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如果你不想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如果你不想在香醇的美酒中停驻前进的脚步,如果你不想在甜腻的诱惑面前变得庸碌无为,如果你不想曾经触手可及的成功变得遥不可追,那就拒绝浮躁吧!拒绝在暂时的温柔乡中陶醉,拒绝痴心妄想。
让心胸放宽,烦恼自然变得微不足道;让心胸放宽,自然可以装进去更多的快乐。大度一点,就会少一些忧愁烦恼;大度一点,就会多一些谅解体贴;大度一点,看似是为别人提供方便,实则是为自己带来一个广阔的心境。
笑对人生,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
內容簡介: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是匆匆的,人生是短暂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学会放轻松,学会“大事化小”,笑对人生,人生也会对你笑!人生也就因此而美满。
|
目錄:
|
幸福其实很简单/1
是什么让你远离幸福/2
你不够幸运的原因/6
导致青年迷茫的魔鬼/11
可以成功,为什么要想象自己失败/16
做人为什么要拿出最弱的武器/21
金钱不应该成为不幸福的理由/25
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好抱怨的/30
最简单的改变目前处境法/33
训练自己喊“1、2、3”停止抱怨/36
解救自己,拒绝成为工作的奴隶/39
爱上人性的弱点,快乐地生活/42
吃亏是一种投资/45
快乐是自找的/49
成就
更强大的自己/53
直面自己就能少走弯路/54
不要再被自尊欺骗了/57
死要面子的人都不够强大/62
抛弃自卑那点小毛病/65
有趣的认识自我的方法/69
找到自己致命的问题/72
学会接受不完美/76
自己跟自己作战/81
小心坏情绪风波/85
挑战自己恐惧的事情/89
坚强的人内心都很柔软/93
强大的人不需要被理解/97
去大自然领略自己的渺小/100
成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103
其实,你不懂成功/104
成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109
别让成功少了热情/113
别把成功定义为金钱/116
你的人生价值连城/120
没有平凡的职业,只有平凡的人/125
远离不求上进的人/129
先做好人再成功/133
相似的成功人士/137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141
培养解决问题的直线思维/145
立即改变不满意的自己/149
把压力变成甜蜜的负担/152
跑好最后的马拉松/157
把大事件都看成小事件/161
让成功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165
学会成功风险分析/168
淡定的人生
最幸福/171
搞清楚自己与金钱之间的关系/172
不是每件事情都有美好的结果/176
快乐地接受生活里的浑蛋/179
大人物都会的镇定/183
学会接受诱惑/186
每天只伪装20%/190
不要同时经营多项事务/194
面对做不完的工作要淡定/198
要记得欣赏沿途的风景/202
珍惜自己拥有的/206
邂逅无忧无虑的人生/209
为什么抓住不开心的事情不放/210
你怎么不敢承认自己的虚荣心/214
学会过不嫉妒的生活/218
90%的烦恼都是自找的/222
别总想着操控别人的人生/226
成为看得开的人/229
定期清除心灵的污垢/233
请留一点儿时间给自己/237
简单的好心情提醒/240
给压力留一扇窗/243
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247
|
內容試閱:
|
是什么让你远离幸福
在安徒生的《老头子永远不会错》的故事里,男主人公牵着一匹马去赶集。他先把马换成了奶牛,再用奶牛换了一只鹅,最后又用鹅换了一袋烂苹果。整个过程,男主人公每次换物都是为了给女主人公惊喜。旁人都觉得男主人公回到家一定会遭到责骂。没想到,女主人公听完换物过程后,高兴地说:“真幸福,今晚有苹果派可以吃了。”
1994年,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首位黑人总统。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做了一件让全世界人民震惊的事情。
当总统就职仪式正式开始时,曼德拉庄重地上台致辞,感谢来自各地的贵宾们。接着,他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告诉所有人,他非常荣幸地站在台上,看到三位“重要”来宾的莅临。接着,他又向在场的人们介绍这三位“重要”的来宾。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三位“重要”来宾竟然是在罗本岛虐待了曼德拉18年的狱警。
介绍完“重要”来宾后,曼德拉郑重地向这三位狱警鞠躬,感谢他们能抽空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各国政要都安静了下来,人们对这位爽朗而认真的黑人总统肃然起敬。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曼德拉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路透社的记者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取得了曼德拉总统的独家采访权。采访当天,记者迫不及待地就曼德拉向狱警致敬一事提出了疑问。
曼德拉笑着作出了解释。他告诉记者,在服刑期间,他曾经感到非常压抑。他因为策划和领导反对种族迫害的政治斗争而被白人关进监狱27年,其中,有18年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罗本岛上服刑。
在服刑期间,他的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参与反对种族迫害斗争的权利。他对事业的满腔热血无法宣泄,只能在牢狱中不断地回忆自己的失败过往。
在服刑期间,他一度埋怨自己,因为全身心投入到种族斗争中而忽略了对妻子的关心,也怨恨自己没能经营好婚姻,带给子女们无尽的伤害。就这样,曼德拉每天都陷入深深的埋怨和自责中。这段时间对曼德拉来说,简直比活在地狱还难受。
直到某一天,曼德拉突然醒悟,自己再这样埋怨下去也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而且,抱怨并不会让他感受到幸福。于是,他决定接受现状,改变心态。他努力尝试着在狱中继续反对种族迫害的斗争,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个人传记。
等到他出狱的时候,他告诉别人,好心态让他觉得在狱中和狱外并没有任何区别。同时,为了给牢狱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曼德拉决定不再抱怨监狱的生活,也不再埋怨曾经虐待他的狱警。于是,他在就职典礼上深深地向狱警致敬,告别过去,重新拥抱未来。
最后,曼德拉还告诉记者,只有不抱怨,才能从悲苦中解放出来;只有不抱怨,才有亲吻幸福的可能。所以,他选择遗忘别人加诛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选择不自怨自艾,也不埋怨自己的过错。
就这样,出狱后的曼德拉走出了埋怨自己的阴影。也因为他的良好心态,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屡攀高峰,同时个人感情世界也重新开出了幸福之花。
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当你选择不用眼睛盯住不幸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幸福。相反,如果你的眼睛紧盯着自己的不足、失败和不幸,那么你就会彻底变成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你每天都在重复地摧残自己,告诉自己有多么不幸。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感受到幸福呢?
的确,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自己感受不到幸福。他们抱怨物价上涨,工资却没能跟上物价的脚步;他们抱怨自己得不到好机遇,至今还是事业无成的小人物;他们供不起房子,所以还是“无产”阶级……总之,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好多个不幸福的原因。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的幸福列出一张明细表。没有人会告诉自己:拥有一份可抱怨的工作,说明自己还没失业;拥有一个合得来的伴侣,说明自己有构建幸福家庭的可能;拥有一个租来的房子,说明自己还有片瓦遮风挡雨;有可以听你抱怨的人,说明自己还有朋友;有可以抱怨的时间,说明还有点儿小空闲……
现在,如果你还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过度抱怨了,并为自己列一张详细的幸福清单吧!
你不够幸运的原因
每个人都渴望幸运。可是,幸运要看人们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的人总能看到机会并抓住机会,获得幸运;消极的人总是看到绝望,并在抱怨里失去机会。这就是有的人在沙漠里看到的是扎人的仙人掌,有的人看到的却是美丽星空的原因。
贝拉是16世纪英国南部最大葡萄庄园拥有者希伯来的独生女。当时,很多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都对贝拉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是,贝拉却爱上了穷小子布伦达。
起初,布伦达并不了解贝拉的家庭背景,两人也相处得非常愉快。相恋半年后,贝拉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布伦达,并让布伦达跟自己的父亲提亲。
布伦达经过考虑后,来到贝拉家里向贝拉的父亲提亲。贝拉的父亲并没有立刻拒绝布伦达,也没有答应布伦达的请求。他只是希望布伦达能够到他的葡萄园里去工作,并承诺半年后给布伦达答复。
布伦达接受了贝拉父亲的条件,来到他的葡萄园里工作。很快,布伦达就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他平易近人,也非常勤奋,很多人都喜欢跟布伦达聊天。而布伦达身上好像也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他总是能很快地跟对方成为要好的朋友。庄园的总管也很喜欢布伦达,他还特地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布伦达。
但是,布伦达似乎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相反,在搞砸一批葡萄酒订单后,布伦达私下总跟伙伴们抱怨总管喜欢把额外的工作交给他。慢慢地,总管从旁人那里听到布伦达的抱怨,便开始不喜欢布伦达了。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贝拉的父亲邀请布伦达到家里做客。布伦达再次请求贝拉的父亲把贝拉嫁给自己。结果,贝拉的父亲拒绝了布伦达的请求。布伦达非常生气,他对贝拉的父亲说:“尊敬的先生,我从工人那里得知您也是穷小子出身,是吗?”
贝拉的父亲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不愉悦的表情。
布伦达继续说:“听说,是因为贝拉的外公接受了您,您才拥有今天的财富,对吗?”
贝拉的父亲微笑着点头说:“是的,小伙子,你说得没错。不过,你知道为什么我可以娶有钱人的小姐,你却不能吗?”
布伦达理直气壮地说:“不,先生,您没资格教育我。跟您相比,我不过是缺少了点运气。”
听完,贝拉的父亲哈哈大笑。他告诉布伦达,当年贝拉的外公同样要求他到葡萄庄园里工作。可是,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南北的葡萄庄园主联合起来,建立了英国葡萄酒供应商联盟会。此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如果遭遇歉收的情况,那么另外一方都能帮助对方完成订单。
这时,布伦达还是对贝拉的父亲说:“是的,先生,您很幸运。可惜,我缺少了像您一样的运气。”
话刚说完,贝拉父亲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对布伦达说:“不,小伙子,你错了。当年,贝拉的外公只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却给了你半年的时间。当时,我到庄园工作的时候,正好碰上恶劣的天气,导致葡萄歉收,很多订单都没办法完成。你到庄园工作的时候,却碰上了丰收的季节。”
“先生,您还是很幸运,因为您遇上了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机会。可是,我没有这样的幸运。”
贝拉的父亲开始有些不悦,他对布伦达说:“不,小伙子,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样顺利。我去找北方葡萄庄园主提出联盟想法的时候,大家都不接受这个新鲜的事物,对我的拜访也进行了阻拦。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南北的庄园主们联合起来。”
这时,布伦达向贝拉的父亲抱怨:“先生,您庄园的总管不喜欢我,处处刁难我。他总是把糟糕的工作交给我,却不把机会交给我。”
贝拉的父亲回答道:“小伙子,庄园的总管还是当年那个总管。记得我到庄园的时候,大家都嘲笑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并不喜欢我。而你到庄园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你的身份,非常喜欢你,主管也非常器重你。他把很多额外的工作交给你,是希望你能够胜任而且获得重用。他让你出差去洽谈业务,你却总是在抱怨出差会让你跟贝拉分隔两地,饱受相思之苦。渐渐地,总管就不愿意再把机会交给你了。这就是你不够幸运的原因。”
听完贝拉父亲的话,布伦达哑口无言。他沮丧地离开了庄园,贝拉却追了上去。贝拉安慰布伦达,布伦达却像打开话匣子一样噼里啪啦地向贝拉倒苦水。他告诉贝拉,他从前的生活非常简单,自从想娶她以后,生活变得一团糟。他还告诉贝拉,他怀疑主管是受到贝拉父亲的指使,才处处刁难自己的。
起初在听布伦达发牢骚的时候,贝拉表现出强烈的耐心。不过,贝拉对这些话题并不感兴趣,对葡萄庄园的工作也不是很熟悉。于是,贝拉努力地想把话题岔开。结果,每次布伦达都把话题绕回来。
经过漫长的聊天后,贝拉艰难地作出了选择。她对布伦达提出了分手,她告诉布伦达,自己也觉得很痛苦。她觉得布伦达已经变了,不再是当初那个快乐的人。她不想看着他痛苦,所以决定分手。说完,贝拉离开了,留下更加痛苦的布伦达。
布伦达回到家里后,布伦达的母亲对他展开了一连串的抱怨。她抱怨布伦达恋爱后没有帮她干活,对她也不够细心和体贴。在这一系列的抱怨结束后,布伦达突然顿悟到一个道理:原来,反复倾听别人的抱怨是一件让人多么不开心的事情。他深爱着贝拉,却总是把糟糕的垃圾不断地灌输给她,这真的是一件差劲的事情。
顿悟后,布伦达再次找到贝拉的父亲,请求继续留在葡萄庄园里工作。这次,贝拉的父亲将期限缩短为三个月。布伦达欣然地接受了贝拉父亲的条件。他再次回到葡萄庄园里工作,每天都高声歌唱着采摘葡萄,不再抱怨不愉快的事情,身边的伙伴们也渐渐重新喜欢上布伦达。
某天,有个葡萄酒采购商来到庄园视察环境,他看到引吭高歌的布伦达,便坚持要他为自己介绍庄园的情况。因为采购商认为一个对工作拥有高度热情的人,肯定能为他介绍好庄园的情况。最终,布伦达幸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签下了一笔巨额的订单。
后来,布伦达获得贝拉父亲的认可,凭借着自己真诚的努力唤回了贝拉的心。
这就是布伦达的故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抱怨会让我们跟机会失之交臂,跟好运气无缘。总是在抱怨的人,往往很难真正被别人所喜欢。试想一下,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朋友都不喜欢你,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把机会交到你手里呢?所以,成为讨人喜欢的人,从不抱怨开始;成为好运的人,在停止抱怨之后。
导致青年迷茫的魔鬼
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说过:“人们在抱怨社会环境多糟糕、就业形势多严峻、上司多难缠的时候,金钱和工作效率就慢慢离自己远去。”这也是导致青年前途迷茫的原因。当人们把焦点集中在抱怨上,就会遗忘了该如何前进。
纽约专栏作家金维斯在《成长》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趣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他大器晚成的故事。
金维斯刚毕业的时候,他和死党迈威尔两人约定三年内要成为新闻评论界的“金笔头”。当时,“金笔头”是纽约出版界对评论员能力的一种肯定。每年,纽约出版界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员,这些评论员就被称为“金笔头”。
很快,第一年过去了,金维斯和迈威尔的事业毫无起色。偶尔两人碰面的时候,金维斯总会跟迈威尔抱怨上司的苛刻。金维斯还告诉迈威尔:在工作的第一年里,他曾经替某位前辈代笔一篇新闻评论,最后,那篇评论入选年度十佳稿件。
迈威尔听后,立即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没想到,金维斯却摇了摇头,他告诉迈威尔,那篇评论文章上面并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迈威尔笑着告诉金维斯:“亲爱的,事实证明,你完全有能力成为‘金笔头’。这件事情是对你能力的肯定。”当然,金维斯并没有把迈威尔的话当真,他觉得迈威尔完全是在安慰自己。
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年头里,金维斯跟自己约定,如果上司还是没有给自己机会,他就要跳槽。结果,在第二年结束的时候,金维斯发现自己的事业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于是他选择了另外一家新闻出版公司。
在新的出版公司里,金维斯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美好。这次,他的上司仍旧是个苛刻和不近人情的家伙。每次,他做了什么出色的事情,上司总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但是,只要他犯了一丁点儿错误,上司就会把他叫进办公室臭骂一顿。
那些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总是轮不到金维斯。相反,什么去非洲采访饥饿儿童、去地震灾害国家采访人民的生活等“破事”却屡屡落到他的头上。每次遇见这些“破事”,金维斯总会跟家里人抱怨好几天,最后才极不情愿地去出差。
在第三个年头里,金维斯花了大量的时间加班和去第三世界采访,没有再约见死党迈威尔。接下来的第四、第五个年头,金维斯又辗转了两家新闻出版公司和两家杂志出版社,结果还是跟原来一样。在第六个年头里,金维斯索性辞职,在家里当起了自由撰稿人。他心想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应该比在公司上班混得更好。结果,幸运还是没有眷顾他。金维斯投出去的稿子,总是一半能发表,一半不能发表,赚取的稿费也只是勉强能维持他的生计。
心灰意懒之下,金维斯觉得非常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当新闻评论员。他也不知道下个五年,甚至是十年里,他究竟该如何发展?这辈子,他是否还跟“金笔头”有缘?这年,金维斯30岁,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有一天,金维斯参加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同学的婚礼,回家后他竟然抱着父亲痛哭。他告诉父亲,他非常努力,但是很惭愧没能创造出令他满意的事业。他告诉父亲,他原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总能在纽约开拓一片天地。结果,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太现实了。评论界的前辈,即便自己创作的文章平淡无奇,却总能凭借名气荣登榜首。这些所谓厉害的前辈,也不知道有多少文章是别人为他代笔的。
金维斯还告诉父亲,他总是缺少那么点儿运气,没能遇见个伯乐。他的上司总是在想着如何压榨他,却不给他更多的机会和薪水。金维斯一口气将五六年来的怨恨都宣泄了出来。
结果,金维斯的父亲却没有同情他,只是淡淡地说:“可是,孩子,你说的这些我都经历过。环境不好、没有机遇、苛刻的上司、背黑锅……这些谁又没经历过呢?”说完,金维斯的父亲轻轻地推开金维斯,自己上楼了。
金维斯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的同学谁谁谁毕业了就进入家族企业,谁谁谁得到上司的提拔成为金领,更令人嫉妒的是那个事业有成的同学娶了他整个大学阶段都在暗恋的对象。这些都让他感到难堪。
金维斯心想,年迈的父亲肯定不了解年轻人的世界,也不知道现在的社会要生存究竟有多艰难,相信死党迈威尔能理解自己。于是,金维斯找到了迈威尔。
迈威尔耐心地听完金维斯的倾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给金维斯。迈威尔告诉金维斯,曾经,他对社会也非常失望,现实跟他在校园里的理想差距很大。后来他发现任何绝望、抱怨的情绪都不能改变现实。相反,越是抱怨社会,只会让自己越无法融入社会。一个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人,肯定无法取得成功。所以,他改变了抱怨的态度。别人给他任何难啃的任务,他都尽全力去完成。
记得有一次,迈威尔上司派他去一个贫困的国家采访。这个采访,其实已经成功地“逼”走了好几个新人。每次,新人到了那里就抱怨当地的环境住不下去,他们总是去当地一两天就匆匆返回,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所以,迈威尔决定自己一定要把采访工作做好。他按照公司的出差安排,在当地艰难的条件下,一住就是半个月。之后,他把原本预定的三期采访稿,写成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连载纪实稿。当时,稿子发表后,他受到很多读者的肯定,上司也因此在大会上表扬了他。
金维斯问迈威尔:“然后呢?你升职了?”迈威尔摇了摇头。他说上司表扬了他之后,稿子连载完,读者淡忘了他,上司的态度也变得跟以往一样。
这时,金维斯问迈威尔:“难道你就不怨恨你的上司?”迈威尔回答说,偶尔也有气愤的情绪,但是,他明白与其花时间怨恨,不如花时间去发奋。所以,他继续努力撰稿,努力融入出版业,最终,他迎来了希望。在迈威尔入行的第三个年头,他成为年度十大“金笔头”之一。此后三年,他连升两级,稿费也水涨船高。金维斯听完迈威尔的经历后,立即跟迈威尔道别,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反省。没想到,经过两年的时间,金维斯也成了“金笔头”。
这就是金维斯大器晚成的成长经历。金维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抱怨的人会让自己的前途变得更加迷茫,因为他们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的事情上。
要知道每个青年都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有肯付出的人,才能够成为那个幸运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