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通过口述史的方式,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真实情况。研究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较有特色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裕固族作为代表,使用采访和田野观察记录的方法,通过受访者口述个人成长过程的方式,来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研究》分为两篇。上篇通过纵观的方式,整体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下篇在整体了解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口述史的基础上,选取了调研过程中的一些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描述少数民族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
目錄:
|
目录
前言 i
上篇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第一章萌芽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3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3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4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藏族的教育发展 6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7
第二章欣欣向荣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10
第一节20世纪50~60年代的维吾尔族民族教育发展 10
第二节20世纪50~60年代的蒙古族民族教育发展 19
第三节20世纪50~60年代的藏族的教育发展 26
第四节20世纪50~60年代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44
第三章重新起步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46
第一节重新起步时期的维吾尔族民族教育发展 46
第二节重新起步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68
第三节重新起步时期藏族的教育发展 80
第四节重新起步时期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96
第四章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107
第一节21世纪以来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107
第二节21世纪以来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127
第三节21世纪以来藏族的教育发展 133
第四节21世纪以来裕固族的教育发展 140
下篇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个案研究
第五章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的田野调研——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为例 145
第一节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调研简介 145
第二节民族地区教师本土化成长现状分析 146
第六章浅谈蒙古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 158
第一节蒙古族高等教育演变的四个阶段 158
第二节内蒙古民族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概述 162
第三节成就与探索——前进中的内蒙古民族高等教育 166
第七章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6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 168
第一节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60年历史回眸 168
第二节内蒙古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特点 171
第三节积极推进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72
第四节民族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展望 173
第八章裕固族个人成长历程的教育人类学考察研究 175
第一节裕固族及本研究的简要介绍 175
第二节裕固族男孩卫民成长历程的主位呈现 176
第三节裕固族男孩卫民成长历程的客位分析 180
第九章新疆蒙古族教育概况及其教育发展 186
第一节新疆蒙古族教育发展回顾 186
第二节祖孙三代人的受教育经历 190
第三节探析新疆蒙古族教育的发展 204
第四节民族教育发展的使命 211
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6
|
內容試閱:
|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上篇通过纵观的方式,整体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将受访人根据成长的时间段的不同划分为五个阶段,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完整地记录了几代少数民族群众所经历的教育发展变化,以及教育对他们自身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第一章萌芽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的维吾尔族教育发展
根据1941年的统计,全新疆公立学校共有236所,453个班,有男生9461人,女生1979人,合计有学生11 340人。在新疆反帝联合会成立后,各地各民族的促进会纷纷致力于教育事业,“会立小学”数倍于公立小学。到1941年,全新疆公立学校有115所,3218个班,有男生62 198人,女生12 982人,合计有学生75 180人。许崇灏《新疆志略》第232页。另据同书第303页,1942年全新疆公立学校为580所,学生总数91 065人,会立学校1883所,学生总数180 035人,两项合计总校数2463所,学生271 100人。
据1946年统计,全新疆共有小学教员6071人,其中不合格的有2000多人。为提高教师素质,除创办暑期教员讲习班外,1943年在各区原有中学内增设了师范班,将喀什简易师范改为中学附设师范班,并增设阿克苏简易师范学校,以便大量培训师资。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有一半以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以清真寺为教育场所,由阿訇和富商经办,称之为经文学校。当时的经文学校遍布南疆各地,课程内容有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祈祷文的背诵和解释、阿拉伯字母、土耳其文、波斯文、古兰经和宗教诗等。教师除阿訇、依麻目外,还有从国外聘请的土耳其人。经文学校属于私立学校性质,政府一般不过问,但是也有因各种原因遭到当局查禁的。
解放战争时期,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刚刚起步,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南疆只有小学没有中学;农牧区初等教育几乎是空白,中等、高等教育数量少。到1949年,新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1949 年全新疆只有一所规模很小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在校生3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5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4人。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生197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66人;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76人。普通中学9所,在校生292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19人;专任教师172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94人。小学1335所,在校生197 8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82 427人,专任教师7705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7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文盲率高达90%以上。新疆辉煌50年,1949—1999(上卷).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67.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的教育发展
1940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共晋察冀编委目前施政纲领》中规定:“边区各民族应相互尊重生活风俗及宗教习惯,在平等基础上亲密团结抗战。”在《晋冀鲁豫边区目前建设的主张》中,也强调“边区所有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一律享有平等自由权利”。根据有关政策,陕甘宁边区还建立起了回蒙民族学院、抗日回蒙学校等,在延安还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的实施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文化上平等的权利。”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出了创办少数民族学校,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指示。
1945年10月27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对察哈尔各盟旗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肃清敌伪对于人民精神上文化上的毒害,促进回蒙人民的新文化,恢复创办蒙汉回各种学校,救济贫困学生,发展文化教育上各族人民有权使用自己民族的言语文字。”同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提出:“在文化上,各盟、旗设立人民大众所需要的平民普及学校,扫除文盲。”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33.
1945年11月27日,乌兰夫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目前工作方针的意见案》中提出:“在文化教育上,基本上是普及之方针,要采取说服诱导之方式,要顾及到蒙人之生计问题,使生产与学习结合起来,不应带有强迫的命令。”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26.
1946年元旦,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对东北时局的具体主张中,提出了教育政策:“废除法西斯的奴化教育,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实行免费的普及教育,反对学校对学生的专制,实行学生自治,提高教员的质量和待遇,优待科学家、教育家及文化工作者。”中共热河省委宣布:“废除敌伪奴化教育,肃清敌伪奴化思想及一切法西斯主义思想,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优待知识分子、科学家及各种专门人才。实行各民族的义务教育,提高小学教师待遇,改善小学教师生活。”同年5月27日,《兴安省施政纲领》提出:“废除法西斯奴化教育,保护发展蒙古人民文化。兴办报纸、学校及各种社会教育,实行贫苦子弟免费入学。”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71.
1946年7月,乌兰夫又在《关于蒙地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文教方针,是发扬蒙古文化,普及蒙文教育,并吸收外蒙的进步文化,大量的翻译进步书籍。”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档案史料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104.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蒙古族学校发展较为零星,比较有名的有以下几所学校。
1.育成学院
1940年成立于王爷庙铁道西,是财团法人蒙民后生会的私立学校,名为高校,实系中等学校。第一期招收60名学生。第一任院长为玛尼巴达(科尔沁前旗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俄文法政专科学校)。韩达.中国少数民族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二卷.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94.
2.苏尼特右旗家庭女子实践学校
这是一所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建于1942年。其办学宗旨据称是提高女子的家政和育儿知识,培养幼教人才。任教者由曾在日本学习教育专业的赛冲阿等担任。韩达.中国少数民族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二卷.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96.
3.民族学院
1943年4月,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校址迁到桥儿沟,但是体制仍然保持独立。
4.乌兰浩特市一中
乌兰浩特一中成立于194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完全中学。20世纪50年代是全国重点办好的28所中学之一,60年代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高考成绩曾排在华北区第二名,一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中学,2002年3月首批进入自治区级“示范高中”的行列。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全区用民族语言授课的初中160所、高中49所,36所高校也都开展了民族教育。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藏族的教育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和进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非常重视西藏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西藏和平解放的当年,就在昌都创办了西藏教育史上第一所现代正规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的新开端。近50多年来,随着西藏 1959年民主改革的进行,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虽然西藏现代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艰苦创业和曲折的道路,但成绩是巨大的。各级各类学校几十年来为国家和新中国成立自治区培养出了大批党政领导骨干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使西藏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0%下降到39%,使其从封建农奴制度造成的愚昧、落后状态中摆脱出来,开始走向通往现代文明的光辉道路,为西藏同全国人民一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藏族教育一直以来存在两种形式:寺院教育与学校教育。寺院教育从“七觉士”剃度开始经过长达4个世纪的努力,至今已建立起完整的由低到高的教育体系。其专业划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业次第、考试制度等都相当完备。多少年来在西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寺院教育培养出了一代代学者和高僧。寺院是藏族人民接受教育的场所,对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对藏族人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寺院教育能够沿袭至今,是因为它含有大量藏族人民生存所需的知识,如语言、医学、药学、技工、历算、艺术等。应该看到,这些知识不是哪个寺院的专利,而是藏族人民在长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是藏族人民适应独特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前,全西藏自治区只有一所由中央政府创办的小学,开创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夏,是在拉萨市设立的拉萨小学,直属于民国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学生主要是驻藏官员和工作人员及极少数贵族子弟。在康区及安多藏区的学校数量也屈指可数,康区1935年仅有学校27所,1938年上升为121所(其中包括泸定等地的汉族学校),藏族学生人数非常有限。甘肃省1947年有学校37所,加上临潭、岷县两县的4所藏族小学,共39所。青海省1949年学校总数为120所,其中包括汉族、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藏区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的人、财、物等与其他省区相比毫不逊色。今天,仅西藏自治区就有小学790所,教学点数3489个,学生284 350人,教师13 916人;中学88所,其中含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34 957人,教师3142名。由此可见,藏族学校教育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
|