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4.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編輯推薦: |
培训是企业的造血系统。
大多情况下,老板们学完后很兴奋,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乃至建章立制。但是,高管和团队因为没有和老板同步学习,对老板的很多想法和计划不理解、不认同,落不下去。如果强行硬推,就会导致团队不满乃至人员流失。破解落地难题已经成为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落地》直戳中小企业落地的痛点、难点,以企业家、高管和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为着力处,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作为主体内容,致力于生发一个同修互生的企业生态圈,打破企业上完课之后难以消化、难以操作、难见实效的瓶颈。通过变人、变事、变氛围,打造思想统一、上下同欲、 高效执行、业绩倍增的超强战斗力团队。
|
內容簡介: |
参加培训课程是企业家自我提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现实情况是,上完课之后,老板们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去建章立制。但是,团队没有和老板一起学习,无法同频共振,对老板的想法却不理解、不认同。如果高压强推,将导致团队不满,造成人员流失。如何帮助企业把课程内容落地,成了培训行业的普遍难题。
如何开启员工的心门,让团队干事走心?
如何让员工拥有归属感、责任感和价值感,打造命运共同体?
如何变一次培训为三重效果?业绩提升、人才孵化和文化沉淀?
《落地》直戳中小企业落地的痛点、难点,提出让老板和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着力课后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营造同修互生的企业生态圈,打破了培训难消化、难操作、难见效的魔咒。
变人、变事、变氛围,90天见证一个思想统一、上下同欲、业绩倍增、自动运转的超强战斗力团队。
|
關於作者: |
钰坤,本名施星辉。成长型企业研究者,阳明心学传播者。1976年出生,江苏泰州人。1997年、2000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研究总监、中国企业俱乐部道农研究院副院长、正和岛研究院总监等职务;曾参与创办《学习型中国》杂志,并担任总编辑。
林欣然, 从业十余年,国内企业培训业资深讲师。
|
目錄: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落地”之痛
学不对,落不好
六大误区
七大思维死穴
超越执行力
落地≠执行
第二章 落地的秘密
基于人性
种因促缘
打造引爆状态的场
90天塑造新习惯
用国学改变人
第三章 以心为本
心性管理
孝启人心
落境界
落信念
第四章 老板的自我革命
鹰的重生
自我革命
日志达人
第五章 落地就是人的改变
业绩提升的背后
老板变,员工跟着变
员工才是最好的产品
如何改变90后?
第六章 落地三大思维
元思维——反求诸己
开放思维——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力量
节奏思维——不急不停
第七章 生态圈:精神共同体的长成
从同学到同修
标杆学习
90使者——播种机
让圈子动起来
生态圈的本质
第八章 神奇日志
日志的由来
当代的“功过格”
老板的心性功夫
自我管理的利器
第九章 破茧成蝶:组织变革的可能
机制——生发的力量
生发系统的系统
落地委——组织的落地
第十章 结缘玖零
落地的时代
长河豪门,百万级学费的背后
祥瑞祥,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后记
附录 落地先锋
|
內容試閱:
|
五月的北京,九华山庄。
虽然我参加各种论坛和培训大会已经多次,但这次的三千人大会,还是让我非常意外。
首先,四位主持人中,除了一位算是外请的专业主持人之外,其余三位均是这次大会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老总。他们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主持得非常流利,颇有春晚主持人范儿。
其次,早上两场的演讲嘉宾,其中有一位知名企业家。她在演讲中坦言自己并非被主办方邀请,而是被她的客户邀请,而她的客户是谁呢?是主办方的客户。
第三,下午的培训,并不是什么知名财经作家、常上媒体的企业高管、高大上的学院派教授,而是主办方的受训企业的代表。他们都有自己的拉拉队,有自己的队服,有简单的热场表演……虽然时间不长,但你还是会恍惚,这到底是一个培训大会的会场,还是一场嘉年华。企业代表的发言内容大都是接受培训之后,他们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走了哪些弯路,有些什么收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不断加强是他们常用到的说法。说实话,这也算不得精彩和意外,基本上在一些企业浮夸的年会上,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不过,几乎每一位发言者最后都会亮出几张表,展示接受培训之后的同比业务增长情况。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月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有个公司2月份的同比增长居然达到338%。
这到底是谁的主场?为什么受训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方,心甘情愿甚至兴高采烈地为乙方助阵;而乙方作为主办方,借助了甲方的力量,设了个开放论坛,而且还收费,还满员。
这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市场上的甲乙方关系,更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培训企业和受训企业的关系。受训企业不仅上台分享,而且还对培训企业的培训质量给予肯定,用的是自己的业务增长数据,确实少见。
这家培训机构的名字叫玖零,他们培训的核心精神就是落地。这也让我带着对企业观察的兴趣,深入研究他们、走近他们、走访他们的客户,了解“落地”这个无论在战略执行还是在培训起效上,都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他们如何做得这样出奇,这样漂亮!
感谢玖零给了我巨大的信任,允许和创造条件让我去参与他们的课程,有机会接触他们的客户,去了解他们的运行特点,这一切都是这本书的由来。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落地”的书?
“落地”不是一个新词。在很多语境中都能见到,比如管理落地、计划落地、思想落地等。在这些语境下,“落地”往往是“执行”的同义词,表达着类似的含义,即一种成型的、明确的观念或设想,通过落地转化为行为和结果。
“执行力”被很多企业家视为压倒一切的管理难题。对此,很多人认同“三流战略,一流执行”的说法。企业家的注意力和管理的侧重点,大多聚焦于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上面。
执行力背后的逻辑,是管人、管事的控制化思维。虽然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无微不至、无远弗届,但是执行的最终效果并不是管理者能完全掌控的。它取决于员工的内心状态,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想打造出超强执行力的团队,管理的焦点就要从管理员工的行为转到塑造员工的心性上。因为,行动的意愿只能来自执行者本身,而不是发号施令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很长时间以来,在企业经营的传统思维中,“执行力”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老问题,要真正解决它,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入手。
首先,执行难的问题,是由执行力思维本身的困境造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过度强调执行力,才导致了组织体系中执行力衰减。正如,人们越是努力用手抓住沙子,反而会让它们更快地从指缝流失。
传统的“执行力”思维,是建立在一系列关于组织设计的基本假设之上。基于这些假设,形成了组织内部的责权利和资源配置、组织运作的特定方式。不破除这些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执行力的策略和目标就难以适配。化解执行力难题,必须在思维和组织上大胆地破旧立新,才能有新的想象空间。
在企业经营中,典型的运作框架是“战略—执行”的模式。此模式要获得预期的结果,取决于两点:一是战略规划本身的正确性;二是团队对战略的认知没有偏差,并在行动上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个模式的背后,是占主导的“命令—控制”式的层级思维,是自上而下的宣导、贯彻过程。事实上,没有一定程度的员工参与,决策是不可能真正被执行的,或者说会打折扣。在讲求个性与自我实现的时代,“战略—执行”的传统架构变得越来越有心无力,甚至南辕北辙了。
于是,新的“执行力”框架和方法论呼之欲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思维。
真正的“落地”是员工与组织在利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逐步一体化的过程。只有上下同欲地合一,才能让思想、文化、规划落地生根,产生实际的成果。“落地”不是传统思维中“执行”的某些环节,而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组。
以上是就企业经营来说,本书重点论述的是相对具体的领域:培训落地。本书关注的落地是企业家把所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在经营实践中加以使用,去推动绩效提升和组织再造的过程。
就落地成效而言,目前整个企业培训业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对很多学员来说,上课学习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自身的思想意识进步了。但是,学习如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营业绩和组织成长,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应该说,从课堂讲授到用出成果,中间有一些链条还是缺失的。
在多数情况下,老板们学完后会很兴奋,迫切想回到企业去运用,乃至建章立制。但是,因为没有和老板同步去学习,思想上不统一,部分高管和团队可能会不理解、不认同,老板的很多想法和计划就推不下去。如果强行硬推,就会导致团队不满,乃至人员流失。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企业培训。就本质来说,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必然表现为一连串的观念、行为的改变,但关键是如何改变,这是培训业的价值原点。破解落地难题,实际上已经成了培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据笔者观察,作为培训业的新军,玖零已经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价值的系统性探索。本书的目的,正是要为读者揭开玖零落地背后的秘密。 “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这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北宋大儒程颢对门人如何学有所成的点拨。“着力处”是指用力处、下手处;“得力处”则是收益处和变化处。
玖零落地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同”字。
首先,打造一个企业家与高管、团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的环境。“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在同一语境下的学习,为老板、高管、骨干“上下同欲、思想统一”打下了基础。这正是培训落地的前提条件。
其次,课堂只是落地的第一站,后续的跟踪服务、强化训练才是落地的主体内容。这就是玖零独创的“总裁版+销售人员版+90天训练”的系统模式。其中涉及人的改变、心性管理、老板蜕变、组织再造等多个方面。
第三,玖零的同学圈是一个同修互生的生态圈。培训业的传统模式,以讲师个人魅力推动为主导。因为讲师的日程很满,加之精力、体力的消耗,事实上离开课堂之后,无法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可以指引方向,学员必须学会走自己的路。学员的经营困惑,只能自己来解决,通过企业家彼此的切磋互助来解决。玖零落地方针:“走出去、请进来、寻不同”,正是让同学圈变成同修圈的重要纲领。这一点和很多热衷于资本运作的圈子截然不同。
从个人学到团队学,再到圈子学(社群学习),是落地由浅入深的过程。(社群学习,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学习的最新趋势之一。)
整个培训过程,时间不可谓不长,而企业家和其团队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一个从状态—心态—状态的转化循环。团队的状态改变,开始时往往是看得见的短期改变,会引发企业业绩的迅速提升。但是,如果状态改变没有内化为心态改变,再固化为持续的状态,这种改变将是一时的、浅层的。表现在一事、一人的效果上,不能沉淀为组织成长和文化落地,并非持续地落地。
因此,特定时间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只是真正落地的前奏。在玖零设定的第一阶段(时间是90天),很多企业体验到了落地思维和工具的价值。但就系统的落地来说,这个阶段充其量是一个准备阶段。
玖零倡导“变人、变事、变氛围”。但玖零只是变化的外因,只是在促变;真正的改变,来自老板自身和团队的内心蜕变。这当中,必然会经历痛苦、反复,如同毛毛虫的破茧成蝶,几经挣扎。当变化的动力真正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变化的方向坚定地指向生命境界的升华,一切的变化将会势不可挡,如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企业如同一个大公园,每个人的心犹如一块块园地。如果说在学习落地之前,许多企业的精神生态在恶化,而员工的内心如同杂草丛生的荒地,那么走入玖零的课堂,初期的功效如同洒了除草剂。先要去除芜草,才能让新绿生长出来。逐步地,当每个人的内心开始焕发生意,整个企业风气随之改良,乃至再造出新的文化。“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这可以说是落地的更高阶段,是组织由内而外的变革时期。
“落地的使用定义: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好的过程。”落地就是知行合一,是身心的合一、个人与组织的合一、战略与执行的合一。落地的效果,表现为三个层面的变化:业绩提升、人才孵化和组织再造。
玖零的努力,是培训业转型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尝试。不落地,则培训无出路,无发展。本书希望能对此做一个贴近的、客观的实证。
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把培训落地推向更高、更强的境界。
第一章 落地之痛
从2005年起,成荣芹就开始到处取经,上各种培训班,学习企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学习之后根本无法落地,当时她的状态只能用“痛苦”二字形容。随着“国八条”的出台,2012年餐饮业开始进入低迷期,河北恒倩实业旗下的餐饮业务经营状况急剧恶化,部分高端餐饮业绩下滑50%,对恒倩实业董事长成荣芹来说,那是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
1992年成荣芹下岗创业,凭借2万元起家。如今恒倩实业已发展成横跨餐饮、物流配送、汽配和生态农业的产业集团,年产值超过2亿元。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本靠家族、亲缘关系维系的管理团队,陆续加入了新人才,管理上日益出现瓶颈。最关键的是沟通出现了障碍。从外面学习回来之后,成荣芹自己什么都懂,但就是没有办法让员工理解和接受。说到底,好东西无法落地。
2012年年底,成荣芹在公司内部提出,2013年的年度主题是“成就员工”。如何让这个口号不落空,成荣芹颇为头痛。喊口号谁不会?如果企业自己都赔钱,你如何成就员工?
2013年3月—10月,成荣芹带着7位高管、100多位员工分批走进了90课堂。以前说成就员工,员工觉得没感觉。这种成就如何量化?怎么做才算成就?无法在员工中形成共鸣,更别提引爆他们了。在学习90课程之前,很多学员都处在一种“求落地、难落地”的困境之中。上完课之后,成荣芹在两家店进行业绩PK试验,明确了奖励政策,结果两家店都提前完成了任务,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半。
湖北金汉通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英是一个“学习专业户”。事业起步之后,她经历了一段管理摸索的痛苦期。她说:“当时特别渴望MBA这些管理课程,想去上一个系统的管理课程。” 李金英学习很认真,2006年通过正规考试进入了武汉大学,开始了全日制MBA课程的学习。两年下来,她感觉确实学了不少企业管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对管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她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去做。
索菲亚衣橱的江苏总代理张跃,平时很喜欢看书,从西学到国学涉猎很广。他说:“现在管理方面的书籍太多,看的时候觉得每本书讲得都有道理,但是拿到企业里面用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企业的问题在哪里。每次只能找一个点,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书看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对团队越来越不满意,但是却不知道从哪下手。”
石家庄功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军杰说:“触底反弹,起死回生。这是我们功倍最真实的经历,也是玖零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效益。因此,我愿意与我的同行们分享,希望他们尽早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出路。”
“落地”是企业培训的天然诉求,因为企业家最关注结果,也最渴望结果。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学习企业管理之后很想落地,却落不了地,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家最头疼的问题。
学不对,落不好
落不了地的障碍究竟在哪里?首先要从培训学习本身说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和落地是一体两面,落地难首要的原因是学习没有针对性,没有学在点上。
分析企业家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学习和运用本来就是同一个过程,知行本应合一。企业家的学习有三个基本特点:
1. 不是为了“求知识”,而是为了“求解决”。大多数人的学习,为的是求文凭或求资格,偏理论。企业家则是带着问题学习,为的是学了之后马上就能用得上,重实践。用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说法,前者是“口耳之学”,后者是“身心之学”。
2. 企业管理是实践的学问,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定于一尊,要自己去消化,去应对万千变化。
3. 企业家个人的学习,不等于企业组织的学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未必就能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