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內容簡介: |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大国在展示“武力肌肉”的同时,越来越感到最终解决问题不可能靠“硬实力”,还是要靠“软实力”。但究竟什么是软实力?什么是文化软实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贡献和缺陷是什么?世界各主要大国的软实力研究都是什么状况?中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怎样构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如何用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软实力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在本书找到颇富启迪和创意的深刻解答。
|
關於作者: |
张国祚,男,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诗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国际问题、文化问题等。
|
目錄:
|
绪 论/001
一 “软实力”概念的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001
二 世界各主要大国“软实力”研究的基本状况/023
三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状况和发展状况/035
结语/055
第一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概念/057
一 什么是“文化”?/ 057
二 什么是“软实力”?/058
三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059
第二章 “文化软实力”对“软实力”的本质改造/061
一 宗旨的迥异/061
二 内涵的拓展/061
三 逻辑的重构/062
第三章 “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范畴/063
一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063
二 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064
三 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关系/064
四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065
五 文化多样性与核心价值体系一元性的关系/066
六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066
七 文化软实力生成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关系/067
八 文化软实力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的关系/068
第四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人本观/069
一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069
二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070
三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072
四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072
五 以丰富的智慧启迪人/073
六 以真挚的情感关爱人/074
七 以勇敢的品格激励人/075
八 以和谐的理念团结人/076
第五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主要领域和主要问题/078
一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78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79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0
四 中国教育格局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1
五 中国新闻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2
六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3
七 中国文学艺术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4
八 民主法治建设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5
九 中国民族政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6
十 中国宗教政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7
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89
十二 中国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93
十三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94
十四 中国国际交往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95
十五 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文化软实力/096
十六 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097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大思路/100
一 明确灵魂:坚守核心价值观/100
二 理清根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03
三 强基固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05
四 清醒坚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108
第七章 加强三个关键环节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112
一 稳固基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112
二 构建经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贯穿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115
三 筑牢防线:让主流意识形态清醒开放、警钟长鸣/118
第八章 研究“文化软实力”助推实现“中国梦”/121
附 记/124
1.张国祚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对话/124
2.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
——张国祚答Marc Abramson马克·阿博拉姆苏博士/133
3.中美俄三国学者同台论辩软实力及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问题/159
参考文献/171
后 记/1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