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你真的知道”财富”是什么吗?如果你不了解它,怎能创造它及拥有它? 想致富,请先知道你能”最不费力”赚的钱!本书将让你先停下来,”搞清楚自己到底最适合哪一种赚钱方式”,找到自己的”财富之流”,才能”顺流致富”!亚太、日本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富裕成功法”,无数人都见证过它的有效。
本书也将破除坊间许多富翁、大企业家或大投资家“各说各话致富法则”的流传迷雾;由“最适合你的八种财富创造角色”说起,让读者先认清自己天生该使用哪一种能力与个性,认清自己是本书是一本教人如何致富的书,书中将解释我们如何能透过找到自己的“财富之流”来寻得自己的财富。本书详述了三十八位传奇创业家的故事,他们因为找到了自己的“财富之流”,而创造并贡献惊人的财富。本书也透过“财富原动力”这套已被数万名亚太地区创业者们采用的革命性财富创造蓝图,来破解他们的成功密码。
關於作者:
罗杰·汉弥顿(Roger Hmailton),社会企业家, XL集团的董事长。拥有并经营许多企事业,包括出版、房地产、融资、加盟、事件管理、度假村管理、训练、教练、技术、会员招募、零售以及教育等。罗杰是本书“财富原动力”系统的创造者,也是财富原动力周末活动的主持人。他常为亚洲各地的成功企业家主持研讨会和私人训练课程。著有亚太地区的畅销书:《瞬间致富》》
目錄 :
简体版推荐序
推荐序
作者序│走对自己的财富之流
审译者推荐 省去更多摸索的致富原理∕许耀仁
前言 如何阅读本书
第1部:你的财富河流
像我这种人,该走什么致富路径?
1.你懂得什么是财富吗?
何谓财富?为什么我们拥有愈多钱,就有愈多的机会失去它?行动与吸引力
2.你觉得自己幸运吗?
运气、关键时刻,以及为什么要依循你的路径。吸引力的力量
以及“财富之流”的七种现象
3.财富方程式
财富创造的基本原则,以及我们如何创造(和失去)我们的金钱─价值创造的相反面以及杠杆借力
4.8种财富之流
八种典型以及五种频率
第2部:顺流致富的人生:
八种典型以及三十八位财富创造者的故事
5.创作者的致富轨迹
汤玛士.爱迪生、华特.迪斯尼、比尔.盖兹、史帝夫.贾伯斯及理察.布兰森
6.明星的致富轨迹
欧普拉.温芙蕾、马莎.史都华、阿诺.史瓦辛格、阿米塔布.巴沙钦及保罗.纽曼
7.支持者的致富轨迹
杰克.威尔许、迈可.埃斯纳、史帝夫.凯斯及梅格.惠特曼
8.媒合者的致富轨迹
唐纳.川普、戴维.葛芬、孙正义、亨利.克拉维斯及鲁伯特.梅铎
9.商人的致富轨迹
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区、约翰.坦伯顿及吉姆.罗杰斯
10.积蓄者的致富轨迹
班杰明.葛拉罕、华伦.巴菲特、李嘉诚、桑迪.威尔及保罗.艾伦
11.地主的致富轨迹
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洛克斐勒、保罗.盖帝、拉克希米.米塔尔及赛吉.布尔
12.技师的致富轨迹
亨利.福特、雷.克洛克、山姆.沃顿、英瓦尔.坎普拉德及迈可.戴尔
第3部:留下你的资产
你的人生路径如何导向你的人生目的
13.找到你的立足点
“财富之流”与动态平衡架构、十种不同层次的价值、企业成长的八个阶段
14.“财富之流”简史
这一切来自何处?用全新的观点看待你的机运
15.开启你的财富之流
开启你的“财富之流”区别五种频率,以建立正确的团队
16.调准你的财富之流
调准到你的“财富之流”:脑、我们如何体验时间,以及与你的团队、国家和产业循环同步化
17.留给后人的财富
为什么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都在捐出他们的财产?
“繁体中文版附录”找出你的财富原动力风貌
內容試閱 :
第2部
顺流致富的人生
八种典型以及三十八位财富创造者的故事
5.创作者的致富轨迹
“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创业吧。”─华特.迪斯尼
他们是创新的推手
在”财富原动力”图表上,”创作者”位居最上端,并座落在内倾与外倾中间。当然,创作者有两种:内倾的创作者是发明家,他们擅长发明,且能够同时间从事多项工作并处理多个新构想。诸如爱迪生、华特.迪斯尼和比尔.盖兹等内倾的创作者会完全专注于创作过程,并让其它人来经营他们的事业。
外倾的创作者是先驱者:他们创新但有焦点,不仅会创造产品,也会创造商业策略。像理察.布兰森等外倾的创作者拥有多种事业,但让别人来经营每个事业。这两种创作者很有远见,也很能透过其驱动力量和创新能力来激励他人。当他们能够自由创作时,便能增加最大价值。他们待在创作空间的时间愈多,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愈杰出。
天马行空的思考者
当创作者们能天马行空地思考时,将能有最出色的表现。他们能在制高点看清全局,且相信直觉的引导更甚于任何市场研究报告。以实现愿景的角度来说,他们的过份乐观是最大的优点,但以他们认为别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的角度来说,这种过份乐观就是他们最大的缺点。也因此,创作者常常虽然成功地创新了些什么,但却因为执行不当而失败。
创作者具有天生的直觉力,所以有沉浸在自身创造力之中的倾向,而这往往会引起与别人之间的摩擦。他们是宏观思考者,而这也表示他们常会缺漏许多细节。他们的内在驱力能激发其创造力,但是这驱力也往往使其它人感到困惑或会搞得旁人筋疲力尽。也由于拥有这把双面刃,创作者常被别人认为既是最好的沟通者,也是最差的沟通者。
创作者很会开始事情,但通常不擅长于把事情完成;他们的热情总是被下一件大事占据,因此许多创作者也会过度扩张。他们常能想到可让他们成功的伟大构想,但却在构想被适当执行之前,就半途而废而改专注于另一件「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上。结果,许多创作者手上有一堆只完成一半的作品,但还一直在开始下一个大案子。
许多创作者也自以为他们是自己所属领域中最优秀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脑袋总看似能比周遭的人更快想出解决方案或达司或走上某个职业生涯,然后就从此被它捆绑住而动弹不得。成功的创作者们都建立起一个架构,让他们可以每天待在自己的创作天地中,让优秀的团队及合作伙伴来帮他执行。他们了解自己能传递的价值是什么,而且很清楚自己必须透过权益、专利和商标来拥有这个价值。他们也很慷慨地与别人分享成果,因为他们知道,唯有透过他人的努力,他们的作品才能受到完全的杠杆借力。
汤玛士.爱迪生(THOMAS EDISON):“门罗公园的精灵”
当今世界能有电可用,是爱迪生坚持不懈地将醒着的每一刻投入他热爱的事:「发明」的结果。他是个技艺高超的创作者,也是史上最多产的发明家之一(他一生拥有一○九三个美国专利以及一千三百个外国专利),他最有意义的创新行动是为创造活动建立了一个产业流程─在门罗公园(Menlo Park)开创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
爱迪生早年是个电信操作员,一八六八年他二十一岁时,他为他的第一项发明─「电表记录器」取得了专利。两年后,美国电信公司(American Telegraph Company)前总裁马歇尔.利费茨(Marshall Lefferts)看到爱迪生的前途,便决定资助他。爱迪生没有把这些钱用来营销他已有的作品(许多较不成功的创作者可能无法抗拒这么做),反而用来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工作空间,并雇用一位名叫查尔斯.贝奇勒(Charles Batchelor)的英国数学家以及一名叫约翰.克鲁卫斯(John Krueis)的瑞士机械师,来增加他的发明产能。
八年内,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已经为四十五项发明取得专利,包括股票打印机及四工同步发报机等。他知道真正的创意总出现在别人放弃很久之后,所以他经常锁上实验室的门,并且告诉他的工作人员,在自己处理的案子有突破之前,不可以离开。
到了二十九岁,爱迪生已经因为各项发明收取的权利金而变得相当富有,他搬到了门罗公园,继续把赚到的钱投入发明更多东西,他说:「我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赚足够的钱,来创造更多的发明。」爱迪生就是在这个地方将成功创作者共同的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他在一个构想还没成为现实之前,就能借此获利(这在比尔.盖兹的时代叫做「蒸汽软件」〔vaporware〕)。举例来说,他在来年就开始为留声机申请专利─那时他还没发明出真正可用的留声机;而在一八七七年,他就透过一只权利与报酬合约,说服一个国际财团提供他资金来发展可销售的照明系统─那时他还没发明出灯泡。
只要够努力,伟大「创作者」的承诺总是能实现。那一年,爱迪生发表了留声机,来年,他发表了灯泡。在这两个案例中,他都是透过在门罗公园的团队来实现这些发明,而且他经常将别人在当时的发明做些商业性修改,然后自己申请专利。
因此,当他为灯泡申请专利时,美国专利局裁定,爱迪生的专利是以另一位发明家的作品为基础,因此专利无效。这场专利官司拖了六年,直到最后,一位法官裁定爱迪生在他的灯泡中使用了白热丝,这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正当改良。尽管如此,约瑟夫.斯旺(Joseph Swan)在英国击败爱迪生,获得类似的专利,所以爱迪生便与斯旺连手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叫「爱迪斯旺」(Ediswan),在英国营销灯泡。
一八八九年,也就是爱迪生发明早期的电影摄影机那一年,他成立了爱迪生奇异电器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ic)来营销他发明的东西。三年后,他与「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合并,创立了奇异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爱迪生没兴趣亲自经营公司,他继续只专注于发明之上。后来,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创造了超过一千项的新发明,包括直流电发电机、电计量系统、碱性蓄电池、水泥制造设备,以及第一部有声同步电影。
爱迪生专注在发明更多东西─而不是去管理他已经发明的东西的这个决定,对他公司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吗?一八九六年,「道琼工业指数」成立,奇异公司是榜上的十二家公司之一,到今天,它是当初十二家当中唯一仍在榜上的公司─事实上,奇异公司是当今全球第二大企业,二○○四年营收达一五二○亿美元,资产超过七千五百亿美元。
在二○○五年,爱迪生创办这家公司已超过一百年,《富比士》杂志在他们的「全球最佳标竿企业」名单中,将奇异公司列为第一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当今世上的大企业也是奇异公司在创立后的二十年间开办的,其中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等。在本书后面有一章也将讲述一九八○和九○年代担任奇异公司执行长暨董事长的杰克.威尔许的故事。
华特.迪斯尼:”咆哮的老鼠”
「创作者」型的人往往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的创造物─而掌握其作品的所有权是其优先要务。华特.迪斯尼可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学到这个教训,他在二十二岁时发现,他与「环球影业」签订的一笔发行交易,让他丧失了对他获奖的卡通作品《幸运兔奥斯华》(Oswald the Lucky Rabbit)的权利。
一九三○年,二十九岁的迪斯尼与哥伦比亚影业(Columbia Pictures)签订了一笔每部影片七千美元的发行交易,影片的主角是他在失去奥斯华后想出来的人物(一只叫米奇的老鼠),他同意拆帐,但坚持保留对这只老鼠的著作权。他在一九四八年表示:「米奇对我来说是个独立的象征。这个小家伙在必要的情况下诞生,他真的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当「创作者」型的人有了可变现的创作物时,就可以透过杠杆借力的方式来创造更多东西。虽然迪斯尼本身是个卡通画家,但他在米奇诞生后,就开始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杠杆借力。同样在一九三○年,他出版了《米奇老鼠故事书》,后来销售了将近十万册。他也与国王影业(King Features)签约,要将米老鼠发展成连环漫画。他雇用了一名经纪人叫凯.卡门(Kay Kamen),这位经纪人授权「全国乳品公司」制作米老鼠冰淇淋卷筒─后来第一个月就卖掉一千万个卷筒。
不到一年,迪斯尼单单透过米老鼠的代言费,就让净获利三十万美元,这在一九三一年可是非常惊人的数目─尤其是这个人物的诞生不需付出成本,只需要迪斯尼的创作想象力。
对所有的「创作者」而言,持续创作不仅是一种天生习性,也是增加动能的路径。整个一九三○年代,迪斯尼与一群有才华的卡通画家,一起创作出许多迪斯尼人物。一九三七年,这个团队创作了全世界第一部卡通电影《白雪公主与七矮人》,它的预算史无前例地达到一百万美元,但在第一次发行就赚了八五○万美元。(这部电影此后总共重新发行八次,曾在四十六个国家播放,又创造了一亿美元的收入。)
迪斯尼在他的创新领域中仍然领先一步,有了适当的卡通制作团队后,他将创作力及十万美元的获利投入位在加州伯班克市(Burbank)、占地五十一英亩的工作室,迪斯尼称这个地方为「白雪公主盖的房子」,并开始大量生产高成本的卡通。然而,尽管在外界眼中迪斯尼很成功,但他持续花掉赚到的每一分钱,到了一九四○年,他的工作室累积了四百五十万美元的债务。虽然后来的公开上市暂时减缓了现金压力,但到了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迪斯尼待在好莱坞三十年后,他的公司仍然在现金很紧的窘迫情况下苦撑。
跟其它成功的「创作者」们一样,当公司开始透过新的方式来对其创作物进行杠杆借力时,成功就会降临。一九五四年,迪斯尼与美国广播公司(ABC)签署了一份长期合约,要开设一个迪斯尼乐园电视频道。这频道开播第一季就有三千万名观众,而这接着大幅提升了迪斯尼产品的销售量,最后彻底改变了迪斯尼的现金流量。在一九五○年代中期,米老鼠耳朵饰品的销量是每天两万五千个。
尽管让迪斯尼影视制作公司上市已产生不少获利,但迪斯尼可不满足。他试图说服迪斯尼的董事会出资筹办一个以迪斯尼人物为主的主题乐园,但没有成功,后来他砸下毕生积蓄,创办了一家独立的公司,也就是华特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Inc.),并在加州阿纳海姆市筹办迪斯尼乐园。
一九五五年开张时,迪斯尼乐园感性地回顾了让迪斯尼成功的两个作品:米老鼠和白雪公主城堡。这个乐园跟迪斯尼的其它初创事业一样,也花光了所有预算,原本的造价预算是五百万美元,最后却花了一千七百万美元;然而,也跟他的其它事业一样,市场的反应远超过专家的预测,乐园在第一周就涌进了十七万人。今天,在米奇诞生的七十五年后,华特迪斯尼公司市值达五百亿美元。
比尔.盖兹:”世界首富”
亿万富翁会创造千万富翁,这位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则可说已经创造出许多亿万富翁。保罗.艾伦和史帝夫.鲍尔默是盖兹的高中和大学同学,他们都成了亿万富翁(艾伦在一九七八年离开微软,但现今仍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跟所有成功的「创作者」们一样,盖兹也专注于自己最有热忱和贡献的领域:创新,并将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其它人。过去六年,他一直是微软公司的「首席软件架构师」,他专注于自己最擅长也最热爱的事情:创造未来。
打从一开始,盖兹便遵循着爱迪生和迪斯尼的脚步,投入一个他很热爱的成长中产业(以他来说是「软件」),然后建立一个能够持续产生一个又一个新创作的创新机器。盖兹体认到,身为一个创作者,他的新产品的最大价值,就是成为其它人可以轻易地用来借力的杠杆。
举例来说,创办微软公司五年后,盖兹于一九○年与IBM合作完成了MS/DOS交易,让他看见销售操作系统给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潜力。当MS/DOS推出时,微软只是个市值七百万美元、员工四十人的小公司。相较之下,身为个人计算机先驱的苹果公司已是推出Apple III的上市公司。到了一九八二年,苹果计算机的营收已超过十亿美元。
然而,苹果计算机继续将他们的软件和硬件绑在一起,排除其它可能性─他们试图一手掌握公司的创新面和经销面。当苹果计算机在一九八三年推出第一部有图形使用者接口和鼠标的「LISA」计算机时,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 1.0,并以批发的方式卖给市场上的许多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导致苹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接下来二十年的市占率下滑到不到3%,而微软的市占率则攀升到超过93%─虽然事实上苹果推出的产品比较优异。
将团队和他人的发明商业化,然后做杠杆借力,让整个硬件产业来协助销售他的产品,这种做法让微软公司现在享有将近四百亿美元的销售额。
过去二十年间,有非常多聪明又天才的创业者进入软件市场,何以比尔.盖兹能胜过其它人,达到如此巨大的成功?这是因为他不管周遭众多吸引他分心的事物,坚定地专注于找出商业价值,并对此价值进行杠杆借力。
过去十五年,盖兹面临很多让他分心的事:从竞争者到产业变化、因特网兴起,以及有关单位致力于要分割微软公司等。从一九九○年开始,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展开调查,要找出可能违反竞争的商业做法时,微软就一直被美国和欧洲的其它公司及州政府控告─而且通常会控告成功。二○○○年六月,美国地方法官汤玛士.杰克森(Thomas Penfield Jackson)命令微软分拆为两家公司。二○○一年六月,整整一年后,上诉法院才推翻了这项判决。
创作者经常抱怨他们无法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因为周遭有太多让他们分心的事。但盖兹面临着挥之不去的公司被拆解威胁,而且他的账面身价从网络泡沫高点以来已大幅减少三百亿美元左右,他比大部分的人有更多让他们烦心的事,但却仍然每天坚定地专注在继续创新之上。
这种持续的专注力不仅来自于选择只做他热爱的事,并严守这个纪律,也来自于他已经建立好的流程,可以从他进行中的创作计划产生现金。穷困的创作者们会把所有现金都卡在他们的创作中,但盖兹每一季都会卖掉一部分的微软股票(其中的两千万股─因此每一季都有超过五亿美元的现金放入他的口袋)。有了这样的现金流,不论微软公司的未来如何,他都能确保个人财产是安全的。
盖兹巩固他个人的现金流,并从事他热爱的事,因此一直处于他的「财富之流」中。他已承诺将绝大部分自己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五一○亿美元,捐赠给「比尔与梅琳达盖兹基金会」。这将是他未来要留给后世的遗产,从二○○八年开始,他也专职投身基金会的工作。你将能在本书后面的故事中,不断看到这种有效创造财富进而捐赠财富的历程。
贾伯斯:”赚到十亿美元,不是一次,不是两次,而是三次!”
贾伯斯与沃兹尼艾克在一九七六年创办苹果计算机时,决定用传说中激发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理论的水果来为公司命名。从那一刻起,贾伯斯的创业生涯就一直是一场狂暴的对抗地心引力之战─而且从他后来达成的事来看,地心引力输了。
从苹果创办之初,贾伯斯便展现了成为伟大创作者所需的坚韧和足智多谋特质。他知道他们没有专业技术或资金来建立事业,所以他找来了当地一个名叫麦克.马库拉(Mike Markkula)的创投业者,此人买了苹果的股份,后来并成为执行长。他顺利带进了硅谷最杰出的公关高手雷吉斯.麦肯纳(Regis McKenna)来营销Apple II,并在接下来五年,继续为苹果公司寻找最优秀的人才和良师益友。马库拉负责公司早期的资金来源,并让苹果公司在一九八○年上市。
贾伯斯在创业之初就假设最好的构想早已存在于市面上,因此,他也跟全录公司谈判,要他们授权苹果的工程师进入全录的PARC中心,而苹果会首次公开发行之前的股价,卖一百万美元的苹果股票给他们。正是从这次拜访,贾伯斯收集到当今个人计算机基本构造背后的构想:图像化的接口、鼠标和光标。
苹果上市当天,因为搭上了PC浪潮,贾伯斯身价暴涨到两亿一千七百万美元。然而,每一种类型都有其致命伤,而贾伯斯的致命伤也曾绊倒他。有野心的创作者可能因为与团队特质格格不入而跌倒─尤其是在团队目前正在操作的商业模式成效不彰时更是如此。当IBM带着微软的软件,领导PC制造商向苹果宣战时,贾伯斯还是继续坚持苹果的软件和硬件必须绑在一起销售─这让苹果不能以软件公司或硬件公司的身份,以这产业中其它人的力量来借力使力。结果,IBM个人计算机部门在进入市场后不到两年,其营收就已赶上苹果。
这时苹果是一家十亿美元营收的公司,而由于贾伯斯认为只有自己最聪明(创作者经常如此),所以继续根据直觉鞭策他的产品开发团队。苹果计算机营销部最高主管迈可.莫瑞(Mike Murray)评论说:「贾伯斯所做的市场研究就是每天早上照镜子。」在销售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下,贾伯斯的管理作风被董事会视为负债,于是在一九八五年,他被撵出九年前亲手创办的公司。
这对于别的创作者而言,可能代表故事已曲终人散,但在坚毅的贾伯斯身上并非如此。离开苹果后,他创办了NeXT,提供个人计算机给教育市场。苹果控告贾伯斯违反竞业条款,使得贾伯斯说:「很难想象,一家有四千三百多人、市值二十亿美元的公司竟不能与六个穿牛仔裤的人竞争。」
贾伯斯留下一股苹果股票,其余全数卖掉,而后来苹果公司也持续衰退,到一九九六年时其市占率已从20%下滑到5%以下。同时,贾伯斯也在为NeXT所苦,因为在试图推广他的新计算机时,烧光了投资人的两亿五千万美元。
贾伯斯创办NeXT的同一年,大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正想要卖掉他拥有的一个计算机动画团队。迪斯尼拒绝了以一千五百万美元买下50%股份的提案,而以三千万美元售予罗斯.佩罗特(Ross Perot)及Phillips的交易谈判也告失败。最后,贾伯斯与卢卡斯谈判以一千万美元以下购买这家公司,他认为他有能力营销这个团队设计出的动画用高阶计算机。
贾伯斯保留92%的股份,其余8%则到了埃尔维.史密斯(Alvyn Ray Smith)和艾德.凯特穆尔(Ed Catmull)两位创办人之手。这家公司被重新命名为「皮克斯」(Pixar),开始营销皮克斯影像处理计算机给医疗市场,不过不太成功。在一九八九年时,皮克斯每个月要亏损一百万美元,NeXT也没好到哪里去,而贾伯斯发现自己卖掉苹果股票时所得的一亿五千万美元已剩不到20%。以公司亏损的速度,不到两年他的财产就会归零。
贾伯斯采取了激烈的手段,将皮克斯的硬件部分以数百万美元卖掉,认列了大笔亏损。在这种时刻,大部分的人大概就放弃了,但贾伯斯坚持不懈,他保留核心团队,并想办法运用他们的动画才能来赚钱。这种坚持似乎获得了回报。他们制作的一部短篇动画电影─《锡玩具》(Tin Toy)获得奥斯卡奖;一九九三年,迪斯尼同意与皮克斯合资制作一部叫做《玩具总动员》的完整版电影。然而,这胜利很短暂,因为迪斯尼看了草稿后丧失了信心,后来便停止《玩具总动员》的制作。来年,也就是一九九四年,是贾伯斯生平最糟糕的一年。
一九九四年,因为一次直升机坠机事件,迪斯尼失去了包括营运长法兰克.韦尔斯(Frank Wells)在内的四名高阶主管。这件事的余波是,动画部的最高主管杰弗里.坎兹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与迈可.埃斯纳闹翻,他干脆走人,后来跟史蒂芬.史匹柏和戴维.葛芬创办「梦工厂」制作。于此同时,贾伯斯一方面努力试图让《玩具总动员》重回轨道,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关闭NeXT的制造设施和销售营运部。NeXT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离开,而再次增资的一亿美元也蒸发掉了。从坎兹伯格最初谈定的交易开始,到《玩具总动员》能重回迪斯尼的规划之中,这部电影必须赚得至少一亿美元,皮克斯才能有些许获利,而这数字超过迪斯尼过去任何电影的票房。即使如此,贾伯斯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他相信《玩具总动员》不仅会成功,也会让他能够将皮克斯上市,募得更多资金。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玩具总动员》一上映便获得极大喝采,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电影,在电影院和出租录像带创造了四亿五千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而贾伯斯的资产净值也攀升到四十亿美元以上。
二○○六年一月,迪斯尼(十年前拒绝以一千五百万美元买下皮克斯公司50%股份的机会)以市值七十四亿美元的股票向贾伯斯买下了转型的皮克斯,让贾伯斯成为迪斯尼的最大个人股东,并且第三度成为亿万富翁。
理察.布兰森
「特立独行的亿万富翁」
我们要如何确保自己能够持续停留在竞赛里?理察.布兰森现在已经拥有超过两百家公司,他的维京集团营收超过八十亿美元以上。布兰森是个专门创造公司而非创作新发明的创作者,他是个能在棘手的情况下,透过以自己来借力使力突破现状的大师。
在一九九二年维京航空开张八年后,他们需要募集一千万美元来买座位后的影音播放机组,以便维持市场竞争力,但当时全球经济正陷入衰退,所有募集资金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布兰森决定做最后一搏,他打电话给波音公司的执行长菲尔.康迪克(Phil Conduit),说他想要买十架新波音747-400s,但条件是波音公司必须在经济舱的座椅背后安装影音播放机组;接着他也对空中巴士公司(Airbus)重复了同样的做法。这两家公司都很欢迎新订单,所以很快就同意了。事后布兰森曾评论说:「我们发现要拿到四十亿美元的信用额度来买十八架新飞机,比获得山千万美金信用额度来买座位后的视讯播放机组要来得容易。」
维京公司成立于一九六年,原本是出版一本学生杂志,后来变成了邮购事业。邮购事业开始后不久,就发生了为时六个月的邮政人员罢工事件。罢工开始后的几天内,布兰森开设了第一家维京唱片行。唱片行接着变成在一九七二年开办的维京唱片公司,陆续签下了迈可.欧菲德(Mike Oldfield)的《管钟》专辑、性手枪乐团(Sex Pistols)、文化俱乐部乐团(Culture Club)、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及其它热门乐团。但是在一九七九年,就在维京要开花结果时,利率飙升,经济衰退接踵而至。虽然商店亏损且现金流紧缩,布兰森仍决心要让维京成长。在决定要创办维京航空时,他还欠银行将近三百万英镑(约四五○万美元)。
一九八四年,在维京租来的巨型喷射飞机抵达英国的后一天,这架飞机便撞上一群飞鸟,毁损了其中一个引擎。由于飞机尚未获得民航局的核准,引擎没有保险。在得知替换引擎要花六十万英镑后,布兰森打电话给Coutts(维京的银行),恳求延长他们的三百万英镑透支,以便支付引擎的费用。几天后,这架飞机展开首航,也获得民航局的核准,但布兰森返回伦敦时,发现会计经理克里斯.拉许布鲁克(Chris Rashbrook)站在他的门口,他告诉布兰森─Coutts会让维京所有透支的支票跳票。
布兰森动员他的各个子公司来调度现金,发挥他们的极限;在度过这次千钧一发的危机后,布兰森在一九八四年决定引进专业的经理人唐.库克珊克(Don Cruikshank)及崔佛.艾伯特(Trevor Abbott)。艾伯特成为布兰森的大掌柜,持续为布兰森找到要让公司继续成长所需要的资金。首先,艾伯特联络各家银行,将维京的透支贷款扩大到三千万英镑,接着为了募集更多资金,维京集团在一九八六年挂牌上市。此时,这家拥有四千名员工,营收一亿八千九百万英镑的公司在上市后募得了三千万英镑,布兰森后来将其中一部分用来资助维京航空。
来年,艾伯特向丰业银行(Bank of Nova Scotia)申请了另一笔一亿英镑的贷款,以买进Thorn EMI的股票,因为布兰森想要收购这家公司。艾伯特和布兰森开始在公开市场上买进Thorn EMI的股票,到了一九八七年十月,他们已花了三千万美元─而这时,股市崩盘了。
维京的股价几乎腰斩,从一六○便士跌到九十便士,Thorn EMI的股价也从七三○便士跌到五八○便士,三千万英镑的投资现在只剩一千八百万英镑。银行要求立即支付五百万英镑的现金。面对需要处理的重大亏损,布兰森放弃买下Thorn EMI的想法,事实上到了一九八八年,透过股票市场所能募集到资金已相当贫乏,而且上市公司有许多缠人限制,因此,布兰森选择买回维京公司,他设定一四○便士(比起市价溢价七○便士)的价格,让所有在上市时买进股票的人都不会有亏损。艾伯特安排了几个授信来源,获得三亿英镑的透支贷款,而维京再次成为私人公司。
在创立维京公司二十年后,布兰森再次获得自由,以及一家负债超过三亿英镑的公司。
所有的创作者们都知道,金钱就藏在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之中,而只要当中的价值被解放出来,现金流就会涌入。布兰森回忆说:「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出售维京航空和维京唱片的股份,来降低巨大的债务。」
布兰森将十家大型商店的50%股份以一千两百万英镑卖给WH史密斯集团,并以这笔钱立即降低维京航空的借款。他又以三千六百万英镑将航空公司的10%股份出售给日本的一个旅游集团,并以一亿英镑的价格将维京唱片25%的股份卖给日本的富士产经集团Fujisankei)。透过与富士产经集团的交易,布兰森证明了公司价值与股市价格之间无绝对关系,他不仅偿付了一些债务,也证明维京唱片其实拥有四亿英镑的身价,而不是仅仅一年前整个维京集团在股市的一亿八千万英镑价值。
尽管有了额外的现金,维京继续进行各种交易来解决债务,而布兰森则继续让他的音乐和航空事业不断成长。到了一九九一年,维京在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的透支增加到五千万英镑以上,即使如此,布兰森仍不曾让现金流压力阻止他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一九九一年时,滚石乐团(Rolling Stones)获得可自由签新约的资格,艾伯特就向花旗银行贷了六百万英镑来支付签约费,而这笔钱在来年四月就必须偿还:「我们过得非常拮据,根本管不到明年四月的事。」
来年,在劳埃德银行的透支已扩大到五千五百万英镑。维京航空需要再增资三千万英镑,而景气衰退再度造成影响。最后,由于现金流压力已达临界点,而维京唱片已累积相当高的价值,于是布兰森决定将整家公司以五亿六千万英镑的价格卖给Thorn EMI。在一九九三年,也就是创办维京的二十五年后,布兰森终于摆脱负债,而且在银行还有五亿英镑。他在反思过去二十五年时说:「我们很幸运,每次出事时,我们都比银行先跳一小步。」
随着时间过去,布兰森的赚钱能力有惊人的增长。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让维京唱片变成十亿美元的事业,却只花几分之一的时间便让维京航空公司和维京行动电信公司达到相同的成绩。二○○○年时,布兰森融资一千万美元在澳洲创办了蓝维京,四年后他让公司上市,市值达二十三亿美元。一九九九年,布兰森创办了维京行动电信,英国有线公司NTL在二○○六年用十七亿美元买下它─不过仍保留维京品牌。布兰森也拥有维京行动71.2%股权,这笔交易让他获利十亿美元以上,而且每年他还因为授权品牌而持续收取一千五百万美元。
爱迪生、盖兹及贾伯斯创造出「发明工厂」,让自己能拥有源源不绝的新发明,而当公司的吸引力成长时,他们便能从这些发明撷取价值;布兰森则以类似的方式创造了「企业工厂」,让自己拥有源源不绝的新公司,当维京品牌的吸引力成长,他便能从这些新公司撷取价值。时至今日,维京每年都持续吸引数以千千既计的新提案。
当新的机会持续涌进时,布兰森会将焦点投向何处?二○○六年九月,布兰森宣告自己将投入三十亿美元来对抗气候变迁,维京航空和维京火车未来十年的获利,都将透过一个新的投资基金─维京燃料(Virgin Fuels),投资于发展再生能源技术之上。
创作者总结
○主导的财富频率:发电机
○行为倾向:内倾/外倾
○思维倾向:直觉思维
○财富创造关键:建造更好的产品
○次要类别:技师、明星
○优点:有远见、有创造力、乐观、有激励作用、能鼓舞别人、可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很快产生收入、非常擅长开创新事物。
○缺点:对时机的敏感度较差、常对他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过份乐观、容易分心、很快花光所得、非常不擅长把事情完成。
○成功之道:在能够自由创作,有团队能协助执行,以及帮忙看紧荷包时会有最出色的表现。若能在可让产品和事业开花结果的创作团队的协助之下,持续专注于从开始发想到完成商业化的创作过程时,就能胜出。
○失败导因:创作者型的人的失败,往往来自于试图掌控太多事情、跑太快,或对团队有过高的期待。创作者型的人常会搞得团队成员筋疲力竭,或者在前一个构想能实际创造出现金流之前,就又有新的构想。当团队进入执行阶段时,创作者经常是管理上的不利因子,因为他往往会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其实是人事或流程问题时,仍想为碰到的问题找到有创意的解决之道。
许多创作者之所以永远无法起步,是因为他们以为靠自己就可以做所有事,而从来没有投资时间找到正确的良师益友和支持者。有些创作者则是因为太叛逆或个人主义而被打压(通常早在小学时候就开始),因此压抑自己的创作热情,并从事可以让他们保持低调的普通工作。
创作者的顺流致富策略
⑴建立自己的财富基础
创作者型的人在运用其创造能力时,会极度有生产力,然而却可能只投资很少的时间在这部份。身为一个创作者,你的第一要务就是建构一个能支持并执行你想法与计划的团队。
创作者型的成功人士们都有资金来源与支持者们随时待命,准备为他们的新计划提供资金或任何支持。他们也有合适的生意伙伴,能协助他们把新产品营销到市面上。此外,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脑力激荡团队,因此通常能激荡出比光靠他们自己想还更棒的点子。
⑵财富创造的关键时刻
创作者需要尽可能多投资时间去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以及发想新的创意、产品与策略。没错,去做对你而言觉得最好玩的事。这部份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你会有热情的市场─你能想象自己全心投入、吸引到相关的人事物……,即使钱已经不是重点时仍是如此。
⑶创造价值
透过「创新」创造价值的方式,是让你的事业或产品的独特卖点的价值差达到最大。「商业价值」与「独特性」不同,商业价值指的是能让他人以创作者的产品为杠杆来借力使力创造利润的可能;这是你给出去的价值,而不是你得到的价值。光是做到这一点,就能倍增你的收益。成功的创作者们都能找出并建立他们能完全掌控的利基市场,而这表示要把市场缩小─因为你是无法拥有整个市场的。其它事都是其次─不管是日常营运还是系统建构,都有其它人可以做,而且会做的比你更好。
⑷价值的所有权
在透过杠杆借力使力之前,你需要拥有你或你团队创造出来的产品的所有权,可能是商标、版权或是专利。确保自己拥有所创造的事物,否则你产生的现金流都将无法持久。
⑸杠杆借力
外倾型的创作者可能会透过创立事业的方式来支持他们继续创造新产品,可用的杠杆方式为透过配销网络与大量生产来倍增其市场接触度,并藉由营销与合伙关系来放大其品牌与善意。内倾型的创作者则需要透过与经销商签订授权协议书的方式确保其权益,因此需要与媒合者型的人合作。
⑹巩固现金流
世上有许多创作者因为没有依循此策略而错失其财富,在乱流中不断打转。也有很多创作者虽然找到借力使力的方式,但却忽略了最终的关键要点:拿到自己该拿的部分。创作者型的人的现金流主要会来自专利权利金、授权费、公司利润或股权等。你会需要在急着冲出去想要征服世界之前,先确定钱会从哪儿来以及何时能拿到钱等事项。
值得学习的创作者
爱迪生(奇异公司)、迪斯尼(华特迪斯尼公司)、比尔.盖兹(微软)、史帝夫.贾伯斯(苹果计算机/皮克斯动画公司)、理察.布兰森(维京集团)、赖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Oracle〕)、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马克.伯奈特(Mark Burnett,马克伯奈特制作公司〔Mark Burnett Productions〕)、乔治.卢卡斯、史蒂芬.史匹柏(梦工厂)、杰弗里.凯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梦工厂)、安妮塔.罗迪克(Anita Roddick,美体小铺〔Body Shop〕)、那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印度Infosys软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