈夫,通常的解释是这个妻子太愚蠢。但戴维斯却
给了另一个解释,其实没有人知道其妻子的真实想法,结论只能是推论。这种历史观的变化是认为任何史料都是不可靠的,如此写出来的历史如同小说。美国罗伯特·达顿的《猫
的大屠杀》,作坊主人养了一群猫,学徒挑拨主人和猫的关系,通过法庭处死猫,其实质是学徒痛恨老板而处死其心爱的猫。而这个结论不是史料记载的。
现代新文化史学的出现,重视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其意义在于使普通民众的生活成为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历史都变成这种琐碎的具体的事情,而没有宏大的历史线条,就叫做历史学的碎片化。新文化历史观彻底颠覆了兰克,有人把新文化历史观叫做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其信念是:现代与过去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现代不可能还原历史。
(6)90年代出现了全球史观,与新文化史观形成鲜明对照。钱教授是把全球史观最早引入中国的人物之一。我们在教学中会用纵向发展角度解释一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时间先后顺序考察观察事件的原因。全球史也同时用横向运动造成全球格局变化。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有历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刺激资本流动,对白银的追求和对印度棉布的需求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是一种世界各地相互联系的观点,全球史观用这种方法解释历史事件的彼此互动,影响全球史观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其视角是历史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出现宏大的历史线索。
全球史观的重大缺陷是什么呢?如:斯塔夫尼亚福的《全球通史》,他在解释历史事件或人物时,强调外部因素而忽略内部因素。如:文明出现的两河流域是由于地处亚非欧交界处,人流涌动,各洲人们交往非常密切,是事件发生的内因,但全球史观没有提到内部的因素。全球史观反映了一种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是建立在对民族国家的完全否定的基础上的。这种观点一度非常流行,甚至反映了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否定民族国家。世界全球化,人权高于主权。民族国家是西方崛起的关键。美国是最典型的民族国家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