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那些在复杂的社会里畅游者,既为笔者所敬,所崇,又苦于化繁就简之艰难,因而,甚感那些留言于世之简化者,方算做帮人解困,为笔者心之所归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幽冥背景
师徒问答:
书童札记:
我曾在茫茫的暗夜里,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台粉碎机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磨成细末,那么,细末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所说的终极关怀吧。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我思考过,有不少人都探讨过,所探讨的是大背景的本质。那天师傅给地里撒黑豆一幕提醒了我,使我领悟到:我们生活的终极背景是个充满“质能点”的均匀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似乎也在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物理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化,试图找到最基本的粒子。然而,由于这一过程在进行之中,而关于世界是否无限可分,已经有两种极然相反的观点。爱因斯坦先生提出的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式似乎有助于我们论证大背景问题。下面我们分别两种情况探讨:
(1)无限可分的世界:
物质如果无限可分,则按照质能转化公式,将在极限时 式中m为物质的质量,c为光速,E为物质的能量,世界的最基本层次为能量,客观上极限是无限接近,所以,世界最终还存在物质,是极小的能粒。这样,世界变得均匀化了。
(2)有限可分的世界:
物质最终成为一均质的体系。如果不均匀,则按照E=mc,在运动的过程中,含能高的大粒因为能量大,必然要将能流流向低能区,使能流最终平衡。这样会形成物质与能量均等的“质能点”,世界变得均匀化了。
近代热力学的研究成果似乎也为我们的这种推论提供了佐证。有些成果指出宇宙的未来是负墒不断增加,即组织性增加,走向死寂;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墒不断增加,宇宙将走向热极。这两种观点都是用推论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用实证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就像刚才我们取极限推论世界的均匀化一样,没有无限的想象力,仅仅靠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很难达到这种推论结果的。可见,认识大背景需要联合运用实证,逻辑推理与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