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结合茨维塔耶娃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发展进程与进程中相关的评论材料,梳理了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的结构脉络、探讨了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梳理了俄罗斯苏联、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的等国的茨维塔耶娃研究家的某些论争的观点,提出了作者荣洁等的学术主张或努力的方向。
|
內容簡介: |
茨维塔耶娃堪称20世纪最真诚、最富有个性的俄罗斯诗人,目前国内对她的研究还不充分。《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经典作家系列(第二批)”之子课题“茨维塔耶娃研究”的研究成果,它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茨维塔耶娃学术史,并从中引出自己的创见。《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分两编: 第一编分九章。作者按年代梳理了茨维塔耶娃研究者的评论、观点,其中有白银时代名家勃留索夫、沃洛申、古米廖夫等人的评价。诗人的个性,其诗歌,散文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诗学特征等是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中的永恒热点。第二编分七章。探讨了茨维塔耶娃诗歌和散文创作中的诗学特征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荣洁
1964年11月生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92至1994年在俄罗斯国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学任教,1998至1999年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作访问学者,2005至2006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作访问学者。黑龙江大学第二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连续四届黑龙江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曾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特聘教授。《俄罗斯文艺》编委。 代表作品有:专著,《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创作研究》,《俄语俚语研究》;论文,《哈尔滨俄侨文学》,《茨维塔耶娃的艺术观》,《数字——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俄罗斯侨民文学》,《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小人物、历史、生态》,《茨维塔耶娃诗歌创作中的神话因素》;译著,《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第五卷)、《大政治年代》。完成的项目有:主持并完成省社科重大社科项目一项,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一项,十一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的第一合作者,十五,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俄语阅读》,《俄语》的合作者。获奖:曾获得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佳作奖等奖项。迄今为止,主、参编公开出版的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
目錄:
|
绪言
第一编 茨维塔耶娃学术史
第一章 20世纪之初的评论
第一节 欢迎你,初生的诗人
第二节 褒与贬——两极的评价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评论
第一节 非凡的诗人,非凡的创作个性
第二节 关于组诗《致勃洛克》的评论
第三节 关于长诗的评论
第四节 关于诗艺的评价
第三章 20世纪30、40年代的评论
第一节 来自祖国的评论
第二节 来自中国俄侨的评论
第三节 来自欧洲俄侨的评论
第四章 20世纪50、60年代的评论
第一节 关于散文作品的评价
第二节 关于《天鹅营》的评论
第三节 关于诗歌作品的评论
第五章 20世纪70、80年代的评论
第一节 综述性评价
第二节 关于民间文学因素和语言特点的评述
第三节 关于诗歌创作主题和艺术特色等的评论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的评论
第一节 作品出版、相关研究概述
第二节关于茨维塔耶娃创作主题的评论
第三节 关于创作特色的评论
第四节 萨阿基扬茨关于茨维塔耶娃的评论
第七章 21世纪初的评论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对作品主题的研究
第三节 对创作手法和世界观的研究
第四节 对茨维塔耶娃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
第八章 非俄语语境下的译介与评价
第一节 作品的译介
第二节 研究的新视角
第九章 茨维塔耶娃之中国接受
第一节 文学史、专著中的茨维塔耶娃
第二节 期刊中的茨维塔耶娃及其创作
第二编 茨维塔耶娃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 诗人茨维塔耶娃
第二章 茨维塔耶娃的组诗研究
第三章 茨维塔耶娃长诗创作主题研究
第四章 茨维塔耶娃的《捕鼠者》
第五章 茨维塔耶娃童话长诗创作研究
第六章 茨维塔耶娃的普希金
第七章 茨维塔耶娃创作意识中的“神”
附录一 重要文献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 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20世纪之初的评论
1910年 ,茨 维 塔 耶 娃 年 满18岁,卓 尔 不 群 的 玛 丽 娜 为 自己 准 备了一 份 生日厚 礼 。她 把 此 前 写 下 的111首 诗 汇 编 成 一 部 诗 集 ,自 费 出 版 了 !并 起 名 为《 黄 昏 纪 念 册 》(Вечерний альбом)。诗 集 刚 一 问 世 ,就 引 起 了白 银 时 代名家沃洛申、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人的关注。他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这位刚出道的诗人给予很高的评价。
1912年,茨维塔耶娃的第二部诗集《魔灯》(Волшебный фонарь)出版。1913年《自两部书》问世。之后《青少年诗篇》(Юношевские стихи)(1913—1915)与读者见面。期间,她还完成了长诗《魔法师》(Чародей)(1914)。关于茨维塔耶娃创作的文章日渐增多,形成“高”与“ 低 ”的 和 声。
第 一 节 欢 迎 你 ,初 生 的 诗 人
1910年,白银时代著名诗人沃洛申(Волошин, М. А.)( 真实姓氏为Кириенко-Волошин)发 表 了 题 为《 女 性 诗 歌 》(Женская поэзия)的文章。沃洛申认为,最近十年来他和同时代人见证了法国女性诗歌神秘而又迅猛的崛起。在象征派诗人之后出现的那一代诗人的创作激情仿佛已然淡去时,一批个性鲜明的女诗人步入文坛。她们创作的诗歌内容丰富,感情浓厚,真诚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女性抒情诗比男性抒情诗更有意思。它没有承载那么多的思想重负,没有那么多的羞耻感(羞耻是男人特有的感觉),却更深刻一些。女人的感受比男人更深刻和细腻,这在她们的诗歌中得到印证。
沃洛申认为,在俄罗斯诗歌中可以看到几乎平行发展的创作倾向。最近几年,只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新诗人。例如,柳鲍芙斯塔丽采、阿捷拉伊达赫尔茨科、玛格丽特萨巴施尼科娃。他认为,吉皮乌斯(Гиппиус, З.)、索 洛 维 约 娃(Соловьёва, П.)这些此前出道的女诗人,在创作时仿佛隐去了自己的性别,穿上了男装,写“阳性”的自己。刚出道的女诗人则与法国女诗人一样,使用真实的性别,言说自己私密 的 、女 人 的 悄 悄 话 。在 这 些 写 女 人、女 孩 儿 私 密 之 事 的 诗 篇 中,没 有哪个诗人能拥有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那份童真和真诚。《黄昏纪念册》是一部充满童稚的诗集,写的是最后的童趣和刚开始的少年生活。
沃洛申指出,随便翻开这部诗集,其中的许多首诗都会让你会心一 笑。他认为,要按着顺序 阅 读 这 部 诗 集 ,要 像 读 日 记 一 样 ,这 样 才 能读懂、理解每一句诗。沃洛申强调说,这部诗集的作者不仅会巧用句子,而且善于准确、清晰地表现出她对内部世界的观察,用印象主义手法记录下每一个瞬间。这说明,这部诗集具有纪实性特征。它使人想起孩提时期的言说或听到的词语: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所看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感受。“唉,尚未成熟的诗篇能否反映出这个世界和活在世界上的 幸 福 ?”作者认为,诗中流露出的担心是多余的。茨维塔耶娃“不成熟”的、有点儿缺乏自信、像小孩儿说话似的时断时续,但却完全能够清楚并细致地表达出“成熟”诗篇所不能传递出的细节。
沃洛申认为,《黄昏纪念册》是一部美好、率真的诗集。它充满女性的魅力。其中有西卜拉的喃喃低语,草原上绿草的沙沙声,有亚杰拉伊 达赫 尔 茨 克 的 古 老 哭 诉 ,天 主 教 的 祈 祷 ,有 优 雅 、非 凡 的 、任 性 的切 鲁比 娜加 布里 阿 克 夫 人 和 俄 罗斯 北 方 的 狂 女,柳 鲍 芙斯 托 里扎 恶魔般的、亵渎神灵的自白。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赋予女性一种全新尚未被言说过的气质。
在总结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创作的特点时,沃洛申认为,女人自己不能创作语言,所以在创造言语元素的时代,她寂静无语。而当语言形成后,她能够用它来表达思想,并驾驭那些难以捕捉的细微差别的词语,这是男人所不擅长的,女性抒情诗更深刻一些,但却缺少个性。它更像是一类人的抒情诗,而非个人的抒情诗。茨维塔耶娃是这类诗人的代表,女性诗歌的意义在于:其诗歌表现的不仅仅是诗人本人的观点,而且还表现大多数女性的观点,每一首抒情诗都是一种来自使女性变得崇高的潜在的声音,是女性本质的声音。
继沃洛申之后,象征派诗人勃留索夫(Брюсов, В. Я.)也 发 表了评 论 文 章 《 新 出 版 的 诗 集 》(Новые сборники стихов)。在 这 篇 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对茨维塔耶娃这位新人及其处女作《黄昏纪念册》的看法。
首 先 ,勃 留 索 夫 把 茨 维 塔 耶 娃 与 爱 伦 堡(Эренбург, И. Г.)这两个几乎同时出道的年轻诗人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茨维塔耶娃与爱伦堡截然不同。爱伦堡经常周旋于自己营造的想象世界中,不愿意谈那些亲身体验的情感,而喜欢谈他渴望体验的情感。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则相 反 。她 的 诗 总 是 源 起 于 某 一 真 实 的 故 事 ,某 一 亲 身 感 受 。她 不 怕 把 日常生活引进诗歌中,总是直截了当地反映生活的特征,从而使她的诗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暧昧性。勃留索夫有一段精彩的评价:“读她的诗时,有那么一阵子,你会觉得很不自在,好像向别人家半开的窗里窥视了一眼,并无意中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
勃留索夫希望茨维塔耶娃在今后的创作中尽量去描写那些更强烈、刺激的情感,而不是那些占据了《黄昏纪念册》大量篇幅的可爱的有趣琐事;去表达出更有益的思想,而不是老生常谈。这位象征派大师相信,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这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一定会写出更好的展示隐秘生活的真正诗歌。
同年,阿克梅派诗人古米廖夫(Гумилёв, Н. С.)在《谈 俄 罗 斯 诗歌 的 书 信 》(Письма о русской поэзии)一文中也称赞了茨维塔耶娃以及《黄昏纪念册》。
这位阿克梅派的创始人写道:20年前,敢作敢为者不多,因此他们显得弥足珍贵。他认为,在向过去宣战的时候,在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没有什么会比炮灰更有用。那时候的年轻诗人们穿过胡言狂叫和装腔作势的密林来到艺术的殿堂。如今的年轻诗人已经不是契诃夫笔下那些渴望摆脱腐朽生活的主人公,而更像是离开巴格达想一睹新生事物的航海者辛巴达。辛巴达因对安拉法典心怀敬意而获救,而年轻的诗人们只要对诗人的佳作、对俄语怀有景仰的态度,必能得救。
在古米廖夫看来,诗集《黄昏纪念册》的作者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一个充满内秀、卓尔不群的人。他认为,这部诗集有很多新颖之处,例如,勇敢的私密性;让人眼睛一亮的主题,例如,小孩子的爱情,或由生活小事儿引起的狂喜。这部诗集不仅仅是一部少女自白的迷人诗集,更是一部优美的诗集。
俄苏女作家,诗人莎吉娘(又译沙吉尼扬)(Шагинян, М. С.)在其 《 文 学 日 记 》(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днавник)一文中,结合文本分析了茨维塔耶娃的创作特点。
她写道,《黄昏纪念册》的作者只有18岁,但 绝 不 能 从 年 龄 角 度 去解读她。她不是神童,不是“未来的天才”;然而她却写出是真正地道的诗歌。这本诗集刚一问世,莫斯科就开始谈论起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莎吉娘预言,这位受过良好启智教育、有文化修养、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决不会无声无息的。莎吉娘认为,《黄昏纪念册》这部诗集没有华丽的辞藻,创作思维缜 密 ,有 鲜 明 的 个 性 。让 女 作 家 感 触 颇 深 的 是 :一 方 面 ,茨 维 塔 耶 娃 的才华是文化外的,就是说,它独立于历史和其同时代之外;另一方面,她的才华又充盈着文化。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没有与人争辩、较量过,没有借用过别人的东西,没有与人发生过冲突;她就这样带着自己的诗集走上了诗坛。她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流派,因为她对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力。这里,莎吉娘指出了茨维塔耶娃的一个鲜明特征,即:虽然她不与任何人争斗,但是她却时刻准备迎接任何挑战。恰是这一点决定了其诗歌的重要性。
极端的亲密性是诗集《黄昏纪念册》最吸引人之处。其诱惑力无异于去阅读别人尘封已久的书信、日记和笔记。在这部诗集中,茨维塔耶娃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抒情诗。她只写自己的,外人听起来云山雾罩的东西。她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来描写孩子们的玩耍场景。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莎吉娘得出结论:茨维塔耶娃擅长讲孩子的事情,也擅长给孩子们讲故事,正因如此,她的一些诗才被收录到一些文选中,成为儿童诗歌的优秀典范。以莎吉娘之见,茨维塔耶娃的摇篮曲就是一幅画面,在俄罗斯文学中还没有可与之比肩的摇篮曲画面。此外,她还指出,茨维塔耶娃用零散的、但是组织得相当出色的语句创作出虽没有任何抒情色彩、情节,但却非常优秀的诗篇。例如,《喝汤时 发 生 的 事 情 》。
莎 吉 娘 对 《 寂 静 的 街 道 》(Die stille strasse) 、《 致 下 一 位 女 士 》(Следующей)等诗篇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描写莫斯科街道的十四行诗《寂静的街道》写得非常好。莎吉娘对诗人大胆使用的创作技巧大加称赞。她认为,就是这些大胆使用的韵脚构建出诗歌的美妙之处,并使描写回荡晚钟的诗句魅力倍增。分析《致下一位女士》时,作者指出,这首诗充满了特别的女性柔情。
谈及爱和激情话题时,莎吉娘将茨维塔耶娃和米拉拉赫维茨卡娅(Лохвицкая, Мирра)进行了对比。她认为,茨维塔耶娃的爱不同于米拉拉赫维茨卡娅的爱。拉赫维茨卡娅的爱独立自在、超越家庭、超越婚姻,是特殊的爱;而茨维塔耶娃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家庭和母爱中。拉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缺少分寸,是原始、纯洁、无意识的激情;而茨维塔耶娃的激情极其细腻、有趣,她对激情有很多深思熟虑、甚至带有英勇女性的思考。拉赫维茨卡娅笔下没有性的问题。她全身心沉浸在爱情里。她全身心崇拜着爱情。她的爱是强烈、不由自主、忘我的 ,像 沙 漠 的 西 蒙 风。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触动了性的问题,而且是狠狠地触动了这个问题。
莎吉娘也指出了诗集的不足之处。她认为,《只有影子》是这部诗集中最薄弱的部分。令她不解的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得非常珍贵的东西在茨维塔耶娃眼里却成了影子。她希望,茨维塔耶娃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因为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世界,而找到了世界就意味着找到了通往永恒 、现实的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