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医护理学(五年制高职考点版)

書城自編碼: 250832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護理學
作者: 张俊平,王丽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0637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2-3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35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售價:NT$ 354.0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售價:NT$ 2070.0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10.0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NT$ 770.0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NT$ 411.0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NT$ 614.0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NT$ 614.0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售價:NT$ 3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6
《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训(财经类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
+

NT$ 456
《 园林苗圃学(高) 》
編輯推薦:
《中医护理学》适合五年制高职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可作为国家护士执业资
格考试的参考,也可作为临床培训教材使用。
內容簡介:
《中医护理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
具有独特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特色诊疗护理技术的医学课程。
《中医护理学》内容自绪论后分为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知识,
共10章,包括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
诊法,辨证,预防原则与治法,养生,中药与中成药等。其中养生与中成药为
《中医护理学》新增,删除了不适合护理、助产专业的方剂学。下篇为中医特色护理技
术,共3章,以临床常用、容易掌握、适合护士操作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主,
包括中医用药护理、中医传统疗法与护理及常见病证与护理。其中新增了刮
痧、刺络、水针、穴位埋线、中医美容面膜疗法与护理、药膳与护理、足疗与护
理,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技能性。《中医护理学》增加以案例为导向的实训内容、情
景模拟及实训操作步骤简图,让实训更加简单、直接、容易掌握。每一章节中
都有链接、考点、小结、目标检测,书后附有教学大纲及目标检测参考答案,配
合《中医护理学》的教学ppt课件以供参考。
目錄
目录
绪论1
上篇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1章阴阳五行学说7
第1节阴阳学说7
第2节五行学说11
第2章藏象16
第1节藏象学说概论16
第2节脏腑18
第3节脏腑之间的关系27
第3章精?气?血?津液32
第1节精32
第2节气32
第3节血34
第4节津液34
第5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35
第4章经络38
第1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38
第2节十二经脉39
第3节奇经八脉41
第5章病因病机43
第1节病因43
第2节病机49
第6章诊法56
第1节望诊56
第2节闻诊68
第3节问诊70
第4节切诊76
实训1舌诊和脉诊80
第7章辨证84
第1节八纲辨证84
第2节脏腑辨证86
第3节卫气营血辨证92
第8章预防原则与治法95
第1节预防95
第2节治则96
第3节治法100
第9章养生104
第1节养生的意义104
第2节养生的基本原则106
第3节养生的常用方法109
第10章中药与中成药119
第1节中药基本知识119
第2节中成药基本知识125
实训2中药识别130
实训3中成药130
下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第11章中医用药护理133
第1节中药汤剂的煎服法133
第2节中药内服法与护理135
第3节中药外治法与护理141
实训4中药保留灌肠法146
实训5熨敷法147
第12章中医传统疗法与护理149
第1节针灸与护理149
第2节其他中医传统疗法与护理162
实训6腧穴概论180
实训7针法181
实训8灸法182
实训9拔罐184
实训10刮痧185
实训11推拿186
实训12刺络疗法187
实训13中医美容188
实训14足疗190
第13章常见病证与护理193
第1节内科病证与护理193
第2节外科病证与护理222
第3节妇科病证与护理226
第4节儿科病证与护理231
参考文献236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237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42
內容試閱
1绪论
中医学又称中国医药学、中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中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养生经验,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后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医护理学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学的发展简历
中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
(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自然、野兽、疾病的斗争和部落战争中,积累了一些原始的医疗保健经验,有了“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等传说。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逐渐产生了专门治病的医学家,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并对之进行总结升华,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理论的雏形,为战国以后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剧变,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也为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学巨著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这四部巨著也被后世称为中医药学的四大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乃众多医学先哲假托黄帝之名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该书内容
丰富,以当时先进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指导,对该时期的医疗经验和理论进行了总结。《黄帝内经》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治、预防(治未病)等知识;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使中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了具有完整理论的时期。《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诞生。
2.《难经》 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约成书于东汉以前。相传为战国秦越人(扁鹊)所著。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以《黄帝内经》医学基础理论为主,用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尤其在脉诊、经络学说、命门、三焦等方面,补充了《内经》不足。
考点:中医学的四部经典
3.《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本书根据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主补益;中品小毒或无毒,主治病;下品有毒,主祛邪气、破积聚。所列药物功效,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如黄连治
痢、常山截疟、麻黄治喘等。并提出了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辨证用药思想,使药理学与病机学密切结合,更加充实了中药学理论体系。
4.《伤寒杂病论》 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后世尊为“医圣”)所著。此书是中医史上
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后经王叔和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把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首创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链 接
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今河南邓州市和南阳市镇平县一带人氏,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处年代战乱频发,瘟疫横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他的家族也不例外,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十分之七。张仲景目击心伤,“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发愤习医,为的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故撰写《伤寒杂病论》济世疗疾。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奉本书为医经。现在在河南省南阳为他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伟大的医学家。
(二)中医学的发展阶段
1.晋至隋唐时期 此时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医名著。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这两部书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和针灸学的内容。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灸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小儿科专著。隋代巢元方编纂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病因病机证候学的专著,论述了内、外、妇、儿及眼科等多学科疾病。唐代昝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最早的产科专著;孙思邈著《千金方》,广采民间医方医药,是综合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的百科全书,因其重视对药物的研究,被后世尊称为
“药王”。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药典,其载药844种,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83年。
2.宋至金元时期 该期由于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各学科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医文化繁
荣昌盛的时期。宋慈所著《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在病因学方面,陈无择
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把复杂的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对后世病因学说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规范了针灸教学,并依此铸造了两具针
灸铜人,现在所用教学之针灸铜人,即是仿造于此。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丰富了脏腑辨
证论治的内容,创立了著名的“六味地黄丸”等成药。金元时期涌现了许多医学流派。如
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其中刘完素倡导火热论,治疗中擅用寒凉清热药,后人称为“寒凉
派”;张从正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为“攻下派”;李杲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用补益脾胃之药,后人称之“补土派”;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之“滋阴派”。这些学术观点各有所长,从不同侧面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3.明清时期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倾其一生编著了巨著《本草纲目》,此书成为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被译成拉丁、法、德、英、日、俄、西班牙、朝等十余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李时珍被公认
为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提出“瘟疫”之传播途径是“戾气”“从口鼻而入”,对研究温病病因有很大影响。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等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学说,阐述了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形成了完整的温病学理论体系,为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4.近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近代社会动荡,列强入侵,中医学发展极为缓慢。但有识之士在坚持中医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中西合璧,取之所长,补我之短。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恽铁樵、张锡纯等。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汇通的代表作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使中医学得到了新
的发展。首先,组织发掘、整理和出版了大量中医古籍;成立了多所中医院校,编写了全国统一的中医学系列教材,规范了中医教学工作,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国家的支
持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陈竺院士的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已达分子水平,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还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治疗模式,“带瘤生存”的治疗理念;陈可冀院士等“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病”;吴咸中院士等“急腹症与通里攻下法研究”,揭示了“六腑以通为用”的真谛,降低了急腹症的手术率,更新了现代医学对急腹症治疗学的观念,采用价廉效佳的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等,其优势不胜枚举。
这些研究成果印证了古老的中医药治疗是具有科学性的,不仅得到了国人的认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与局部相对而言的。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受自然、社会环境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及其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生理、病理等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相互影响的。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六腑、五官、五体、四肢、九窍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整体性联系,并通过气、血、精、津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或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所属脏腑。由于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以五官、五体、五色、脉象等外在变化,而了解体内五脏六腑的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也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2.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 中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也常常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体,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就会随之发生,即人与自然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学在对人体健康的养护中始终强调自然因素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类的生命过程必然会受到大自然规律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四季交替、昼夜之差、地域之异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所谓“天人合一”。同时,人以群体而居,人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也会影响人体。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因素的变化势必对人体的影响日显突出,如果人们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就会造成心理异常,精神焦虑,甚则发生机体的病理变化,产生疾病。(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涉及病、证、症的内容,只有理解其含义,才能深刻理解辨证论治的实质和临床意义。
病,是疾病的简称。是指人体在特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并有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如感冒、肺痨、消渴等。病,由若干证候所组成,不同病理阶段的证候都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的概括。它辩证
地分析这一阶段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病势及邪正关系等,因而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这一阶段疾病的本质。因此,中医治病是从证候入手,将辨证作为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如感冒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即属于证候的概念。
症,即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具体表现。可以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痛苦,如头痛、眩晕、发热、恶心、呕吐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如斑疹、舌苔、脉象等,也可以是实验室发现的异常指标。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病因,也可见于不同疾病,未必能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所以不能作为立法、治疗的依据。
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揭示的是疾病病理的全过程,是大概念;证揭示的
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变本质,是中概念;症是疾病过程中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属于小概念。
病和证都是由症构成,某一阶段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构成这一阶段的证,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
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华特色,是其生存的魅力所在。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