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国学十五讲》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阐述人类是如何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来形成自己的文化。
|
內容簡介: |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必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本书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型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正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
|
關於作者: |
龚鹏程 1956年生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南华大学创校校长,佛光大学校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等教职;及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著书四十余种.
|
目錄:
|
序论
第一讲 体气:感诸万物
一 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
二 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
三 不以心体为二元对立
四 知觉体验与气类感通
第二讲 饮食:礼文肇兴
一 上古文明的性质
二 特重饮食的文明
三 饮食思维的传统
四 饮食文明中的人生与宗教
五 饮食文明中的政治与礼教
第三讲 男女:人伦渐备
一 两性关系的想象
二 姓氏与祖先崇拜
三 始祖高媒与上帝
四 性别思维的特色
第四讲 封建:立此家邦
一 敬人神
二 立制度
三 厚人伦
四 辨中西
第五讲 道术:内圣外王
一 封建礼教
二 郁郁乎文
三 礼本太一
第六讲 天人:通乎神明
一 特殊的神人关系
二 非超越性的天帝
三 非奉诫待救的人
四 自然自在之天道
第七讲 王官:理性的礼制社会
一 诸子出于王官之学
二 王官本于宗法礼教
三 理性化的支配型态
四 社会变迁下的官学
第八讲 史学:史官与历史意识
一 “旧法”世传之史
二 旧法世传之“史”
三 旧法“世传”之史
四 历史性的思维
第九讲 用思:思维模式与方法
一 思维的模式
二 思维的方法
第十讲 抒情:气感愉悦的世界
一 风气声乐以生万物
二 声歌舞踊以成君子
三 君子兴诗感情成乐
第十一讲 忧患:德业政治的担当
一 天下:受命于天的帝国
二 革命:应顺于民的政权
三 国家:参错于家族的邦
四 治国:异于家政的国务
第十二讲 周公:文化实践的圣王
一 思想史上的周公
二 “轴心期”之谜
三 集大成的创制者
四 中国观的确定者
五 礼乐文德的教化
第十三讲 画歪的脸谱:孟德斯鸠的中国观
一 想象远方的“异类”
二 贬损“异类”的道德
三 中国国情特殊论
四 亚洲社会停滞论
五 中国观的新典范
六 精神发展的谱系
七 孟德斯鸠在中国
八 由历史发现历史
第十四讲 由法律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一 西方的中国法律观
二 总评:中国法律之性质
三 分论:法律的实施状况
四 超越偏见与误解
第十五讲 华夏文明的异化与再生’
一 演化、变化、异化:文明转变与发展的模式
二 变动中的文化: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
三 流动的传统与再生的文明
四 大陆、台湾、海外: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新动向
后记
|
內容試閱:
|
传统文化有没有价值,要以现代化为标准来估量。既如此,这些修正论者又怎么可能真正动摇、修正得了现代化论?传统文化不正透过现代性的价值重估而被扬弃被转化了吗?现代化论者对此类说法嗤之以鼻,良有以也。因此,这些修正论都是虚软的论述。真正要面对现代化理论,是要问:现代性真是种好东西吗?现代社会真是人所需要、符合人性的吗?我们牺牲文化传统以追求现代化,值得吗?亦即:现今我们需要的,不是追求现代化而是批判现代化。
自有现代化,即有批判它的思潮。20 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便不是教人去追求现代,而是要揭露现代人奇特的精神处境,例如丧失了信仰、离开了家庭、活在科层体制和都市水泥丛林中、人与人的关系疏离而陌生、孤立的个我遂成为失落了意义的无根浮萍等等。厥后各派理论奇峰叠起、赓续发挥,不胜枚举。如生态论者,大力批判现代社会的机械宇宙论、竭泽而渔的发展观、宰制自然之科技工业等,形成了自然生态主义。哈贝玛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观,只是工具理性之扩张,但价值理性、道德实践理性明显不足,故提倡沟通理性以济现代化之穷。丹尼贝尔讲后工业社会,则是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存在着内在的文化矛盾:它由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所促动,可是发展下来,却成为刺激欲望、鼓励消费、消耗资源的型态,与新教伦理的入世禁欲精神恰好相反。故后工业社会所应强调的,不再是现代性,反而是宗教精神。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则全力去瓦解理性所倚赖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形上学。其他批判现代社会中科层宰制、科技灾难等,林林总总,实已蔚为大观。至于马克斯韦伯一路思想,包括后来的世界体系依赖理论、全球化理论,更都指明了东亚国家之现代化并非其文化内部产生了变迁的需要,而是复杂的国际因素使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