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大框架,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体例严谨。全书内容涵盖了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包含其学术源流的变化发展,及其学术派别和代表人物的介绍。此书虽成于民国时期,但其国学理念及其讲述国学的方法,极具现代的学术眼光。及至今日,这本书依然是读者学习国学的首选之书。
参照章太炎《国学概论国学略说》阅读本书,效果更佳。
|
內容簡介: |
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
關於作者: |
曹伯韩
1897-1959
原名曹典琦,后改名曹伯韩,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第二研究室(负责汉字简化研究)主任等职,对汉字简化工作做出过重大贡献。
曹伯韩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通俗文化与语文》《中国文字的演变》《中国文法初阶》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国学常识》《民主浅说》《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二十余部社会科学普及读物。
|
目錄:
|
目 录
国学常识
第一章 概 说 001
一 所谓国学 002
二 国学在清代 003
三 国学的分科 005
四 国学的派别 006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008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009
七“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010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011
九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012
一○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013
第二章 语 文 015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016
一二 所谓小学 017
一三 六书 018
一四 字形的演变 020
一五 字义的演变 021
一六 训诂学 022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023
一八 方言学 024
一九 字音的变迁 025
二○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026
二一 双声叠韵 027
二二 反切 028
二三 四声 029
二四 音韵学 029
二五 字母 031
二六 韵部 033
二七 古音之推定 034
第三章 古 物 037
二八 金石之学 038
二九 殷墟发掘 039
三○ 甲骨之学 040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042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042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044
三四 古物与古书 045
第四章 书 籍 047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048
三六 版本之学 050
三七 校雠之学 050
三八 章句之学 051
三九 目录之学 052
四○ 图书分类法 053
四一 辑佚及辨伪 056
四二 类书及丛书 057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058
第五章 经 学 061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062
四五 《易经》 063
四六 《书经》 065
四七 《诗经》 066
四八 三礼 067
四九 《春秋》 068
五○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069
五一 经之传授 070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072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073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074
五五 清代的经学 075
五六 经学的扬弃 077
第六章 史 地 079
五七 所谓正史 080
五八 正史的内容 082
五九 编年史 083
六○ 纪事本末 084
六一 别史 084
六二 政书 085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086
六四 学术史 087
六五 史评 088
六六 地理 089
六七 历史哲学 090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091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092
第七章 诸 子 095
七○ 诸子的学术派别 096
七一 儒家 098
七二 道家 100
七三 墨家 101
七四 别墨及名家 102
七五 法家 103
七六 兵家及其他 105
七七 王充之学 106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107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108
第八章 佛 学 111
八○ 初期的佛教 112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113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115
八三 小乘诸宗 117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118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119
八六 佛学与儒学 121
八七 因明学 122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124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125
第九章 理 学 127
九○ 宋明理学的产生 128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130
九二 张载及二程 131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133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135
九五 浙东学派 136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137
九七 王阳明之学 137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139
九九 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141
一○○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143
第十章 诗赋词曲 145
一○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146
一○二 最早的诗总集 147
一○三 楚辞 148
一○四 赋 150
一○五 乐府 151
一○六 五言诗 152
一○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153
一○八 唐诗 155
一○九 李白、杜甫 156
一一○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157
一一一 词 158
一一二 重要词人 159
一一三 散曲 160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163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164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166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167
一一七 六朝文 168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169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171
一二○ 所谓古文义法 172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173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174
一二三 文艺论评 176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177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179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 180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 181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 183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 184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 185
一三○ 宝卷、弹词、鼓词 186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187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189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191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192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 193
一三五 数学 194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 196
一三七 医学 197
一三八 应用技术 198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 199
一四○ 艺术 200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 200
一四二 音乐 203
|
內容試閱:
|
王阳明之学
阳明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曾筑书屋于阳明洞讲学,被称为阳明先生,其学派称为姚江学派。他曾学朱晦庵格物,因格竹子的理,想出病来,至三十七岁时,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一夜夜半,忽然大悟格物致知的方法,原不应在事物上面去探求,因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种学说教人,而良知说尤其是根本。阳明的
138 国学常识
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一至三卷的《传习录》,系门人所记,为其哲学思想的结晶所在。阳明的(一)心即理说,是继承陆象山的主张,他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所以反对在心外“即物穷理”。(二)知行合一说,是由“心即理”说推演而来,他说“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又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三)致良知说,是将《大学》上的“致知”,同《孟子》上的“良知”,拉在一起,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此便是良知……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礼,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又说,“天地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天地矣”。可见阳明所说的“良知”,一方面是先验的知识,一方面又是宇宙的本体。
阳明所谓良知,是直觉,有时又是本能或反射,所以知与行是一体。至于心即理,也就是以良知为本体的心,包含了万物的理,这和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似;尤其和禅宗的“顿悟”相似,他曾对一看花的人说:“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很明显地表现着主观的唯心论思想。
晦庵哲学中本来包含了唯心论要素,阳明将晦庵著作中这一部分的言论搜集起来,强指为晦庵晚年成熟的见解,辑成《朱子晚年定论》,以证其与自己思想的一致。有人说阳明修正晦庵的学说,正和新康德派修正康德哲学一样,因晦庵与康德同为二元论者,阳明与新康德派都是唯心一元论者。与阳明同时有罗整庵(名钦顺)者,著《困知记》,指出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曲解,认朱陆之学,实不相同。整庵自己主张气一元论,他说天地间“无非一气而已”,气的变化规律就是理。他的见解很高,可惜没有大加发挥。
王阳明之学,后来分为左右两派。右派以王龙谿(名畿)为代表,公然引用佛教禅宗的思想,主张无念无知,达到生死轮回的解脱,又认为儒、释、道三教可以贯通,儒家排斥异端为不合理,他把宋学以来的根本立场完全取消了。左派以王心斋(名艮,泰州人)为代表,他讲所谓“淮南格物说”,以己心为使天下国
第九章 理 学 139
家方正的格式,心正则天下国家亦正。心斋将哲学常识化,以求实用,其行动颇不守一般礼法,喜在民间活动。他的门徒颜山农、何心隐都有游侠风,心隐最终因反张居正而被害。左派王学的空想浪漫色彩,至李卓吾而达到极点,他曾为文反对儒者,斥名教累人,又说是非本无一定。他被人们指为名教罪人,著作数次被焚,本人也被诬下狱,后自刎死。
王学末流太近于禅,又多狷狂不守礼法,所以引起一般人的不满。明末东林学派高攀龙、顾宪成等,也研究理学,讲求静坐,但对王学有所批评。又有刘宗周(号念台)讲学于蕺山书院,虽出自阳明的传统,而兼主程朱之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