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NT$
4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NT$
9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面向未来教育的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做了系统研究,从教师角色、教育技术能力国际比较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实需求等多个角度,剖析“未雨绸缪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所应具有的目标、发展路径与课程培养策略等。本书首次界定了教育技术知识的性质属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并依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提出了“通过技术使用的经历来学习技术”的LT3课程实施策略,以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颠覆性改革为例解释了LT3策略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
關於作者: |
杨宁,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教育转型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教师教育关注教育技术能力
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困境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意义和目标
二、研究问题的阐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概念辨析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研究的总体框架设计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写作框架
第二章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的研究与启示
一、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的研究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述评
第三节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一、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三、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述评
第三章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目标层次
第一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
一、关于能力的解释
二、从职业视角界定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与核心要素解析
一、教师角色与教师能力新发展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国际比较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与核心能力要素
第三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阶段分析
一、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四节 师范生阶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与层次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成框架
二、从教育技术的内涵分解教育技术能力
三、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第四章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
第一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目标设计
二、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设计
三、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方法设计
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工具设计
五、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对象设计
六、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设计
第二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现状:定量数据分析结果
一、师范生被试总体上的能力表现
二、师范生被试在年级水平上的能力表现差异
三、师范生被试在学科专业水平上的能力表现差异
第三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质性数据分析的结果
一、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
二、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认知
三、师范生对物质层面技术运用的能力现状
四、师范生的智慧层面技术运用能力现状
第四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讨论
一、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构成要素的探讨
二、师范生的基本信息素养现状
三、师范生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现状
四、师范生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设计与能力现状
第五章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第一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榜样的示范
二、学科文化的制约
三、学校文化的适应
四、教学实践的参与
五、课程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理论假设模型
二、模型界定
三、参数估计结果
四、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第三节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的讨论
一、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总结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课程路径总结
第六章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
第一节 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构建
一、学习方式变革的社会整体认知: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文化基础
二、教师教育范式的变革: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核心行动
第二节 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
一、以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教师为节点形成教师教育者发展共同体
二、以真实的教学问题解决为依托促进理论发展和资源共生
三、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是教师教育者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承载
第三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课程设计的知识基础:教育技术知识性质的再认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基于路径分析的结果
三、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LT3:基于知识性质与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二、课程学习主题的组织
三、课程学习过程的设计
四、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访谈提纲
三、师范生教育实习教案分析封面量表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满意度调查
|
內容試閱:
|
引言
2012年,在教育界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教育部6月14日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改革将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服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提出,教育信息化获得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对比“十五”“十一五”规划,教育信息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提得这么高。
2012年,全国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农村中小学可以通过卫星或网络接收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2012年,也被称为慕课元年。这一年,慕课在全球爆发。商业资本大规模介入教育,这还是头一回。同样是2012年,一个对18世纪以来的普鲁士教育模式发起挑战的青年,第一次将他的可汗学院带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这一年,可汗学院授权网易成为中国唯一官方合作网站,中国人从这一年开始了颠覆传统课堂之旅,“翻转课堂”成为了这一年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高频率新词汇。
教育的变革似乎从这一年开始就要真正被撬动了,然而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政策、资源、技术虽然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回顾技术与教育互动发展的历史,自视听媒体介入教育的那一天开始,技术取代教师的预言就不绝于耳,然而时至今日,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预言仍然没有发生。相反,技术介入教育的程度越深、范围越广,教育系统就越需要教师来维系技术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技术介入教育,并没有使得教师职业从此消亡,它只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研究价值在受到质疑后,我却始终坚持的原因。
有人曾经对我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都出台了,近千万的中小学教师也已经接受过培训了,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也开出来了,你还在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必要。”的确,从政策层面上,200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通过培训、考试、认证等一系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举措,已经使全国近千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中受益,似乎已经没有再去研究的意义。从研究层面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早已有之,能力结构、发展策略、行动模式都已有人提出,似乎已经没有再去研究的空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走进课堂,不需要用科学的、精制的仪器,仅用肉眼观察,就会发现今天的课堂与一百年前的课堂没什么本质区别,“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带来中小学教育的真正变革”。这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到的尴尬现实。这不禁使作为教师教育者与培训者的我开始探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与一线教师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习惯”是树立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最大阻碍,它仿佛一座座高山,难以逾越,在职教师的集体习惯甚至形成了排斥教育技术的文化,仿佛一个大熔炉,不仅熔化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热情,而且也使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对技术的应用热情逐渐冷却。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在职教师的能力培训陷入了一种永无休止的、恶性的低级循环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能够有效运用技术的教师日益短缺,培养能够恰当应用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师变得至关重要而又挑战重重。
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真的没有继续研究的空间了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承诺远大于实际。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很多研究貌似已经完整了,殊不知只是存在于“概览”层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境”等待我们去探寻。就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而言,从国际视野和现实需求两个角度都可以证明:对未来教师——师范生的技术整合能力的培养值得付出更多努力。一方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4版)》在“展望未来”部分通过霍夫曼(Hoffman)关于教学设计者和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向我们透露了“教育技术学科的未来有赖于培养具有教学设计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的新一代教师”。另一方面,此前“亡羊补牢型”的低效教师培训昭示着未来“未雨绸缪型”职前教师培养的前景。然而,从已有研究中很难看到有关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究竟培养到什么程度,何种表现能够表明师范生已经具备毕业所需的合格标准?面向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环境,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如何应对,培养中最核心的要素又是哪些?现在的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又如何?针对师范生在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作为教师教育机构,高等师范院校应如何系统地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环境、资源和课程等方面的支持?面向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系统化的教育技术课程培养体系应如何设置?因此,现在的事实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中还有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尤其是基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理念,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究竟如何发展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怎么解决?我们亟需建立一种“未雨绸缪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以教师的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形成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与实践策略,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本部分研究拟从教师能力新视野、国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新发展和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等方面,探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指导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课程设计时所存在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适合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
第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状。本部分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访谈和实习教案等工具,以自我评价与外部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意识、态度以及行为表现。
第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策略。基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从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构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课程体系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策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