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你看的不是一本书,而是让生命转向的方向盘。
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他的智慧,让福楼拜、盂德斯鸠、尼采折服;帕斯卡、笛卡儿、伏尔泰、莎士比亚等深受其影响。
|
內容簡介: |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素有“思想宝库”的美称。《蒙田随笔》是他的主要著作,这部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四百多来畅销不衰,被称为“正直人的枕边书”,滋润过无数法国人的心田。
蒙田的作品通达人性,散发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映射出一种乐观、积极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能促使你不断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教给你一种生活的艺术。
|
關於作者: |
译者简介:
高连兴,媒体人,策划人,天津作协会员,策划出版过《秦腔》《高兴》《浮躁》《活不明白》《跟谁较劲》等,另有译著《不公正的世界》等。
|
目錄:
|
上卷
Chapter 1 谈异曲同工——不同方法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Chapter 2 谈悲伤——痛苦可以把人变成石头
Chapter 3 谈闲逸——闲逸只能分散人的精神
Chapter 4 谈说谎者——欺骗比静默更加拒人门外
Chapter 5 谈口才的缓急——各人说话各有不同分量
Chapter 6 谈坚毅——不要在内心接受恐惧和痛苦
Chapter 7 谈个人见解——祸福善恶取决于个人看法
Chapter 8 谈恐惧——恐惧会掏走人心里的种种智慧
Chapter 9 谈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奇迹
Chapter 10 谈习惯——法律和习俗最不容易被改变
Chapter 11 谈学究气——最有学问不等于最有智慧
Chapter 12 谈轻信——凭一己判断力辨别真伪是愚蠢的
中卷
Chapter 1 谈人的行为——变化无常是人行为的常见特征
Chapter 2 谈饮酒——酗酒是一种懦弱和愚蠢的恶习
Chapter 3 谈良心——人心将因自己的行为而充满希望或恐惧
Chapter 4 谈精神奖励——荣誉是一种高于物质的特权
Chapter 5 谈书籍——多读利用知识而非创立知识的书
Chapter 6 谈残忍——让美德突破本性的弱点而成长
Chapter 7 谈体验死亡——濒死时更能体现人的坚毅或懦弱
Chapter 8 谈欲望——欲望因难以得到满足而愈发强烈
Chapter 9 谈荣耀——不要让荣耀的影子走在人的前面
Chapter 10 谈自命不凡——夸大自我价值的荣耀是草率的自恋
Chapter 11 谈纯粹——世上没有绝对纯粹的事情
Chapter 12 谈目的和方法——软弱促使我们用卑劣方法达成正当目的
Chapter 13 谈无病呻吟——无病装病只可能让你真的得病
Chapter 14 谈暴戾——怯弱是暴戾的根本源头
Chapter 15 谈合时宜——智者行善也会讲求时节
Chapter 16 谈勇气——勇气是坚定持久的而非冲动突发的
Chapter 17 谈愤怒——愤怒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膨胀的感情
Chapter 18 谈超群天才——源自智慧和理性的坚毅品质促人成功
下卷
Chapter 1 谈功利与诚实——背信弃义永远招人嫌恶
Chapter 2 谈后悔——悔恨是与罪孽紧紧相随的毒瘤
Chapter 3 谈三种关系——最优秀的人是那些善于应变的人
Chapter 4 谈移情分心——转移注意力是一种与人接近的好方式
Chapter 5 谈沟通的艺术——训练思维最有效的办法是与人交谈
Chapter 6 谈意志掌控力——克制不好自己就是将自己租给他人
|
內容試閱:
|
Chapter 1
谈异曲同工——不同方法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如果一个人对你心怀怨恨,只要他找到报复的机会,他就会毫不手软地对你进行打击。对待这种人,最好的方法是对他千依百顺、委曲求全,以发他对你的同情心。但有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可以让对方消除对你的怨恨。
统领我们国家的威尔士爱德华王子人格高尚,但也曾与利穆攒人结怨,为了发泄愤怒不惜主动攻击他们的城市,导致当时利穆赞的居民流离失所,甚至惨遭杀害。逃命的利穆赞人看到爱德华王子准备杀入利穆赞城时不惜俯首哀求,但爱德华王子却无动于衷。直至王子走进城里亲眼看到三个孤军作战的利穆攒勇士,他们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精神打动了王子,让他十分敬佩,因而下令军队撤离利穆赞城,并释放了被拘禁的利穆赞人。曾有一名军人被斯堪德培王子下了必杀令,面对王子的穷追猛赶,军人索性拔出利剑打算与王子同归于尽,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王子竟然赦免了他,原来斯堪德培王子最敬重拥有非凡勇气、不怕牺牲的人。巴伐利亚公爵与孔拉德三世国王有血海深仇,国王不惜大动干戈也要报复公爵,当顺利攻占公爵的城市后,面对苦苦求饶的公爵也面不改色。后来国王同意让妇女出城,但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出城的妇女只能带走随身能带走的东西。结果,妇女们不卑不亢地背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在国王身边走过,这当中当然包括公爵。国王被妇女们顽强的精神感动,决定停止战争,并将侵占的城堡归还给公爵。从此,国王十分敬重公爵及其家族。我是一个心软的人,虽然顽强精神和千依百顺这两种方法我都十分赞同,但我更赞赏后者。不过千依百顺在斯多噶派中是一种不被接受的方法,他们赞同人们帮助有困难的人,但不赞同人们一同承担他们的困苦。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感性动物,同时是一个矛盾体。就像孔拉德三世国王一样,他面对公爵的哀求不为所动,却屈服于妇女们的顽强精神。所以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只有触动了心灵深处,这种方法才有效。比如对一个和蔼、心软的人,如果你在他面前谦恭一点,诚心地承认错误,那么就很容易得到他的原谅;而对于一个崇拜顽强精神,喜欢非凡勇气的人,那么请自尊自爱,大胆对抗他的话,很可能会使他冰释前嫌而且尊重你。另外,辩解和自傲同样是能取得常人理解和妥协的两种方法。贝落毕达斯和埃米农达斯曾是某个城市的领导人,他们专横跋扈、滥用职权,甚至任期期满还继续行使权力,致使该城漫天民愤,直至把他们送上法庭。因为铁证如山,贝落毕达斯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为免牢狱之灾,他乞求法官和居民怜悯,并从各方面为自己辩解,最后被当庭释放;而埃米农达斯面对指控却无所畏惧,反而在庭上大胆承认自己暗中影响选举结果,而且傲慢地批评那些指责他的人,在庭上的人无一不佩服其勇气。
菲东是雷吉奥姆城的守城将领,面对德尼血腥的讨伐,菲东镇定自若,顽强奋战到底,导致德尼付出了沉重的讨伐代价,因此德尼对菲东恨之入骨,即使碎尸万段也不解恨。为了慢慢折磨菲东,他先杀害了菲东的家属,菲东知道后竟然面不改色,心情平静。德尼命令下属脱去菲东衣服,用皮鞭狠狠抽打菲东,谁知菲东意志十分坚定,并大声宣扬何谓爱国精神,何谓宁死不屈,何谓精忠报国,何谓舍己为人,同时还大声宣扬雷吉奥姆城不能落在暴君手里,否则雷吉奥姆人将过上严税苛政的日子……周围的人都被菲东的话语触动,包括德尼的下属。为免当地百姓及下属倒戈相向,德尼暗中下令尽快解决菲东,以除后患。然而,人毕竟是善变的、狡诈的、自私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方法不一定都会起作用,因此要灵活运用而不能一成不变。就像庞培由于被马墨提人激怒,就下令军队把所有的马墨提人杀掉,以此泄愤。但当居民泽侬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要求庞培赦免其他马墨提人的时候,庞培也折服于泽侬的非凡勇气之下,赦免了其他马墨提人。但在佩鲁贾城,希拉的主人用同样的方法为其他居民求情,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对战俘很宽宏大量比较出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1。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君主,但攻打加沙城他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造成这漫长战争的原因是守城者的实力与亚历山大大帝旗鼓相当,这位勇敢聪敏的守城者叫贝蒂斯。
当贝蒂斯身负重伤,手无寸铁,甚至最后只剩下自己孤军作战时,贝蒂斯仍凭着坚毅的意志奋战到底。亚历山大大帝被他这种宁死不屈的态度气得愤怒不已,下令部下捉拿贝蒂斯,并用各种惩罚战俘的工具折磨贝蒂斯。但贝蒂斯面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严酷刑具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露出嘲讽的表情。这使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马其顿的君主,是十分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历山大大帝更加震怒并失去理智,命令部下加重刑罚,最后使用五马分尸的方法,致使贝蒂斯死无全尸。难道亚历山大大帝而就没有见过这样顽强不息的勇士吗?难道亚力山大大帝因为见惯这种视死如归的人所以没有恻隐之心吗?难道亚历山大大帝因为贝蒂斯比他还英勇大胆而嫉妒吗?在我看来都不是,这一场都只是因为他的自尊
心。亚历山大大帝攻城的时候,一直都有像贝蒂斯这样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勇士,只要他们仅存一口气,就会拼死一搏,用尽自己的力量阻止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进城,以保卫自己的家园,避免城里的三万名老弱病残幼沦为战俘。面对守城勇士的玩强抵抗,攻占沙城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率领军队的亚历山大大帝来说可真为压力山大。他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地方,而贝蒂斯的行为让亚历山大大帝的压力达到了顶点,因此最后只能沦为他的发泄对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