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菊与刀》是一部通览日本文化、解读其矛盾性格的惊世之作,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之源,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重新认识日本。
★本书被翻译成30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逾3000万册。
|
內容簡介: |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和“刀”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于二战后受命于美国政府,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写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报告整理出版后,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
關於作者: |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早年曾学习英国文学,故其作品文笔高妙。《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有《菊与刀》《文化模式》《种族:科学与政治》《人类的种族》等。
|
目錄:
|
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与社会的负疚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
第七章 “难堪不过是义理”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德之两难困境
第十一章 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的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附录 评价与批判川岛武宣
|
內容試閱:
|
第十二章 儿童的学习
日本的幼儿培育方法大概是富于思考的西方人所想象不到的。美国的父母亲训练孩子适应比日本那样谨慎、自制的要求少得多的生活,但也让婴儿知道,从他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小小的愿望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命令。我们对他规定一定的哺乳时间和睡眠时间。时间未到时,不论他怎么哭闹,也必须让他等待。过一段时间,为了不让婴儿含手吮指,或者接触身体的其他部分,母亲就会打他的手。母亲经常有意不在孩子身边,外出时,就把孩子留在家里。如果孩子还依恋母乳,不愿意吃别的食物,就要给他断奶;如果孩子是奶粉喂养,那也必须脱离奶瓶。挑选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食物,必须让孩子吃。如果孩子不吃,就要受惩罚。美国况且如此,注重于培养成人后能克制自己的愿望、一丝不苟地遵守道德准则的日本对婴幼儿的教育肯定更加严格。美国人这样想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日本的做法与美国人想象的全然不同。日本人的生活曲线与美国人的生活曲线恰好相反。这是一个底浅的大U字形曲线,允许婴儿和老人的自由与任性。幼儿期过后,约束就逐渐增加,到结婚前后这个时期,自由度达到最低点。一直持续到壮年期过后,曲线又逐渐上升。年过六十以后,就几乎和幼儿一样,不把廉耻脸面放在心上。美国人的人生曲线恰好相反。对幼儿实行严厉的教育,但随着孩子体力的增长,逐渐放松,后来孩子长大,独立工作,自食其力,结婚成家,到这个年龄,他几乎不再受别人限制。我们这里的情况是,壮年期达到自由和自主的顶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老迟暮,精力衰减,成为别人的累赘,再次出现受到约束的现象。美国人甚至难以想象日本人那种刻板拘谨的生活模式。日本人一辈子的生活模式都是与我们背道而驰的。
然而,美国人和日本人如此制定人生曲线,事实上都确保一个人的壮年期在各自的国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文化。在美国,我们为了确保这个目的,认为壮年期增加个人选择的自由非常重要。但日本人认为对个人的约束必须达到最大限度。尽管人在这个时期的体力、挣钱能力都达到最高峰,但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的权利未被承认。他们坚信束缚是绝对必要的精神训练(修养),可以产生自由无法实现的结果。日本人就是这样对处在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时期的人们实施最大的束缚,但这种束缚并非终生。幼年期和老年期是“自由的领域”。
对孩子真正宽容的国民具有非常强烈的多生孩子的倾向。日本人正是这样。他们喜欢多生孩子,也如美国人一样,首先是因为疼爱孩子是一种快乐。不过,日本人喜欢生孩子的原因不只是这个,还有其他在美国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因素。日本人生孩子不仅仅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是因为如果断了家族血统,就会成为人生的失败者。所有的日本男人都要有儿子,他需要儿子,这样在自己死后就有人每天在佛龛牌位前跪拜,是为了传宗接代,永不绝嗣,为了家族名誉和维持财产。父亲需要儿子,犹如年幼的儿子需要父亲一样。将来儿子取代父亲,并不是排挤他,应该说是出于让父亲放心的想法。父亲在几年内担任“家”的管理者的角色,然后交接给儿子。如果父亲不能把户主的地位交给儿子,他的管理者的角色就不称职。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连续性意识,已经完全长大成人的儿子还继续依靠父亲,尽管这种状态要比美国长得多,但他们并不像西方人那样感到羞耻和不体面。
妇女也喜欢生孩子,这也不仅仅是获得精神的满足,而是因为成为母亲可以获得在家庭里的地位。妻子不生孩子,她在家庭里的地位就极不稳定,即使不被抛弃,也根本没有指望将来享受对儿子的婚姻发表意见、对儿媳妇发号施令当婆婆的乐趣。她的丈夫为了不至于家庭后继无人,大概会收养男孩作为继子,但按照日本人的观念,她终归是一个失败者。日本妇女都希望自己多生孩子。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日本的出生率为31.7‰,这个比例比东欧多子女的国家还要高。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出生率为17.6‰。另外,日本人妇女多早生,从年龄段看,十九岁生孩子的最多。
在日本,分娩与性生活一样都是隐秘行为。产妇在阵痛时不能大声叫喊,因为这无异于告诉左邻右舍自己要生孩子。父母亲要为新生儿准备新被褥和小床。因为新生儿不睡新床不吉利。如果家庭没有能力买新被褥,至少也要将被套和棉花洗干净,缝制翻“新”。婴儿的棉被不像大人使用的那么硬,而且很轻,所以婴儿单独睡自己床上比较舒服。不过,在他们内心深处,让婴儿与大人分睡的原因是出于至今还存在的新人睡新床这样的“感应咒术”。虽然婴儿的床铺就在母亲旁边,但只有在婴儿长大到能表达自己想和母亲一起睡觉的愿望时,他才能和母亲睡在一起。差不多一周岁时,婴儿伸出双手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样婴儿才能在母亲的被窝里被搂着睡觉。
婴儿出生的头三天不能给他喂奶。因为日本人在等待真正的乳汁流出来。之后婴儿随时都可以喝奶或者叼着玩。母亲则以给孩子哺乳为乐趣。日本人认为哺乳是女人最大的生理快乐之一,婴儿也很容易感受到母亲的这个快乐。乳房不仅供给营养,还提供喜悦和快乐。生后一个月内,婴儿或是在自己的小被窝里睡觉,或是被母亲抱在怀里。大概一个月以后,婴儿就被父母亲抱着去神社参拜当地的土地神。参拜以后,生命才真正牢固地扎根于体内,以后带他外出都没有问题。一个月过后,孩子就被母亲背在背上。一条带子兜着孩子的腋下和屁股,从母亲的肩膀绕到前面,在腰前系紧。天冷的时候,母亲穿着棉罩衣,把背上的孩子整个罩住。家里最大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也都背着弟弟或者妹妹。甚至他们在玩耍的时候也这样,背着弟弟或者妹妹跑步、踢石子玩。尤其是农户或者贫困的家庭,往往是大孩子照顾小弟妹。这样,“日本的婴儿在人群中生活,长相显得聪明,逗人喜欢,似乎与背着他玩游戏的大孩子一样感受到乐趣”。日本这种将婴儿的四肢张开捆在背上的方式与太平洋诸岛其他地区一般使用披肩裹住孩子系在肩上的方法有诸多相似。这样让孩子处于被动状态,长大以后,他就具有在任何地方任何姿势都能睡觉的本事。但是,用带子将婴儿捆在背上的方法并不像把孩子裹在披肩或者装在袋子里那样使孩子养成完全的被动性。婴儿“趴在别人的背上,学会像小猫一样搂着……由于带子结实地将婴儿捆在背上,所以不必担心掉下来。但婴儿……依靠自己的努力调整最舒适的姿势。很快就学会巧妙地坐在别人背上的本领,而不再是捆绑在别人背上的包裹”。
母亲工作的时候把婴儿放在小床上,外出的时候把婴儿背在身上。母亲对婴儿说话,哼小曲,让他做各种礼貌的动作。母亲向别人鞠躬还礼的时候,也让婴儿的脑袋和肩膀随着向前移动致礼。婴儿总是被视为大人的一员。每天下午,母亲给婴儿洗澡,然后放在膝盖上逗他玩。
三四个月里,婴儿要包上尿布。尿布的布料粗糙,质量很差。一部分罗圈腿的日本人抱怨说这都是当年裹尿布造成的。婴儿到第三四个月,母亲教他便溺。母亲估摸着时间,把孩子抱到户外,双手捧托着他的身体,通常嘴里低声吹着“嘘嘘”的口哨,等待孩子便溺。孩子能听懂这种听觉刺激的目的。大家一致公认,日本的婴儿——中国也是如此——非常早就学会便溺。尿床时,有的母亲会掐孩子的屁股,但一般只是训斥一番。对于记性不好的小孩,母亲会更加频繁地抱着他到户外便溺。如果孩子便秘,有时候会使用灌肠或者泻药。母亲这样做,是让他心情舒畅,养成便溺的习惯以后,就可以不用那厚厚的、很不舒服的尿布了。日本的婴儿一定感觉尿布很不舒服。这不仅仅因为尿布厚重,还因为日本没有便溺以后更换尿布的习惯。但是,婴儿不懂得养成便溺习惯与不舒服的尿布之间的关系,他们只是每天被迫这样做,经受着无法逃脱的体验。母亲把着婴儿便溺的时候,既要尽量让婴儿的身子离开自己的身子,又要紧紧抓住孩子。婴儿通过这些无情的训练所学到的东西为他成年后服从日本文化中复杂微妙的强制性规定奠定了基础。
日本的婴儿一般说话早于走路。日本人不喜欢婴儿爬动。传统观念认为,婴儿一周岁之前不应该让他站立行走,禁止母亲进行这样的尝试,但最近十几年间,政府发行的价格低廉、广受欢迎的《母亲杂志》(《母子手册》)一直在鼓励婴儿行走。现在这方面已得到普及。母亲在婴儿的腋下拴一根带子,或者手扶孩子的身体练习走路,但婴儿说话还是早于行走。大人经常和婴儿说话,让婴儿高兴,婴儿说话起先只是单词,后来逐渐带有明确的目的。日本人不只是通过偶然性的模仿让婴儿学习语言,他们教婴儿单词、语法、敬语。婴儿和大人一起快乐地玩游戏。
在日本的家庭里,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开始各种各样的淘气,例如用手指捅破拉门上的纸,掉进屋子正中间的地炉里,当然不止这些,日本人夸大其词地说“屋子都给闹塌了”。大人告诉孩子站在门槛上是“危险”的,绝对禁止。日本的房屋当然没有地下室,靠顶梁柱从地面支撑起来,所以大人认为,即使孩子站在门槛上,对房子也是危险的。不仅如此,大人还教育孩子不要踩踏、坐在榻榻米的接缝处。榻榻米的大小是固定的,一个房间按照榻榻米的多少称为“三叠”“十二叠”等。孩子经常听大人讲故事说,过去武士埋伏在地板下,用刀从榻榻米的接缝处捅上来,刺杀屋里的人。厚实柔软的榻榻米是安全的,但榻榻米的接缝处是危险的。母亲在告诫孩子的时候使用“危险”和“不行”这两个词,包含着大人的情感。告诫孩子经常使用的第三个词是“脏”。日本人的房间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
日本的孩子大抵是下一个孩子出生后才断奶,但最近政府发行的《母亲杂志》(《母子手册》)劝说婴儿八个月时断奶为好。中等阶层家庭的母亲中不少人这样做,但远未成为日本人的普遍习惯。哺乳是母亲的巨大快乐,这符合日本人的感情,逐渐接受新的哺乳方法的人们将缩短哺乳期视为母亲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做出的牺牲。接受“孩子长期吃母乳对身体不利”这个新观点的人们指责不肯给孩子断奶的母亲缺乏自制。他们说:“那个人说孩子断不了奶。什么呀?还是她自己下不了决心。总想给孩子喂奶,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吧。”由于这样的态度,婴儿八个月断奶的习惯当然不能得到普及。还有一个导致断奶晚的具体原因是,日本人没有给刚断奶的孩子吃特别食品的习惯。日本人在孩子断奶以后一般喂以米汤,但基本上是从母乳一下子转到大人的普通食品。日本人的饮食中不包含牛奶,同时也不准备幼儿食用的蔬菜。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理由怀疑政府关于“孩子长期吃母乳对身体不利”的指导意见是否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