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內容簡介: |
为帮助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本书严格根据规划编写,并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阐述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党员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化设计和流程式改造,对促进党员教育工作规范化、日常化,从而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
目錄:
|
第一章中国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
一、“中国梦”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002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本质属性 004
三、“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006
四、“中国梦”的实践途径与根本要求 008
第二章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0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01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 020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02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品格 024
第三章抓住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
——党的基本理论的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028
二、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03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036
四、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046
第四章凝聚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05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056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60
第五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教育
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066
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069
三、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071
第六章治国理政方式的伟大变革
——建设法治中国的教育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推进 076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077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80
第七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
——《党章》的教育
一、《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086
二、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党章》 088
三、党的十八大《党章》的基本精神 091
四、《党章》是全党的根本行为规范 093
第八章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
一、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 096
二、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容 101
三、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途径 106
第九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共产党员党风党纪的教育
一、与时俱进不断,把作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12
二、反腐倡廉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 116
三、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122
第十章补精神之“钙”,培思想之源
——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130
二、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37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146
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153
附录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012年11月14日通过) 158
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180
后记 189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会议闭幕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中国梦”。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个是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一个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两个重要地点:一个是国家博物馆,相当于中华民族缅怀历史的“祖庙”和“宗祠”;一个是人民大会堂,是各族人民共商国是的庄严殿堂。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在这样的历史性场合,提出“中国梦”、阐释“中国梦”,足以说明“中国梦”特殊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实现‘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 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建》2013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一、“中国梦”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呼吁,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实现本民族的复兴,并不是所有民族都需要或都会提出的课题。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只有那些自身文明曾经繁荣兴盛过并具有文明发展历史延续性,却因历史的某种原因而坠入衰落境地的民族,才具有从苦难中觉醒、在衰落中奋发,进而提出复兴目标这样的历史性前提与基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据有关学者测算,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当于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惨重代价,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儿女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满清王朝的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绝境中猛醒、在苦难中奋起的中华民族,为民族大义所激奋,日益紧密地凝聚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向前、向上的生命力日益强劲地迸发出来。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然而,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正当中国人民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梦”和中国近现代史日益呈现出光明的前景。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将国家、民族、人民联系起来,将中国、世界、人类联系起来,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本质属性
对于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将“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拓展为八个方面:(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6)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7)“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8)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为党员和干部学习和领会“中国梦”提供了基本的参考。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 2013年5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人民日报》2013年6月1日。
]可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所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梦实现之时,我们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我以为,应当是一个强盛的中国、文明的中国、和谐的中国、美丽的中国。强盛中国,就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生活幸福;文明中国,就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民文明素质高,社会文明程度高;和谐中国,就是社会公正、安定有序,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美丽中国,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环境良好,天蓝地绿水清。”[ 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建》2013年5月。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坚持全面发展,梦想就会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二)“中国梦”的本质属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实现伟大梦想,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对于怎样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清晰的思路,就是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曾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提“中国梦”要“不断为人民造福”,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情怀的充分显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三、“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梦”的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201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1页。
]
中国人民素有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传统,想发展、怕动荡、盼和平。复兴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人民把“中国梦”与世界分享,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提供更多正能量。中国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有利于中国赢得尊严和尊重,也有利于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2014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他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2013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商品1 400亿美元,只占今后每年2万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的7%,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22亿美元,只占今后每年1 0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习近平指出,差距也是潜力,更是机遇。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发展对接起来,为阿拉伯国家扩大就业、推进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主张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从现实看,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他强调指出:“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四、“中国梦”的实践途径与根本要求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一)“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实现了两个“不可逆转”:不可逆转地结束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