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1. 《走错路,也会到对岸》是《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系列第二部:你若输不起,如何赢得起?那些我们手忙脚乱犯下的错,最终会化作抵达人生对岸的路。犯错不是你不好,也不代表你能力低下;犯错是一种沉淀,而沉淀,有着最深的力量。
2. 与懊悔和解,与恐惧相安;人生嘛!原是战战兢兢,如今淡然坚定;让疼痛跌倒、怨怼曲折、落寞失意的人,学会放过自己,从容前行。
3. 21位人气与影响力精英领袖,走下神坛,向那些因为走错路而懊丧不已的人们,真挚分享自己曾经狠狠跌倒、狼狈不堪的晦暗岁月,告诉人们如何在人生错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路。人生没有一条路会白走,哪怕失败都是反省成长的经验。
4. 《福布斯》《纽约时报》《Vogue》《魅力》《ELLE》《名利场》《纽约客周刊》《环球邮报》等全球著名媒体联袂力荐!
.被《出版商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励志书之一”
. 被《Fast
Company》(与《财富》和《商业周刊》齐名的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评为“年轻人必读的十本书之一”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个不断犯错,并慢慢变得“更会”犯错的过程。其间偶有畏缩,有犹疑,有迷惑,有放弃,正因于此,当我们抵达对岸摘取胜利果实时,才会如此心怀感激。
在书中,21位深具影响力精英领袖纷纷走下神坛,诚述了他们如常人般的彷徨失意和委屈不安,以及那些手忙脚乱、狼狈不堪、挤完公交挤地铁的仓促时光,甚至有人栽过非常大的跟头。但他们或坚持下去,或另谋出路,终于在破碎中拼出了未来。
是的,也许你这次是搞砸了,但并不意味你就没有了下次。不曾走过,怎会懂得——那些诚惶诚恐的弥天大错,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坚持,那些不被人理解的偏冷爱好,总会在某些关键时刻帮你一把,然后在无声的岁月沉淀中,成就一个更好的你。
该犯错的年纪,就不要选择了顺遂。趁时光正好,趁锐气犹在,坚韧起来,我们终究还是要在每次走错之后,领悟错路教会我们的至理,然后勇敢前行,直到对岸。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杰西卡·贝考,美国史密斯学院“维特勒工作与生活中心”主任。这本书是她与21位精英领导者的访谈实录,讲述了很多成功者背后更为真实的故事和经历,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在面临选择时感到彷徨、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犯下过致命的错误……但他们在对待错误的方式和态度上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借鉴。
|
目錄:
|
目录
你的人生永远不会辜负你
错过,才更懂得 003
“我无法忍受任何形式的比拼和争斗,大家各执一词,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想想就厌
烦。为什么有些路,一眼望去分外明朗,却有人非去走些弯弯绕绕?”
总盯着别人的脚步,你当然会走错路 017
“一直以来,为了敲开心中理想的大学之门,我们像上了发条似的拼命攒齐各类成绩
单,循环往复行走在这条单调之路上。路程之乏味兹不赘述,但它是危险的,将人们席
卷进‘人比人’的怪圈,而不是去为自己追寻真正丰盈且充实的人生。”
无所谓失败,经验罢了 029
“在遭遇重大失败之后,无论是谁,都需要一个恢复期。我可不想在国会竞选惨败的第
二天早上,刚醒来就对自己故作轻松地说:‘这没什么。’在我看来,经历失败是对灵
魂的煎熬,若想修复身心所受的伤害,我们就必须行动起来。”
我们都是草稿,正在修订中…… 037
“写作的过程,就是与失败斗争的过程。只有不断试错,才能写出对的作品。你可知我
曾写过多少草稿,而它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被读者看到。”
最坏又能怎样? 046
“在我决定离开学术界自己创业时,很多朋友都被我吓坏了。他们担心我一旦失败,
面子丢了不说,饭碗也跟着没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不怕失败。太过自信?
其实不然。因为我知道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 要么夹着尾巴回来,要么去找别的事
做!”
经得起失败,才守得住成功 055
“人们通常只追捧成功人士,讲来讲去都是怎么找到天赋、抓住机遇,好像他们说什么
都是对的,但我们就是学不到任何东西。没有人愿意去了解那些‘失败者’的故事,可
事实上,成功从来不可能复制,但失败往往是可以借鉴避免的。”
没有人能一条直路走到底 066
“即使你从小就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也不要故步自封,忽视其他所有选项。尤其不要
执念于‘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要知道,人生之路何其长,你的方向是会随着命运
的走势不断调整的。”
你是谁? 你想要什么?
生存之上,欲望之下 073
“这个社会,有太多人习惯于屈从公司的压榨,他们从没想过为自己争取本该获得的更
高回报,仅仅是简单地满足于现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连你都低估自己的价值,那么
这个世界当然也不会给予你更多。”
虽会犯错,但坦然 083
“每当和年轻人在一起时,我都会分享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好让他们知道‘没有不犯
错的人生’。因为我希望将来某一天,当他们中有人走错了路时,她或他可以坦然以
对,并且懂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你实在无需对此遮遮掩掩。”
青春嘛!原是战战兢兢,如今淡然坚定 095
“如果你心无激情,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我看来,生活的真谛并不是追逐激情,而在于
淡然处之。人生是漫长的旅途,而激情是绚烂的烟火。真正的生活要求我们无论对某件
事喜欢与否,都应该始终保持好奇之心,并对那些给予我们力量的东西格外留心。”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纠结自己会不会犯错 106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非A即B的选择,但内心真正想要的却是并不存在的C。然而,
再深的渴望终究抵不过自我的怀疑,我们总是不自主地陷入对于‘C是否正确可行’的怀
疑中,惶惶不可终日。这不是很讽刺吗?”
你若输不起,如何赢得起? 116
“我经常被问到:如何释怀曾经犯过的大错?显然这个问题把大家折磨得不轻。但我的
回答一直是:停下来,叩问自己,是什么促使你走上了这条错路?你有学到什么吗?积
极起来,向生活证明你的存在;如若不然,生活就会向你显示它的存在。”
生活有时就是欺软怕硬
自由不是想干吗就干吗,而是不想干吗的时候敢说“不” 125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似乎总在比拼谁比谁更匆忙,好像人生就是一场压力越大越成功
的疯狂游戏,每个人都在争做赢家。多少人是在受过苦、吃过亏、流过泪后才懂得,拒
绝与舍弃,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机遇有时比想象来得快 137
“当你几乎没有周末,连假期都近乎奢望;当你毫无积蓄,无路可退;当你精疲力竭,
焦虑徘徊,甚至连自己的影子都能把你吓倒时,你会如何选择接下来的路?”
越多拒绝,就越多得到 146
“每次填写表格时,我的职业栏都是‘教练’,而非‘CEO’。很多人对此抱以唏嘘:
‘你上的史密斯学院,却当了一名教练?’是的,没错。这是我的选择,我忠于自己,
而且我坚信,不管是人生的正途或是错路,都是靠走出来的,绝非一蹴而就。”
你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 158
“年轻的时候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很多人年少时功成名就,却不过昙花一现,终究
是在追忆当年的哀婉中度过了余生。所以有时候,比起年少成名,大器晚成也许更
好。”
成长就是试错的过程
与懊悔和解,与恐惧相安 169
“日本的禅宗文化中流传了很多繁复的仪式,譬如茶道,每个步骤都精细讲究且容易出
错。但仍然有很多人顶着出错的压力,不断尝试,一遍一遍重新来过。人生亦然。说到
底,活着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并慢慢变得更会犯错的过程,犯错愈多,最后懂得的也就
愈多。”
一切并非尽在当下 179
“有时,也许是你思维独特,也许是个人兴趣使然,你总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
西。尤其当你提出某个新想法,而周遭无一认同时,如何把握平衡的点很关键。你既不
能走得太远,把他们甩得太后,也不能一味迎合,让自己变得被动。”
这世界最深的温柔,是包容 188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在未来的世界,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坦诚自己走过的错路。如果
一个人察觉到自己曾经对于某个问题或是状况的判断出了错,现在正极力从错道上转
寰,那么他得到的应该是赞赏,而不是嘲笑。”
只要是疏漏,就总有机会补救 196
“就我而言,小说创作永远都是未完待续,即使被套上精美的封面,整整齐齐地码放在
书店书架上,也还是会有修订和完善的空间。”
做一些心动却又冒险的事情 204
“一直以来,我都秉持着谨言慎行、避免犯错的准则,在为人处事时猛打安全牌,哪怕
遇到那些可能会有的失败,我也是尽量绕道而行。可是,当看到一群10岁小孩在面对超
难度智力拼图,无所畏惧地发起挑战时,我已然无法掩饰对他们的艳羡。”
|
內容試閱:
|
生存之上, 欲望之下
“这个社会,有太多人习惯于屈从公司的压榨,他们从没想过为自己争取本该获得的更高回报,仅仅是简单地满足于现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连你都低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个世界当然也不会给予你更多。”
重视第一份工作,也要重视第一份薪水
一直以来,我的梦想都是当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我早期所做的工作里,有一份工作是在《洛杉矶先驱考察家报》当记者。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给我的周薪是200美元左右。我知道这个薪水很低,但没有提出过异议,因为能够拥有这份工作我已经非常开心了,况且当时的我年轻、单身,靠这点微薄的工钱还是能生存下去的。
两年之后,我加入了记者工会,并在偶然间看到一份记录着同行薪水的表单。我一边看着,一边惊诧;因为表单上任何人的薪水都比我高。原本我只是以为,员工的薪水高低是根据工龄长短按一定比例计算的,可事实上,很多人的薪水都超出了既定比例。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想要求加薪,又焦虑于自己没准儿就只值这么点钱呢,迟迟不敢提出申请,直到后来《洛杉矶先驱考察家报》停刊,我才真正踏上了一条为自己的价值而战的学习之路。
二十几岁时,加利福尼亚《橘郡纪事报》雇佣了我。这家报纸发行量更大,运营情况也更好。当雇佣我的那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期望薪资时,我只说了一个高于之前薪水的数字。编辑听完笑了,然后告诉我:“我们能给你更多!”要知道,碰上这样既坦诚又慷慨的雇主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你能提前对现行工资标准做些调查,当然最好。
即使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想了解标准的工资行情,也还是能从好朋友那里探得一二的。
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资格争取加薪
在为《纽约时报》写了好几年专栏之后,我的编辑某天突然对我说:“你应该申请加薪了,所有的男作家都涨了。”
说真的,我很感激《纽约时报》能够提供给我这么一个平台开设专栏,但这回,“别人都涨了唯独我没有”再一次将我激恼。
事实上,我算是一名成功的自由撰稿人(而且写得最多的还是财经类文章!),可丝毫不懂什么谈判之道。对申请加薪这种事,我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强迫自己去问那位编辑自己该做些什么;然后,咬咬牙,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给经济版编辑,申请涨薪50美元。过程中我总忍不住去想,自己会不会被看作一个贪婪、自负、期望过高的人?
走他们肯定会拒绝我的请求吧?
但经济版编辑只简短地回复了一个字,“好”。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就谈论薪水而言,除了那些天生的谈判专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努力弄清自己的价值,并为此积极争取,就算结果没能如你所愿,也不要为此焦虑。雇主在决定是否给你加薪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对此,我们要予以理解。但是,如果某个雇主低估了我们的价值,也少付了我们应得的报酬,那就毫不犹豫地离开吧。
你要做的不是请求,而是陈述
其实,在面对别人给出的价钱时,我也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想要的。只是现在,当我已经是名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在《纽约时报》设有专栏,还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后,才变得更加有底气。如果某本杂志给我的稿酬是1美元字,我就会强装镇定地说:“嗯,我通常都是2美元字。”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组织,其职责是收集并(匿名)发布各类媒体的薪资水平。我曾有过1.5美元字的收费经历,但是后来发现有的人是1.75美元字,所以现在,我总会在谈判之前做好调查。而且我也知道,雇方给出的报价一般都处于中间水平。如果你的要求是2美元字,那么他们给出的报价就会在1.75美元字左右。可别小瞧了这点差价,所谓集腋成裘,加起来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最近,有人邀请我为某本高校杂志写篇稿,并问:“你的收费标准是什么?”通常情况下,我的稿酬取决于刊物本身,有时是1美元字,有时是2美元字,于是我告诉他:“大概1.5美元字。”
那个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反倒我当下就后悔不已,为什么不说2美元呢?就因为这一时的软弱,我损失了近800美元。可转念一想,这种软弱都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过分吹嘘”自己的担忧,比如,我们会在心里打鼓,“要是我不值这个价怎么办”?
所以,懂得谈判之道是一回事,真正运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曾采访过一位理财顾问,她告诉我在练习做一名专业的推销员时,她每天都必须打上百个电话,说服陌生人来购买自己的金融产品。起初她屡屡受挫,产品还没介绍完,电话那头就已经挂断,后来主管告诉她:“永远不要问客户‘您是否愿意购买500股IBM的股票?’”而是要开门见山:“我们这里有大量的IBM优质潜力股,您是要买500股呢,还是1000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会回答说:“那就先来500股吧。” 很少有人能在瞬间冷静下来,然后大声质问:“1股都不要,你脑子有病吧?”
这个道理在我们争取加薪时,也是同样适用的:你要做的不是请求,而是陈述。“这是过去六个月一整年来,我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提升了公司的效益,争取到了N个大客户,开发了XXX、XXX等一些颇具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因此,我希望公司能给我增加10%~15%的薪水。”请记住,千万不要惴惴不安地问公司“是否”能给你加点薪——当你感到底气十足时,就已经成功了。
关于谈薪,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在读完我的书后找到我,说:“我们很喜欢你的作品,想请你为我们写点东西,稿酬是30美分字。”对此,我甚感荣幸,却也忍不住想:这真是不能再少了吧。向他们多要点稿酬?有必要吗?他们既然都开出30美分字的价位了,又怎么会增加到我的正常水平呢?
后来,我无意间跟我先生提起了这件事,他劝我至少要向对方表明立场,告诉他们,我的市场价格要比他们的报价高出许多。于是我回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在结尾处加了一句话:“我的稿费标准要比你们的预算高一些。”那位编辑很快回复说:“好的,那2美元字如何?”就这样,我把一份原本不可能的工作变成了现实。
请记住,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询问或谈论薪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你这么做的最坏结果也无非是被拒绝罢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我们总在担心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越多,而一旦获得加薪,就意味着凡事都要做到完美。我就有这么一位朋友,她是一位特别棒的新闻工作者,但是每每涨薪时她非但没有一丝兴奋,反倒觉得胃部一阵抽搐。因为面对多加的薪水,她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此外在我看来,关于谈薪,发邮件会显得容易一些。在新闻工作中,我学会了一点:如果你给了别人一个台阶,他们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踩上去,尤其是在电话里。我们通常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尽量亲和友善些,所以下意识地会说出“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困难时期,可能没办法付这么多”这样的话(这时,他们肯定会顺水推舟地说“是啊,你说得太对了”)。但是,在电子邮件里,我们就可以表现得强势些,并且留下书面记录。
如果不得不在电话中甚至是面对面地谈论报酬问题,那么就在提出自己的要求后,让沉默替你说话。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谈判过程中,我曾用过的最关键的说辞包括:我的稿酬通常是××,或者,我所了解的行业标准是××。如此一来,我们就进入了商业谈判模式,而不是你值多少钱,或者你想要多少。另外要记住,千万别说你“想要”什么,也不要怀有任何歉意。
所谓“谈钱伤感情”,每当我们为钱而谈判时,一定要先思考一下:从谈话的内容到若是遭到拒绝应该如何应对,全都要在脑海中先过一遍。而且,请记住:就算被拒绝了,也不是你的错。
走当然了,有的时候即使报酬少了些,你也会接受一份工作,因为你觉得在钱财之外,你将收获其他的东西——比如经验或者声望。但是,千万不要仅仅为了获得“曝光率”而掉入免费工作的陷阱,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也许这样做是值得的,但要知道,曝光率可不能当钱使,你得到的不过都是剥削罢了。
艾莉娜·塔根:新闻工作者,在《纽约时报》拥有个人财经专栏,该专栏获得了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商业写作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