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曹禺先生的剧作已经成为现代戏剧的不朽经典。对其剧作的改编排演几乎贯穿了现代戏剧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中国戏剧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2007和2008年,王延松全新解读并执导了“曹禺三部曲”:《原野》(天津人民艺术2006年演出)、《雷雨》(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演出)、《日出》(总政话剧团2008年演出),在京津沪、台湾、澳门以及韩国、美国连续上演,并以“新解读、新叙事、新样式”的标志性戏剧现象,引起观众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讨。其中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的评价颇具代表性,他指出,王延松这三部导演作品“真正打破了曹禺戏剧演出的陈旧模式……标志着曹禺演剧史上一个新的阶段,我称作是曹禺剧作的审美现代性的舞台展示的新阶段。”《戏剧的限度与张力:新解读曹禺三部曲导演文稿》是王延松对曹禺这三部剧作“新解读、新叙事、新样式”具体创作流程的系统梳理与独特审美经验的论述集成。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对曹禺剧作文本现代性的创新解读与阐释;戏剧舞台的审美创造。
|
關於作者: |
王延松,沈阳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多年来始终活跃于中国戏剧界前沿。曾以美国“国际访问学者交流计划”访问学者的身份,对西方戏剧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1991年评为国家一级导演。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总政话剧团等戏剧团体导演话剧、歌剧、音乐剧。曾荣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及其他国内国际奖项。近年导演曹禺经典话剧《原野》、《雷雨》、《日出》的新解读版本,成为戏剧界反响强烈的舞台演出佳作。出版论著《戏剧解读与心灵图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在《文艺研究》、《戏剧艺术》、《艺术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
目錄:
|
导言
上篇 新解读《原野》:故事变了一个演法
一 我要把故事变一个演法
二 重返《原野》建组现场
三 重返《原野》排练现场
四 第一幕:排练要灵动,要想办法深入下去
五 第二幕:“让观众看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不能只靠表演”
六 第三幕:“把人性的真实还给每一个角色”
七 评论:《原野》竟是这样的好(童道明)
附 英文版《原野》赴美公演观众好奇陶俑巫蛊
中篇 新解读《雷雨》:新面目,经过一番怎样的煅烧
一 开门见山:建组会的导演阐述
二 《雷雨》之新面目,经过一番怎样的删改
三 人物形象的位移与重塑
四 经典场面的再解读
五 评论:富于创新的新世纪版《雷雨》
下篇 新解读《日出》:从“陈白露之死”演起
一 新解读:《日出》之“日出”到底指的是什么
二 新叙事:来自“倒是白露看得穿”
三 新样式:“用人物筑成一个金字塔,把陈白露推到塔尖上”
四 寻找《日出》的审美样式。从避谈主义开始
五 排演后记:一出戏的“腰”要壮
六 评论:一次崭新辉煌的“日出”(解玺章)
七 评论:王延松执导曹禺三部曲的启示(田本相)
附录一 话剧《原野》(新解读版)
附录二 话剧《雷雨》(新解读版)
附录三 话剧《日出》(新解读版)
附录四 王延松创作年表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